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三位大詩人比詩,互不服氣,歌妓開口唱了一首詩,高下立現

2020-12-06 國風美詩文

唐朝思想包容,文化繁榮,因此湧現了很多優秀的詩歌作品,這些詩的風格特點,很難一言蔽之,後人提及,每每以「盛唐氣象」簡而蓋之。其實唐詩,就像春秋戰國時的百家爭鳴,有隱世逍遙之詩;有禪學妙悟之詩;有現實主義之詩;有奇瑰浪漫之詩……。每位愛詩之人,都能在唐詩中,找到與自己喜好、心靈契合的詩人與詩作。

若要評判唐朝哪種風格的詩最具代表性,可能無從下手,但我認為,唐朝的邊塞詩,定然是獨樹一幟,令唐詩增色不少,同時也是後世難以超越的一種風格題材。關於邊塞詩的代表人物,後世有「四大邊塞詩人」的說法,他們分別是: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

開元年間,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人因為風格相近,屢屢被時人相提並論,或許也是興趣相投,他們之間經常對月縱飲,談詩論道。既然都是以邊塞詩聞名,他們對於自己詩歌成就誰高低,定然也有爭勝之心,唐朝文人薛用弱《集異記》,便記載了他們三人一則比詩的故事。

那是一個冬天,外面飄著小雪,他們三人披著大氅,圍著爐火在酒樓就著幾碟小菜,數杯熱酒下肚,渾身都舒暢無比。就在此時,一個歌舞團(一班梨園伶官)也來到了這座酒樓,叫了一桌酒菜。

文人聚在一起喝酒,以詩助興,伶官歌妓在一起喝酒,當然是唱歌助興了。在唐朝的時候,很多詩是可以譜曲唱的,像一些有名的詩人,每作出一首好詩,都會被民間樂坊爭相譜曲傳唱,還有許多詩名如《陽關曲》等,本身就是曲子名。

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人的詩,也早已在唐朝流傳,成為當時的「流行歌曲」。所以他們想,這些歌妓定然會唱他們的詩,又猜測會唱誰的詩更多一些,三人都是一流詩人,在當時也是齊名,所以互不服氣,約定在旁邊聽,「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

首先,第一位歌妓唱的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即「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首詩。此詩是王昌齡遭受非議之時所作,其心情悽切,但字句之中,透露著一種高潔傲然的氣韻,令人叫絕,歷來被視為王昌齡的代表作,所以王昌齡領先一票。

第二個歌妓唱了一首五言詩:

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

這是高適《哭單父梁九少府》的前面四句,所以高適也拿了一票。

第三位歌妓張口道「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這是王昌齡的《長信秋詞》中的一首,是其閨怨詩的代表作之一,同樣是千古流傳的名篇。如此一來,王昌齡已經兩票了,三位歌姬唱歌,都沒以王之渙的詩為歌詞,他感覺臉上有些掛不住,於是王之渙提出更改下遊戲規則。

王之渙認為,這些歌妓都比較普通。於是他指了指歌妓當中氣質最佳、唱歌水平最好的一位說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吾即終身不敢與子爭衡矣!脫是吾詩,子等當須奉吾為師」意思就是說,如果這位歌妓唱的不是我的詩,那我終身不和你們爭了,甘拜下風;若是我詩,那就是我贏了,你們須拜我為師。

高適、王昌齡笑著答應了。過了一會兒,那位最優秀的歌妓開口發聲:「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正是王之渙的代表作《涼州詞·其一》,王之渙得意洋洋,說高下已現,自己勝了,並調侃了好友幾句,於是三人拍手歡笑。

