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這位「大內高手」寫的楷書,精妙絕倫,曾被歷代皇帝珍藏

2020-08-28 書法網

在書法界,一直存在著這樣一個現象:就算是再精湛妍美、賞心悅目的書法作品,一旦被扣上了「館閣體」的帽子,似乎就成一件很沒有內涵的作品。既然如此,我們來看一下這幅作品:

小楷《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是不是覺得這幅字非常美麗大氣,令人陶醉呢?這是一幅標準的「館閣體」作品,但卻非常搶手,曾被清朝多為皇帝視若珍寶。

看到這裡,難道還會有人批評:館閣體,沒有藝術性嗎?

小楷《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很多人貶低「館閣體」,原因很簡單,無非是覺得館閣體千篇一律,遏制住了書法家的發展,毫無創新,認為但凡是個讀書人都能寫出一手館閣體。

其實不然,「館閣體」並非是一般書家就能寫出來的,想要寫得一手館閣體,首先需要深厚的書法基礎,並且要做到平心靜氣,所以說想要寫得一手好的館閣體絕非易事。

小楷《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館閣體」是針對考場而產生的字體,應用於科舉考試、官場文書傳送、書籍編纂、告示張貼等途徑,實用性非常強。館閣體產生於明朝,在明朝叫做「臺閣體」,到了清朝康、乾時期,皇帝尊趙孟頫、董其昌,因此二人書法規整、圓潤,故館閣體增加了圓潤、挺拔的特色。

面對館閣體,現在的書法大家啟功老師認為:「並不能全面否定館閣體」;很多人將啟功老師的書法視為館閣體,啟功老師反而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哪有館閣體寫得好。

小楷《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不得不說,在當今社會,倘若是能夠寫得一手漂亮的館閣體,也是一件自豪的事情。

歷史的館閣體大師眾多,比如明朝時期沈度、姜立綱、楊士奇,清朝的黃自元、成親王、林則徐等人,書法皆是名垂青史,影響無數後人。

小楷《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本有史以來,最漂亮的館閣體——金粉小楷《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的作者不詳,據推測應該是一位抄經生,很多人將此人稱為清朝的「大內高手」,因為這字寫得太美了,簡直是精妙絕倫。

小楷《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此作點畫精緻典雅,結構疏朗分明,仔細品摩其字,會發現其運筆極其嫻熟,這是一般書法家難以企及的高度。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乃是一本經書,追求的是質樸、純粹、自然、平淡的狀態,所以此作厚重而不輕佻,強烈而不膩滯,深沉而不恣狂,含蓄而不恢奇,雖然是楷書作品,卻靈氣十足,頗有當年《靈飛經》、《轉輪王經》的特點。

小楷《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不善小楷不為書家,不臨帖則不學書。

今天,我們通過多方面努力,將原作進行1:1高清複製,還原出其本來的原始風貌,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

