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裡就有一千個幸福的理由。不一而足,千差萬別。每個人都在思考幸福是什麼?「每個人」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富貴貧賤,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這個不一樣真是包括太多了,比如年齡、學識、經歷、個性、……太多的不一樣引發太多不一樣的思考,太多不一樣的思考形成太多不一樣的追求。而且「幸福」這東西又會隨著這些個太多的不一樣的變化而變化。不同的年齡段,學識的增加,經歷的豐富,個性的歷練等等都會對幸福有不同以往的思考,然後你又會困惑,幸福到底是什麼?我們每天都在追求的幸福,難道也成了常說的鏡中花,水中月?它到底是一種精神上的幻影,還是開著豪車和住在別墅裡的現實?
幸福這種感覺,說大點它是一
個人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認識。說小點它也許就是小朋友的一個糖果,戀人的一次微笑,摯友的深情擁抱……它就是這麼微不足道然而卻常伴左右。是啊,幸福本就如此。你認為他幸福,他認為你幸福。你認為自己幸福,他以為你苦難。我也只能小心翼翼的來淺思。淺淺的,淡淡的來思考,謹小慎微的來談談這個眾人都在思考和追求的幸福。它到底長的什麼模樣?
在我初出茅廬走上工作崗位時的一次車間團組織會議上,團支部書記就向大家提出了這個問題,什麼是幸福?換句話說你怎樣理解幸福?他選了在場的最小的男女青年來談談自己對幸福的認識。我暗自竊喜,關於什麼是幸福,我是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思考。我們先來聽聽前面那個女青年是怎麼說的。「每個人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她就是幸福的。」說的太好了,很不錯。幸福本來就是很私人化的,或許可以說是隱藏至深的個人的隱私。現在我也完全同意這個觀點。
再來看看十八歲的自己對幸福的理解:「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如能真正找到自己喜歡熱愛的東西,為之沉浸,迷戀,上癮。並為其付出一生的努力,且最終能有所成就。那他的一生就算沒有虛度,他也就是最幸福的人。」現在我都有些懷疑這是不是,那個十八歲的自己對幸福的理解,怎麼這樣書面化。可如今四十歲的我,對此幸福的理解依然矢志不渝。只是經過二十多年歲月的濯洗,世故的磨礪,人情的揣摩。而今自己對幸福又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就如我開篇所講,每個人對幸福感悟一定會隨著所有定義它的因素的變化而變化。不用去懷疑,不同的「我」對幸福的認識。那是你對幸福生活始終包含熱情的追求。是對生活中真善美的發現和思考。是這顆赤誠的心,把你帶向你想要的幸福。
現在的我,當然就來談談,我現在對幸福又有什麼新的思考。幸福是由稱心的工作,美滿的婚姻,和諧的家庭組成。我知道這也只是千百種幸福裡的一種。可是,我想追尋幸福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它的根基是什麼?千百種幸福的認識,有沒有可能有共同的源頭?也可以這樣說不論你走的再遠,走向何方,都離不開那個中心點,就像圓規的中心腳,又像小朋友放風箏時手中握的線筒。那是所有稀奇古怪,形形色色的幸福的憲法。
現在的我,得出的認識是
幸福的前提是自由,自由的前提是獨立。
獨立!堂堂七尺男兒,頂天立地。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家庭。這算不算獨立?算,當然算。可是我想說,更重要的還要有思想的獨立,人格的獨立。
思想的獨立,首先是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沒有一個獨立的思想,你就是「大家」——就是「他們」——就是「人家說」。反正就不是你自己。我們每個人在這世上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努力活出真我的風採,才談上的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不一樣的我,才是我。可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如何去發現真我,又如何去活出真我?說老實話,真的很難。你們認為呢?
