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知識:八綱辨證的具體含義

2020-12-13 尋醫問藥

中醫給很多人的感覺都是深奧、生澀難懂、專業。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我們不是很了解中醫的基礎知識。我們在看一些中醫養生的文章時,經常能看到一些陰陽平衡、陰虛、陽虛之類的詞語,但是具體含義是什麼,很多人都不是很懂,只是從字面上猜測,其實這些都是屬於中醫的八綱辨證。

推薦閱讀:「藏象學說」的具體含義

八綱辨證,是中醫辨證的基本綱要。主要通過四診所獲得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為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類證候。八綱辨證中,表、裡辨證疾病的部位;寒、熱確定疾病的性質;虛、實找出正邪鬥爭的盛衰;再從陰、陽為總綱,加以概括。表、熱、實屬陽證;裡、寒、虛屬陰證。

在臨床實踐中運用八綱辨證時,不應把上述八種症候孤立起來看,而應把他們看成是相互聯繫的,又可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以表裡與寒熱虛實的聯繫為例:表證,有表寒證、表熱證、表虛證、表實證之分,還有表熱裡寒、表寒裡熱、表虛裡實、表實裡虛等錯綜複雜的關係。此外,又可因機體抵抗力的改變而相互轉化。一般地說,陽證轉化為陰證;實證轉化為虛證,都表明病情的惡化。陰證轉化為陽證、虛證轉化為實證,說明病情的好轉;由表入裡表示病情加重,由裡出表表示病情的好轉。總之對於八綱運用,既要有分綱的分析,又要有綜合的歸納。

表裡

表裡辯證是鑑別病變所在部位和病情深淺的綱領。表證,病變部位在體表(皮毛、肌肉、經脈);裡證,病變部位在臟腑。表虛與表實的主要鑑別點,無汗與有汗為重要指徵,有汗者為表虛,無汗者為表實。進行表裡辯證時,還須掌握其特徵,如表證惡寒,得溫加衣不減,而裡證畏寒,得溫加衣即減;又如表證發熱與惡寒並見,多無定時,而裡證發熱,不惡寒反惡熱,多有定時。此外尚須注意有否表裡同病,初病表證,繼而出現裡證時,應判斷表證是否已經入裡,還有無表證存在。

 

寒熱

寒和熱是分辨疾病性質的一種方法。屬寒或屬熱可單獨出現,也可寒熱錯雜,甚至出現各種假象,如熱極似寒,寒極似熱。臨床亦可見寒熱現象,如真寒假熱:口渴不喜冷飲,飲亦不多,身熱反欲穿衣,面赤足冷,狂躁無力,禁之則止,脈沉細遲弱,舌苔淡黃而潤或灰白潤;真熱假寒:神漢不欲穿衣,肢冷而身熱齒焦,腹瀉而矢氣極臭,脈滑實有力,苔白有而不潤或苔白質絳。

虛實

虛指正氣不足,實指邪氣有餘。辨虛實,即辨別正氣與邪氣鬥爭力量強弱對比的關係,一般地說,內傷病、久病、寒證、年老體弱病者多為虛證;外感病、新病熱證、熱證年輕體壯病者多為實證。在一定條件下,虛實可以轉化,一科虛實兼見。

陰陽

陰與陽,是八綱辯證的總綱。在診斷時可以根據臨床證候所呈現的性質,將一切症候歸納為陰陽兩個方面。

表裡、寒熱、虛實、陰陽八綱,是中醫用以對疾病進行分析、綜合、從而提出辯證的綱領。因此,八綱辯證僅僅是中醫辯證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尚須進一步運用其他辯證論治的方法,才能明確診斷和確定治療原則。如屬於外感發熱性疾病,則須再選用衛氣營血、六經、或六因辯證論治等方法;若屬於內傷性各種疾病(包括內、婦、兒科及外科部分疾病),,則須再運用臟腑辨證論治的方法,以明確診斷,具體指導臨床醫療實踐。這些辨證論治的方法,雖各具有各自的特點和側重,但臨床運用中,還是互相聯繫,互相補充,不是決然分開的。

中醫理論確實是高深,中醫是我國古人智慧的結晶,中醫也是我國的國粹,要想學好中醫,只是知道以上的八綱辨證還遠遠不夠,八綱辨證只是最基礎的中醫理論知識,不過上述內容,對於平時的中醫保健養生有一定的幫助!

