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當代詩歌發展 2020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成功舉辦世界詩歌譯介圓桌會

2020-12-01 千龍網

11月17日,由瀘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作協《詩刊》社主辦,中國詩歌網、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的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世界詩歌譯介與國際傳播圓桌會議在酒城瀘州成功舉辦。

著名詩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著名詩人、中國作協《詩刊》社主編李少君,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趙振江以及兩百餘位國內外詩人、作家、翻譯家、文化學者、媒體記者等各界嘉賓共聚酒城,對話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背景下世界詩歌譯介與國際傳播議題,就中國詩歌當下發展和翻譯的關係做深入探討。詩人,著名翻譯家、《世界文學》主編高興主持會議。

吉狄馬加

著名詩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組委會主任

新文化運動以來,尤其是五四以來,中國翻譯的發展促進了當代詩歌的發展,對中國當代詩歌的構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和整個世界的國際文化交流,通過詩歌翻譯的繁榮與發展更好地推動中國當代詩歌發展。

李少君

著名詩人,中國作協《詩刊》社主編

一百年來漢語新詩的發展與外國詩歌翻譯的影響密不可分,但是始終存在不對等的問題。隨著中國當代文學的崛起,當代漢語詩歌亟待在更廣泛的範圍中發聲。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一方面就是為了創造中國當代新詩的輝煌,同時也希望推動世界詩歌掀起新的激流和浪潮。

趙振江

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詩歌翻譯就我個人來講,實際上就是在你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用漢語寫一首與他儘可能相似的詩歌。所以詩歌翻譯是追求語言的相似度,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因為漢語和西班牙語是兩個不同的載體。

高興

著名翻譯家、《世界文學》主編

詩歌翻譯在某種程度上深刻地影響了中國詩歌的發展,而且百年新詩,如果沒有橫向移植我覺得就無從談起。

歐陽江河

著名詩人,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我就是一個純粹的讀者,個人的很多詩也被很多種語種翻譯出版,但是從閱讀的角度來談論翻譯,我沒有辦法在被翻譯的語種裡面去閱讀我自己,我覺得這肯定是另外一個歐陽江河。

姚風

著名詩人,翻譯家

詩歌翻譯更像是中國畫的寫意,一方面譯者要尊重並服從語言的限定性,同時也要放眼語言的開放性。

楊克

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

我覺得翻譯就是一種創造,每個詩人有各種各樣譯者的翻譯,比如腳趾縫是很窄的地方,一個日本的作家翻譯成貓的額頭,我都不知道為什麼翻譯成貓的額頭,後來知道是日本人心中最狹小的地方是貓的額頭,所以我覺得翻譯也是一種創造,我讀翻譯的詩像看天書,因此很感謝翻譯我作品的譯者。

彼得·德•霍郎德

Pieter den Hollander,荷蘭語專家

世界詩歌翻譯是使世界更加美好更加緊密的工具,他拓寬了我們的視野並增進了理解,這同時也迫使我們認識自己,或者我們有什麼共同之處。

燎原

當代詩歌批評家

一位詩人是否值得被譯介,取決於他的重要性,取決於其精神藝術的總體含量和獨特文化價值能否真正代表中國詩人所抵達的高度而獲得國際性的敬重。

王家新

詩人,翻譯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翻譯不可提升為創作,但它有一個不可替代的貢獻,就是通過這種傑出的富有眼光的帶有洞察力的翻譯,極富創新力的用語言的陌生性喚醒我們。我覺得這個是翻譯非常重要的功能。

傅浩

詩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英語譯者

世界的詩歌從來就不是一座座孤島,而是一個個開放的城市,詩歌的世界是由發達的交通和通訊網絡勾連一體的宇宙,一代又一代的譯者正是這偉大工程孜孜不倦的建設者。

汪劍釗

詩人,翻譯家,評論家

當人們逐漸習慣於將本民族的文化當做固有傳統的時候,會表現出一定的排異性,這種排異性讓我們坐井觀天;而翻譯就像梯子,讓我們重見天日,意識到傳統也不僅是井口那麼大小。

