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淺白如打油詩,卻成唐詩中經典名篇

2020-12-17 謝小樓

《唐詩三百首》最後一首詩是《金縷衣》。這首詩語言淺白,簡直就像是一首打油詩,但卻一直為人傳誦,成為千古名篇。

這首詩過於通俗易懂,似乎已不必分析解讀。不過,普通讀者對這首詩未必已足夠了解,比如,此詩作者是誰?此詩原意是什麼?而且詩中很多值得品味的地方,也未必人人都體會到了,所以小樓綜合諸家註解與賞析,賞讀一番此詩,分析一下這首淺白的詩為什麼能成為名篇。

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一、此詩作者是誰?

這首詩的作者有歧說,蘅塘退士所編《唐詩三百首》中作杜秋娘,《全唐詩》中記為無名士作。

杜秋娘石像

杜秋娘是金陵歌女,十五歲時為唐鎮海節度使李錡侍妾。憲宗時,李錡叛亂被殺,杜秋娘被納入宮中,得憲宗寵幸。穆宗時為太子保姆,太子被廢後,杜秋娘歸金陵。杜牧有《杜秋娘詩》,記其事。

相傳杜秋娘善歌《金縷衣》曲,因此被傳為此詩作者。《金縷衣》是樂府曲調,史料只記載杜秋娘善歌此曲,並沒有記載她就是此詩作者,此詩作者已不可考。

二、此詩原意是什麼?

蘅塘退士選《唐詩三百首》時評此詩為「即聖賢惜陰之意,言近旨遠」,蘅塘退士的點評,從第二句「勸君惜取少年時」 中來,但細讀全詩,就會明白蘅塘退士的點評與此詩原旨相去甚遠。

此詩的原旨,是歌姬舞女對客示愛。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金縷衣,是飾以金縷的舞衣。開頭這兩句,分明是歡場舞女勸浮浪子弟不要看重自己身上華貴的舞衣,而要看重自己的青春美貌,趁少年時光及時行樂。

這裡常有一個誤解,讀到「少年時」,我們通常覺得是指男人的少年時光,其實「少年時」也可指女子的年少時光。

舉個例子,宋代僧人釋慧遠有一首《偈頌》,寫道:

老婆二八少年時,羞向人前舞枯枝。

而今要嫁便改嫁,誰管傍人說是非。

《偈頌》中的」少年時」,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是指妻子的年少時光。

不過,《金縷衣》中的「少年時」,含意更豐富,它既指舞女年少,也指客人的少年時光。勸君須惜少年時,既勸客人趁自己青春貌美,要多加珍惜,也勸客人趁年少時光,及時行樂。

《金縷衣》後兩句,舞女的挑逗意味更加明顯。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折花,本就有擷取美色的意味。

敦煌曲子詞中有這樣一首:「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臨池柳,這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瞬間。」可見,歌妓舞女常以花柳自比,折花、折柳均暗指擷取美色。

《金縷衣》後兩句,是舞女勸客人,要趁我現在年青貌美來愛我,等我年長色衰,你再來愛我,就如同花落之後,折取空枝一樣無趣。

所以,這首《金縷衣》,從頭到尾都是一首舞女歡場示愛之作。

三、此詩為什麼能成為經典名篇。

此詩語言淺白,固然易於傳播,但是如果淺白得失去了詩意,僅僅寫舞女的歡場勸客,那顯然也是不能成為經典的。

1、此詩的語言之美

此詩語言淺白,是因為它用語通俗,用語通俗而不失詩意,就在於詩中使用了反覆的手法,在反覆詠嘆中形成迴環復迭的音調美。

詩的前兩句是完全一樣的結構,前四字只有一字之差,前一句否定,後一句肯定,突出詩人表達的主題,兩句一再「勸君」,充滿濃厚的情意。相同的語言結構構成了此詩迂迴徐緩的第一重反覆。

書法《金縷衣》詩句

最後兩句在語言結構上有了變化,不再是語言結構上的反覆,而是字的反覆,兩句中三言「折」,兩言「花」,變化的句式讓詩的節奏變得熱烈起來,字的反覆讓詩中表達的主題更加強烈。

詩中還有第三重反覆,那就是上下聯中字的反覆,第三句中「須」聯結第二句中的「須」,第四字中的「莫」呼應第一句的「莫」。這樣層層反覆,構建出無與倫比的形式美,讀起來就會產生繚繞不絕的單調美。

