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最有名的一首詞,寫盡了人世間最大的痛!

2020-12-06 卿卬看文化

南唐後主李煜是歷史上和陳後主一樣有名的亡國之君,作為君王,他是失敗的。但是在文學上,他是一位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詞人,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對北宋初期詞壇有著深遠影響。如果要選一首李煜最有名的詞作,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那首著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作於李煜降宋之後,表達了詞人國破家亡、囚居異邦的愁苦之情。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在作者看來,這些會勾起詞人內心的波瀾,對往事的追憶。「往事知多少」作者想起了過去紙醉金迷的帝王生活,而今今非昔比,淪為階下囚,這是「一痛」。李煜在位時,縱情鶯歌燕舞、不理朝政、枉殺諫臣,到現在落得國破家亡的地步,他對往事的追憶,一定也有悔恨之意,這是「二痛」。

「小樓昨夜又東風」這裡的「又」字耐人尋味,李煜彼時降宋已經3年,春風又入小樓,自己又苟且偷生了一年。王安石曾說「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面對著春風吹拂大地,望著天上的明月,不知何時是歸期?而李煜面對著春風吹拂小樓,他不敢仰望明月,因為見明月而思鄉。一幕幕往事浮現,李煜心中「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詞的下闋提到了「雕欄玉砌」「朱顏」,故國華麗的宮殿還在,但是宮女朱顏已改,暗示了山河易色。元稹曾說「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或許在作者看來,南唐故國的這些宮女也在談論著李後主的過去的所作所為。這首詞前面提到的「春花秋月」「東風」「明月」「雕欄玉砌」「朱顏」這些意象無一不是以樂景寫哀情,可見李後主心中之痛實在太深。

最後作者自問自答「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春水有多長,愁緒就有多長,這與李白的「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有相似之處。李白是離別之痛,而李煜是亡國之痛。汪精衛曾說「國破家亡無窮恨,禁得此生消受?」面對著亡國之痛,又有誰受得了?李煜面對著人世間最大的痛,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但是這首《虞美人》也是李煜的絕命詞,宋太宗看見李煜這首詞後,十分氣憤,賜死了李煜。可以說,李煜是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這傳頌千年的「亡國之痛」。