馬裡昂·馬霍

Marián Macho,斯洛伐克語專家

翻譯文本提供了一種「文化錯位」的體驗,這正是產生跨文化主題的潛在媒介,不管是譯者、讀者或作者,他們都能藉此「逃離單一文化的限制」,這也是自我建設、甚至進化的重要手段。

沈葦

《西部》雜誌總編,浙江傳媒學院教授

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多點中心的時代。一方面非中心地帶的詩人正在日益顯現寫作的活力和光芒;另一方面詩歌話語的垂直性結構正被一種扁平化的特徵替換。

樹才

詩人,翻譯家,文學博士

翻譯無非就是一個語言的勞作,他的特點就是跨語言,從本質上來說跟寫作是一樣的。一個民族的語言,尤其是像漢語這樣一個偉大的語言,當他遇到歷史性困境的時候,他一定會從翻譯那裡去尋找一種新語言的可能,而所有詩歌創作也就是給母語帶來更多詩歌的可能,這是翻譯的一個本體論。

霍俊明

中國作協《詩刊》社副主編

我們想在當下的詩歌交流,包括詩歌譯介和傳播變得比較普通的情景之下,當中國詩人所謂的世界視野變得越來越開闊的時候,這個時候詩歌的譯介實際上有兩個方向一直沒有被排除:一個是所謂的譯介的現代性,另外還有一個譯介的政治性。

梁曉明

《北回歸線》主編、一級作家

因為詩歌和詩人的關係,又因為詩人和不同地域的相遇而產生的交流和默契,甚至感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接近就如此自然的發生,它幾乎就像魚與水的關係。

哈森

中央民族翻譯局蒙語翻譯家

詩歌翻譯,是帶著鐐銬的舞蹈。感知它的艱辛、享受著它帶來的幸福,於是發出了「詩不可譯,還要譯」的感慨和決心。

桑克

詩人,黑龍江日報高級編輯

一首翻譯詩如果想在中文裡成立,經過翻譯之後就必須得是一首中文詩,就必須得是一首置於現代漢語框架之中的詩,而這樣的詩大多偏離於原文的語言肌理,所以以譯代讀和詩歌譯介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柳向陽

英語譯者

我們翻譯的時候其實是步步驚心、小心翼翼。有時候,翻譯的觀念可能就是對語言的一種清晰,有時候,翻譯中會有一點悲觀的感覺,我們往往表達不出來。

劉蓮娜

烏克蘭旅華藝術家

自古以來,合作對話的最好語言就是文學和詩歌。詩歌藝術各種表現形式的意象和寓意仍然是國家間最有效的交流工具,因為詩歌觸及心弦,就像旋律一樣,每個人都能理解。但是,詩歌,與每個人都能理解的視覺藝術不同,無論是什麼國籍,都需要語言翻譯。而正因為詩歌的翻譯需要豐富的經驗和多國語言知識,不言而喻,詩歌本身就影響了最具全球性的人生價值。

馬鈴薯兄弟

詩人

對於我們這樣普通的中國詩歌讀者來說,其實並沒有所謂外國詩歌原文這個概念,對一個不懂外語的人來說外國的原著等於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一切吸收的域外的詩歌都是仰仗於翻譯家,所以翻譯家翻譯詩歌的質地就決定我們吸收營養的質地。

姜山

詩人

詩和翻譯作為一種認知、表達、慰籍,我會借之嘗試尋找與我們歷史相似的歷史中的詩歌人民,閱讀他們,把他們的經驗變成我的經驗的一部分,這包括真實的歷史,比如上一次全球化解體、修復、再生,也包括想像的歷史,比如小說《一九八四》所描述的世界。

唐曦蘭

俄羅斯詩人、翻譯家

有一些國家的文化,只能用信仰把握它。作為一名俄羅斯人,我不斷受到東方和西方的交互影響,並把這種影響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之中。我認為,詩歌翻譯工作是一輩子的事情,只有把它當成一種職業才能獲得成就。

