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丨杜牧與歌妓分別,揮筆寫下一首詩,成就千古名篇

2020-12-06 詩文書畫匯

歡迎閣下來到詩詞歌賦匯!

本期為「詩詞歌賦匯」原創賞析連載第454期,每天定時更新文章,喜歡的朋友們請關注我,感謝

在唐詩宋詞的綿長詩卷中,關於描寫離別的佳作名篇有很多。比如詩仙李白在《贈汪倫》中就有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寫出了李白與友人汪倫之間那如千尺深的兄弟感情;北宋著名婉約派大詞人柳永柳三變也曾在《雨霖鈴》中有如下名句「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寫出了他與歌妓蟲娘離別時的那種悽涼的不舍之意。

今天筆者給大家推薦的是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一首離別詩《贈別》,這首唐詩是杜牧離開揚州時與紅顏歌妓分別時所作,字裡行間之中充斥著離別的不舍和二人深厚的情感,這首詩情真意切也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篇,被後人整理選入了《唐詩三百首》中。

那麼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杜牧的這首《贈別》吧!

贈別唐代:杜牧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揚州,這個美麗的地方,對於杜牧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他曾在此為官多年,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工作之餘去歌樓聽曲,也認識了很多的歌妓,當然這些歌妓中也有杜牧最為要好的紅顏,而這首詩便是杜牧離開揚州時寫給心愛的那位歌妓的。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在餞行的宴席上,杜牧與這位歌妓相視而坐。此時的二人默默無語,歌妓更是面帶愁容,眼中似乎噙著淚水。在此般憂傷的氛圍中,那多情卻顯得是那麼的無情。彼時的杜牧面對著這位紅顏,想要強顏歡笑舉杯與其道別,但被這感傷的離別氛圍與紅顏眼中的淚花所觸動,卻擠不出一絲笑容來。

起筆兩句直入悲傷的離別氛圍。此時畫面中一位佳人面帶愁容而坐,詩人杜牧拿起酒杯的手抬起又落下,想要敬酒卻又被佳人的淚水所觸動,也只好再次放下了舉杯。同時通過情景的描寫也表達出了二人感情的深厚,也寫出了離別的不舍之情。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案頭蠟燭仿佛還有惜別的心意,替離別的人兒流淚到天明。詩人將蠟燭賦予了生命,在這般悲傷的離別氛圍中,那燃燒著的蠟燭不時地流下了蠟滴,就像是詩人杜牧掉落的眼淚,就這麼一直滴到了天明。

詩人將蠟燭擬人化,比作自己,寫出了詩人對佳人的愛是如此的深厚,對於別離是萬般的不舍。而從「到天明」則說明了這場餞行之宴時間之久,再次寫出了二人依依不捨之情。

縱觀杜牧的這首名篇,起筆就營造出了離別傷感的氛圍,之後的「笑不成」、「到天明」和將蠟燭的擬人化,均在表達他與這位紅顏的深厚感情和依依不捨的留戀。氛圍之憂傷,感情之深,也讓這首詩成為了千古名篇,更被後人整理編入了《唐詩三百首》中。

