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詩紅人不紅,寫下一首詩,千年來廣為傳誦

2020-12-13 騰訊網

眾所周知,唐代是古典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僅《全唐詩》收錄的就將近五萬首,詩人多達二千餘人。而要說當中有哪些詩是廣為傳誦的,恐怕要數《唐詩三百首》了。它共收錄了77位詩人的311首詩,其中杜甫詩在數量上最多,有38首。其次,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

因為《唐詩三百首》是在《全唐詩》近五萬首的基礎上選編的,所以別看當中有個別詩人,可能只有一首詩入選,那也是千年來被廣為傳誦的佳作,值得我們認真品讀。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便是這樣的一首詩。它出自於唐代詩人常建之手,是常建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雖然說起詩人常建,可能大家都比較陌生,畢竟他不似杜甫、王維、李白等詩人名聲大,但是他的這首詩,卻可以說是從古紅到今。尤其是詩中頷聯兩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最為人所樂道。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便十分喜愛「曲徑」兩句,說「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成語「曲徑通幽」的出處,也在於此。

《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詩的首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即詩人常建在早晨旭日初升,光芒照入山上樹林的時候,就登入了破山寺。破山寺,指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虞山上,乃南朝齊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另外,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這裡詩人說光照高林,還有著稱頌佛宇之意。

頷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便是千年來廣為傳誦的名句。首先,它的意思是說,穿過一條彎曲的小路,走到破山寺的後院,便會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花木繁茂的幽深處。或許這兩句的語言本身沒有獨到之處,但是細細品味它所寫的意境情趣,便會明白它的絕妙了。

相信絕大多數人,也都有登山入寺,體驗「曲徑通幽」的意境情趣。即便沒有這種登山入寺的經歷,也往往會因一些名勝古蹟本身就藏於深山中,從而有了「曲徑通幽」的感受。所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絕妙,不在於描摹景物的精美,令人如臨其境,而在於它能夠喚起身臨其境者的親切回味。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即明媚的山光使鳥兒更加歡悅,清澈的潭水令人爽神淨心。據《維摩經·方便品》記載,出家人禪定之後,「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也就是精神上極為純淨怡悅。顯然,常建在看到此番景象後,放佛領悟到了佛家禪悅的奧妙,擺脫了塵世間的一切煩惱。

如此一來,自然也就「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即自然和世間的其他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鐘磬之音,在引導著人進入純淨怡悅的境界。當然,詩人本身也是處於深山幽靜的古寺中,聽不到其他的聲響也很正常。而對於我們來說,其忘情塵俗的意境,也放佛跨越了時空,引導著我們滌除煩憂。