相關焦點

  • 李煜以一首詞,寫盡最痛的生命體驗,終成詞史上最美的傷感
    #在詞史上,有一個人對於詞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化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從此詞真正走上了歷史的舞臺,成為中華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小周后每次出宮,都大罵李煜無用,哭鬧一番。李煜那曾經最輝煌的國家,那美麗的朱顏都成了痛徹心扉的記憶,夢裡只當身是客,一晌貪歡。那長江,那故國,那痛,那愁,都壘砌一處,這就變成了《虞美人》。陸遊《避暑漫抄》:「李煜歸朝後,鬱鬱不樂,見於詞語,在賜第,七夕命故妓作樂,太宗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並坐之,遂被禍。
  • 李煜最為知名的一首詞,「剪不斷,理還亂」,將愁意寫到了極致
    李煜最為知名的一首詞,「剪不斷,理還亂」,將愁意寫到了極致南唐後主李煜,人世間多情郎!這一個生在七夕節而又喪生於七夕節的男人,終究便是多情的意味著!他從小工詩賦詞,擅於弦音和字畫,也是人世間難能可貴才俊!但命運卻喜歡弄人,讓這一個本來只愛好古詩詞的男人,戲劇化地變成了一國之君。也更是由於自身不明白政治,才會將南唐錦繡河山拱手交給了宋太祖趙匡胤。
  • 李煜很有名的一首詞,僅27字卻別有意趣,能讓人一口氣讀完
    在李煜留存於世的諸多文字中,總會尋覓到他的切膚之痛,窺視到他的憂鬱清愁。或許正是受到這些愁詞的誤導,讓我們覺得讀李煜的詞作,全無一點意趣可言,甚至覺得李煜作詞,除了闡述雲愁雨恨,絮叨陳詞濫觴,再不會別的了。其實不然,李煜前期的詞作,因為沒有亡國之痛的介入,相對而言是比較輕鬆明快的,諸如此類的小詞,比比皆是。
  • 李煜最瀟灑一首詞,偷偷潛入美女閨房,都寫得如此詩情畫意,佩服
    原題:李煜最瀟灑一首詞,偷偷潛入美女閨房,都寫得如此詩情畫意,佩服!南唐後主李煜的一生,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吧,他的文學造詣是非常高的,只是入錯了行而已。李煜被俘之前的詩詞多以描寫男女花前月下的閨情詞為主,其詞浪漫、大膽、清麗,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李煜最有水平的一首詞,寫盡了他一生的悲歡愁苦
    李煜的才華橫溢,可以從他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善詩文看出。其中以詞的造詣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詞人的傳統,又深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用情真摯,風格鮮明。李煜亡國後的詞作則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被譽為「千古詞帝」。
  • 李煜最無奈的一首詞,訴說了對故國的眷戀,句句經典
    千古詞帝李煜的一生就是如此,堪稱千古最無奈之人。他不想當國君,只想當詩人,可他卻無法選擇拒絕;他不想當亡國君,可他沒有辦法保護國家;他想活著,可是他還是丟掉了自己的生命。他無奈的活著,從出生到死亡,沒有辦法選擇,沒有辦法逃避,只能默默的忍受!李煜擁有過被人豔羨的一切,也有過任何人都不想承受的痛苦。
  • 李煜最出彩的一首詞,非同凡響,堪稱不朽之經典
    他是一個亡國之君,歷來受到眾多的指責,不可否認李煜要對南唐的滅亡負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不是主要責任,這值得我們深思。另一方面,李煜是一位非常傑出的文學家,尤其是在詞上的造詣極高,成就極大。李煜的詞超逸絕倫,虛靈在骨,是當之無愧的詞中大成者。
  • 李煜流傳最廣的五首詞,每首都是詞中經典,寫盡亡國之君的哀愁
    在此期間,將他的文藝範發揮到了極致,話說,李煜最有名的五首詞,每首都是詞中經典,寫盡亡國之君的哀愁。李煜的詞叫人驚豔,驚心,只是也太讓人漫生愁態,於那冉冉碧雲,於那輕悄歲月裡,留下一聲無奈的嘆息。這一首詞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這是殘酷的無奈的守望,那默默無言的孤獨,那獨上高樓的落寞,那如鉤新月的悽冷寒涼,那秋風的肅殺,都幫襯著,織錦一樣地將那漫天的愁苦,烘託出來。
  • 無愁詞寫盡千般愁,後主李煜,一首《長相思》,訴盡惆悵
    唐詩宋詞,最能表現中華文字美好的載體,僅僅幾十個字就能表達出作者的情懷,描寫出或清新或壯美的景色。恐怕世界上只有中華民族的優美文字才能有此大的魅力。誦讀古詩詞,能夠不僅能讀出文意的美好,更能誦讀出意韻的千般雋永。古往今來,詩詞大家用經典的詩詞描述美好的河山,寄託自己的情感,說到情感表達的細膩委婉,就一定要提到婉約派的詞。
  • 李煜非常悽涼的一首詞,寫盡了內心的孤獨,同時也道盡人生的無奈
    李煜是南唐朝最後一位國君,儘管他是一位君主,但在現實的生活中,並沒有盡到一個做為君主的責任,使得大周江山最後斷送在了他的手裡,自己也成為了階下囚,被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關押在了都城,大周國也從此滅亡。個人是非常的喜歡李煜,儘管兒時只是覺得他的那些詞很優美,也不懂其中的意思,但是長大了之後再去讀之後,才發現了他詞作中的魅力,那不僅僅只是一首詞作,一首文學作品,而是李煜最為真實的人生寫照;所以每次讀他的詞作中,總是能夠從中學會更多的東西,也能夠明白更多的道理。