泉子

《詩建設》主編、杭州市作協副主席

當代漢語也是我們對西方言說方式的一種借鑑,我們這一代人基本上都是從西方的詩歌、哲學、宗教,從中起步,並從中得到啟發,其實我個人從中也很受益。其實在我差不多近二十年向西方詩歌學習致敬的過程中,傳統在我身體裡面甦醒過來,我認識到一種東方智慧為當下的現代性困境提供化解的契機,對當下疫情時代或者是「一帶一路」或者在一個全球化時代,提供借鑑意義。

郭建強

青海省作協副主席、西寧市作協主席,青海法制報總編輯

我認為翻譯是人類的必要行為,因為歷史地理哲學包括文化都是一種翻譯,詩歌是一種不斷融合創造的過程,換句話說也是人類文化活動的提煉。

小易

美國詩人、音樂人

翻譯更像是一個「花傳粉」,尤其在新媒體時代,網絡其實在侵蝕我們的注意力,讓自己的語言能力越來越弱。如何要精確地把國外的作品翻譯出來,那一定要確定他們是最有精確度的。我很認同樹才先生說的,我們都是翻譯者,不管是在自己的語言裡還是兩種語言裡都是翻譯者。

白冀林

阿根廷詩人

在西班牙語的地區,很多人對於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知之甚少,他們可能知道李白和杜甫,但是對其他中國文學家以及詩人可能很少有所耳聞,所以我們現在就需要去做這樣的一個努力,把世界各地包括中國的文學引進到阿根廷。

葉麗賢

世界文學編輯,中國社科院外文所學者,青年譯者

一首詩歌的效果跟句法是緊密相關的,關於翻譯我只想表達一點,就是在保持意義忠實的情況下,我力圖來呈現原作的形式特徵,再現這樣的聲音特點。

戴維娜

牛津大學中世紀語言學碩士

最真實的文明連接其實是生活在文明衝突當中的每一個個體。消費時代每一個人的身份變成了日漸遞減自我消耗的消耗品,而翻譯恰恰是一種增加,他讓我們日益更新,這關係到我們究竟以何種方式甦醒,也關係到我們是以喜劇還是悲劇的態度來對待。

11月17日,由瀘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作協《詩刊》社主辦,中國詩歌網、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的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世界詩歌譯介與國際傳播圓桌會議在酒城瀘州成功舉辦。

著名詩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著名詩人、中國作協《詩刊》社主編李少君,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趙振江以及兩百餘位國內外詩人、作家、翻譯家、文化學者、媒體記者等各界嘉賓共聚酒城,對話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背景下世界詩歌譯介與國際傳播議題,就中國詩歌當下發展和翻譯的關係做深入探討。詩人,著名翻譯家、《世界文學》主編高興主持會議。

吉狄馬加

著名詩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組委會主任

新文化運動以來,尤其是五四以來,中國翻譯的發展促進了當代詩歌的發展,對中國當代詩歌的構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和整個世界的國際文化交流,通過詩歌翻譯的繁榮與發展更好地推動中國當代詩歌發展。

李少君

著名詩人,中國作協《詩刊》社主編

一百年來漢語新詩的發展與外國詩歌翻譯的影響密不可分,但是始終存在不對等的問題。隨著中國當代文學的崛起,當代漢語詩歌亟待在更廣泛的範圍中發聲。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一方面就是為了創造中國當代新詩的輝煌,同時也希望推動世界詩歌掀起新的激流和浪潮。

趙振江

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詩歌翻譯就我個人來講,實際上就是在你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用漢語寫一首與他儘可能相似的詩歌。所以詩歌翻譯是追求語言的相似度,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因為漢語和西班牙語是兩個不同的載體。