《唐詩鑑賞辭典》中周嘯天在賞析此詩時寫道:「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離與字的反覆,句與句的反覆,聯與聯的反覆,使詩句朗朗上口,語言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緒由徐緩的迴環到熱烈的動蕩,又構成此詩內在的韻律,誦讀起來就更使人迴腸盪氣了。」

這樣反覆中寓有微妙變化,迴環而有緩急,形成優美的旋律,它讓讀者感到詩中情感單純而強烈,讀之久久在心中繚繞。

2、詩的永恆主題

《金縷衣》的原旨寫舞女歡場示愛,這樣的主旨雖不能就此說它低俗,但是這樣的主旨是不能讓它成為經典的,讓《金縷衣》成為經典的是它的詮釋空間。

詮釋空間的意思就是這首詩還能承載更多的解讀,還能引發人們更多的情感。有人說,詩的願意如此,其它的解讀不就曲解詩的意思了嗎?其實,一首詩能成為經典,就必須在自恰的文本內,能引發讀者更豐富的情感與解讀。

國畫中的舞女

金縷衣,華貴,精美,是美好的事物,但詩人卻勸君莫惜,為什麼,因為金縷衣是物質的,美好的物質失去了還能再得有,但是青春時光逝去了就不會再回,那青春時期的美麗容顏,也會隨著時光流逝而逝去,所以少年時的美麗容顏,少年時的青春時光,才是真正值得我們珍惜的美好事物。

詩的最後兩句,詩人採用了比喻的方式來表達,正是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讓詩有了更大的詮釋空間。在詩中,花是指舞女的青春美色,但花本身,有著更豐富的象徵。在古詩詞中,花——美女——青春——理想——情操等等,有著互通的意義,可以,花可以指一切美好的事物。

於是,這首詩在原意的基礎上,蘊含著更為豐富的意味,那就是我們要分辨什麼是真正美好的事物,我們要珍惜那些真正美好的事物,否則它們一旦逝去,我們就會留下無盡的遺憾。

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美好事物逝去的無盡遺憾,是這首詩的核,這是詩的永恆主題之一。

所以,蘅塘退士的點評不能算錯,我們今天的理解也不能算錯,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深刻地體會此詩,理解原意,那以所謂的珍惜時光只是浮在表面的雞湯,並不能給我們帶來深刻的情感。就如同深刻的人生體驗,化為一句簡單的哲理,也就失去了它本來的重量。

3、總結

此詩語言上的反覆詠嘆,形成了動人的旋律,詩中充滿象徵意味的意象,讓此詩超越了狹隘的原意,有了更大的詮釋空間,讓人讀起來有了更豐富的意味。

讀這首詩,就仿佛一首優美的歌,從歷史時空中傳過來,詠嘆著時光的美好,勸誡我們要珍惜真正美好的事物,否則一旦失去它們,我們將會無限悔恨。

文 | 謝小樓

精讀《唐詩三百首》081:《金縷衣》

補充:

勸君須惜少年時,又作「勸君惜取少年時」。小樓覺得「勸君須惜少年時」更好,它與第一句語言結構相同,與全詩形成了更優美的反覆迴環結構。

參考書籍

1、《唐詩三百首》(陳婉俊補註),中華書局;

2、《唐詩三百首》(張忠綱評註),中華書局;

3、《唐詩三百首全解》(王景略解),中國華僑出版社;

4、《唐詩三百首全解》(趙昌平解),復旦大學出片社;

5、《唐詩三百首名家集評本》(顧青編撰),中華書局;