杜牧的這首詩你喜歡嗎?如有不同意見還請評論區留言,感謝!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請點讚、轉發!多謝閣下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杜牧很無聊一個人去登山,即興寫下一首詩,卻是成為了千古名篇!
    杜牧原本是出身於名門世家,而且小小年紀便是非常有才華,可是他卻始終也沒有受到過重用,據說他除了在文學上有著很高的造詣之外,另外他在軍事上也是有著非常了不起,並且還為《孫子兵法》作過注。從這一點便可以看出,當時的杜牧,他是想要建功立業,想要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可是由於命運不濟,一輩子也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最終使得他過起了放浪形骸的生活。
  • 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送別詩,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古人交通不便,因此一旦與人分別,很難再會,所以離別就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時刻。為了顯示這一時刻的重要性,他們會設宴餞行,舉酒相祝,此時,寫詩相贈就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從而催生出了眾多流傳千古的送別詩。今天小樓就跟大家分享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送別詩,和大家一起品讀古人的離愁別緒。
  • 《唐詩三百首》中最特殊的三首詩,一首民謠、一首怪詩、一首絕唱
    《唐詩三百首》中共收錄了唐代77位詩人的311首詩作,分五言七言,體裁上在分為古體、樂府、絕句、律詩,乃成七卷。這三百餘首經典唐詩中,大多都是名家名作。比如詩聖杜甫就有38首詩作入選,李白、王維、李商隱都有二十多首入選,其餘如王昌齡、孟浩然、白居易、杜牧等等名家不勝枚舉。
  • 《唐詩三百首》中最特殊的三首詩,一首民謠、一首怪詩、一首絕唱
    ,還有三首詩是無名氏所作,其中一首民謠、一首怪詩,還有一首被張冠李戴的名作。這首詩是《唐詩三百首》中唯一一首明確標註「無名氏」的詩作,題材是思鄉詩,相比唐詩中很多思鄉名作,此詩並非特別出眾。但此詩有一奇特之處。讀詩講究斷句,一般的七絕斷句大多都是「二二一二」或「二二三」的方式。
  • 杜牧在宣州懷古,無意間寫下千古名篇
    比如杜牧在宣州懷古時,就無意間寫下了《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這首千古名篇。詩人杜牧杜牧這首古詩,給人的感覺比較憂鬱低沉,似乎厭倦時代的變遷,看透了人世的滄桑。他在這首古詩中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希望自己也能像古人那樣泛舟五湖,遠離紛爭。
  • 《唐詩三百首》的最後一首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幾乎人人會背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所說的一句諺語。姑且不談這句諺語的可操作性,因為當中的「吟詩」可不是背詩,而是作詩。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唐詩三百首》是會陪伴著他從年幼走到年長,甚至走完一生。
  • 他是詩壇的鬼才,《唐詩三百首》沒收錄他的詩,名篇卻入選語文書
    當然,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不僅促使物質富庶,而且文化也得到很大發展,尤其是盛唐是一個盛產錦繡華章的年代,冠絕古今的唐詩,一直被世人傳送。據不完備統計,整個唐朝時期至少產生了有名記載詩人就有兩千三百多位,近五萬多首佳作傳世。可數量眾多的唐詩名篇,往往讓人難以全讀,為此後世學者為了讓中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特意在公元七世紀便開始編纂唐詩選本。
  • 這首詩淺白如打油詩,卻成唐詩中經典名篇
    《唐詩三百首》最後一首詩是《金縷衣》。這首詩語言淺白,簡直就像是一首打油詩,但卻一直為人傳誦,成為千古名篇。這首詩過於通俗易懂,似乎已不必分析解讀。不過,普通讀者對這首詩未必已足夠了解,比如,此詩作者是誰?此詩原意是什麼?
  • 被《唐詩三百首》遺落的一首詩,通篇句句是經典,值得我們一讀!
    《唐詩三百首》那是最經典的傳統讀物,每一個人還在沒有上學之前,也都必須要先讀這部作品,裡面的每一首詩,那都是優中選優,也都是難得的經典之作,但是這部如此著名的詩集,其實也還是有遺憾,一些同樣很經典的作品,可是它同樣沒有收錄,其中最經典代表性的則是高適的《別董大二首.其一》,這首詩無論是寫作手法
  • 唐朝詩人名落孫山,晚上輾轉失眠寫下一首千古名篇,現在人人會背
    在文學方面自然也有著很高的成就。比如漢代的漢賦、唐詩、宋詞、元曲、還有明清的小說,都代表了某一時期文學藝術的高峰。在這些文學題材方面,其中以唐詩最為人所喜愛。現在的小孩子從小都會背唐詩三百首。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唐朝詩人,在名落孫山之後,輾轉反側,在心煩意亂之際寫下了一首詩,卻名垂千古,到現在還每個人都會背誦。