高興

著名翻譯家、《世界文學》主編

詩歌翻譯在某種程度上深刻地影響了中國詩歌的發展,而且百年新詩,如果沒有橫向移植我覺得就無從談起。

歐陽江河

著名詩人,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我就是一個純粹的讀者,個人的很多詩也被很多種語種翻譯出版,但是從閱讀的角度來談論翻譯,我沒有辦法在被翻譯的語種裡面去閱讀我自己,我覺得這肯定是另外一個歐陽江河。

姚風

著名詩人,翻譯家

詩歌翻譯更像是中國畫的寫意,一方面譯者要尊重並服從語言的限定性,同時也要放眼語言的開放性。

楊克

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

我覺得翻譯就是一種創造,每個詩人有各種各樣譯者的翻譯,比如腳趾縫是很窄的地方,一個日本的作家翻譯成貓的額頭,我都不知道為什麼翻譯成貓的額頭,後來知道是日本人心中最狹小的地方是貓的額頭,所以我覺得翻譯也是一種創造,我讀翻譯的詩像看天書,因此很感謝翻譯我作品的譯者。

彼得·德•霍郎德

Pieter den Hollander,荷蘭語專家

世界詩歌翻譯是使世界更加美好更加緊密的工具,他拓寬了我們的視野並增進了理解,這同時也迫使我們認識自己,或者我們有什麼共同之處。

燎原

當代詩歌批評家

一位詩人是否值得被譯介,取決於他的重要性,取決於其精神藝術的總體含量和獨特文化價值能否真正代表中國詩人所抵達的高度而獲得國際性的敬重。

王家新

詩人,翻譯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翻譯不可提升為創作,但它有一個不可替代的貢獻,就是通過這種傑出的富有眼光的帶有洞察力的翻譯,極富創新力的用語言的陌生性喚醒我們。我覺得這個是翻譯非常重要的功能。

傅浩

詩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英語譯者

世界的詩歌從來就不是一座座孤島,而是一個個開放的城市,詩歌的世界是由發達的交通和通訊網絡勾連一體的宇宙,一代又一代的譯者正是這偉大工程孜孜不倦的建設者。

汪劍釗

詩人,翻譯家,評論家

當人們逐漸習慣於將本民族的文化當做固有傳統的時候,會表現出一定的排異性,這種排異性讓我們坐井觀天;而翻譯就像梯子,讓我們重見天日,意識到傳統也不僅是井口那麼大小。

馬裡昂·馬霍

Marián Macho,斯洛伐克語專家

翻譯文本提供了一種「文化錯位」的體驗,這正是產生跨文化主題的潛在媒介,不管是譯者、讀者或作者,他們都能藉此「逃離單一文化的限制」,這也是自我建設、甚至進化的重要手段。

沈葦

《西部》雜誌總編,浙江傳媒學院教授

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多點中心的時代。一方面非中心地帶的詩人正在日益顯現寫作的活力和光芒;另一方面詩歌話語的垂直性結構正被一種扁平化的特徵替換。

樹才

詩人,翻譯家,文學博士

翻譯無非就是一個語言的勞作,他的特點就是跨語言,從本質上來說跟寫作是一樣的。一個民族的語言,尤其是像漢語這樣一個偉大的語言,當他遇到歷史性困境的時候,他一定會從翻譯那裡去尋找一種新語言的可能,而所有詩歌創作也就是給母語帶來更多詩歌的可能,這是翻譯的一個本體論。

霍俊明

中國作協《詩刊》社副主編

我們想在當下的詩歌交流,包括詩歌譯介和傳播變得比較普通的情景之下,當中國詩人所謂的世界視野變得越來越開闊的時候,這個時候詩歌的譯介實際上有兩個方向一直沒有被排除:一個是所謂的譯介的現代性,另外還有一個譯介的政治性。

梁曉明

《北回歸線》主編、一級作家

因為詩歌和詩人的關係,又因為詩人和不同地域的相遇而產生的交流和默契,甚至感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接近就如此自然的發生,它幾乎就像魚與水的關係。

