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天休假模式」要來了?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通過優化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錯峰休假,鼓勵彈性作息等,激發旅遊消費需求,意見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閒度假創造有利條件」。
此次意見首次將帶薪休假、錯峰休假、「2.5天小短假」一併提出,頓時引發輿論熱議,被譽為是休假制度的「破冰」。對此,超過8成的網友認為周末兩天半短假「可行」,但也有網友表示「部分企業雙休都未落實,休兩天半短假是奢望」,更有網友擔憂「小短假將成為機關事業單位的福利」。
有假難休?假期時間死板?假日出遊「人山人海」?多年來,「休假的煩惱」困擾上班族。那麼,國務院此次提出的「三假」如何落實到位,又怎樣考驗著單位、企業的「調假智慧」?
「2.5天小短假」:如何避免「畫餅充飢」?
一度引發猜測的「2.5天彈性作息」11日水落石出。意見指出「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閒度假創造有利條件」。
在北京工作的河北人陳剛說:「平時周末兩天回家太趕,多半天時間就能『常回家看看』,特別是炎炎夏日裡,多半天假期是很好的福利。」
然而,記者採訪發現,在「工作前途考量」與「請假成本」疊加之下,一些上班族仍有顧慮。
記者採訪發現,目前各地方、各單位請假程序大多繁瑣,往往要經過多個環節審批。26歲安徽白領吳菁說:「根據公司規定,要先領請假表,再找領導層層籤字報批,請4個小時的假,光籤字都不止跑上4小時。」
一些民眾還擔心,周五休假「彈性」,是否意味彼時加班「有理」?
廣東財經大學旅遊管理與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偉強教授說:「要讓小短假落到實處,首先需要對多出來的0.5天假期給予界定,如果定義為佔用了工作時間,那麼怎樣去補,就要有明確政策。」
他還指出,這種休假時間不能全國「一刀切」,而是要按照不同崗位、不同職業甚至不同地區,區別對待,分類處理。
國家旅遊局副局長吳文學說,彈性休息等措施是要在不影響各單位和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前提下,集中居民休假時間,釋放旅遊消費潛力,促進旅遊消費增長。錯峰休假和彈性作息是鼓勵性和倡導性政策,非強制性政策,也不能全國「一刀切」,各地各單位在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前提下,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願實施。
北京旅遊學會副秘書長劉思敏也表示:「對於2.5天的小短假,分析其三大關鍵詞,『鼓勵』而非統一、『夏季』而非全年、『有條件』的單位而不是全部,也說明這項政策惠及的群體和人數是在一定範圍內的。」
網友熱議:擔心恐成部分事業單位福利
鼓勵「周五下午+周末」兩天半短假,這一消息也引發網友熱議。有不少網友認為,很多企業連周末雙休都落實不了,更何談兩天半短假,這是一種奢望。
但是,數據顯示,這一措施獲得了超過八成網友的支持。一項超過6.1萬人參與的網絡調查顯示,82.6%的網友認為「此舉可行」,僅13.9%的網友認為「不可行」。
「中國新聞網」微信公眾號網友「湯圓」評論說:「個人覺得這個方案還是可行的,之前每次節假日回家,都是一家人等著我回去才吃午飯,如果這樣就可以周五下午回去,可以多陪陪家人。」
北京旅遊學會副秘書長劉思敏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鼓勵推行小短假,有助於豐富假日體系,滿足短途旅遊需求。兩天半的小短假靈活多元,只要企事業單位領導認同,是有操作性的,它既可以讓離家近的人常回家看看,又能刺激周邊旅遊消費。
哪些單位有望率先推行小短假?劉思敏表示,「鼓勵」意味著不是強制,「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也表示不是全國統一實行,而且只在夏季兩三個月的時間內,所以預計小短假惠及的群體應該不會很大,機關事業單位等有望率先受益。
有網友認為,機關事業單位有條件推行小短假,而囿於經濟利益等考慮,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是沒有這個條件的,因而擔心「小短假淪為機關事業單位的福利」,擴大權利差距。還有網友擔憂:「為百姓服務的部門可千萬不能周五下午就找不到人了。」
網友的擔心,正是源於目前帶薪休假落實狀況的參差不齊。人社部此前的一項調查顯示,落實帶薪休假比較好的主要集中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而一些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落實起來相對較差。
這次《意見》專門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要把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納入議事日程,制定帶薪休假制度實施細則或實施計劃,並抓好落實。」這是官方今年以來至少第六次公開強調落實帶薪休假。
「各地要儘快出臺相關細則,加大勞動監察部門主動監督和追責力度,破解落實難,讓帶薪休假得到真正落實。」劉思敏表示,只有真正落實帶薪休假制度,讓人們自由安排時間出遊,才能緩解每逢節假日景區人滿為患的現象。
錯峰休假:怎樣突出「假節合一」「量身訂製」?
