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懷古,在古詩中是一種特別常見的類型,許多著名詩人,都曾寫過這樣的詩篇。他們由眼前所見的風景,對過去的人和事展開聯想,再結合當下的局勢,從而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悟。詩人們寫這類古詩,也許並非刻意為之,有很多時候都是有感而發。比如杜牧在宣州懷古時,就無意間寫下了《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這首千古名篇。
杜牧這首古詩,給人的感覺比較憂鬱低沉,似乎厭倦時代的變遷,看透了人世的滄桑。他在這首古詩中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希望自己也能像古人那樣泛舟五湖,遠離紛爭。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唐代·杜牧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惆悵無日見範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這首古詩的開頭,就給人一種沉重的歲月感,站在古代六朝的遺蹟上,滿眼都是荒蕪的雜草,曾經的輝煌都已經不在。抬頭望一望天空,卻還是那樣的風輕雲淡,千百的時光都不曾在它身上留下任何痕跡。
「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從古至今,鳥兒每天在山林中飛過,來去匆匆消失在山色之中。這裡的人每日在宛溪邊絡繹往來,他們的悲歡離合都隨著流水的聲音藏進了歲月裡。
讀過這句詩之後,會使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覺得在一瞬間找到了人生的真意。平淡的時光,總能讓人感到安寧,安靜的歲月,總能讓人心平氣和。沒有什麼東西是歲月帶不走的,我們只需要安靜的過好每一個春秋冬夏!
而第三聯,應該是這首古詩中最有意境的一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營造出的畫面也非常有美感。
「深秋簾幕」,「落日樓臺」,再結合上文的六朝遺蹟,使古今風景完美融合在一起。把千年的滄桑都寫入了一笛晚風之中,卻又渾然天成,沒有一點違和之感。使讀過這句詩的人,都有一種很強的代入感,這也為詩人在下文的抒情,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杜牧在這首古詩中要抒發的感情,就在這最後一聯中,表達出了他對古人生活的那種嚮往。「惆悵無日見範蠡」,從這一句就可以看出,詩人心情是有幾分惆悵的,他所惆悵的原因是無法見到古時的人物——範蠡。而杜牧之所以想見到他,是因為範蠡在幫助越王完成大業之後,就遠離了世俗的紛擾,乘船而去,浪跡江湖!
出於對範蠡的敬仰,杜牧也效法他泛舟於五湖之上,去尋找凡塵之外的寧靜。這是他心中感情的真實流露,並非刻意矯揉造作,隨性而為,率真而去。
但在那五湖之上,卻只看見一片參差不齊的老樹,靜靜低垂在東方。既不見古人,也不見今人,只有杜牧自己在那裡孤獨的飄蕩。
杜牧是一個感性的人,他喜歡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想到哪裡就去到哪裡。而且杜牧也不喜歡強行控制自己的思維,他的許多古詩都是無意間寫下的。因此在我們品讀的時候,總會覺得如行雲流水一般輕鬆流暢。
但這種隨意的寫作方式,並不影響杜牧在古詩上的成就,就像《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這首古詩,就是杜牧在宣州懷古時,無意間寫下的一首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