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思想包容,文化繁榮,因此湧現了很多優秀的詩歌作品,這些詩的風格特點,很難一言蔽之,後人提及,每每以「盛唐氣象」簡而蓋之。其實唐詩,就像春秋戰國時的百家爭鳴,有隱世逍遙之詩;有禪學妙悟之詩;有現實主義之詩;有奇瑰浪漫之詩……。每位愛詩之人,都能在唐詩中,找到與自己喜好、心靈契合的詩人與詩作。
若要評判唐朝哪種風格的詩最具代表性,可能無從下手,但我認為,唐朝的邊塞詩,定然是獨樹一幟,令唐詩增色不少,同時也是後世難以超越的一種風格題材。關於邊塞詩的代表人物,後世有「四大邊塞詩人」的說法,他們分別是: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
開元年間,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人因為風格相近,屢屢被時人相提並論,或許也是興趣相投,他們之間經常對月縱飲,談詩論道。既然都是以邊塞詩聞名,他們對於自己詩歌成就誰高低,定然也有爭勝之心,唐朝文人薛用弱《集異記》,便記載了他們三人一則比詩的故事。
那是一個冬天,外面飄著小雪,他們三人披著大氅,圍著爐火在酒樓就著幾碟小菜,數杯熱酒下肚,渾身都舒暢無比。就在此時,一個歌舞團(一班梨園伶官)也來到了這座酒樓,叫了一桌酒菜。
文人聚在一起喝酒,以詩助興,伶官歌妓在一起喝酒,當然是唱歌助興了。在唐朝的時候,很多詩是可以譜曲唱的,像一些有名的詩人,每作出一首好詩,都會被民間樂坊爭相譜曲傳唱,還有許多詩名如《陽關曲》等,本身就是曲子名。
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人的詩,也早已在唐朝流傳,成為當時的「流行歌曲」。所以他們想,這些歌妓定然會唱他們的詩,又猜測會唱誰的詩更多一些,三人都是一流詩人,在當時也是齊名,所以互不服氣,約定在旁邊聽,「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
首先,第一位歌妓唱的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即「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首詩。此詩是王昌齡遭受非議之時所作,其心情悽切,但字句之中,透露著一種高潔傲然的氣韻,令人叫絕,歷來被視為王昌齡的代表作,所以王昌齡領先一票。
第二個歌妓唱了一首五言詩:
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
這是高適《哭單父梁九少府》的前面四句,所以高適也拿了一票。
第三位歌妓張口道「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這是王昌齡的《長信秋詞》中的一首,是其閨怨詩的代表作之一,同樣是千古流傳的名篇。如此一來,王昌齡已經兩票了,三位歌姬唱歌,都沒以王之渙的詩為歌詞,他感覺臉上有些掛不住,於是王之渙提出更改下遊戲規則。
王之渙認為,這些歌妓都比較普通。於是他指了指歌妓當中氣質最佳、唱歌水平最好的一位說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吾即終身不敢與子爭衡矣!脫是吾詩,子等當須奉吾為師」意思就是說,如果這位歌妓唱的不是我的詩,那我終身不和你們爭了,甘拜下風;若是我詩,那就是我贏了,你們須拜我為師。
高適、王昌齡笑著答應了。過了一會兒,那位最優秀的歌妓開口發聲:「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正是王之渙的代表作《涼州詞·其一》,王之渙得意洋洋,說高下已現,自己勝了,並調侃了好友幾句,於是三人拍手歡笑。
那些歌妓聽到笑聲,起身相問,王昌齡說出原因,這些歌妓十分驚喜,沒想到自己唱的詩作者就在身邊,於是連忙行禮,邀請他們一起過來吃酒,三人笑著答應,痛飲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