縱觀常建的這首詩,它也可以說是清晨遊寺後禪院的觀後感。而常建便以凝練簡潔的筆觸,為世人描寫了一個曲徑通幽、萬籟俱寂的純淨怡悅的精神世界。它既表達了詩人遊寺後的喜悅,也表達了對忘卻世俗、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的嚮往和追求。總的來說,《題破山寺後禪院》是一首值得仔細品讀的佳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王維登上城樓寫下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千年來廣為傳誦
    在《秋登宣城謝脁北樓》一詩中,寫道:「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登河北城樓作》,便是一首「登樓」以寄慨的千古名作。它出自唐代山水田園詩派傑出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隱居時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 杜牧登上高樓寫下一詩,短短二十字,千年來廣為傳誦
    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長安秋望》,便是高度讚賞了長安周邊秋高氣爽的景色。它出自於晚唐著名詩人杜牧之手,是杜牧所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據記載,自唐宣宗大中四年(850),杜牧居住在長安開始,所寫詩歌就多詠長安景色。《長安秋望》便是其中較為傑出的一首。
  • 他詩紅人不紅,寫下一首愛情詩,其中兩句打動了無數有情人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歌紅人不紅」。其實這句話,如果放到我國古典詩歌史上,也同樣適用。很多詩人不乏名篇佳句,但就是少為人知,也就是所謂的「詩紅人不紅」。譬如,寫下「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秦韜玉;寫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劉希夷;寫下「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許渾。黃景仁就是這樣一位「詩紅人不紅」的清代詩人。儘管黃景仁在當時就已經詩負盛名,和王曇並稱「二仲」,和洪亮吉並稱「二俊」,為毗陵七子之一。並且他的名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更是家喻戶曉。但不可否認,提到黃景仁之名,還是略顯冷門。
  • 杜牧為贈別歌妓,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千年來廣為傳誦!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信極不發達,一別就是數載難以相見。所以古人特別看重離別,往往會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抒寫離別之情也成了古代文人吟詠的一個永恆主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贈別二首·其二》,便是杜牧為贈別歌妓所寫的一首詩。公元835年,也就是大和九年,杜牧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即將離揚州奔赴長安。所以杜牧不得不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至於這位歌妓姓甚名誰,史書並無記載,但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一》中卻描繪了她的形象,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4首,詩紅人不紅的詩,很多人都讀過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原作者
    這種「詩紅人不紅」的狀況自古就屢見不鮮,今天就說幾首流傳廣泛,卻鮮有人知道的詩,我敢說你肯定都讀過,但是作者你都知道嗎?01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哲理性加上語句本身的優美,一直以來都廣為傳誦。寫這首詩的人就劉希夷。劉希夷也成了天妒英才的代表,死的時候還不到30歲。然而僅憑這一句就足以讓他在歷史上留下了大名。02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詩紅人不紅,這些詩居然是ta們寫的
    縱觀中國歷史長河,像蘇麟這樣詩紅人不紅的古人何其多,黃仲則、劉希夷、崔護、李紳、楊慎等等,但如果提到他們的詩,你一定會恍然大悟。這首《雜感》是黃仲則在20歲時,回顧前面幾年,憤憤不平寫下的。他自幼愛詩,一生創作詩詞二千多首,詩負盛名,和王曇並稱「二仲」,和洪亮吉並稱「二俊」,為毗陵七子之一。而且,要提醒各位的是,只要把這句耳熟能詳的話結合整首詩來看,就會發現,我們一直錯誤理解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憑才華走紅——十首詩紅人不紅的名篇大作!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欣賞幾首詩紅人不紅的千古名篇吧! 踏破鐵鞋無覓處, 得來全不費工夫。 夏元鼎是南宋詩人,本人名氣平平,但這首詩卻廣為流傳,尤其後倆句一直都是人們常掛口邊的名句。
  • 寫下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劉半農,詩紅人不紅,徵集國罵被罵慘
    大家應該都聽過一首很美的愛情詩——《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詩的作者是劉半農,是我國新詩發展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把「散文詩」介紹、翻譯到中國,掀起了中國散文詩創作的第一個高潮,也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劉半農主張文學改革,提倡文言文,為人風趣幽默,很有意思,他當時作了很多首愛情詩,在青年男女中廣為流傳,大受追捧,但卻總是詩紅人不紅。
  • 李煜的這首詞,僅憑最後兩句,千年來便廣為傳誦
    最典型的便是古典詩歌,其中直接以愁字入詩的就不在少數。譬如,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王昌齡《從軍行七首》:「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陸遊《釵頭鳳·紅酥手》:「一懷愁緒,幾年離索」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便是一首寫愁的名作。