相關焦點

  • 醫學第十七課——八綱辨證與八卦
    醫聖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沒有寫出自己辨證的理論基礎是什麼,後人首先總結出六經辨證,繼之總結出八綱辨證,八綱辨證遂成為中醫辨證的總綱領。如今中醫界普遍使用八綱辨證,中醫教材中則是開門見山的講解八卦辨證,而深刻規律則無人探索,筆者在梳理中醫與中國古代文化發展規律發現仲景辨證與八卦關係密切,本文從現代醫學角度解析八綱的同時配以八卦,使人們更好的理解人體規律、八綱、八卦之間的關係,從科學角度認識八綱辨證。
  • 中醫講的八綱辨證指什麼?
    中醫講的八綱辨證指什麼?中醫的八綱辨證是指表、裡、寒、熱、虛、實、陰、陽。表裡辯證表裡是辨別疾病病位內外和病勢深淺的一對綱領。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這種相對概念的認識,在六經辨證和衛氣營血辨證中尤為重要。以上是廣義之表裡概念。狹義的表裡,是指身體的皮毛、肌腠、經絡為外,這些部位受邪,屬於表證;臟腑、氣血、骨髓為內,這些部位發病,統屬裡證。表裡辨證,在外感病辨證中有重要的意義。可以察知病情的輕重,明確病變部位的深淺,預測病理變化的趨勢。表證病淺而輕,裡證病深而重。表邪入裡為病進,裡邪出表為病退。
  • 細說八綱辨證
    八綱辨證,診斷的一種基本方法。運用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對病證進行分析、歸納,為治療提供依據。#青雲自薦#表裡辨病位的淺深;寒熱辨病證的性質;虛實辨邪正的盛衰;陰陽則是統攝其他六綱的總綱。表、熱、實屬陽、裡、寒、虛屬陰。八綱的四對矛盾,是相對的,互相聯繫,互相轉化的。
  •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中醫學考試資料:八綱辨證-陰陽辨證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中醫學考試資料:八綱辨證-陰陽辨證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就要開始啦!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哦,快跟小編的步伐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八綱辨證-陰陽辨證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
  • 六經八綱辨證的基本手段是什麼?
    題目:學習經方的體會—六經八綱辨證的基本手段是什麼? 一、四診是經方六經八綱辨證判斷症狀反應特點的基本手段。 臨證四診一定要做的全面,望、聞、問、切缺一不可,運用四診,搜集病情,根據症狀反應,判斷病性,病情,辨六經,辨方證,遣方用藥,最後達到治癒。
  • 2021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基礎知識:八綱辨證
    2021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基礎知識:八綱辨證 2021甘肅事業單位醫療衛生崗招聘考試正在緊張備考中,甘肅事業單位E類考試主要考察醫學基礎知識和招聘崗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組成,部分事業單位還會考到公共基礎知識,為幫助考生複習,甘肅中公教育
  • 2018粵東西北醫療事業單位招聘中醫診斷學:八綱辨證之虛實辨證
    粵東西北事業單位醫療網同步粵東西北醫療事業單位招聘網醫療衛生信息:2018粵東西北醫療事業單位招聘中醫診斷學:八綱辨證之虛實辨證,請考生多加關注。   (八)實熱證:壯熱,滿面通紅,口渴喜冷 飲,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洪滑數實。
  • 中醫辨證:養雞的八綱簡易辯證
    中醫辯證:養雞的八綱簡易辯證辯證是中醫治病的基礎和關鍵,中醫的辯證分為臟腑辯證、八綱辯證、六經辯證、衛氣營血辯證等,八綱辯證是最基本的辯證方法,把極其複雜的各種病證歸納為陰 陽 寒 熱 虛 實 表 裡八類證候,稱為八綱。
  • 八綱
    八綱,即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是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之一。八綱辨證,是將四診得來的資料,根據人體正氣的盛衰,病邪的性質,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淺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歸納為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類證候。  八綱的內容,《內經》已經奠定了八綱辨證的基礎。張仲景更具體地運用於傷寒與雜病的診療。
  • 中醫辨證:什麼是「虛證」與「實證」?
    本文講述中醫虛證與實證,溯源清流,明明白白中醫辨證那些事。相傳周恩來總理有一次在記者招待會上,遭到不友好的西方記者刁難:請問總理先生,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廁所嗎?周總理笑了笑,不假思索地回答:兩個,一個男廁所和一個女廁所。要問西醫一共多少種病?有人會說兩千多種,也有人會說三千多種。其實基因性疾病目前就有兩、三千種。
