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太對我的胃口了!」22歲的安徽女孩小陳拿著手機對準公寓上空的巨幅照片錄了一段小視頻,「我要發給我男朋友看看。」在這條窄巷中,幾十張巨幅攝影作品掛在各個樓層,而二樓則用繩子連成一片,上面掛滿了印滿攝影作品的T恤衫。輕風一吹,作品迎風招展。
這是青年攝影家江舜的個展《臉》,已於2月25上午在前進村宦溪社區佳和新居青年社區正式開幕。過去樸素的「城中村」公寓,也多了年輕人所鍾愛的時尚氣息。
作為一位年輕新銳攝影師,這次江舜的作品是拍攝全世界青年人的肖像,並賦予未來感。不過讓人意料不到的是,江舜今年才22歲。她目前還在澳大利亞留學,專修藝術。利用今年的春節假期,江舜在宦溪社區這條窄巷做起了展覽,而這也是她第一個正式展覽。
不過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攝影展覽要選擇在城中村做?
策展人顏長江表示,一般剛出道的藝術家想進入畫廊或美術館並不容易,那是一條狹窄的路。反而是將藝術與公共空間結合,對於藝術家和社會,都是全新的體驗。破舊的城中村與高大上的美術館,有著我們這個城市最大的距離,將作品放在這裡,造成反差,反而能刷新人的經驗,體會藝術與社會的深刻關係。
為何進入城中村,除了剛出道,對江舜自己來說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自己的獨特生活經歷。
江舜是「老廣」,幼時家住天河村附近。「我一直對城中村很好奇,覺得這裡很市井,很生活。」江舜說,即使身在國外,她對這些也念念不忘。
接到邀請後,江舜來到這裡進行了考察,在這裡居住的人群很快給了她靈感,同時她也立即決定在這裡辦正式個展。「2年前我曾在另一個青年公寓拍過攝影作品,那種感覺讓人印象深刻。」她說。
江舜整理了自己2016年至2019年的作品,並於年前投入製作,大膽地列印在巨幅布料和體恤衫上,並移步換景,將作品分布在樓房間的空中,讓觀眾特別是樓裡的住戶,在每個角度都有全新的觀感。江舜覺得這組作品主要目的卻不在於表達,她甚至覺得自己這組照片連專業攝影都談不上。「拍攝大頭照是一種時尚攝影的主流手法,可是在我的作品裡,這些大頭照都拍得不美,不足以登上時尚雜誌,對於Vogue來說甚至可以說是『不符合標準』的圖片。」江舜說。
形成視覺衝突卻不突兀,達到整體效果新奇卻不怪異,並收穫行內藝術家的欣賞,江舜的攝影展可以說是很成功了。而作為展覽背景的城中村也顯示出了它在歷次城市更新改造中蛻變的效果。
那麼,一條普通的「城中村」是如何變成「創意空間」?
邀請江舜作展覽的,主要是從事城中村改造的佳和新居總經理鄭濤。他表示,城中村的樓,給人印象一向不太好,現在想借攝影展,轉變這一觀念。
佳和新居公寓位於城中村中,共有5棟,入住了250多戶居民。經過改造,當年城中村中的5棟握手樓,如今已全部打通,裝上了電梯。公寓一樓配置了公用廚房、健身房、閱覽室、桌球室、按摩椅、充電樁、公共WiFi,變成了青年人的聚居空間。
而在天河區文化部門和前進街道的大力支下,位於佳和新居青年社區的前進街文化站圖書館分站正進入最後書籍入館的階段,預計下月開館。周邊的城中村租客將可與本地市民共享文化資源和公益文化服務。
「我們這裡的居民們97%都是青年人,其中又以90後居多,80後都很少。」佳和新居公寓負責人江兵說,為了給居民們提供更好的精神享受,這個昔日的城中村中一景變身「藝術空間」,得到了居民們的歡迎。「我們上午準備了幾十件印著作品的T恤衫,被居民們一搶而空。等撤展後,這些懸掛著的T恤衫我們也會送給居民們。」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城中村居住項目,公共空間與公共設施是標配了。遠離家鄉,在廣州奮鬥的新客家們,在滿足基本居住要求的同時,也越來越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條件和精神文化樂園。
對了,本次展覽展期為一個月,可自由參觀。有時間的朋友不妨去逛一下,刷新一下自己對城中村的認識。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秦松、蘇韻樺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