曹德旺:一生只做一塊玻璃

2021-01-12 澎湃新聞

曹德旺,福耀玻璃創始人、董事長。他是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後成長起來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堅守製造業40餘年,帶領福耀從鄉鎮小廠成長為大型跨國工業集團,在全球九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數十個並聯協同的產銷研基地,產品被全球汽車品牌選用,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被問到為什麼只做汽車玻璃,曹德旺調侃「自己笨,沒別人聰明」。說完大家笑了,他也笑了。

這個自嘲自己笨的人,在過去的40多年,依靠一塊小小的玻璃賺了近1000億元,給國家繳納稅收超過170億元,給股東分紅累計超過155億元,還捐了上百億元開展慈善事業。

從他個人的角度,曹德旺說賺錢只是排在他理想的第二位,最要緊的是汽車玻璃這種產品中國人必須能做而且能做到最好。

開放政策是真的

這個自嘲自己笨的人,有種一根筋的「笨」精神,這體現在他當初義無反顧的創業中。

改革開放初期,大量進口車進入,中國成為了「萬國汽車博覽會」現場。一臺售價幾千美元的汽車,一片玻璃就要價兩三千美元。

汽車玻璃的暴利,讓曹德旺不服氣,「這不是欺負中國人不行嘛!」為此,他爆發了創業的衝動。1987年,他和另外十幾個股東籌資600餘萬元成立了福耀玻璃公司,成功做到了現在。

給予曹德旺創業勇氣的,還有此前幾年,他小試牛刀,成功承包一家鄉鎮企業的經歷。

1976年,曹德旺在一家鄉鎮辦的玻璃廠當採購員,從1976年到1982年,六年換了七個廠長,投了十幾萬元的企業一直虧損。

1983年年初,中央一號文件(《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出臺,允許鄉鎮企業虧損了可以承包給個體戶經營。曹德旺衝在前頭,一舉拿下鄉鎮玻璃廠的承辦權,從1983年4月到年底,8個月的時間他賺了20多萬元。由於當時是5個人一起合資承包的,賺到錢後,另外幾個合伙人要分錢走人。

「為什麼?」曹德旺很納悶。「黨的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對方回答,他們拿著錢真的走了。

聰明人離開了,笨人卻留下了。

1984年,曹德旺單槍匹馬,那時,他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改革開放的政策是真的。

「首先要政治自信,先學會相信。如果不相信政府的偉大、國家機構的權威,整天焦慮,你就沒有辦法活下去。」幾十年後的今天,曹德旺舉重若輕的描述完美詮釋了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創業的緣由。

聚焦主業

曹德旺的「笨」還體現在對主業的執著上。

曹德旺的生意從水錶玻璃萌芽,儘管其間開拓過其他領域,但最終曹德旺把目標精確到了汽車玻璃市場。

1987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曹德旺持續擴大經營規模,興建中外合資福建耀華玻璃工業有限公司。次年投產的汽車玻璃業務在隨後幾年大放異彩,兩年後,產量和品牌在國內鄉鎮企業中獨樹一幟。

上世紀90年代初,很多鄉鎮企業痴迷於多元化發展,福耀也曾參與興建「工業村」,並涉足裝修、加油站等行業,看起來似乎發展得很好,但利潤卻相當有限,企業發展進入了「瓶頸期」。

「那時,我去向證券投資人士求教,得到的卻都是一堆『難聽』的話——你這個是垃圾股,要是投資者喜歡玻璃就會投資玻璃股,喜歡房地產就會投資房地產股,你這個小企業什麼都做,誰敢投資你們?」

話雖不中聽,卻讓曹德旺深受啟發。曹德旺決定開始謀求真正的轉型,集中力量做強主業。

1993年福耀在上交所掛牌,股票簡稱「福耀玻璃」,這無疑是對曹德旺在未來要愈加專心做好一塊玻璃的隱喻。

除了更加專注,還有為專注所傾注的全力以赴的創新。

上市之初,曹德旺意識到一個創新的體制在公司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性。在1994年,公司便將獨立董事引入董事會,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董事會負責規劃制定戰略、發展目標、年度計劃,管理層負責組織實施。通過董事會與管理層之間合理的職責分工,使董事會騰出大量時間,把更多精力集中於關注公司長遠發展的戰略層面。

