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臟腑辨證診治法,原來這麼深邃

2020-12-10 隴上非遺

原創:唐伊

中醫能治病,西醫也能治病,二者都是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人類為了減輕病痛,減少死傷,提高生活質量的一種手段。中醫是以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控制轉變,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為防治原則 。以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為基本治療方法。中藥、方劑、針灸、推拿、按摩等為治療手段。

臟腑診療位於中醫診斷與治療的首位,其地位舉足輕重。要弄清楚中醫臟腑辨證診療法,首先要知道臟腑的概念。臟腑即五臟、六腑、奇恆之腑。五臟包括心、肝、脾、肺、腎。六腑包括小腸、膽、胃、大腸、膀肌、二焦。奇恆之腑包括腦、髓、骨、脈、膽等。講養生不離臟腑,講病證虛、實、寒、熱不離臟腑,講經絡、針灸也不離臟腑。清代著名醫生唐容川在其所著《血證論·臟腑病機》中說:「業醫不知臟腑,則病源莫辨,用藥無方」,可謂一語中的。

那麼,在中醫臟腑辨證診療法中,什麼叫辨證呢?辨:包括辨別與分析兩方面內容。證:即是一組症狀的綜合與歸類。辨證:是運用四診所獲得的客觀資料(即證候,包括患者的症狀、體徵、患病過程等有關資料),運用中醫理論(三因、四診、六經、八綱、臟腑、氣血等等)分析辨證,從而提高認識原因、病理、病機、病位,同時注意病情的發展趨勢與邪正盛衰,從而概括和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

診療即施治。施治是在辨證的基礎上,根據辨證的結果,不同證候,而採用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按方用藥。因此辨證是施治的依據;施治是治療的目的。辨證施治即不同於對症治療,也不同於西醫的辨病治療,它把人體的內在聯繫,疾病的發展變化規律聯繫起來。辨證施治可以說是病因療法。

中醫臟腑辨證診療法非常重視人體自身的統一性、完整性以及人與自然的密切關係。中醫基礎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響。若人體臟腑組織器官發生病變,除了其本身的功能異常外,還常常影響到別的臟腑,甚至造成整體功能的紊亂。

中醫臟腑辨證診療法是以證候為中心,闡述它的病機然後思考怎麼治療,這就是中醫的辨證施治。不要把中醫所說的臟腑和西醫的臟器去對應,中醫的臟腑和西醫的臟器是大不一樣的。中醫說:肝主疏洩,主藏血,而不是肝炎、肝硬化的那個肝。中醫說心主血脈,主神明,開竅於舌,汗為心之液,很多精神方面的疾病要從心論治。中醫說:脾主升清,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和西醫的脾是大不一樣的,西醫認為脾可以切除,而中醫的脾是後天之本,萬萬不可輕視。中醫說:腎主骨生髓通於腦,包括了西醫很多系統的疾病,所以說,中醫的臟腑講的是功能,而不是西醫那個簡單的臟器。

在甘肅省,有一位中西醫結合的先驅者,也是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醫臟腑辨證診療法」的傳承人,他叫許自誠,提出的「臟腑學說」,成為中醫理論體系核心的學術觀點。時至今日,「臟腑學說」已得到普遍認可,成為編寫中醫學院的教材和開展中醫理論及中西醫結合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

中醫臟腑辨證診療法是我國傳統的醫療診斷方法,其中蘊含著中華文化的獨特內涵,是中華兒女幾千年來對抗疾病總結出的優秀結晶,保護華夏民族順利延續,是寶貴的文化財富。現如今,西醫東漸,中醫文化更需要宣傳和保護,可喜的是,我們已經付諸了行動。

