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在宣州懷古,無意間寫下千古名篇

2020-12-12 公子小凡L

詠物懷古,在古詩中是一種特別常見的類型,許多著名詩人,都曾寫過這樣的詩篇。他們由眼前所見的風景,對過去的人和事展開聯想,再結合當下的局勢,從而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悟。詩人們寫這類古詩,也許並非刻意為之,有很多時候都是有感而發。比如杜牧在宣州懷古時,就無意間寫下了《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這首千古名篇。

詩人杜牧

杜牧這首古詩,給人的感覺比較憂鬱低沉,似乎厭倦時代的變遷,看透了人世的滄桑。他在這首古詩中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希望自己也能像古人那樣泛舟五湖,遠離紛爭。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唐代·杜牧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惆悵無日見範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參差煙樹五湖東

這首古詩的開頭,就給人一種沉重的歲月感,站在古代六朝的遺蹟上,滿眼都是荒蕪的雜草,曾經的輝煌都已經不在。抬頭望一望天空,卻還是那樣的風輕雲淡,千百的時光都不曾在它身上留下任何痕跡。

「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從古至今,鳥兒每天在山林中飛過,來去匆匆消失在山色之中。這裡的人每日在宛溪邊絡繹往來,他們的悲歡離合都隨著流水的聲音藏進了歲月裡。

鳥去鳥來山色裡

讀過這句詩之後,會使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覺得在一瞬間找到了人生的真意。平淡的時光,總能讓人感到安寧,安靜的歲月,總能讓人心平氣和。沒有什麼東西是歲月帶不走的,我們只需要安靜的過好每一個春秋冬夏!

而第三聯,應該是這首古詩中最有意境的一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營造出的畫面也非常有美感。

落日樓臺

「深秋簾幕」,「落日樓臺」,再結合上文的六朝遺蹟,使古今風景完美融合在一起。把千年的滄桑都寫入了一笛晚風之中,卻又渾然天成,沒有一點違和之感。使讀過這句詩的人,都有一種很強的代入感,這也為詩人在下文的抒情,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杜牧在這首古詩中要抒發的感情,就在這最後一聯中,表達出了他對古人生活的那種嚮往。「惆悵無日見範蠡」,從這一句就可以看出,詩人心情是有幾分惆悵的,他所惆悵的原因是無法見到古時的人物——範蠡。而杜牧之所以想見到他,是因為範蠡在幫助越王完成大業之後,就遠離了世俗的紛擾,乘船而去,浪跡江湖!

古人範蠡

出於對範蠡的敬仰,杜牧也效法他泛舟於五湖之上,去尋找凡塵之外的寧靜。這是他心中感情的真實流露,並非刻意矯揉造作,隨性而為,率真而去。

但在那五湖之上,卻只看見一片參差不齊的老樹,靜靜低垂在東方。既不見古人,也不見今人,只有杜牧自己在那裡孤獨的飄蕩。

杜牧是一個感性的人,他喜歡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想到哪裡就去到哪裡。而且杜牧也不喜歡強行控制自己的思維,他的許多古詩都是無意間寫下的。因此在我們品讀的時候,總會覺得如行雲流水一般輕鬆流暢。

行雲流水

但這種隨意的寫作方式,並不影響杜牧在古詩上的成就,就像《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這首古詩,就是杜牧在宣州懷古時,無意間寫下的一首千古名篇。

