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為贈別歌妓,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千年來廣為傳誦!

2020-12-19 慶餘說詩詞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信極不發達,一別就是數載難以相見。所以古人特別看重離別,往往會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抒寫離別之情也成了古代文人吟詠的一個永恆主題。離別的內容則多種多樣,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友人之別,盧照鄰的「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是親人之別,王昌齡的「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是同僚之別。

除此之外,還有夫妻之別、過客之別等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贈別二首·其二》,便是杜牧為贈別歌妓所寫的一首詩。公元835年,也就是大和九年,杜牧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即將離揚州奔赴長安。所以杜牧不得不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

至於這位歌妓姓甚名誰,史書並無記載,但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一》中卻描繪了她的形象,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而本文我們要看的這首詩,卻著重描寫離別之情,表達杜牧與歌妓在筵席上難分難捨的情懷。

《贈別二首·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詩的前兩句「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意思是說,明明多情,卻似乎像是無情人兒一樣嚴肅,在離別的筵席上笑不出聲。倘若詩境不是離別,那麼這兩句詩倒真顯得「無情」。但是這首詩是抒寫離別,那就說明彼此對待離別的感受都極為深切,故一時無法用言語表達,只能無言相對,顯得無情一樣。

其實,這恰恰是多情的表現。一個「總」字,既加強了語氣,也加深了杜牧的多情。一個「唯」字,則表明了杜牧本來是想在筵席上,面對這位歌妓舉樽道別,表示歡欣的。但一想到即將就要離別,他自然就會「笑不成」。看似矛盾的兩句詩,卻是把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寫得委婉盡致,極有情味。

最後兩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則是杜牧藉助於筵席上燃燒的蠟燭,來表達離別之情。它的字面意思是說,這蠟燭仿佛和我一樣,也有惜別的心意,所以才會替離別的人流淚到天明。蠟燭自然沒用惜別的心意,這裡是杜牧擬人化的手法運用。

由此可見,杜牧因為離別,心情極度感傷,以致於眼中的一切也都帶上了感傷的色彩。蠟燭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我的離別而傷心。另外,這裡的「到天明」三字,又暗中透露了杜牧與這位歌妓告別筵席的時間之長,及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同時這兩句詩所表現出來的面臨離別的不舍,也是天下所有人共同的情感。