相關焦點

  • 學點中醫,了解六經辨證和臟腑辨證有啥不同?
    幾千年以來,它有效地指導著中醫學的辨證施治。 今天我們特別邀請杭州種福堂中醫醫院的張敏主任走進《健康大講堂》談談臨床上應用六經辨證的特色。 六經病證,是經絡,臟腑病理變化的反映。其中三陽病證以六腑的病變為基礎;三陰病證以五臟的病變為基礎。
  • 為什麼說《中藏經》是發揮臟腑辨證的專書?
    臟腑辨證學說是中醫辨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世傳華佗所撰寫的《中藏經》一書是專門發揮《黃帝內經》臟腑辨證理論的,故又名《華氏中藏經》,具體成書年代不詳。《中藏經》在「論五臟六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之法」這一部分中,對五臟六腑的生理、病理、診斷、辨證、治療、預後等作了全面地闡述。觀其大意,大多採之於《素問》的「玉機真髒論」、「平人氣象論」、「髒氣法時論」、「脈解篇」。《靈樞》的「經脈篇」、「本髒篇」、「本神篇」、「淫邪發夢篇」、「邪氣臟腑病形篇」 以及《難經》的部分內容。
  • 牛小培中醫腫瘤專家:患卵巢癌的信號有哪些?中醫如何診治?
    1、通經-經絡疏通 功能恢復 在中醫辯證論治的基礎上,通過疏通經絡、溫化體內的濁毒之氣、增強臟腑功能使身體內環境改善 2、化濁-溫化濁毒 協調臟腑 中醫認為採用中藥經方溫化體內的濁毒之氣,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治療目的。加強血液循環、調暢氣血、溫陽通脈,從而提升人體正氣。人體總體內環境的正氣調節好,協調臟腑功能提升生存空間。
  • 中醫講的八綱辨證指什麼?
    中醫講的八綱辨證指什麼?中醫的八綱辨證是指表、裡、寒、熱、虛、實、陰、陽。表裡辯證表裡是辨別疾病病位內外和病勢深淺的一對綱領。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就軀殼與內臟而言,軀殼為表,內臟為裡;就髒與腑而言,腑為表,髒為裡;就經絡與臟腑而言,經絡為表,臟腑為裡等等。從病勢深淺論,外感病者,病邪入裡一層,病深一層;出表一層,病輕一層。這種相對概念的認識,在六經辨證和衛氣營血辨證中尤為重要。以上是廣義之表裡概念。狹義的表裡,是指身體的皮毛、肌腠、經絡為外,這些部位受邪,屬於表證;臟腑、氣血、骨髓為內,這些部位發病,統屬裡證。
  • 2014山東醫療衛生考試中醫備考:臟腑辨證之心病辨證-心脈痺阻證
    2014山東醫療衛生考試中醫備考:臟腑辨證之心病辨證-心脈痺阻證 心脈痺阻證指由於瘀血、痰濁、陰寒、氣滯等因素陰痺心脈,出現以心悸、怔忡、胸悶、心痛為主症的一類證候。
  • 中醫辨證:什麼是「虛證」與「實證」?
    本文講述中醫虛證與實證,溯源清流,明明白白中醫辨證那些事。相傳周恩來總理有一次在記者招待會上,遭到不友好的西方記者刁難:請問總理先生,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廁所嗎?周總理笑了笑,不假思索地回答:兩個,一個男廁所和一個女廁所。要問西醫一共多少種病?有人會說兩千多種,也有人會說三千多種。其實基因性疾病目前就有兩、三千種。
  • 方證對應與辨證論治同為中醫精髓
    採用中醫「瀉熱化瘀法」預防中風及二次復發,研製具有治療高粘血症及預防中風作用的「降粘膠囊」,獲得國家醫學發明專利及連雲港市醫學科技創新獎各1項。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精髓,但不是精髓的全部,中醫的精髓應包括理論和經驗兩部分。掌握了辨證論治的理論和方法就可以開方了,但並不一定就會有療效,療效與經驗成正比,這是中醫與其它學科的不同之處。
  • 從中醫「五輪學說」看眼病防治
    五輪學說根據眼與臟腑密切相關的理論,將眼局部由外至內分為胞瞼、兩眥、白睛、黑睛和瞳神(即現代眼科學所說的眼瞼、內外眥、結膜和鞏膜、角膜、瞳孔)五個部分,分屬於五臟,分別命名為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
  • 慢性前列腺炎中醫怎麼辨證施治
    中醫認為在一般診治的基礎上,尚可注意以下幾點,以得到更滿意的治療效果。 原來慢性前列腺炎中醫高手是這樣辨證施治的 1.症狀複雜多變,病理虛實夾雜 慢性前列腺炎臨床症狀繁雜,且一般沒有固定的症候群,臨床可見慢性前列腺炎常見的症狀依次為:尿道滴白,尿後餘瀝,腰膝酸軟,神疲乏力,失眠多夢,尿道灼痛,睪丸脹痛,陽痿,早洩,血精,不育等。
  • 分享:疼痛的臟腑、經絡辨證!
    疼痛有虛實之分,實證疼痛多因感受外邪、氣滯血瘀、痰濁凝滯,或食積、蟲積、結石等阻滯臟腑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即所謂的「不通則痛」;虛證疼痛多因陽氣虧虛,精血不足,臟腑經脈失養,即所謂的「不榮則痛」。由於導致疼痛的病因、病機各不相同,故疼痛的性質亦各異。
  • 中醫基礎知識:八綱辨證的具體含義