曹德旺多次強調:要在傳統日、法、英、美的玻璃企業統治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行業中殺出一條「血路」,創新企業管理必須成為福耀的必由之路。

上世紀80年代,福耀生產的汽車玻璃是精品,但幾年後,曹德旺說「它們是廢品」,「只有做成玻璃總成,甚至是與新車研發同步設計來開發的玻璃總成,才能行。」

曹德旺決定「打造一條產業護城河」。福耀玻璃首先做的,是建立一條完整的汽車玻璃產業鏈,從最上遊的砂礦,到浮法玻璃,再到汽車玻璃,以及最末端的玻璃總成,福耀在每個節點上都有產業,甚至部分加工設備都是自己生產的。全產業鏈的好處顯而易見,上下遊之間可以產生協同效應,保證生產材料和成本的穩定,同時也可以提高終端產品的附加值。

依靠產業護城河,福耀玻璃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玻璃供應商。

曹德旺是完美主義者,他最欣賞的企業家是賈伯斯。「福耀最大的對手是自己。」曹德旺說,他要像賈伯斯那樣去創新。

近幾年,福耀玻璃的研發費用每年都同比上升,從福耀集團研究院了解到,為了應對正在發生的汽車工業變革,福耀玻璃研發了不少新款產品。

譬如,針對新能源汽車,因為續航裡程是各廠商之間競爭的關鍵,車身越輕,耗能越小,大家都在往輕量化方向發展。而玻璃佔車身比重很大,所以傳統的汽車玻璃也需要革新。據了解,福耀已研製成功超薄夾層玻璃,其原片厚度在1.1毫米以下。

另一個趨勢是汽車的智能化,福耀正在研發的項目裡,也包括有玻璃的顯示、調光、信號接收等技術應用。

除了研發新產品,生產線上日積月累的持續改進同樣重要。作為工信部確定的中國智造示範項目,福耀推進工業4.0戰略已有5年時間,在企業內部搭建數位化連結通道,搭建大數據平臺,實現定製化產品、自動化製造、智能化運營——曹德旺想要的是一家數字工廠。

凡是到過福耀俄亥俄州工廠和天津工廠的同行,都會驚嘆於那裡幾近全球最先進的生產線。

儘管已成為全球最大汽車玻璃廠商的掌舵人,曹德旺的危機感依然存在,因為相較於其他幾家競爭對手,福耀集團還是一家年輕的公司,「技術差不多,但其他幾家公司都有上百年的沉澱。」

曹德旺做大後,很多人都建議他去投資房地產、網際網路這些造富快的領域。曹德旺直搖頭,「我做企業不是為了錢。這樣我可能會顯得很土,跟不上時代,但是我不在乎,土就土點唄,無所謂的。」

布局全球產業鏈

很多的原因,讓70多歲的曹德旺根本就停不下來。正如曹德旺的自傳《心若菩提》封底所寫,他入戲,40年只做一片汽車玻璃,他又入角,當了40年的企業家,古稀之年也不放下。

曹德旺的家鄉位於福清市高山鎮曹厝村,在東海之濱龍高半島的東南角,大海的寥廓讓人有遠航的衝動。

除了自己的家鄉福清市,目前,福耀集團的投資遍布9個國家和中國16個省份。

前兩年,在美國開工廠讓曹德旺陷入「要跑路」的輿論漩渦之中。外面的輿論紛紛擾擾,事件的主角卻氣定神閒地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研究各項報表和材料。

曹德旺有過無奈,「奔馳、寶馬、福特……,這些公司都在中國有投資,它們也是從自己國家跑了?這個邏輯不通。我們的投資都是以集團名義進行的,福耀集團註冊地在中國。曹德旺如果要跑,是不是首先應該減持自己在福耀玻璃的股份?!」