溫泉成了下餃子、動物園裡只見人、高速公路大堵車……「每逢佳節必爆棚」是許多人的感觸;同時,面對許多極具魅力的民族地方節日,一些上班族卻只能嘆息「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攜程網今年發布的《2015中國遊客旅遊度假意願報告》顯示,81%的用戶希望避開公共假期,錯峰出遊。去年北京人的「APEC假」令不少外地人羨慕,而此次意見提出的「錯峰休假」讓這種「意外之喜」成為可能。
11日出臺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錯峰休假。在穩定全國統一的既有節假日前提下,各單位和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帶薪休假與本地傳統節日、地方特色活動相結合,安排錯峰休假。
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副教授杜煒指出,落實錯峰休假首先要合理安排和調整休假制度,要在保證國慶、元旦等傳統重要假期基礎上,結合南北方、少數民族特色,適當調整假日品種;其次是在帶薪休假制度相對完善的前提下,可拆分現有的長假,分解成多個與民族節日相契合的「小長假」。
事實上,我國一些地方已經在踐行帶薪休假與當地民族節假日靈活結合的方式。每逢壯族三月三、傣家潑水節、藏族藏曆新年等,當地便施行靈活變通的休假模式,通過「挪假」「拼假」的方式讓人們「玩得好、休得好」。
採訪中旅遊專家們也建議,相關錯峰休假等制度落實後,各地還需根據地方特點,挖掘當地鄉村民俗、節慶活動,面向不同的人群,包裝打造多樣化的旅遊體驗類產品。
帶薪休假:私企「重災區」如何「攻堅」?
不休假不許評勞模、應休不休者年假補貼不再發放……近日,多地出臺「硬規定」促帶薪休假落實引發爭議,也凸顯出這一制度多年來「鏡花水月」的施行現狀。
新華網最新調查顯示,七成多網民過去3年內沒有享受過帶薪休假。沒休成假的原因中,「想休不敢休」「想休沒時間休」「擔心休假會影響前途」三項的佔比達到一半多。
然而,另外一個問題更值得深思:國家統計局陝西調查隊相關調查數據顯示,過去3年內,當地行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八成以上職工能夠享受帶薪休假;內資私營企業三年內享受過帶薪休假的職工比例不足半數,小微私營企業多數沒有落實帶薪休假。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地並不鮮見。
「帶薪休假難,主要難在私企。」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我國80%以上的勞動力在民營企業,收益不穩定,必須努力工作以保住崗位。」
今年初公布的《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要達到這一目標,廣大私企、民營企業勞動者權益無疑是重點攻堅對象。
專家指出,帶薪休假在我國從制度層面已經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全面落實,這需要用工單位、勞動監察部門、工會和員工等多方面加力。
其一,要建立嚴格的監督機制,勞動監察部門對重點企事業單位進行不定期檢查,發現有規不依現象不要姑息,嚴肅查處。其二,工會方面加強對職工帶薪休假權益的積極爭取和切實保障。其三,建立健全職工權益追溯機制,在職工權益受到侵害時,通過集體協商機制維權等。
「帶薪休假非小事,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同時也與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有關。讓勞動者不再在要『福利』還是要『飯碗』中糾結,是落實帶薪休假、增進社會福祉的應有之義。」竹立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