哈森

中央民族翻譯局蒙語翻譯家

詩歌翻譯,是帶著鐐銬的舞蹈。感知它的艱辛、享受著它帶來的幸福,於是發出了「詩不可譯,還要譯」的感慨和決心。

桑克

詩人,黑龍江日報高級編輯

一首翻譯詩如果想在中文裡成立,經過翻譯之後就必須得是一首中文詩,就必須得是一首置於現代漢語框架之中的詩,而這樣的詩大多偏離於原文的語言肌理,所以以譯代讀和詩歌譯介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柳向陽

英語譯者

我們翻譯的時候其實是步步驚心、小心翼翼。有時候,翻譯的觀念可能就是對語言的一種清晰,有時候,翻譯中會有一點悲觀的感覺,我們往往表達不出來。

劉蓮娜

烏克蘭旅華藝術家

自古以來,合作對話的最好語言就是文學和詩歌。詩歌藝術各種表現形式的意象和寓意仍然是國家間最有效的交流工具,因為詩歌觸及心弦,就像旋律一樣,每個人都能理解。但是,詩歌,與每個人都能理解的視覺藝術不同,無論是什麼國籍,都需要語言翻譯。而正因為詩歌的翻譯需要豐富的經驗和多國語言知識,不言而喻,詩歌本身就影響了最具全球性的人生價值。

馬鈴薯兄弟

詩人

對於我們這樣普通的中國詩歌讀者來說,其實並沒有所謂外國詩歌原文這個概念,對一個不懂外語的人來說外國的原著等於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一切吸收的域外的詩歌都是仰仗於翻譯家,所以翻譯家翻譯詩歌的質地就決定我們吸收營養的質地。

姜山

詩人

詩和翻譯作為一種認知、表達、慰籍,我會借之嘗試尋找與我們歷史相似的歷史中的詩歌人民,閱讀他們,把他們的經驗變成我的經驗的一部分,這包括真實的歷史,比如上一次全球化解體、修復、再生,也包括想像的歷史,比如小說《一九八四》所描述的世界。

唐曦蘭

俄羅斯詩人、翻譯家

有一些國家的文化,只能用信仰把握它。作為一名俄羅斯人,我不斷受到東方和西方的交互影響,並把這種影響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之中。我認為,詩歌翻譯工作是一輩子的事情,只有把它當成一種職業才能獲得成就。

泉子

《詩建設》主編、杭州市作協副主席

當代漢語也是我們對西方言說方式的一種借鑑,我們這一代人基本上都是從西方的詩歌、哲學、宗教,從中起步,並從中得到啟發,其實我個人從中也很受益。其實在我差不多近二十年向西方詩歌學習致敬的過程中,傳統在我身體裡面甦醒過來,我認識到一種東方智慧為當下的現代性困境提供化解的契機,對當下疫情時代或者是「一帶一路」或者在一個全球化時代,提供借鑑意義。

郭建強

青海省作協副主席、西寧市作協主席,青海法制報總編輯

我認為翻譯是人類的必要行為,因為歷史地理哲學包括文化都是一種翻譯,詩歌是一種不斷融合創造的過程,換句話說也是人類文化活動的提煉。

小易

美國詩人、音樂人

翻譯更像是一個「花傳粉」,尤其在新媒體時代,網絡其實在侵蝕我們的注意力,讓自己的語言能力越來越弱。如何要精確地把國外的作品翻譯出來,那一定要確定他們是最有精確度的。我很認同樹才先生說的,我們都是翻譯者,不管是在自己的語言裡還是兩種語言裡都是翻譯者。

白冀林

阿根廷詩人

在西班牙語的地區,很多人對於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知之甚少,他們可能知道李白和杜甫,但是對其他中國文學家以及詩人可能很少有所耳聞,所以我們現在就需要去做這樣的一個努力,把世界各地包括中國的文學引進到阿根廷。