近期,紀錄片《美國工廠》的熱播讓很多人對曹德旺的舉動有所釋懷,對其多了一分理解,也平添了更多的敬意:曹德旺的美國工廠疏通了當地的汽車製造產業鏈,解決了美國平民的就業,賺到了真金白銀,無論如何,這都是一件長中國人志氣的事情。

在美國建廠,只不過是福耀玻璃完善全球產業鏈,增加公司競爭力的一環。作為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曹德旺將經營一家跨國企業作為畢生的驕傲和榮耀。他和老外打了幾十年交道,感受過汽車玻璃產業發展初期中外企業之間巨大的差距,以及各種技術受制於人的不甘。現在,可以輪到中國企業說話了。

在輿論最為激烈的時候,「笨人」曹德旺仍不改本色,他毫不躲避和畏怯,迎著風口浪尖,直面拋出關於中美製造業比較的言論,這一言論擊中了中國製造業中存在的一些痛點,引起廣泛的討論和共鳴。

此時的曹德旺仍堅持講真話,他說自己起心動念是出於企業家的責任感。之後,連《人民日報》都對此發表時評文章——《中國經濟容得下企業家講問題》,以肯定曹德旺的行為。

曹德旺認為,實體經濟是國之希望。企業家要堅定實業理想,腳踏實地去創業、創新、創造。「我這輩子就專注做『一片玻璃』。說實話,堅守製造業真的很苦。自1987年福耀成立以來,我每天早上四五點鐘起床,連生病都沒時間。」