相關焦點

  • 杜牧很無聊一個人去登山,即興寫下一首詩,卻是成為了千古名篇!
    唐朝有很多偉大的詩人,而且無論是他們的作品,還是他們的生平,都可以說是充滿了傳奇色彩,例如晚唐時期的杜牧,他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不僅詩寫得好,同時他的人生經歷同樣的充滿了傳奇色彩。杜牧原本是出身於名門世家,而且小小年紀便是非常有才華,可是他卻始終也沒有受到過重用,據說他除了在文學上有著很高的造詣之外,另外他在軍事上也是有著非常了不起,並且還為《孫子兵法》作過注。從這一點便可以看出,當時的杜牧,他是想要建功立業,想要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可是由於命運不濟,一輩子也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最終使得他過起了放浪形骸的生活。
  • 唐詩三百首丨杜牧與歌妓分別,揮筆寫下一首詩,成就千古名篇
    本期為「詩詞歌賦匯」原創賞析連載第454期,每天定時更新文章,喜歡的朋友們請關注我,感謝在唐詩宋詞的綿長詩卷中,關於描寫離別的佳作名篇有很多。今天筆者給大家推薦的是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一首離別詩《贈別》,這首唐詩是杜牧離開揚州時與紅顏歌妓分別時所作,字裡行間之中充斥著離別的不舍和二人深厚的情感,這首詩情真意切也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篇,被後人整理選入了《唐詩三百首》中。那麼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杜牧的這首《贈別》吧!
  • 杜牧說項羽能東山再起,王安石針鋒相對,寫詩反駁,都成千古名篇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曾經寫下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名句,其實不止李清照,還有諸如杜牧、王安石等名家大師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千年之後,唐代詩人杜牧寫下了一首《題烏江亭》,表達了對項羽選擇的感慨和惋惜,成為一首不可多得的千古名篇。 《題烏江亭》 唐代: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 杜牧最好的一首七律,蘇軾幾乎整篇照抄改為詞,又成千古名篇
    蘇軾《少年遊·重陽》,檃栝詞中的名篇宋朝時期的詞,化用前人詩句更是多不勝數,甚至還有人將杜牧的《清明》直接改為詞。不過,有一種化用,尤為特別,後世將其稱之為檃栝體。所謂檃栝,本是指矯正木材彎曲的器具,後引申為「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剪裁改寫」。許多文人,在創作的時候,將前人之句進行改編,從而獲得與原作者思想上的共鳴,或是寄託自己的思想情感,這就叫做檃栝體。
  • 杜牧清明節寫下這首詩,心中五味陳雜,成千古名作!
    杜牧的才華杜牧人稱小杜,為了有別於杜甫和李白的「李杜」,他和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他是一名傑出的散文家和詩人,一生創作無數,留下了許多為後世人所稱道的名篇佳句。其中有一篇,是杜牧寫下描寫清明的,因為寫得太好,成了千古名作!
  • 杜牧說項羽能東山再起,王安石針鋒相對,寫詩反駁,都成千古名篇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曾經寫下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名句,其實不止李清照,還有諸如杜牧、王安石等名家大師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千年之後,唐代詩人杜牧寫下了一首《題烏江亭》,表達了對項羽選擇的感慨和惋惜,成為一首不可多得的千古名篇。
  • 怎樣理解杜牧的千古名篇《遣懷》?為何說是杜牧最倜儻的一首詩?
    杜牧的《遣懷》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首七言絕句,歷來評價不斷,尤其是對這首詩的主題,也議論不一。比如,前人論及此詩,許多人放眼於杜牧的「繁華夢醒,懺悔豔遊」,認為這是詩人的懺悔之作,有一種恍然如夢,不堪回首的感覺;還有人說,這是詩人感慨人生不遇,自傷才情無處施展的無奈;也有人說,這是杜牧感懷佳人的思念之作,甚至有人評價為「韻事絕調」;更有人說,這完全就是遊戲之作,是輕佻頹廢、放蕩庸俗的代名詞……總之,對杜牧這首《遣懷》的思想主題,說什麼的都有。
  • 27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
    杜牧與當時的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兩個人撐起了晚唐逐漸沒落的詩壇,留下過很多優美的經典名篇。杜牧出生在官宦之家。自然是眼界高又有才氣,很年輕的時候就憑藉一篇《阿房宮賦》名震文壇。但是,出生於晚唐的杜牧,就像晚唐的國事一樣,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他只能沉醉於溫柔鄉中,在青樓楚館中寄託自己的詩情。
  • 33歲杜牧苦等少女14年,女子卻嫁他人,痛心寫下一首詞,千古流傳
    杜牧與當時的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兩個人撐起了晚唐逐漸沒落的詩壇,留下過很多優美的經典名篇。33歲杜牧苦等少女14年,女子卻嫁他人,痛心寫下一首詞,千古流傳33歲的杜牧入宣徽觀察使崔鄲的幕下,被召為宣州團練判官。他聽聞湖州多出美女,便跑到湖州去遊玩。
  • 杜牧暢遊古寺,這首五言詩雄豪俊爽,融寫景與懷古於一爐