6、《唐詩鑑賞辭典》(周嘯天賞析),上海辭書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全唐詩》中被褒貶不一的一首詩,看似平淡無奇,但是同樣很經典
    可能有的人對於文學的理解會不一樣,往往有人認為一首作品很經典,可是有的人又是會提出不同的意見,認為那些作品太過於普通,無非只是打油詩而已,當然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看法,理解起來自然也是會不一樣,譬如唐朝詩人高蟾的這首《金陵晚望》,那就是一首褒貶不一的作品,很多人認為它像打油詩,沒有什麼意境;可是對於喜愛這首詩的朋友來說,卻又是極為推崇。
  • 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送別詩,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為了顯示這一時刻的重要性,他們會設宴餞行,舉酒相祝,此時,寫詩相贈就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從而催生出了眾多流傳千古的送別詩。今天小樓就跟大家分享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送別詩,和大家一起品讀古人的離愁別緒。
  • 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七言絕句,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宮怨詩和送別詩為主,《出塞》便是一首邊塞詩,被很多人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甌北詩話》中評:李太白「峨眉山月半輪秋」云云,四句中用五地名,毫不見堆垛之跡,此則浩氣噴薄,如神龍行空,不可捉摸,非後人所能模仿也。
  • 《全唐詩》最令人驚豔的一首詩,出自一神童之手,成為千古名篇!
    《全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耀眼的一顆明星,整部詩集收錄了唐朝眾多詩人的作品,大致有四萬多首,而且裡面很多的作品,也都是膾炙人口,一些經典的詩作,更是深人入心,成為了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作品。這也正是唐詩它所獨有的魅力,然而其它的文學類型,遠不及唐詩,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不可同日而語。
  • 《唐詩三百首》最有名一首詩,短短56字催人淚下,被譽為七律名篇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詩在唐朝,不僅僅是一種藝術,還是一座巔峰,它所發出那誘惑的光芒,足以令所有詩詞歌者們心馳神往,他們前赴後繼,無不企望能在這座高峰上留下自己的一筆。然而,在浩如煙海的攀登者中,真正登上詩歌巔峰,一覽風景的詩人卻寥若晨星,大部分人都因寂寂無名而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 唐詩三百首最無心插柳之作:劉長卿這首送別詩,卻是山水詩名篇
    比如他的這首在唐詩三百首當中的五絕作品,看題目明明是一首送別詩,卻寫得清理自然,成為了唐詩中的山水詩中的名篇。且看: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斜陽 一作:夕陽) 這首詩題目是《送靈澈上人》,看題目是實打實的一首送別詩。但是看詩作中的每一句古詩,其實又都是環境描寫,尤其是後兩句,「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意味悠長,境界高遠。「五言長城」並非虛名。靈澈上人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詩僧,與劉長卿交好。
  • 陸龜蒙的這首《春曉》,同樣是唐詩裡的名篇,最後兩句更是名句!
    唐詩裡有很多的詩作詩名都一樣,這也使得很多的詩作,往往寫得很不錯,但是有一些詩由於太過於深入人心,這也使得那些重名的詩作,從而在流傳程度上無法與之相比,也就使得人們可能會經常忽略這一類詩作。其實這是很不應該,畢竟這些詩作,也是唐詩裡的名篇,不僅描寫的很唯美,同樣也是難得的佳作,也是非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說起唐詩重名最多的詩作,大概可能要數《春曉》了,很多的詩人都使用過這一名字,大約有五六首,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孟浩然的《春曉》。
  • 有一種詩,叫「打油詩」!7首經典回味,令人捧腹大笑!
    這首打油詩也因而被老百姓廣為傳頌,流傳至今。打油詩不僅平民喜愛喜作,就連皇帝和文人武士亦喜為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之晨,想起金雞長鳴之聲,不禁詩興大發,朗聲吟道: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這也叫詩?
  • 這首詩,描寫了作者在清晨遊禪院的觀感,同樣也是唐詩中名篇之一
    唐詩三百首》中的一首,那就是《題破山寺後禪院》,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常建所寫,說到這個詩人常建,其實他的作品不多。而我要說的這首便是他比較出名的一首。下面就跟大家來全面解析一下這首詩,接著往下看哦!《題破山寺後禪院》是唐代詩人常建的一首題壁詩。「破山」在今江蘇常熟,山有興福寺,南齊時建。這首詩寫清晨遊寺後禪院的觀感,完全遵循自然順敘的寫法。
  • 李商隱的這首詩文不對題,可通篇卻很經典,成為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李商隱的很多詩作,如果僅僅是看詩句的話,那完全無法概括,其實這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他的詩作,寫得太過於隱晦,往往並不只是描寫一些表面的事物,而是完全在寫心,在這個方面,唐朝的很多詩人都不如李商隱,他的一些詩作,明明有些文不對題,可卻偏偏是唐詩裡的千古名篇,這也正是李商隱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一個地方