四十載商場,千帆過盡,仍赤子心腸。

責任編輯 | 遲明霞

本期編輯 | 顏 皓

中華工商時報《全聯通》微信公眾號

中國民營經濟權威新媒體平臺

原標題:《曹德旺:一生只做一塊玻璃》

相關焦點

  • 曹德旺:活得通透 做得心安
    父親曹河仁是個地地道道的生意人,早年曾在日本學做生意,賺得一筆巨款。母親祖上也是顯貴之家,兄弟姐妹六個在一處,倒也其樂融融。但是,優渥的家境並沒有給到曹德旺身上。在他2歲時全家搬回了福清老家的途中,大部分家當隨船沉了。厄運的不期而至,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儘管給曹家帶來一定物質上的匱乏,可是,這時母親的言傳身教已深植在曹德旺的心田,只待日後行跡的證明。
  • 74歲「玻璃大王」曹德旺:我一生的巨大財富,總結起來就這3點
    曹德旺9歲才上學,14歲就被迫輟學,在街頭賣過菸絲、販過水果、拉過板車、修過自行車……什麼累活、苦活都幹過,嘗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但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命運坎坷的人,卻在日後成為了享譽盛名的「玻璃大王」,「慈善大王」。
  • 福耀玻璃曹德旺:小玻璃 大世界
    他用「為中國人做一片屬於自己的汽車玻璃」的夢想為中國企業界樹立了一個標杆。曹德旺先生在出席2012(第十一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時對於如何成為企業領袖,曹德旺說:「中國的希望在於中國人自己的覺悟。曹德旺的童年和創業過程充滿了坎坷。曹德旺9歲才上學、14歲就被迫輟學,在街頭賣過菸絲、販過 水果、拉過板車、修過自行車,經年累月一日兩餐食不果腹,在歧視者的白眼下艱難謀生,嘗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童年的艱辛和苦難讓曹德旺學會了與命運抗爭。1976年,曹德旺開始在福清市高山鎮異形玻璃廠當採購員,他的工作是為這家鄉鎮企業推銷人稱「大陸貨」的水錶玻璃。
  • 曹德旺:曾國藩的12字「藥方」,掛在我辦公室50年,成就我的一生
    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一次記者問曹德旺:「您是如何把自己的企業做得這麼好的?」他坦言:「我這一生都對曾國藩的話深信不疑,我甚至將他的一副對聯掛在辦公室裡50多年,對我幫助很大」。這幅對聯內容很簡練,只有短短的12個字:「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
  • 慈善家「曹德旺」福耀玻璃創始人
    曹德旺說「他的母親是餓死的,每當回憶起母親因飢餓落下無法治癒的病痛,眼淚就不受控制」。人生的艱難,讓曹德旺早早就嘗識了人世間的冷暖炎涼。曹德旺開啟事業發展:1976年,在「異形玻璃廠」當採購員,為家鄉鄉鎮企業推銷水錶玻璃。
  • 一塊車玻璃成本多少錢?玻璃大王曹德旺曝出價格,網友:不敢相信
    玻璃大王曹德旺曝出價格,網友:不敢相信汽車不像是衣服一樣,要是破了或者舊了就能不心疼的丟掉,所以說汽車要是車漆損壞了,或者是玻璃碎了,或者是哪個零件壞了,都是要維修和更換的,如果你家裡沒有礦,那麼沒有人會因為一點小問題熱扔掉。
  • 捐款110億,把工廠開到美國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到底有多厲害?
    為了謀生,曹德旺種過白木耳,倒過果樹苗,當過工地修理員,做過水庫炊事員,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曹德旺,在1975年,他為自己積累了一筆五萬餘元的"巨款",決心用這筆積蓄來做出一番事業。從曹德旺承包這家小小的玻璃工廠開始,到他所創辦的福耀玻璃成功上市,今時今日,他儼然已是股民眼中的"玻璃大王",街知巷聞的"慈善大家",數不清曹德旺在這風起雲湧的二十年裡究竟創造了多少傳說。
  • 捐給國家百億的曹德旺,卻只捐給老家50萬,曹:因貧窮被趕出村子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我國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曹德旺幼年為了謀生拉板車,賣水果通過自己的努力開創了如今的商業盛世,下面我們來講講這位傳奇人物的故事。37年前,曹德旺的生活迎來了轉機。當時曹德旺是當地水錶玻璃的採購員,已經積累了不少資金的他準備自己的當老闆做生意。同年,他承包了當地一家裡連年虧本的工廠,依舊做著水錶玻璃的生意。當時汽車開始風靡全國,很多人都搶著購買汽車,但是國內卻沒有屬於自己的汽車玻璃維修技術,也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汽車玻璃。
  • 「玻璃大王」曹德旺欲娶紅顏知己,妻子一句話回應,令其迷途知返
    「玻璃大王」曹德旺曾經也有過這個念頭,只是妻子的一句話讓他最終醒悟。曹德旺是福耀玻璃集團的創始人、原董事長,福耀玻璃集體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製造商,這響噹噹的名氣不用多說。後來,曹德旺拿著這本錢去種植白木耳,再賣出去,可是卻沒想到才第四趟送貨,貨就被扣了,錢全部賠了進去,不僅如此,他還欠了村裡人1000多元。沒辦法只能變賣家產還債,最後,兩人就只剩下一間小屋子。陳鳳英依然毫無怨言。
  • 「玻璃大王」曹德旺:家有豪宅和美酒,為何子女卻不常登門
    這個人就是素有「玻璃大王」之稱的曹德旺,提起這個名字人們自然也就想到玻璃,而曹德旺的福耀玻璃集團,目前已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供應商。然而除此之外,他至今累積的捐款已經到了110億元的高額,可是他認為這些只不過是身外之物罷了,留給更有用的人相對重要些。
  • 曹德旺上山,福清人拜佛
    曹德旺家族三代信佛,這讓他遇到大事無法抉擇的時候,會選擇向「佛」問道。他一生上過四次石竹山,問過四個問題:是否離開福清、是否離開當時承包的高山玻璃廠、是否遷移工廠以及是否出家。回過頭來看,他抽到的四次籤的答案,都指導著曹德旺做了對的選擇,讓他成為了今天的曹德旺,因此他對「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深信不疑。