小楷《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編輯 芊苑

相關焦點

  • 清朝罕見的「極品小楷」,曾被歷代皇帝珍藏,到現在都堪稱典範
    小楷作為楷書的一種,始創於漢末三國魏時,成熟於隋唐,流傳發展至今。在古代書壇中,小楷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印刷技術沒有廣泛應用之前,各種典籍的抄錄、告示文書、科舉考試等重要文書皆是採用小楷的方式進行謄寫。
  • 清朝楷書第一高手,將歐體、柳體、顏體融為一爐,不愧是一代宗師
    ,「清四家」之一的成親王堪稱一代宗師,他將歐體、柳體、顏體融為一爐,筆力驚人,是清代排名第一的楷書高手!成親王本為「和碩成親王」,乃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子,由於清朝的王爵世襲是每次世襲都要降一級,成親王這一支一共傳了七代七位!在書法史的通常表述當中,通常將明清兩兩代的書放在一起討論,尤其是楷書在基本的書寫範式和整體表達上,並無明顯的差別。這種追求是文化和歷史背景的選擇!
  • 「館閣體」巔峰之作丨清朝歷代皇帝珍藏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是不是被其美震撼到了,其實這也是「館閣體」的一種,這幅作品叫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是清朝一位不知名的抄經生所寫,雖然名氣不大,但是藝術價值卻非常高,曾被清朝歷代皇帝所珍藏。
  • 清朝「大內高手」寫的小楷,這字美到了極致,堪比「印刷體」
    我們縱觀歷代書法名家,其書法能夠流傳後世的原因跟皇帝的推崇大有關聯,比如梁武帝喜歡鍾繇跟王羲之書法,竟以一己之力打壓了王獻之的書法地位!董其昌的書法,所以舉朝上下皆學趙、董…金粉小楷《藥師經》而在皇帝身邊的書法家往往是一個時代最為出色的書法家
  • 晚清書法奇才林則徐,融匯歐顏柳趙於一體,楷書被譽「清朝第一」
    田蘊章老師曾在一期節目中感嘆:他所在的天津書協,裡面能夠寫好楷書的不到10%。 雖說是一句玩笑話,但聽到這裡,還是深有感觸,現如今書壇怪風亂起,一味地標新立異,追求個性,導致出現了「群魔亂舞」的現象,令人啼笑皆非。
  • 清朝死後,最慘的皇帝,生前曾是,清朝歷代驕傲
    原因是眾多的,的確清朝對漢人實施了很多不公平和殘暴的待遇,但是清朝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卻並不是完全的昏庸無道,大家也了解清朝皇帝是要學漢族之文化,講漢族之語言,清朝皇帝之所以能夠統治那麼久,主要是他們善於用人(漢人也用),懲治吏治,在清朝統治的前期,從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基本是完全鞏固了清朝長期的統治,更可以說清朝在這三位皇帝的統治下發展到了鼎盛
  • 被清朝歷代皇帝珍藏,太美了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是不是被其美震撼到了,其實這也是「館閣體」的一種,這幅作品叫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是清朝一位不知名的抄經生所寫,雖然名氣不大,但是藝術價值卻非常高,曾被清朝歷代皇帝所珍藏。
  • 這位「大昏君」的行書,精妙世無雙,堪稱歷代皇帝中最美的書法
    中國封建王朝歷經幾千年,這期間也出現過很多熱愛書法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熱衷於王羲之書法,清朝皇帝乾隆也是對書法愛得深沉,但是宋朝時期的還有一個皇帝,他是個狂熱的書法謎,雖然沒有把國家治理好,卻將宋朝的書法、繪畫藝術推向了一個巔峰。
  • 歷代帝王書法相比,還是唐宋帝王寫得好,清朝皇帝的最差
    唐高宗在書法上造詣很高,他寫起來隸書、草書、飛白書、楷書都很得心應手。傳世書跡見《淳化閣帖》。傳世的碑刻,主要有《萬年宮》、《紀功碑》、《李勣碑》、《孝敬皇帝壑德碑》等。,圖示《五言聯團扇》這件作品,寫在素絹之上,以楷書字體寫成,文曰:「高標凌秋嚴,貞色奪春媚。」
  • 清朝書法高手華世奎,一生學習「顏體」,被稱楷書高手!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說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每一位網友都會想到自己喜歡的書法家,比如田楷大師田英章,他所創的「田楷」得到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歡,還有當代草聖林散之,他的草書寫出了書法藝術美,所以也被稱為是當代草聖,正是在這些書法名家的努力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一位清朝的書法高手
  • 清朝書法高手華世奎,一生學習「顏體」,被稱楷書高手