思想的獨立還離不開一種批判精神。批判精神不是抬槓,不是針鋒相對。它是一種質疑。對已知,對未知的一種質疑。對凡事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一種求知慾,好奇心。它會讓你發現無數種可能。它會讓你看清自己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是你,我是你,他是他。
人格的獨立,也是我們每個人區別彼此的一個重要特徵。要堅持自身的個性,氣質,內涵。可以模仿,學習優秀的賢才。但絕不能去克隆,去複製,去照搬。那只會是東施效顰,讓自己成為一個笑話。你都成了一個笑話了,又怎麼成的了你自己。
當然現實點,獨立更離不開個人經濟上的獨立。經濟永遠是人們生存和做事的關鍵因素,想想沒有自己的經濟獨立,總是受制於人那是什麼滋味?不為五鬥米折腰,男兒膝下有黃金,永遠只是一個神話。飢餓會讓人還原出本性,抖掉虛榮和尊嚴,抖掉吃飽了飯撐起來的人皮。經濟上不能獨立起來,前面說的思想人格的獨立,也只能是對牛彈琴的空談。只有多點財富,才能多點獨立。
追求獨立就應該是精神層面上的思想人格的獨立與物質層面上的經濟獨立齊頭並進。這樣才能真真正正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我。如果一個人——都不能做真實的自己,還談什麼獨立?沒有獨立又何來自由。
自由!Free,是每個人都渴望和追求的,也是每個人應該付出心血所畢生所追求的。在幾乎所有的標語、口號式的詞組中,都能見其的身影。「自由、民主、平等」,「自由、公正、法治」 ……。不管別的詞彙怎樣重組,自由這個詞總是十次打鑼十次在。再來聽聽耳熟能詳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還有派屈克.亨利那篇著名的演講稿《不自由,毋寧死》。不需要有更多的例證。古今中外,不論是社會賢達還是平頭百姓,都在強調自由的重要性,都在渴求著自由。這從另一方面也告訴我們,其實自由難得,自由來之不易。
哪什麼才是自由?讓我鬥膽在這裡談談自己對自由的思考。
自由。具體說來就是身心的自由。再細分下來就是身體和心靈的自由。先來看看什麼是身體的自由?它一定不是隨心所欲的任性,不是肆無忌憚的言行,不是為所欲為的放縱。就如法國思想家盧梭所言:「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我認為恰恰相反,自由是個人自控力的一種高明表現。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律。試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自由,如果你的自由妨礙了別人的自由,那所有的自由都成了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不攻自破的城堡。所以身體上的自由不是說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那只是它的最低等階段,最原始的野蠻。最高級別的身體上的自由是自己不想做什麼就不做什麼。請注意這不是慵懶。而是一顆強大的內心所帶來的自信。一種有資本說「不」的勇氣和從容。當你優雅的說出「NO」時,我相信你是自由的。你的身體已達到了自由的最高境界。讓我摘抄一段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說過的一段話:「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嚮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來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
「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容易嗎?你說呢?正因為自由難得,所以才更值得我們窮盡一生去努力追求,也更值得我們去倍加珍惜。
身體上的自由其實更多的是依賴於心靈上的自由。
鄙人愚見心靈上的自由,首先是超脫一切物質之上的精神上的愉悅。毋容質疑,每個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感悟。比如當聽到一首撥動心弦的音樂,讀到一句潤澤心田的詩詞,看到一部震撼心扉的電影……及其它藝術形式帶給你靈魂深處的共鳴和心靈上的歡愉,一定遠勝過雞腿漢堡,香車華服等物質生活給予你的肉體上的享樂。能給你帶來心靈自由的正是這些無用的東西。能用心發現欣賞生活中的美,是心靈自由的前提,如有能力去創作,去把心之所想變成動聽的音符,勾魂的影像,細膩的文字……。這種創作過程才是心靈自由的最高境界。好難。可是再難也永遠不要放棄對自由的追求。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自由,還談什麼幸福?
當然現實些,自由一定不能少了經濟上的自由。經濟上的自由簡言之,就是不為金錢所困,又不為金錢所累。所有精神上的富足,都應該以經濟上的獨立與自由為前提。飯都吃不飽,去談什麼思想,精神,靈魂。無疑與道貌岸然,裝腔作勢的偽君子。眼下經濟繁榮的時代裡,人們在追求各自的幸福時,首要應該是追求自身思想與經濟上的獨立與自由。
大多數時候我就是這樣的無趣。凡事總想要有個理性的思考和答案。「水至清則無魚」我懂。可是探尋事物本質的本性總讓我苦惱,也讓我歡愉。
我只是在想,所有千奇百怪,變化無常的幸福,都應該建立在獨立與自由的基礎之上,不然真的很難想像會有真正的幸福。因為我們還要警惕圍繞在自己身邊的快樂。它常常披著幸福的外衣,迷惑著世間的芸芸眾生,你以為終於找到了,寤寐求之的幸福,然而得到的卻是唾手可得的快樂而已。沒有獨立與自由這兩根幸福大廈的根基,每個人的每個不同的幸福理由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本的空中樓閣,終究不過是一場自欺欺人的鬧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