那些歌妓聽到笑聲,起身相問,王昌齡說出原因,這些歌妓十分驚喜,沒想到自己唱的詩作者就在身邊,於是連忙行禮,邀請他們一起過來吃酒,三人笑著答應,痛飲了一場。

相關焦點

  • 三位一流詩人,誰也不服誰,歌妓唱罷一首歌,高下立現
    如果說戰國時期是一個學術百家爭鳴的時代,唐朝則是一個詩歌百家爭鳴的時代,經過無數前輩先驅的努力,五、七言詩發展到唐朝已趨向成熟,在這般環境條件下,唐代詩人各展其能,將漢語言之美,從不同的角度,表現得淋漓盡致。
  • 詩詞故事:歌妓一首涼州詞 力壓兩大唐朝文豪
    玄宗開元年間, 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位詩人名聲都很大,又都落魄不遇。有天,天下著小雪。三位共詣旗亭,貰酒小飲。所謂「旗亭」即酒樓,古代酒家在道旁築亭,門前挑著一面旗子,上面畫著酒罈或寫個大大的「酒」字,故稱為「旗亭」。剛坐下不久忽有梨園中十幾位歌妓,在伶官帶領下,登樓會客。於是,三位詩人為避喧鬧進了裡間。
  • 這位詩人存詩六首,但僅憑一首《涼州詞》就能問鼎詩壇
    作為一個詩人,不在於寫出多少首詩,關鍵在於寫了幾首後人背得出的詩。唐代詩人張若虛一生只留下一首詩,那就是《春江花月夜》,結果是「以孤篇壓全唐」,夠氣魄吧!傳世數量少但是詩名很大的詩人,在唐朝還有一位,那就是王之渙。
  • 唐朝邊塞詩人,誰最拽?
    兩大名勝都和唐代詩人有關。《西廂記》改編自元稹的《會真記》,張生的原型極有可能是元稹本人。永濟離潼關很近,交通方便,所以鸛雀樓經常有詩人登臨賦詩。  太原王氏是魏晉以來的名門望族,不過王之渙這一支早已家道中落。王之渙和王昌齡、高適是好朋友,三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年輕的時候遊手好閒,既不讀書考進士,也沒想過要做詩人。
  • 杜牧看到朋友家的歌妓漂亮,開口索要,寫下一首詩,狂得無法無天
    杜牧,是我國唐代非常著名的大詩人之一,和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以區別於「大李杜」——李白和杜甫。提起杜牧,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詩,就是「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 好物分享|唐朝才女沉迷於談姐弟戀,被拋棄後寫下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
    唐朝的「特產」,就是詩人和唐詩。在熱烈而浪漫的大唐,詩人才子們除了彼此之間唱和以外,還喜歡將一些有才氣的歌妓引為知己。比如我們很熟悉的「風塵三俠」中的紅拂女,就是楊素府中的歌妓出身。前有武則天、上官婉兒,後有韋後、太平公主,在唐朝,女人也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得到男人的賞識。根據專家考證,在唐朝290年間,竟然出現了207位女詩人。我們故事的主角薛濤,就是這樣一位有才華的奇女子。後世將李冶、薛濤、劉採春、魚玄機並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其中,薛濤是留下趣聞軼事最多的。
  • 那個最漂亮的女子唱我的詩 古代文豪青樓那點酸事
    王昌齡性子最是跳脫,興奮地跟高適和王之渙說,「我們三個也算是當今詩壇聞名的人物了,平日都聽得旁人讚不絕口,卻一直未分高下今天我們暗中觀察一下比一比,看看這些歌伎唱誰的詩最多。」高適和王之渙點點頭,心中萬分期待。他們這邊剛剛商定,就聽那邊有歌伎唱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樂了,得意洋洋笑道:「聽到沒?已經有我一首絕句了。」高適自斟自飲了一杯,姿態洒然,仿佛毫不在意。王之渙不以為然道,「這才剛剛開始呢。」
  • 唐朝詩壇最巔峰的鬥詩對決:三位詩人鬥出三首千古名作,高下立判
    唐朝詩壇最巔峰的鬥詩對決,三位詩人鬥出三首千古名作,高下立斷 唐朝詩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趨鶩性。
  • 一首小學生都會背的詩,竟寫自十五歲妓女,藉此她還成了大唐皇妃
    ——《金縷衣》常說「詩言志」,這卻是沒錯的,即使這首詩的作者僅是一名十五歲的歌妓。古代十五歲的少女通常給我們一種初出閨閣、楚楚動人的豆蔻純潔之感。然而讀完這首詩,詩意雖是在勸他人珍惜時光,然作者本身對生活的體悟更是可見一斑。我們大可閉上眼睛,在時空隧道中與這位歌妓交換靈魂,然後輕輕吟出這首詩,不知你可否能感覺到一種想要衝破牢籠的能量在你的胸腔內潛伏?
  • 旗亭畫壁:大詩人王之渙的生平竟鮮為人知,僅僅六首絕句青史留名
    今天的人們,一提起王之渙的詩,幾乎無人不知。誰都能不假思索地張口即背出他的名篇:「白日依山盡……」但這樣位名傳千古的大詩人,留下的作品卻很少,一共只有六首。而除了《全唐詩》收的這六首詩之外,都沒有流傳下來,實在令我們惋惜。他留下的六首詩都是精品,以絕句最見功力。
  • 王之渙的很著名的一首詩,千古流傳至今,依舊是傳誦經典