    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說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每一位網友都會想到自己喜歡的書法家,比如田楷大師田英章,他所創的「田楷」得到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歡,還有當代草聖林散之,他的草書寫出了書法藝術美,所以也被稱為是當代草聖,正是在這些書法名家的努力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一位清朝的書法高手
  • 清朝狀元王仁堪,所寫楷書《千字文》,被稱為楷書範本!
    為什麼狀元的書法寫的如此之好呢?古代狀元眾多,這裡單說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清代狀元王仁堪。在清朝,福州出過兩個狀元;前一個是林鴻年,後一個就是王仁堪。他雖然官不過知府,壽不滿五十,但他的品德、政聲、文章、書法都名重一時。
  • 中書協理事王治國版《蘭亭序》,精妙絕倫,比曹寶麟孫曉雲寫得好
    中書協裡的大咖們也都擅長臨」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在諸多書法大咖中,有些網友認為中書協理事曹寶麟和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臨的最好,一直以來,筆者也有這樣的看法,但是看到這位大咖的《蘭亭序》後,筆者改變了原有的認識,他所臨的《蘭亭序》,精妙絕倫,惟妙惟肖,肉眼簡直無法分辨,可以做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 他是初唐書法四大家之一,楷書寫得精妙絕倫
    褚遂良和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為初唐書法四大家,楷書作品精妙絕倫。褚遂良,字登善,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祖籍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晉末南遷為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西)。褚遂良的傳世作品中,以楷書《雁塔三藏聖教序記》最為知名,此帖是褚遂良晚年傑作,字體清麗剛健,遒媚多姿,字裡行間洋溢著一種高古華美的氣息。褚遂良奉旨書寫的楷書《陰符經》,歷來受到眾多書家的寶愛。朱和羹在他的《臨池心解》裡對《陰符經》一帖的評介最為妥帖精確,他說道:「褚登善《陰符經》參以《急就》,以楷法行之,遂為千古絕作,其後無聞焉。」
  • 大內高手到底有多強?清朝最後的大內高手宮寶田,最終命運如何?
    大內高手到底有多強?清朝最後的大內高手宮寶田,最終命運如何?在電影或者電視劇情節裡面,為了刻畫人物的武功強勁,通常會採取一些誇張的慢鏡頭,比如用嘴接暗器,用柳葉殺人等等。那麼這些功夫都是真實存在的嗎?宮廷真的有大內高手嗎?
  • 清朝4大狀元楷書欣賞,字體工整漂亮!網友:這才叫真功夫
    此時大家肯定會想到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有的網友想到了書聖王羲之,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更是贏得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歡,還有的網友想到了楷書鼻祖鍾繇,也有的網友想到了宋徽宗的瘦金體,正是在這些古代書法名家的努力下,我國的書法才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清朝4大狀元楷書作品。
  • 清朝皇帝之博學,乾隆寫了4萬多首詩,當代人見了也自愧不如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站在時代的交錯點上,有著無數的趣聞軼事和獨特之處。而與中國歷代王朝相比,清朝的皇帝們普遍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博學。原本衣食無憂的皇室子弟,大清國主,卻一個個化作知識的弄臣,在文化學習的天地裡暢遊。
  • 他是清朝狀元,書法剛勁有力,深得慈禧和光緒的喜愛!
    王仁堪,一個陌生的名字,但是在清朝這個名字是響噹噹的,因為他曾是狀元。大家都知道狀元需要飽讀詩書,書法自然也有一定造詣,在古代中狀元,一方面需要文採,另一方面就是需要書法,因為歷代皇帝對狀元的書法似乎很青睞。而王仁堪之所以能中狀元,他的書法肯定有加分的成分。
  • 清朝狀元徐郙的書法,運筆流暢有力,水平不在書法家之下!
    有的人的書法水平不在一些書法家之下,比如這位清朝狀元徐郙的書法,不論楷書還是行書都寫的沉穩灑脫,獨具一格。徐郙的楷書工整嚴謹,結字端莊大方,運筆流暢有力。由於清朝的歷代皇帝對書法都很重視,不僅狀元寫一手好書法,進士和秀才人人寫的一手好書法。
  • 清朝什麼人會被選為「大內高手」?武功高強還不行,身份很重要
    和歷朝歷代一樣,清朝皇帝自視為「上天之子」,擁有天下和萬民;紫禁城是他處理政事、居住生活的場所,也是清朝權力中樞,甚至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如何守護紫禁城、保衛皇帝的安全,實屬天大的事。我們常常從影視劇、小說中看到「大內高手」這個詞,這些人就是皇宮裡的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