  • 杜牧為贈別歌妓,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千年來廣為傳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贈別二首·其二》,便是杜牧為贈別歌妓所寫的一首詩。公元835年,也就是大和九年,杜牧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即將離揚州奔赴長安。所以杜牧不得不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至於這位歌妓姓甚名誰,史書並無記載,但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一》中卻描繪了她的形象,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奇女子寫下一首奇詩,句句是至理名言,還被收錄進《唐詩三百首》
    《金縷衣》,但是這首奇詩也是膾炙人口,還被收錄進了《唐詩三百首》,成為了一首千古名篇,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不僅有大智慧,還充滿了嘗試的哲理,告訴了世人很多的大道理。,另有版本說這首詩不是杜秋娘所作,而是出自於他的丈夫元和時期鎮海節度使李錡之手,據說每次宴會期間,李錡都會讓杜秋娘吟誦此詩,以此來大家祝興,久久而之人們誤以為是杜秋娘所作,這種說法應當是不太正確,根據杜牧在《杜秋娘詩》中的小序,還有詩文中的內容來看,此詩應該是出自於杜秋娘之手。
  • 杜甫最驚豔的一首絕句,卻沒能入選《唐詩三百首》
    杜甫憂國憂民,寫下了很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詩作,因而其詩被後世稱為「詩史」!而他本人詩風沉鬱頓挫,謙辭用句極為嚴謹,尤其是律詩上的成就幾乎堪稱巔峰,對後世影響極大,因而也被尊為「詩聖」!但不得不說這位詩中聖人在作詩一途也有不如人之處,杜甫雖工於律詩,卻拙於絕句。
  • 《登鸛雀樓》是千古名篇,有位小詩人不服,也寫下了一首同樣的詩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那是唐詩裡的千古名篇,並且流傳程度也是極為廣泛,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它不僅收錄在了在了各種著名的詩集裡,另外也是我們啟蒙時期接觸到最早的一首詩,通篇寫得極為抒情,同時還充滿了一種深刻的哲理,讀來更是朗朗上口,為此這首詩也是入選了著名的《唐詩三百首》,以至於後世無人能夠超越
  • 杜牧最好的一首七律,蘇軾幾乎整篇照抄改為詞,又成千古名篇
    這個概念或許不甚清晰,我們從蘇軾一首名篇來感受下檃栝詞:《少年遊·重陽》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詞的首句,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點,蘇軾與朋友,提著酒壺,登上了蒼翠的山峰。
  • 唐朝三位大詩人比詩,互不服氣,歌妓開口唱了一首詩,高下立現
    唐朝思想包容,文化繁榮,因此湧現了很多優秀的詩歌作品,這些詩的風格特點,很難一言蔽之,後人提及,每每以「盛唐氣象」簡而蓋之。其實唐詩,就像春秋戰國時的百家爭鳴,有隱世逍遙之詩;有禪學妙悟之詩;有現實主義之詩;有奇瑰浪漫之詩……。
  • 怎樣理解杜牧的千古名篇《遣懷》?為何說是杜牧最倜儻的一首詩?
    杜牧的《遣懷》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首七言絕句,歷來評價不斷,尤其是對這首詩的主題,也議論不一。比如,前人論及此詩,許多人放眼於杜牧的「繁華夢醒,懺悔豔遊」,認為這是詩人的懺悔之作,有一種恍然如夢,不堪回首的感覺;還有人說,這是詩人感慨人生不遇,自傷才情無處施展的無奈;也有人說,這是杜牧感懷佳人的思念之作,甚至有人評價為「韻事絕調」;更有人說,這完全就是遊戲之作,是輕佻頹廢、放蕩庸俗的代名詞……總之,對杜牧這首《遣懷》的思想主題,說什麼的都有。
  • 杜牧最落魄一首詩,通篇句句經典,最後兩句更是成為千古名句!
    唐詩歷來被人們所喜愛,裡面也是有很多經典的名篇佳作,更是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言;另外唐詩也是極其豐富裡面各種各樣題材的詩作都有,無論是愛情詩;還是友情詩;以及描寫自身遭遇的詩作,那都是比比皆是。唐朝的詩人悲慘的詩人,那也是比比皆是,很多的詩人他們一輩子也是鬱郁不得志,例如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他就一輩子顛沛流離,始終也沒有機會,這也使得詩人最終時常是流連於那聲色場所。也正是這樣的經歷,令他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詩作,而且他的詩作除了很傷感之外,其中有一首還無比的落魄,那便是他的這首《遣懷》,這首詩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 唐朝詩人名落孫山,晚上失眠寫下一首28字的抒情詩,流傳千古
    唐朝詩人名落孫山,晚上失眠寫下一首28字的抒情詩,流傳千古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因此在文學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成就的,不管是唐詩、宋詞還是漢賦、元曲,都是代表了某一個時期文學的藝術巔峰,那我們最熟悉的,也是從小就開始誦讀的就是唐詩三百首,不管是到什麼時候
  • 杜牧清明節寫下這首詩,心中五味陳雜,成千古名作!
    杜牧的才華杜牧人稱小杜,為了有別於杜甫和李白的「李杜」,他和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他是一名傑出的散文家和詩人,一生創作無數,留下了許多為後世人所稱道的名篇佳句。其中有一篇,是杜牧寫下描寫清明的,因為寫得太好,成了千古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