    唐代著名詩人不僅僅是有作品流傳眾多的李杜,也有很多有著經典作品的詩人,王之渙就是其中之一。王之渙,字季凌。其實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具有豪邁雄渾的風格和浪漫主義色彩,語言質樸自然,詩情飽滿深厚,多為樂工制曲歌唱,雖然存詩僅僅六首,但是篇篇堪稱精品,其中我們所熟知的《登鸛雀樓》和《涼州詞》兩首最為著名。我們給大家介紹的是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一首典型的邊塞詩,訴說的是戍邊士兵思念家鄉之情。
  • 王之渙和王昌齡,同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誰的影響更大?
    唐玄宗開元年間,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位詩人名聲都很大,又都落魄不遇。有一天,下著小雪。三位詩人相約一起來到一家酒樓,賒酒小飲。剛坐下不久,忽有十幾位梨園歌妓,在伶官帶領下,登樓會宴。於是,三位詩人為躲避喧鬧進到了裡間。不多久,又進來四位妙齡女郎,皆是當時京都著名的歌妓。
  • 唐詩三百首丨杜牧與歌妓分別,揮筆寫下一首詩,成就千古名篇
    比如詩仙李白在《贈汪倫》中就有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寫出了李白與友人汪倫之間那如千尺深的兄弟感情;北宋著名婉約派大詞人柳永柳三變也曾在《雨霖鈴》中有如下名句「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寫出了他與歌妓蟲娘離別時的那種悽涼的不舍之意。
  • 旗亭畫壁:唐代歌伎爭唱詩人佳作,最佳歌手唱的是王之渙的詩
    話說那一天下著小雪,唐代的三個著名大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閒得無聊。就約好一起去酒館喝酒消遣。有四個漂亮的歌伎來到酒樓中開始給顧客表演歌喉。她們穿的衣服很好看,身材也非常好,令人賞心悅目。王昌齡就對其他兩個詩人說:「哎呀,我們三個人都被別人稱呼為大詩人,可是到底誰寫的更好一點,誰是最佳詩人,我們自己都沒有數。
  • 少年不羈,及長折節讀書而終成大器的三位唐代大詩人
    前言唐代詩人,基本上是靠童子功加上天資聰慧。李白「六誦六甲,十歲觀百家」,杜甫「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王維15歲就去京城參加科考,更不用說」初唐四傑「這四位神童了。但是凡事都有異數,唐代有三位著名詩人,他們都是少年荒唐,及長才幡然醒悟,折節讀書,最終都成了著名詩人。十八歲折節讀書,終成一代詩骨--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 唐朝三位著名詩人打賭,以歌姬演唱的作品定輸贏,流傳出一段佳話
    天寒微雪,三位大詩人在旗亭小聚,分別是王昌齡、王之渙和高適。正喝著酒呢,突然來了一群梨園子弟,也就是當時歌舞伎,他們也來到這裡表演,其中有四位貌美的歌姬,所演唱的內容都是當時著名詩歌作品。因為當時三位詩人齊名,分不出一個高下來,於是王昌齡等人就私下裡就約定:暗中聽這些歌舞伎演唱,看看唱他們之中誰的詩比較多,以此來定輸贏。
  • 唐朝詩人在失眠時寫出一首名垂千古的詩,還被編入日本小學生教材
    唐朝詩人在失眠時寫出一首名垂千古的詩,還被編入日本小學生教材古詩,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麗的寶石。詩歌形式嚴謹而靈活,立意高遠且隨意。自古以來便被各種文人墨客所青睞,古時的文化往往有感而來便賦詩一首,高興、悲傷、憤懣、高昂,各種情緒皆可融入詩篇,一次來創造出無數值得傳頌千年的詩歌。而今天,小編要來給大家分享一首詩,這首詩的作者曾在夜間失眠時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名揚海外的詩歌。「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唐朝不知名詩人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卻成唐詩三百首壓軸之作
    《唐詩三百首》是流傳最為廣泛的一本詩歌選集,編者是清朝的蘅塘退士。他在書中收錄了77位詩人的311首作品。這些詩人有鼎鼎大名的詩仙李白,也有默默無聞的小詩人,例如金昌緒,若不是他的那首「打起黃鶯兒」,恐怕我們都不知道他是誰。
  • 古詩為什麼唐朝最繁榮?唐朝人口五千萬,你看他傳世詩人有多少
    一提到詩,我們腦海中立馬就能聯想到唐詩,我們能數出來的大詩人,能隨口背誦的詩作,大多屬於唐朝。而且,從唐朝至今,人們對唐詩的評價都很高,公認唐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顆明珠,代表著登峰造極的詩歌成就。這是為什麼呢?唐詩經受了漫長歲月的衝洗,流傳至今家喻戶曉,它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 詩亦是歌——古代詩人的另一個身份:作詞家
    詩人創作詩作,要想傳播流傳,依靠當時的印刷是不可能的,從文本類傳播看,只能採用抄寫的方式,但很明顯,這樣的方式傳播範圍小,速度慢,而口口相傳成了但是最好的揚名手段。詩歌全盛期的唐朝,這類口口相傳最有效的靠樂工歌妓的傳唱。我們能在很多詩人的作品中看到此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