  • 李煜的這首詞纏綿悱惻,寫盡了家仇國恨
    《相見歡》也是李煜在亡國之後寫的。政治上無能的皇帝,卻有著非凡的藝術才能,特別是在詞作上,成就頗高,是一般人無法相提並論的。向宋稱臣的李煜,每天過著以淚洗面的軟禁生活。可以說,他的每一首纏綿悱惻的作品都是內心情感的噴薄而出。
  • 李煜一首冷門詞,寫盡了相思,有人讀出了愛意,有人讀出了豔情
    南唐後主李煜,一直是悲情悽苦的代名詞,以唱盡亡國之音的悲慘苦楚形象深入人心。但人的情感是不斷變化的,我們不能把李煜簡單地劃分到只寫哀傷之詞的那一類去。公元975年,是李煜人生重大的轉折點,也是他詩詞創作風格的分水嶺。
  • 李煜留下了很多經典的小詞,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首?
    李煜,是一個被皇帝位子耽誤的藝術天才,是一個被命運推向風口浪尖的紅塵隱士,是一個忠貞於愛情最後卻被迫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愛人被別人傷害和侮辱的多情種子。人生所有的苦難和不快樂,來自於今昔對比。李煜從一國之君到地位悲慘的違命侯,從三千裡河山到困守小樓,他的心情由此可見。
  • 李煜最「豔」一首詞,寫女子最美部位,有人大罵,有人拍手稱快
    李煜最「豔」一首詞,寫女子最美部位,有人大罵,有人拍手叫絕談到後主李煜,後人有一句說的很恰當:「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李煜寫這首詞的時候,和大周后剛新婚不久,兩人整日耳鬢廝磨,享受著快樂的生活。翻譯過來也是別有情趣:黎明破曉,窗外的照陽暖暖地灑進一片光輝。歌女端坐在梳妝檯前,曉妝只粗粗理過,唇邊可還得點一抹沉檀色的紅膏。她開始對客啟唇欲唱,先露一尖花蕾船的舌尖,於是櫻桃小口微張,流出了婉轉如鶯的清歌。
  • 李煜的一首亡國詞,無人仿得來,700年後納蘭跟寫一首,驚豔世人
    提到南唐後主李煜,我只覺得他是一個被皇帝這個職業耽誤的詩人,也不能說他被耽誤了,因為他很多驚豔世人的詩詞還是被流傳了下來。比如這首最有名《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 李煜最愜意的一首詞,專門寫他和歌女調情,卻成了一首千古名篇
    李煜作為帝王,他無疑是失敗的,因為他後來做了亡國之君。毛澤東主席評價他說:「南唐李後主雖多才多藝,但不抓政治,終於亡國。」但作為詞人他是非常成功的,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評價他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詞,一句世事隨流水,卻已是沉痛萬分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最後一位國君。讓世人記住他的,不是他所在的地位,畢竟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559個帝王,能讓世人所銘記的又有幾人?時至今日,為什麼我們依然能記住他,是因為他那一身的藝術才華,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詞文俱佳,尤其以詞的成就最高。
  • 因一首詞,使自己丟了性命的李煜,究竟寫了什麼讓宋太宗如此震怒
    在中國歷史上,南朝後主李煜可以說是一個相當獨特的皇帝,他沒有治國之才,貪圖享樂,然而卻有非凡的藝術天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精通,尤其是填詞,開婉約詞詞風,被後世稱為「詞帝。」然而這位「詞帝」,後半生的生活可謂悲慘,不但國家被北宋滅掉,自己被俘虜到汴京,而且竟因為一首詞招來了彌天大禍。
  • 「詞中之帝」李煜的十首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這首詞作於北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後。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他給金陵(今江蘇南京)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此詞即寫於作者身為階下囚時期。這首詞的最大特點是,句句寫思婦「秋怨」,「秋怨」二字卻深藏不露。對思婦的外貌、形象、神態、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側重於表現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現其胸中之情,用筆極其空靈。
  • 李煜最「豔」的一首詞,寫女子最美部位,有人卻指責不配為人君
    李煜和蘇軾的詞各有千秋。他們每個人都寫過一首關於伴侶身體最美麗部分的詩。不過兩個人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兩個人欣賞的眼光不一樣,李煜更喜歡人的嘴唇,而蘇軾更喜歡情人的眉。李煜登上皇位,做了很多荒唐事,最終被北宋滅了。  李煜留給世人的,更多的是詩壇上的成就。作為一個浪漫的才子,他早期的詩歌大多是無拘無束的。他寫的是自己的風流韻事,對國家對世界的感情是晚年才出來的,當時被困在北宋,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