  • 仝小林院士:態靶辨證———中醫從宏觀走向精準的歷史選擇
    。就當代醫學而言,造成古今中醫出現巨大差異的原因,莫不在於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現代醫學對人體解剖、生理,以及對於疾病的認知和治療較過去數千年出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對疾病的現代認識與診斷方法極大的延伸了中醫四診的範圍,為中醫臨床施治提供了大量新的可靠的客觀依據。在現代醫學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精準醫學,成為中西醫在新歷史環境下共同追求的目標。誠然,儘管中醫和西醫在精準化道路上的具體內涵和路徑大有不同
  • 兩位大師精講六經和八綱
    六經八綱辨證的順序:關於六經和八綱,已述如上,茲順便談一下有關辨證的順序問題:病之見於證,必有病位,復有病情,故八綱只有抽象,而六經乃具實形。八綱雖為辨證的基礎(因六經亦來自八綱),但辨證宜從六經始(以其有定形)。《傷寒論》以六經分篇,就是這個道理。六經既辨,則表裡分而陰陽判,然後再進行寒熱虛實的分析,以明確陰陽為證實質(參看表4)。
  • 中醫臟腑辨證診治法,原來這麼深邃
    那麼,在中醫臟腑辨證診療法中,什麼叫辨證呢?辨:包括辨別與分析兩方面內容。證:即是一組症狀的綜合與歸類。辨證:是運用四診所獲得的客觀資料(即證候,包括患者的症狀、體徵、患病過程等有關資料),運用中醫理論(三因、四診、六經、八綱、臟腑、氣血等等)分析辨證,從而提高認識原因、病理、病機、病位,同時注意病情的發展趨勢與邪正盛衰,從而概括和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
  • 方證對應與辨證論治同為中醫精髓
    追求的是方法,靠的是基礎,涉及到理論層面。有人會認為辨證論治的本身就包含了方證對應的內容,或辨證論治就是辨方證,此觀點不只是混淆了兩者的概念,而是把方證對應屈就為從屬地位甚至邊緣化。追求療效是中醫的生命,而方證對應是對這一思想的最佳表達。理論源於實踐而又指導實踐,先有前人方證對應的經驗,後有今天辨證論治的理論,何況現在辨證論治的理論也還沒有到至善至美的地步,需在方證對應的實踐中不斷地出新、升華。
  • 什麼是辨證論治?望聞問切之外,三個「簡易診法」,可以了解一下
    隨著中醫走向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對中醫的理論系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們常說到中醫的理論特點,比如陰陽五行、藏象學說、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等。其中,辨證論治,可以說是中醫治病的「武器」。現代醫學對於疾病的診治,以「精細」為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其診治手段也是日新月異。
  • 中醫的精髓-因人而異,辨證施治
    中醫有它獨特的理論體系,闡述*機理有藏象、經絡學說,概括疾病原因有六淫、七情之述;診斷依據定四診、八綱;辨證施治有三焦、六經、衛氣營血之論;用藥講求逆、從、反、正、標、本、緩、急;治法分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組方配伍講君、臣、佐、使。   中醫的精神實質「因人而異,辨證施治」是中醫的精髓。
  • 中醫四診 你了解多少?
    由於古文中「聞」兼有聽、嗅兩方面的含義,所以中醫中的「聞診」指的是通過聽聲音和嗅病氣來測知病況。在某些情況下,「聞」甚至可以作為對疾病診斷用藥的主要依據,例如根據不同特點的咳嗽聲來判別疾病的真實面目,或是肺燥(氣候乾燥所致的咳嗽),或是肺實(風痰所致的聲帶麻痺),或是肺損(久咳傷肺,如肺結核、喉結核等)。  至於問診,人們更不陌生。
  • 中醫面試-中醫診斷學
    醫療衛生系統臨床專業面試,除了筆試之外還要全面了解一個行醫者的綜合素質,題型多種多樣,經常考的就是專業知識的問答。從考查的形式來看,這部分考試內容與筆試有重合之處,但是面試答題除了要考慮到要點全面之外,更重要的是答題的思路要體現出條理性與邏輯性,在此小編帶來獨特的答題思路。
  • 中醫入捷徑-24小時中醫基礎
    深究一下,這些現象都跟缺乏中醫基礎知識有密切的關係。中醫基礎學習之重要性臨床大家的治學成才之道秘訣是什麼呢?中醫基礎。辨證施治,是中醫診療的核心。精準辨證離不開紮實的中醫基礎。 耳穴為例,耳穴治病需要辨證嗎?需要的。前兩天有一個案例,患者胃痛,她學習過耳穴,在耳朵上找胃、內分泌這些對應的穴位,結果沒用。問我有什麼辦法嗎?我跟她講:「胃痛,辨一下寒熱,這點很重要。
  • 《傷寒論》、《金匱要略》、辨證論治,一代醫聖張仲景
    首倡對傷寒六經辯證和雜病八綱辯證原則,奠定了中醫辯證論治基礎,對中醫學發展有很大影響,其診治原則和具體方法,至今多數仍然行之有效。醫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把在診察病人所獲得的初步印象,經過綜合分析,加工整理,獲得病人得病緣由,這個過程就是「辯證」的過程。辯證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著治療效果的好壞。現代中醫學具有經絡辯證、六經辯證、臟腑辯證、衛氣營血辯證、三焦辯證和八綱辯證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