葉麗賢

世界文學編輯,中國社科院外文所學者,青年譯者

一首詩歌的效果跟句法是緊密相關的,關於翻譯我只想表達一點,就是在保持意義忠實的情況下,我力圖來呈現原作的形式特徵,再現這樣的聲音特點。

戴維娜

牛津大學中世紀語言學碩士

最真實的文明連接其實是生活在文明衝突當中的每一個個體。消費時代每一個人的身份變成了日漸遞減自我消耗的消耗品,而翻譯恰恰是一種增加,他讓我們日益更新,這關係到我們究竟以何種方式甦醒,也關係到我們是以喜劇還是悲劇的態度來對待。

相關焦點

  • 國際詩酒文化大會 助力脫貧攻堅傳播中華詩酒文化
    作為一項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普及詩歌的公益性活動,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將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詩酒元素提煉發展,同全球進行文化交流互鑑。2020年,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迎來第四個年頭,大會特別提出「讓詩酒溫暖每個人」的主題,攜手詩人、作家等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強烈的時代感知和創作使命,帶領大眾透過詩歌、透過文化,去觸碰時代的畫卷,銘記時代的故事,弘揚時代的精神。
  •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世界詩歌譯介與國際傳播圓桌會議在瀘州舉辦
    11月17日,由瀘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作協《詩刊》社主辦,中國詩歌網、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的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世界詩歌譯介與國際傳播圓桌會議在酒城瀘州成功舉辦。
  • 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啟幕
    南都訊 記者馬建忠 11月16日,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啟幕。據了解,作為一項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普及詩歌的公益性活動,大會已舉辦四屆。本次活動由瀘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作協《詩刊》社主辦,中國詩歌網、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以「讓詩酒溫暖每個人」為主題,開展系列詩酒文化活動,傳播中華詩酒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著名詩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宣布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正式開幕。
  • 中視華凱傳媒集團攜手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讓詩酒溫暖每個人!
    近日,由中視華凱傳媒集團攜手傾力打造的2020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在北京、湖南、四川等地圓滿舉行。兩百餘位中外詩人、學者、文學家、翻譯家等文藝界人士齊聚酒城,縱論詩酒文化。
  • 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在瀘州開幕
    2020國際詩酒文化大會 以詩酒致敬時代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是一項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普及詩歌的公益性活動,國內發起最早、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活動內容最豐富。大會由瀘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作協《詩刊》社主辦,中國詩歌網、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
  • 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系列活動舉行
    11月10日—11月18日,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系列文化活動在北京、湖南、四川等地舉行。大會由四川省瀘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作協《詩刊》社主辦,中國詩歌網、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
  • 多國詩人翻譯家齊聚酒城 對話「一帶一路」背景下世界詩歌譯介傳播
    11月17日,由瀘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作協《詩刊》社主辦,中國詩歌網、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的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世界詩歌譯介與國際傳播圓桌會議在酒城瀘州成功舉辦。
  • 傳播中華詩酒文化,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在瀘州開幕
    促進詩酒文化融合,以詩酒致敬時代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是一項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普及詩歌的公益性活動,國內發起最早、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活動內容最豐富。大會由瀘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作協《詩刊》社主辦,中國詩歌網、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詩達意,酒傳神,詩與酒皆是最易觸動人心的語言。」