故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4句,千年來卻廣為傳誦。無疑杜牧的這首詩,把離別之情寫得淋漓盡致。總的來說,全詩含思深婉,纏綿悱惻,是一首動人心弦的離別佳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24歲李白第一次離開四川,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傳誦了千年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這些傳誦了千年的名句,無一不是具有語短情長的藝術魅力。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峨眉山月歌》,便是24歲李白第一次離開四川時創作的一首思念故鄉山水的七言絕句。這首詩作於開元十二年(724年)秋天,當時李白正處於離開四川赴長江中下遊的舟行途中。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贈別·其一》,來具體看看文人怎樣浪漫的誇女生好看?
  • 杜牧登上高樓寫下一詩,短短二十字,千年來廣為傳誦
    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長安秋望》,便是高度讚賞了長安周邊秋高氣爽的景色。它出自於晚唐著名詩人杜牧之手,是杜牧所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據記載,自唐宣宗大中四年(850),杜牧居住在長安開始,所寫詩歌就多詠長安景色。《長安秋望》便是其中較為傑出的一首。
  • 杜牧登上高樓,寫下一首千古美詩,短短4句,美到了心坎上
    《長安秋望》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它寫於公元850年,也就是唐宣宗大中四年。當時杜牧居住在長安,多詠長安景色。顧名思義,這首詩主要讚美的便是杜牧遠望中的長安秋色。所以題中的這個「望」字,可以說是整首詩的核心所在。它統領全詩,也點出了杜牧登上高樓,鳥瞰長安,眺望終南山的情景。
  • 李白誤以為朋友溺死,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感動了無數人
    每當朋友調任他職、離鄉致仕、戍徵邊關或遠遊四方時,他們往往寫詩贈別,以寄託離思與不舍。譬如,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就寫下了經典的送別詩《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他詩紅人不紅,寫下一首詩,千年來廣為傳誦
    而要說當中有哪些詩是廣為傳誦的,恐怕要數《唐詩三百首》了。它共收錄了77位詩人的311首詩,其中杜甫詩在數量上最多,有38首。其次,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 因為《唐詩三百首》是在《全唐詩》近五萬首的基礎上選編的,所以別看當中有個別詩人,可能只有一首詩入選,那也是千年來被廣為傳誦的佳作,值得我們認真品讀。
  • 唐詩三百首丨杜牧與歌妓分別,揮筆寫下一首詩,成就千古名篇
    本期為「詩詞歌賦匯」原創賞析連載第454期,每天定時更新文章,喜歡的朋友們請關注我,感謝在唐詩宋詞的綿長詩卷中,關於描寫離別的佳作名篇有很多。今天筆者給大家推薦的是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一首離別詩《贈別》,這首唐詩是杜牧離開揚州時與紅顏歌妓分別時所作,字裡行間之中充斥著離別的不舍和二人深厚的情感,這首詩情真意切也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篇,被後人整理選入了《唐詩三百首》中。那麼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杜牧的這首《贈別》吧!
  • 宋朝詩人寫了一首清明節的詩,短短4句,卻足以超越杜牧的心境
    古代詩歌因其精練優美的語言,流傳了幾千年,不僅僅是我們傳統文學的代表,其實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寶庫,歷朝歷代的詩人們就寫下了許多與清明有關的詩作,而其中最為出名的絕對是杜牧的那首《清明》,短短4句就寫出了清明節那天最大的節氣特點與人的心理。
  • 原來杜牧的這首詩是送給歌妓的,別用來誇獎女孩子了,尷尬!
    比如陸遊那首表達愛國之情的詩,被改為「鐵馬冰河入夢來,鐵馬是你,冰河是你」;還有「春風十裡不如你」,原作卻是杜牧送給歌妓的。當年被刷屏的時候,真是止不住的尷尬。話不多說,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杜牧的《贈別二首》。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杜牧為歌妓寫了一首詩,如今被人們誤用作表白詞,來看下別再錯了
    然而這句詩適不適合用來誇讚自己的心愛之人,估計也沒有多少人去考究過。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是唐代的偉大詩人,曾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唐宋時期的文人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癖好,那就是喜歡與歌妓交往。歌妓從小接受教育,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很多歌妓還能出口成章。
  • 柳宗元與朋友登山遠眺,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驚豔了千古!
    像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內一青螺」,杜牧的「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都是想像奇特的千古名句。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柳宗元想像最奇特的一首詩。它是柳宗元就任柳州刺史期間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秦觀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所描繪的春景,便美到令人心醉
    或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或慨嘆,如杜牧《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或傷懷,如晏殊《浣溪沙》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等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春日》,便是一首歷來為人所稱道的詠春詩。它出自於宋代詩人秦觀之手,是秦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詠春詩中,秦觀主要描繪了春雨過後的春景。
  • 杜牧的這首詩無一悲字,卻處處有悲意,短短4句令人叫絕
    它是杜牧通過勤政樓見到其荒涼的景象後,所創作的一首詠史抒懷詩。其特色是議論警拔、韻味雋永。即杜牧在這首詩中,以出奇的立意、高絕的史識,對唐玄宗的誤國進行了譴責、諷刺。除此之外,杜牧這首詩令人叫絕的地方還在於,它全文無一「悲」字,卻句句有悲意。
  • 杜牧的這首詩無一悲字,卻處處有悲意,短短4句令人叫絕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過勤政樓》,便是杜牧水平很高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杜牧通過勤政樓見到其荒涼的景象後,所創作的一首詠史抒懷詩。其特色是議論警拔、韻味雋永。即杜牧在這首詩中,以出奇的立意、高絕的史識,對唐玄宗的誤國進行了譴責、諷刺。除此之外,杜牧這首詩令人叫絕的地方還在於,它全文無一「悲」字,卻句句有悲意。
  • 總有一首詩,能溫暖你的冬天,這首詠雪唐詩,短短4句百讀不厭!
    ……總有一首詩,能溫暖你的冬天,就像這首詠雪唐詩,短短4句百讀不厭!它是與冬天最配的一首詩,溫暖千年。白居易的一首《問六十九》分享與你。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人們常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可是這樣一句人人皆知的話,只有在經歷了很多世事滄桑以後,我們才會真正懂得它的含義。就像白居易的這首詠雪小詩,年少時讀它,只會覺得寡淡無味平淡無奇。然而,等到真正讀懂它時,我們卻早已步履蹣跚容易老去。
  • 杜牧看到朋友家的歌妓漂亮,開口索要,寫下一首詩,狂得無法無天
    才華橫溢的杜牧,為人風流倜儻,不拘小節。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杜牧被朝廷徵為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在孟棨的《本事詩·高逸第三》中,記載了杜牧在洛陽做分司御史時的一樁逸事:杜牧分司洛陽的時候,兵部尚書李願,被罷了官,在家中閒居,以聲色豪奢,聞名於洛陽。每天都在家中大擺宴席,招待洛陽城中的各級官吏和各界名流。
  • 大唐邊塞詩人的一首送別詩,短短4句,卻氣勢磅礴,振奮人心
    邊塞詩是唐詩中的一個重要流派,集蒼涼和豪邁於一身,邊境危難,詩就蒼涼;太平盛世,詩就豪邁。無論何時,邊塞詩都不能被忽視,著名的邊塞詩人在大唐,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四人,合稱「邊塞四詩人」。面對這種情景,高適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氣勢磅礴,振奮人心:《別董大》唐·高適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首詩寫於唐天寶年間,這裡的「董大」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
  • 杜牧的這組贈別詩,將揚州女子的美妙展現得淋漓盡致!
    大和九年,三十三歲的杜牧升任了監察御史,此時的他要離開揚州奔赴長安了,所以不得不向那些結識的歌妓們分別,此時的他自然是萬分不舍的,於是作了那組流傳千年的《贈別二首》,其間是對揚州歌女的深情與讚美!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李商隱散心時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成流傳千古的名篇!
    譬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樂遊原》,便是他散心時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對於《樂遊原》這首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作為一首千古名作,它還被選入語文課本,自小就要求我們熟讀並背誦全文。其最後兩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由於感喟深沉,富於哲理,更是人人皆知,被廣泛引用。
  • 王維登上城樓寫下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千年來廣為傳誦
    在《秋登宣城謝脁北樓》一詩中,寫道:「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登河北城樓作》,便是一首「登樓」以寄慨的千古名作。它出自唐代山水田園詩派傑出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隱居時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