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八仙一直是中國民間傳說裡喜聞樂見的形象,在中國的民間傳說裡,八仙分為上洞八仙,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我們一般說的八仙是以鐵拐李為首的七男一女八位神仙,他們的故事流傳很廣,像什麼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已經成為一種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諺語。
今天江陽沽酒客就來為大家講述一個跟韓湘子相關的八仙故事,這個故事發生了瀘州的方山,但是作為神話傳說,八仙遊覽過的地方數不勝數,而瀘州方山韓湘子的傳說在當地確實不少。
八仙中這個叫韓湘子的神仙,喜歡吹笛子,據說是個玩仙。據說他屬於坎水之象。相傳有民間大旱,韓湘子為民眾吹簫降雨的故事。
韓湘子,字清夫,是唐代人,拜呂洞賓為師學道,是八仙中風度翩翩的斯文公子,道教音樂《天花引》,相傳為韓湘子所作。韓湘子的寶物名為紫金簫,早期傳說的寶物還有百花籃,吹簫會龍女、十二度文公、韓湘子討封等傳說流傳廣泛。
大概因為自己的師父呂洞賓就貪玩,所以徒弟也有樣學樣,他到處遊玩看山瞧水,攬奇歷勝。無論是到天邊的大海,還是到地角的高山、到期他就回來了,從來未超過時間。這年,他到四川瀘州,古江陽的方山。別看方山不是很高,四四方方,橫亙九九道峰,更有蜀山奇觀,一下被方山的奇異景色吸引住了。
方山的冬季的雪霽賽蓬萊、古木參天、怪石成精、使他看不盡;曲曲折折的小溪發出叮叮噹噹的悅耳琴聲,形成的聽泉,使他聽不煩。不管他走到哪兒、都能看到千變萬化的景色,就像看不完的千萬幅圖畫、他樂而忘歸了。就在住下來了。他高興時,還常拿起笛子吹。在這裡修行起來。
一年一度八聚會的日子到了。七位仙家都到了、唯獨不見韓湘子。眾仙說:「這傢伙玩昏了,忘了歸來聚會,這可是違反仙規的事。」
師父呂洞賓自告奮勇說:「我去找」。眾仙未答應。因為呂洞賓也是個玩神,而且徒弟是跟著師父學的,他們擔心,萬一這個師父找徒弟,張郎找李郎,郎未找到,又走了張郎。而且當年呂洞賓在瀘州也是有前車之鑑,因為貪杯瀘州美酒,醉倒在瀘州江邊,留下了洞賓亭的遺蹟,雖然是一段佳話,卻違反了天條仙規,這種事情萬萬不能來第二次。
比較厚道的何仙姑說:「眾位仙兄,那我去找!」眾仙也沒答應。畢竟何仙姑道行不深,雖然厚道,但是女人的脾氣到底沒有男人那麼好,萬一,這個三句話講嗆了,二人動起手來,何仙姑不是韓湘子的對手。而且讓其他仙家看笑話。
商議來、商議去、最後派老成持重的張果老去找。張果老還真有幾下,掐指一算,就知道韓湘子在方山。於是,張果老騎著他的毛驢,駕著雲很快就到了韓湘子跟前。
韓湘子見張果老,吃了一驚,方知自己未去聚會,卻假裝不曉得,說道:「仙兄、你為啥也來方山了?莫不是也欣賞此地美景」
張果老說:「小仙弟,不要扯遠了,你到期不回,眾仙家不放心,讓我找你回去。」
韓湘子並不想回去,於是說道:「這……這……我愛上這裡的美景啦!」
張果老有點著急了:「那啷個得行呢?這是仙規容不得的事;違反仙規,要開除仙籍的。」
韓湘子根本不在乎,犟脾氣起來,兩手一攤說道:「開除就開除吧!」
張果老生氣了,舉起手杖說:「韓湘子你怎麼說這冒犯天庭的話?,而且你作為八仙集體一員,毫無集體觀念,怕有點要不得哦。」
韓湘子仍堅持說:「張兄你就行行好吧,方山那麼美,我覺得它勝過仙境。你就讓老弟做個凡人算了,在方山活一輩子,我感你的大恩德了。」
韓湘子不當仙人要留在方山當凡胎,使得張果老一愣,半晌,嘆口氣說:「唉老弟,我不是不愛方山,只是……只是……這仙規難違啊!」
說罷,他心一橫,舉起手杖,說:「不緊都扯了,跟我回吧!」
韓湘子看張果老這樣子,自知法力不如張果老,只得唉聲嘆氣地說:「走吧,走吧!」
但他還是對瀘州方山方戀戀不捨。心想,我得在方山留個仙跡,跟我師父在瀘州留下洞賓亭醉翁洞一樣,以後也好傳我的美名,也不枉來一場。於是他使了個身法,躍上一處山崖邊突出的石臺,這臺就是我韓湘子的望山臺,又叫望鄉臺,此臺原來只有一個人立足,後來他施法讓它長出一大截,可以站三五人,舉目遠眺,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大半個方山,甚至看得到長江。
後人為了紀念,因為能看到長江,就寫瞭望江臺三個字。自此以後,就成了方山一處景觀。
韓湘子回到仙府以後,常常給幾位仙家講述方山的故事,讓大家十分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