  • 譯介文化與"世界詩歌"——霍俊明(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導讀:2020年11月17日,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世界詩歌譯介與國際傳播圓桌會議正式舉行他提出:外國對中國詩歌的譯介仍是以杜甫和李白為代表的中國古典詩歌為主,現代詩只是佔了很小的一部分。而與此形成反差的則是中國對外國詩歌的譯介和輸入呈現出開放和多元的趨勢。
  • 當代作家阿來:詩酒融合緣於情
    「詩酒融合緣於情,升華了人們的美好情感。美好的瞬間會跟隨著時間流逝,而偉大的詩歌就是把一瞬之間的美好、一瞬之間的天人感應、物我相契凝固下來。」中國當代作家、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日前在「酒城」瀘州參加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時表示。
  • 助力脫貧攻堅 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在京啟動
    扶貧攻堅,文化鑄魂,讓詩酒溫暖每個人。11月10日,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以一系列深入精準扶貧代表性村落的詩歌行動,助力脫貧攻堅,為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貢獻詩歌與文學的力量。
  • 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翻譯家論壇代表發言——唐曦蘭
    導讀:2020年11月17日,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世界詩歌譯介與國際傳播圓桌會議正式舉行,俄羅斯詩人、翻譯家唐曦蘭在會上做了精彩發言。她提出:詩歌翻譯工作是一輩子的事情,只能把它當成一種職業才能獲得成就,並在文學世界裡作出珍貴的貢獻。
  • 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系列活動進入收官階段
    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是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系列活動收官階段的「壓軸大戲」。藝術周期間,「詩意濃香」全球詩酒文化系列賽事活動獲獎者名單揭曉並進行了頒獎,中國歌劇舞劇院帶來了民族歌舞晚會《品味中國》,同時安排演出具有國際聲譽的大型歷史舞劇《孔子》。  據介紹,國際詩酒文化大會也是文化界的一大盛事,在國際詩歌界形成了一定影響。
  • 奏響傳統文化時代強音「酒城」瀘州上演詩酒盛會
    萬千詩人在酒香美景中文思泉湧,將絕佳的詩詞美句獻給了瀘州和瀘酒,讓瀘州成為弘揚中國詩酒文化的重地。2020年,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迎來第四個年頭,大會特別提出「讓詩酒溫暖每個人」的主題,攜手詩人、作家等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強烈的時代感知和創作使命,帶領大眾透過詩歌、透過文化,去觸碰時代的畫卷,銘記時代的故事,弘揚時代的精神。
  • 奏響傳統文化時代強音 「酒城」瀘州上演詩酒盛會
    萬千詩人在酒香美景中文思泉湧,將絕佳的詩詞美句獻給了瀘州和瀘酒,讓瀘州成為弘揚中國詩酒文化的重地。2020年,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迎來第四個年頭,大會特別提出「讓詩酒溫暖每個人」的主題,攜手詩人、作家等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強烈的時代感知和創作使命,帶領大眾透過詩歌、透過文化,去觸碰時代的畫卷,銘記時代的故事,弘揚時代的精神。
  • 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奮鬥時代、走向小康與詩歌精神研討會」舉行
    11月17日,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奮鬥時代、走向小康與詩歌精神研討會」在瀘州舉行,「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小分隊會聚一堂,分享赴湖南花垣十八洞村、涼山昭覺三河村、古藺向田村三地採風成果,交流創作靈感,探討奮鬥時代的詩歌精神。
  • 詩酒溫暖每個人!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開幕
    瀘州釀酒,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發展在新中國,是瀘州最有發展基礎、最有競爭實力的「一號產業」。經久不衰的酒文化,成就了酒城瀘州,塑造了「一座釀造幸福的城市」。「詩達意,酒傳神,詩與酒皆是最易觸動人心的語言。」中共瀘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云為活動致辭時表示,在瀘州舉辦的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為中外文化交流、詩酒文化融合,搭建了對話合作、相互啟迪的平臺。
  •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蒙詩歌譯介——哈森
    導讀:2020年11月17日,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世界詩歌譯介與國際傳播圓桌會議正式舉行,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蒙古語文室主任,蒙古族翻譯家哈森在會上做了精彩發言。她分享了自己從事中蒙詩歌譯介工作十四年的動力——聽從心靈的召喚正文:親愛的詩人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 瀘州老窖舉辦國際詩酒文化大會 讓詩酒溫暖每個人
    原標題:瀘州老窖舉辦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讓詩酒溫暖每個人   近日,國際詩酒文化
  • 名家專訪|楊克: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搭建起了中外詩歌交流的橋梁
    11月16日,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活動在瀘州開幕,活動現場,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楊克接受記者採訪,就當代中國90後、00後文學的發展狀況談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