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巴蜀奇才」陳仕彬 書畫雙絕 家鄉開設藝術館(組圖))
陳仕彬2013年作品:雲山疊翠
陳仕彬,
瀘州人,在中國書畫界被譽為書畫雙絕的「巴蜀奇才」。1965年生於敘永,上世紀80年代,他拜隱居瀘州鄉野的「書壇一代大隱」、「鐵線狂草第一人」倪為公先生為師,學習書法。現為大道堂
藝術館館長、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常務理事、巴蜀畫派促進會副會長、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
2008年,陳仕彬的山水巨作《眾山皆響》轟動畫壇,2009年應《奧林匹克宣言》傳播委員會邀請,創作完成二十九卷《奧林匹克(宣言)賦》書法長卷,長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開創中國書法原作出版先河。2013年10月,「大道之行·陳仕彬書畫藝術世界巡展·羅浮宮專場」在法國成功舉行。2015年4月,「大道之行·陳仕彬書畫藝術世界巡展」走進紐約聯合國總部,《駝峰航線》山水長捲成功展出並引發普遍關注。其作品被國內外眾多藝術機構收藏。傳承文脈「巴蜀奇才」家鄉開設藝術館
五月的酒城瀘州,筆墨飄香。5月17日下午,瀘州張壩桂圓林內佳朋雲集,熱鬧非凡。倪為公書法藝術陳列館、大道堂陳仕彬藝術館在藝術園區內隆重開館。浙江美術館館長、著名作家斯舜威,中國作家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著名評論家張瑞田,中國國家畫院著名評論家、書法家馬嘯,瀘州籍著名詩人、書法家楊宗鴻等全國百餘名書畫家和社會各界人士近500人,共同見證了藝術館開館,倪為公書法藝術精品展,陳仕彬非洲寫生新作展同步開展。
位於瀘州張壩桂圓林藝術區的倪為公書法藝術陳列館和大道堂陳仕彬藝術館,面積約600平方米,館內一層、二層分別展示了倪為公先生書法精品50餘幅,陳仕彬非洲寫生精品新作50餘幅。為瀘州人提供了一個雅集品藝的特色文化場所。守望鄉愁筆墨熔煉四川山水精氣神
浙江美術館館長、著名作家、書法家斯舜威用「傳承大道,守望鄉愁」八個字來對陳仕彬的藝術創舉進行了概括。斯舜威說,陳仕彬是有情懷有使命的人,而這種使命感和力量來自於「鄉愁」,源於對「鄉愁」的「守望」,「我相信仕彬無論以後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可能忘掉家鄉,不可能放下鄉愁,因為這裡有他可以尋覓的原點。」
中國作家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著名書法家、評論家張瑞田說,貫穿於仕彬先生藝術的是禪宗的心性學說、文化思想,「縱觀仕彬先生近年來的山水畫作品《二郎煙霞》、《水磨古鎮》、《地心之力》、《山圍水抱開新境》等等,不難看出他以自己的筆墨語言,使四川山水的鐘靈毓秀得以呈現。他洞悉四川山水的特質,通過自己的筆墨,表現四川山水的精氣神。」
瀘州市詩書畫院原院長、著名書畫家林紹基則評價稱,陳仕彬的山水畫有「雄秀」之氣:「既有南方的高脊平坡、婉約秀美,又有北方的沉雄蒼逸、大氣連綿。」弘揚文化帶動瀘州文化藝術事業大發展
中央文史館館員、理論家程大利說,他與陳仕彬相識已久,陳仕彬在藝術上精進不息,一直在進步。「仕彬無論是綜合修養方面還是書畫創作方面,都在追求有法無法的統一。他堅持書畫雙修,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僅僅是因為條件好,天資高,還有很關鍵的一點是能吃苦。」程大利說,陳仕彬愛學習,苦讀書,有公益心,在北京做了很多普通畫家做不了的事,他不考慮經濟效益,看重的是文脈傳承和社會效益。
程大利還表示,倪為公書法藝術陳列館和大道堂陳仕彬藝術館的建立,不僅對陳仕彬個人有特殊的意義,也必將帶動地方文化的發展,有利於文化的弘揚和文脈的傳承,讓更多人從中受益。
瀘州市委副書記曹建國對藝術家們及陳仕彬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他們在瀘州的土地上多出精品力作,也建議藝術家們在藝術和瀘州的美酒結合上做文章,把瀘州酒文化融入到文藝作品創作當中,進而推動瀘州多元化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陳仕彬說:「我生於瀘州,長於瀘州,巍巍青山和浩浩長江給了我無盡的藝術靈感。在藝術上,我願意懷揣鄉愁,逍遙遠遊,而瀘州張壩的藝術館,既意味著一種歸宿,也將是我在藝術之路上不懈追求的力量源泉,我願意為瀘州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李華剛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