  • 少年神童汪洙:他是唐朝詩人 詩紅人不紅
    少年神童汪洙:他是唐朝詩人 詩紅人不紅時間:2021-01-03 16:52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少年神童汪洙:他是唐朝詩人 詩紅人不紅 唐詩宋詞,是人世間最美好的勞作。
  • 一首七言絕句,一句人面桃花廣為傳誦,詩人也憑藉這首詩名垂千古
    那時候他來到都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然而結果不盡人意。他打算留在京城,來年再考一次。清明時節,他到郊外的桃花林遊玩,口渴的他到處尋找農家討水喝。他發現桃林中有一間茅舍,裡面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崔護向她說明來意,姑娘便請他進屋,熱情地招待他。第二年春天,崔護再次來到南城門外的郊野,想要與美麗的姑娘重逢。他來到茅舍,卻發現裡面靜默無聲。他感到非常難過,於是在門上留下一首七言絕句《題都城南莊》。
  • 唐代孟郊一首歌詠母親的詩,情感真摯自然,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一首五言古詩,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通過一個臨行前一個看似平常的母親縫衣服的動作,凸顯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此詩情感真摯自然,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俗話說「兒行千裡母擔憂」,兒子還沒有出門,母親已經擔心其長久不歸,盼望其早日歸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前面四句是直敘母愛,而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
  • 24歲李白第一次離開四川,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傳誦了千年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這些傳誦了千年的名句,無一不是具有語短情長的藝術魅力。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峨眉山月歌》,便是24歲李白第一次離開四川時創作的一首思念故鄉山水的七言絕句。這首詩作於開元十二年(724年)秋天,當時李白正處於離開四川赴長江中下遊的舟行途中。
  • 一個曾經橫行霸道的紈絝子弟,寫一首詩卻傳誦千年,小學生都會背
    一個曾經橫行霸道的紈絝子弟,寫一首詩卻傳誦千年,小學生都會背屌絲逆襲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經看過不少了吧,近年來關於這樣的電影電視劇都是非常多的,不管怎麼的俗套,卻都是非常的受大眾歡迎的,可能是因為這個逆襲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的少的,幾乎是不可能的,
  • 詩紅人不紅!這些詩詞婦孺皆知,而你卻不一定知道作者是誰!
    我們可以看到,這首詩除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寫得工巧精麗,妙手天然,其他三句意思平庸,比較空泛,實乃有句無篇。因此雖有「落花、微雨」這樣的金句,也無法讓此詩廣為傳誦。以至被晏幾道借用後,後世大多人只知晏小山而不知原作者翁宏。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 他詩紅人不紅,一首唯美宋詩堪為絕唱:開到荼蘼花事了,令人心醉
    只不過《千家詩》選詩的水平良莠不齊,其中有一些詩作確實不是太好。可是,《千家詩》畢竟流傳了幾百年,所選的詩句也歷經了千年的風霜,很多詩作還是值得我們品味和鑑賞的。例如接下來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春暮遊小園》就是一篇千古佳作。
  • 文盲皇帝登基時,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3句,卻讓人傳誦至今
    文盲皇帝登基時,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3句,卻讓人傳誦至今!還記得"無言獨上西樓"的李煜皇帝嗎?劉邦嘛,都知道他以前是個什麼樣的人,整日遊手好閒,還是個小農民出身的人,既然不好好做正事,那怎麼樣也算是一個文盲了,可是也正是我們口中的文盲,他在登基的時候寫過一首詩,這一首詩可謂是千古絕唱啊,短短三句卻讓人傳誦至今,還沒有人可以超越這個詩的地位。這首詩是什麼呢?它就是《大風歌》。
  • 他詩紅人不紅,一首山水詩字字超凡,入選《唐詩三百首》
    古代有很多詩人「詩紅人不紅」,例如「一將功成萬骨枯」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然而他的作者曹松卻不被後人所熟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也是經典名句,但是詩人林升卻很少有人聽過他的名字;還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作者蘇麟,也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 唐詩中最美的一首落榜詩,卻被人當做愛情詩傳誦
    很多詩人落第之後都會寫詩發洩一下鬱悶的心情,有些落第詩不免會有牢騷之語。比如孟浩然落第之後寫了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還有溫庭筠多次落第,看到好友中了進士,忍不住道「猶喜故人先折桂, 自憐羈客尚飄蓬」;張繼落榜之後歸鄉更是寫下了千古名篇《楓橋夜泊》;風流詞人柳永落榜之後寫下了著名的《鶴沖天》等等。
  • 他是清代不知名詩人,詩紅人不紅,一首小詩驚豔196年,鼓舞人心
    因為一方面,它是距離現代社會最近的一個王朝,可以滿足現代人對古代封建王朝的所有好奇心;而另一方面,它的最後幾位君主又將中國帶入了一個最屈辱最黑暗的時期,導致中國人積累上千年的自信幾乎毀於一旦。那真是一個充滿了血淚和屈辱的時代,黑暗的令人窒息!可是,亂世出英雄,往往越黑暗的地方,人們對光明就越渴望,就越能閃現出人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