  • 曹德旺:從放牛娃到身價千億的「玻璃大王」,他是如何做到的?
    在當了一年左右的放牛娃後,想要改變家庭狀況的父親對他說:「別再放牛了,你還是跟我去做生意吧。」原來,為了補貼家用,曹德旺的父親經常從福州進一些菸絲回來販賣,在當時,這屬於「投機倒把」行為。父親發現小孩子不會被人注意,所以開始讓曹德旺當跑腿,當然最重要的是教他做生意。過了幾年,在菸絲生意逐漸變得慘澹時,也就是曹德旺18歲左右時,他又做過一段時間的水果生意。
  • 中國首善玻璃大王曹德旺:不離糟糠之妻,不忘紅顏知己,終成大業
    福建玻璃集團,就是這樣「屈指可數」的企業之一。不但活了下來,還活的很精神,長的很健壯。今天要說的主角,就是福建玻璃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先生。小攤小販的奔波,為曹德旺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打小就做生意的經歷,練就了曹德旺的精明,和對商機的敏銳的捕捉能力。70年代初期,他發現福州市場上對白木耳需求較大,就到江西白木耳的產地往福州販運,僅此一項就淨掙3000元。
  • 曹德旺:福耀玻璃從不輕易預測業績 避免股東誤判
    為深入貫徹落實證監會「深改十二條」大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有關要求,上海證券交易所聯合各地方證監局、協會共同開展「誠實守信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價值引領投資2020滬市公司質量行」系列活動。本報特開闢專欄,期待更精準展示上市公司質量建設路徑,推動更多維度和數量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本期,我們與您一起走進福耀玻璃,聽曹德旺董事長講故事,思考製造業的時代使命。
  • 許昆林會見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一行
    11月24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會見了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一行。  在會見中,許昆林代表蘇州市委、市政府對曹德旺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對福耀玻璃集團為蘇州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 曹德旺:曾國藩的短短12字,掛在他辦公室50年,成就了他一生
    縱觀曾國藩一生的行動軌跡,他也的確做到了他說的那十二個字。16歲的時候,曹德旺為了多賺點錢,甚至和父親偷偷倒賣過菸絲。後來,這條路子實在是走不通了,曹德旺又開始賣水果。年僅20歲的曹德旺,每天拉著近300斤的水果在路上往返,只為了賺取中間的那點差價。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曹德旺也到而立之年。
  • 累積捐110億,將工廠開到美國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究竟有多厲害
    可是曹德旺卻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兩年後,曹德旺開始轉型,將主業改為汽車玻璃,也正因為他的改變,原來中國汽車玻璃市場100%依賴國外進口的歷史也從此被改變。1987年,曹德旺迎來了自己的福耀玻璃有限公司,之後的幾年裡,曹德旺並沒有因為自己已有的成就而自滿,而是不斷地引進新的技術、設備,既然做了玻璃這一行,他就想要做到最大、最好。
  • 曹德旺:曾國藩的這12個字,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
    曹德旺,是一個被譽為是「中國首善」的男人,他還有另一個稱呼——玻璃大王。曹德旺從十幾歲輟學時就和他的父親一起在外面做生意,後來賺了一點錢,他也拿來給自己的母校捐款了,這是他的第一筆捐款,卻不是他的最後一筆,時至今日,曹德旺累計的捐款數大概已經超過了120億了,他只要賺到錢就會拿出來一部分捐款,這是很多企業家無法做到的!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字箴言,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左右逢源
    曹德旺,「一代玻璃大王」,1946年出生於福建省福清市,是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也是慈善界的典範。常言道「自古成大事者皆有信仰」,曹德旺也並不例外,他曾公開表示,自己最敬佩的人,就是——曾國藩。曹德旺一生堅信曾國藩!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被稱作「半個聖人」的一個人,一手道德文章率先垂範後人,一生經世致用福澤連綿子孫。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個字,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順利
    提起曹德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被稱為「玻璃大王」、「中國首善」。 曹德旺很小的時候就輟學,出來跟著父親做生意。1987年小有成就的曹德旺為自己的小學母校捐了2000塊錢,將所有的課桌椅全部換成新的,這是他的第一筆捐款,此後,曹德旺更是瘋狂捐款,據累計,大概超過120多個億。 在整個中國,像曹德旺一樣將慈善當成事業一樣來經營的非常少。有一次接受採訪,記者問曹德旺:「您是如何將自己的企業做得這麼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