    杜牧是晚唐傑出詩人,他的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喜愛。他有時豪俊雄放,比如「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有時又柔情善感,比如「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的懷古詩境界高遠,他常將哲思與議論融於一體,一反常人,具有獨到的見解,在豪邁中流露感慨,讀來抑揚頓挫,情思起伏。下面介紹的是杜牧暢遊古寺,這首五言詩雄豪俊爽,融寫景與懷古於一爐。
  • 唐代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古詩欣賞及解析...
    創作背景:《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作於開成四年(839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將離任,回京任職。杜牧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潛山)去,杜牧便先為他送行,並賦此詩相贈。杜牧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蘇軾,在黃州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描繪了如畫的江山,很美
    蘇軾被貶謫到黃州的時候寫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完蘇軾的這首詞之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欣賞一下古人的懷古名句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杜牧《江南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韋莊《臺城》八陣圖名成臥龍,六韜書功在飛熊。——查德卿《蟾宮曲·懷古》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 「簾幕」與「五湖」:讀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詩
    我留意到杜牧的名詩《題宣州開元寺水閣》就有這樣的情況。其詩云: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惆悵無因見範蠡,參差煙樹五湖東。周錫 先生《杜牧詩選》釋「簾幕」為「窗簾帷幕之類的室內陳設」(廣東人民出版社,1984年,69頁),胡可先先生《杜牧詩選》亦然(中華書局,2005年,50頁)。顯然二君都認為古時的簾幕和現代一樣,是懸於室內的。果真如此,那就和雨一無干係了。大約職是之故,周君的箋注迴避了「簾幕」,只是說:「千家萬戶都籠罩在空濛的秋雨中。」胡君則乾脆不置一詞。
  • 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七言絕句,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詩中「一片冰心在玉壺」,已成千古名句。 李白跟孟浩然,都是中國古代文學史是的巨星,他們兩能聚在一起,實在是令人歆羨的千古佳事,還留下了這樣一首詩,自然值得我們回味,何況這首詩本身就是千古名篇。 這雖是一首送別詩,但寫得情深而不傷,意厚而不悲,深情而瀟灑,盡顯兩位絕代大詩人的風流氣度。
  • 李商隱的《登樂遊原》是千古名篇,其實杜牧也寫過一首,同樣經典
    同一時代的另一位大詩人杜牧,也在樂遊原上,寫過同樣的作品,名字也是《登樂遊原》,兩首詩看似沒有關聯。由於是同一時代的詩人,所以很多人喜歡拿這兩處詩作比較。當然文學是無法分出高低,在我個人看來,無論是李商隱,還是杜牧,那都是偉大的詩人,而且兩首詩也是各有各的特點。
  • 劉永翔︱「簾幕」與「五湖」:讀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詩
    我留意到杜牧的名詩《題宣州開元寺水閣》就有這樣的情況。其詩云: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惆悵無因見範蠡,參差煙樹五湖東。周錫䪖先生《杜牧詩選》釋「簾幕」為「窗簾帷幕之類的室內陳設」(廣東人民出版社,1984年,69頁),胡可先先生《杜牧詩選》亦然(中華書局,2005年,50頁)。顯然二君都認為古時的簾幕和現代一樣,是懸於室內的。果真如此,那就和雨一無干係了。
  • 蘇軾千古宋詞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賞析,值得一讀再讀
    蘇軾在懷古的緬想之中,抒發他雄豪曠達的胸襟,同時透露出與時不遇的抑鬱和人生如夢的空寞,在闊大的氣勢背後隱藏著濃鬱的傷情,借懷古的酒杯澆傷今的塊壘。記得點個讚。【原文】《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 杜牧的的千古名篇,一句一景,堪稱描寫江南春景之一絕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千古名篇《江南春》就是一首描寫江南風光的七言絕句,這首詩作於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春。江南春杜牧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 23歲寫下《清明》,秒殺詩仙詩聖,杜牧的獨門秘笈是什麼
    杜牧是陝西西安人,他出生於官宦世家,祖上幾代都是朝中的重臣,他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家族傳承詩書之風,年少時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杜牧還熟諳兵法,是顏值、才華和實力集於一身的文武雙全人才,但他對靠顏值吃飯不屑一顧,一心只想從政,靠實力普濟天下蒼生,可惜杜帥哥生不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