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遇之,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2020年9月7日
農曆七月二十
丨釀酒 煮茶 等一個人丨
· · ·
水土溼氣凝而為露
秋屬金,金色白
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白露,二十四節氣中第15個節氣
標誌著孟秋已盡,仲秋將始
《白露》
現代·左河水
衰荷滾玉閃晶光,一夜西風一夜涼。
雁陣聲聲蚊寂靜,棗紅點點桂流香。
逐漸進入深秋,
露珠落在凋零的荷葉上,
夜晚的風,日漸生涼
遠處似有南飛的雁聲聲長鳴
到了這時節,蚊蟲漸少,
夜晚開始靜謐
周圍暈染著淺淺的桂樹花香
四季中,最喜歡清秋,有些熱又有些涼,就像孩童對一樣東西的渴望,想要觸碰,又帶著些許膽怯,似是若即若離的意味。
夜半微涼,不知名的蟲兒們也日漸回巢,摘下幾朵木犀花,煮一盞清茶,總有幾分山居的味道。
若此時再有一首琴曲,便更像了,一人一曲一茶,忘俗心,得幽閒,生活仿佛就如杜甫《白露》中所寫的那般: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几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這算應了那句「始知真隱者,不必在山林」罷。
聽說有一種酒,名「白露」,異香撲鼻,溫中含熱,略甜,舊時每逢節氣白露,家家釀酒,用以待客。
相傳「白露酒」始於先秦,盛行於唐宋,唐朝時傳入日本,當下的日本米酒,便是沿用了「白露酒」的釀造方法。
「色碧味醇,愈久愈香」
……
「釀可千日,至家而醉」
……
——清光緒《興寧縣誌》
大概在從前的人們看來,
白露是一年中最具詩意的節氣,
若在這一日釀酒,
那酒,
必是芳香清醇、餘香盈齒
此時溫上一壺酒,
伴著這清風明月
酣飲、微醺,
似是在醉中行了千裡路,
返回歸家時才能清醒……
人生一世,詩酒趁年華。
古人們常說:清夜獨處,對鏡晚窗開,清風引進來。
在白露這一日,覓一靜夜,尋一靜室,推開窗,溫一壺酒,與清風、清夜、明月相伴,此時的夜晚便獨屬於自己,忘記一些喧囂,安享這一瞬的靜雅。
很喜歡秦觀的一句詩: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似是歷經三季的尋覓,終於在芸芸眾生、茫茫人海中,看到「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著幾分欣喜,幾分感動,幾分慶幸……
這些再次相遇的「緣」,想起關於凌霄花的一句話:當我叫出你的名字,你就成為了我的花朵,花……會開……
若說,世間的一切,都是為了遇見,那便是拆不散的緣吧,就像《詩經·蒹葭》中那般:
我知道你就在那裡,
哪兒也沒去,
可我們彼此迷失了方向,
但我始終堅信,我們會再相逢……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世間多少人和事,單單是遇見,便已感到滿足,是非成敗轉頭空,一壺濁酒喜相逢。
喜歡清靜安寧的生活,比如山居,這生活又有些像白露,清雅卓絕,淡然從容……
人生不過數載,總想過得恣肆一些,拋下世事紛擾,棲居山間林澗,看萬物生長。
並非想逃避些什麼,只是覺得生活匆匆,總要回頭看看自己,總要給自己留一份初心,總要……保留些許孩子般的純粹,讓心棲息片刻。
今天白露,
我要煮一盞清茶,溫半壺陳酒,
得一日清閒,
靜看這「人間好時節」……
【作者簡介】黎遇之,願在充滿忙碌的生活裡,尋一隅靜處,清茶一盞,閒書一本,讀一首詩給自己,聆聽萬物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