  • 10首經典打油詩,幽默有內涵,牆都不扶就服你!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既有千古傳唱的唐詩宋詞,也有在街頭巷尾被人們熟知的打油詩。打油詩,可以說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相傳它是唐人張打油開創的,這種類型的詩歌不求對仗工整,但求語言滑稽,詼諧有趣,有時暗含譏諷,風趣逗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那些風趣幽默的打油詩。一、過去歲月不可追,未來日子你別催。
  • 唐詩三百首丨杜牧與歌妓分別,揮筆寫下一首詩,成就千古名篇
    本期為「詩詞歌賦匯」原創賞析連載第454期,每天定時更新文章,喜歡的朋友們請關注我,感謝在唐詩宋詞的綿長詩卷中,關於描寫離別的佳作名篇有很多。比如詩仙李白在《贈汪倫》中就有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寫出了李白與友人汪倫之間那如千尺深的兄弟感情;北宋著名婉約派大詞人柳永柳三變也曾在《雨霖鈴》中有如下名句「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寫出了他與歌妓蟲娘離別時的那種悽涼的不舍之意。
  • 這首描寫約會的詩,由於對方的失約,反而成就這首千古名篇!
    說起中國的文學,那唐詩是怎麼也繞不過去,作為中國文學的一座高峰,唐詩也代表了中國文學的最高成就,而且在很多的唐詩作品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文學獨有的魅力,同時也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實除了唐詩之外,宋詩也是不容忽略,裡面也是有很多經典的作品,例如趙師秀的這首《約客》,那便是一首不錯的佳作,這也是一首描寫約會的詩,但是由於對方的失約,反而成就這首千古名篇。《約客》宋代: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 這首唐詩如夢如幻,通篇看似信手拈來,但卻描寫得極為深刻!
    唐詩裡有很多唯美的詩作,而且這些詩作大部分都描寫的極為優美,也非常的有意境,雖然有一些詩人並不出名,可是他們的作品卻是同樣經典,對於這樣的作品,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值得一讀。要知道唐詩裡有相當一部分經典的詩作,那都是代表著唐詩裡最高的成就。
  • 被《唐詩三百首》遺落的一首詩,通篇句句是經典,值得我們一讀!
    《唐詩三百首》那是最經典的傳統讀物,每一個人還在沒有上學之前,也都必須要先讀這部作品,裡面的每一首詩,那都是優中選優,也都是難得的經典之作,但是這部如此著名的詩集,其實也還是有遺憾,一些同樣很經典的作品,可是它同樣沒有收錄,其中最經典代表性的則是高適的《別董大二首.其一》,這首詩無論是寫作手法
  • 那些被「朗讀」的名篇:《唐詩三百首》、《宗月大師》
    比如老舍的經典散文,中英對照版的唐詩三百首,以及英國首位諾獎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的勵志詩。藉此契機,我們也對這些名篇,來一次深入了解之旅。許淵衝翻譯過《約翰·克利斯朵夫》這樣的小說,但他主攻的是詩的翻譯——中翻英、英翻中、中翻法、法翻中,唐詩、宋詞、毛澤東詩詞,全都不在話下。更驚人的是,他的翻譯是要求押韻的,對音節也有要求,甚至對修辭手法都要進行對等的翻譯,一首工整的唐詩翻成英文,仍然是一首標準的英文韻體詩。
  • 中秋佳節,《唐詩三百首》最經典的6首賞月詩
    在中國,有關賞月的名篇佳作,可謂是不勝枚舉。僅在《唐詩三百首》中,帶「月」的詩句就有53句,其中李白的有13句;其次杜甫的有9句;此外如王維、孟浩然、王昌齡等大詩人都有三五句不等。李杜「賞月詩」高居榜首,當然和《唐三百》錄其詩最多也有關係,但我們也知道,李白愛月是出了名的,既愛而寫,情理之中;至於老杜,常年顛沛流離,異鄉寄居,思親懷友,月亮自然是最好的寄情載體了。那麼,作為經典中的經典「賞月詩」,《唐三百》又是哪6首可以名列前茅呢?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美得令人心醉,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王維也是大家比較喜歡的一位唐朝詩人,他一生也是寫過了很多優美的詩作,而且他的一些比較經典的作品,還被收錄進了《唐詩三百首》、《千家詩》等等著名的詩集裡,另外還有一些膾炙人口的更是頻頻地入選我們小學的課本。現在只要一提起他的詩作,相信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能夠來上那麼一兩首。
  • 這首宋詩可以比肩唐詩,出自於陸遊的老師,每一句都美得如詩如畫
    ,但是同樣美得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也都達到了很高藝術的水準,完全可以媲美唐詩,所以這首詩也是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了宋詩裡的經典名篇。他這首《三衢道中》寫於在浙江衢州旅行期間,雖然現在難以考證寫於什麼時間,從字面上來看,大約是寫於中後期。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送別詩,一千多年來無人超越,成為唐詩裡的名篇
    盛唐時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暴發期,這個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詩人,他們寫下了眾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而且這些詩作,不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很多的作品不僅有著極高的文學性和思想性,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文學的一座高峰,而且在這一千多年來,始終是令後人可望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