    中醫給很多人的感覺都是深奧、生澀難懂、專業。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我們不是很了解中醫的基礎知識。我們在看一些中醫養生的文章時,經常能看到一些陰陽平衡、陰虛、陽虛之類的詞語,但是具體含義是什麼,很多人都不是很懂,只是從字面上猜測,其實這些都是屬於中醫的八綱辨證。
  • 中醫辨證施治 防控冠心病復發
    痰濁內生是產生冠心病的主因中醫認為,冠心病屬於中醫的胸痺、厥病或真心痛,該病主要因正氣虧虛,年老體衰,加上七情內傷、飲食不節、寒冷刺激、勞逸失度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臟腑功能損傷,陰陽氣血失調,痰濁內生,氣滯血瘀,胸陽不振,使心脈痺阻而致。
  • 甘肅名中醫許自誠新著出版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秦娜)記者從蘭大一院獲悉,近日,96歲高齡的甘肅省中西醫結合的先驅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保護項目「中醫臟腑辨證診療法」傳承人許自誠教授,完成了一部近16萬字的中醫論著《臟腑論——中醫理論核心
  • 2000年中醫傳承,重點在陰陽五行、還是臟腑經絡?8個字值得理解
    2000年中醫傳承,重點在陰陽五行、還是臟腑經絡?8個字值得理解。中醫,是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傳承。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為守護我們民族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如果從《黃帝內經》算起,中醫已經傳承了2000餘年。那麼,它到底具有什麼特色,才能這麼多年曆久不衰呢?這就要說說中醫的代表理論了。有人說,中醫理論的核心代表,就是陰陽五行,也有的認為臟腑經絡才是它的精華。確實,從基礎理論來看,中醫的學說思想,都從陰陽五行衍生而來,也離不開臟腑經絡學說的支撐。
  • 中醫傳奇:臟腑圖點穴法第五代傳人劉漢崗
    臟腑圖點穴法介紹 臟腑圖點穴法源於千古奇書《推按精義》,最早出版於宋朝,是中國按摩術的一種,一直是師徒傳承的秘笈,絕不肯輕易公開。它是用不同的「指法」依照臟腑部位的經絡、經筋、穴位,直接作用於人體的疾病。
  • 中國中醫科學院榮譽首席研究員孫桂芝近50年治療腫瘤患者80餘萬人次
    許多患者來診時已經被「判了死刑」,抱著一線希望請孫桂芝診治,孫主任總是首先應用西醫所學進行診斷,耐心細緻地對患者解釋其目前存在的問題,鼓勵患者的求生意志,然後盡其所能從中醫、西醫兩個方面提出治療方案,通過中西結合治療為患者解除痛苦。
  • 陝西省名中醫梁君昭受邀講授《醫林改錯》與中醫辨治血瘀病證
    11月20日-21日,「陝西省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2020學術年會暨陝西省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疾病診治培訓班」在西安舉行。本次學術年會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邀請了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和學術交流,共享中西醫心血管病治療領域的最新成果。
  • 仝小林院士:態靶辨證———中醫從宏觀走向精準的歷史選擇
    ,但是基於診斷體系和療效評價體系的日益完善,從客觀技術上及醫患主觀期許上,都要求醫療實踐行為必須以提高臨床療效的靶向性和精準度為目標。2中醫臨床辨證選藥方式的歷史演變療效是中醫的生命,落實在臨床上則反映在中醫的辨證與遣藥上。將中醫辨治模式與遣藥原則放在歷史發展的眼光下,不難看出,從中醫形成之初,歷經幾千年的演變,臨床辨治模式
  • 什麼是辨證論治?望聞問切之外,三個「簡易診法」,可以了解一下
    隨著中醫走向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對中醫的理論系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們常說到中醫的理論特點,比如陰陽五行、藏象學說、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等。其中,辨證論治,可以說是中醫治病的「武器」。現代醫學對於疾病的診治,以「精細」為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其診治手段也是日新月異。
  • 植物神經紊亂臟腑失調中醫六經辨證論治
    中醫指出植物神經紊亂的病因一般是由內因和外因兩方面的原因。「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只能通過內因起作用」 這是一句哲理,也是事件變化發展的客觀規律之一。打個比喻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為小雞,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