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仕彬答藝錄丨您人生和藝術創作的「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什麼?

2020-11-29 大道堂文化

問:談談您作品中的詩書畫,以及您的中國哲學?

陳仕彬:作為中國最具魅力的藝術形式,幾千年來它都是詩書畫合而為一,相得益彰的整體。一幅畫如果沒有書法的基本功,那麼,他這幅畫的基本內涵和線條質量及人文涵養都會顯得蒼白無力,如果沒有詩的境界,那麼也是平淡泛味。蘇東坡在論王維的畫就說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作為一個書畫家,必須要詩、書、畫同修,當然,我們今天還加了「印」,四者都能做好,就更好了。同時中國哲學和中國畫的關係可以這麼說,中國畫是在封建社會長期政治壓迫下一般士大夫為了追求心靈的自由,超越到自然當中去,以獲得精神的解放和精神的純潔而誕生的藝術形式。所以這個渴望自由,是中國山水畫的本質;「體道義之和,究聖哲之蘊」是它的一個追求;那麼「迫太虛之境」,「獨與天地精神之往來」是它的終極目標。

問:從眾山皆響到駝峰航線,為何偏好大畫?這些大畫對您自身藝術創作的影響是什麼?古人云,能做大畫者優才也。您認為,在創作大畫的過程中,最核心的理念是什麼?

陳仕彬:作為一個書畫家既要能「盡精微」,又要能「致廣大。」一個畫家的成長過程,我也把它歸結為「技、藝、道」錘鍊的過程,也就是說在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多學習一些技法,多畫一些大畫,來錘鍊自己的筆墨、技藝、胸襟、學養、魄力,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我覺得在三十歲、四十歲這樣一個壯年時期,我應該把體力、心力、學識盡情的揮灑出來,這個時候應該多畫一些大畫。它不僅錘鍊你對技法的把控,也錘鍊你的胸襟、學識和才情,同時,還可以錘鍊你的創作視野和精神境界,其實當一個人在畫大畫的時候是需要調動很多方面的因素,這種錘鍊是小畫所不能及的。就相當於我們要修一座很大的大樓,如果我們不能有深厚和寬闊的地基,那麼這個大樓就建不起來。所以,我想作為一個書畫家,首先當志存高遠,青壯年的時候,把技藝和魄力都把它錘鍊出來,到了老年的時候,就可以像黃賓虹、齊白石那樣,來進行衰年變法,從事一些意象和心象的創作。

眾山皆響

我畫大畫的核心理念,我覺得首先要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其次要有深厚的筆墨功夫。尤其是書法功底,如果說書法功底不強,那線條的生命力和人文內涵就達不到,那麼大畫就顯得蒼白無力。如沒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文雙修的境界,那你的畫就缺乏內涵和靈魂,也感動不了人,它沒有情感、魄力、思想、意境的注入,那這個畫就顯得大而空洞。所以我覺得大畫的核心理念是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厚的筆墨功底。我畫大畫除了《眾山皆響》《駝峰航線》還有《水磨古鎮》《地心之力》等等,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畫《眾山皆響》的時候。

大瓦山下
泰山日出

2008年我正籌備在國家畫院美術館做一個個人專場的個人展覽,因國家畫院美術館大廳非常高的,上下兩層有7米多高的展牆,對於這麼大的一面牆,那麼畫什麼內容?其實是無意想到的,我想到了四川的山水。在我20多歲的時候曾經在海螺溝、九寨溝、都江堰裡寫過生,所以就準備以此為內容創作一幅大畫。展覽定的是5月25日,我便在3月份就開始著手畫這張大畫,畫了兩個多月,收筆那天下午發生了舉世震驚的「5·12大地震」。當時我正準備為這幅大畫題款,我的助理上來告訴我家鄉發生大地震後,再聯想到二十多年前去寫生的情景及眼前墨跡未乾的這幅大畫,心裏面感到一種無法名狀的悲壯,當時北大劉墨教授恰好也在場,他也激動地說就題:「眾山皆響」吧!這當然是一語雙關的好題目。事實上這個「眾山皆響」出自南朝著名畫家和評論家宗炳的一句話,叫做:「撫琴弄操 欲令眾山皆響」,本來它這句話的意境很美,但用到這裡就顯得非常的悲壯,我跋了一個長款:「......祈願天下太平,人民安康,山川安寧」。直到今天有許多的收藏家想收藏這幅畫,我始終還是沒能夠拿出來,一直保存著,它跟我的這種心靈上的震撼是無窮無盡的,當然在畫這幅大畫的時候,所傾注的心血和筆墨的感覺也是我這一生的記憶。

大瓦山下
泰山日出

問:請談談您人生和藝術創作的「有所為,有所不為」。

陳仕彬: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呢,今年已過五十,我覺得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對人生和社會有較多的感悟了,所以,我自己也有一些這方面的思考,主要可能還是關於我的學術和藝術的。首先覺得在藝術上媚道而不媚俗,這個俗不僅僅是書畫,還有我的生活;第二,趨古而不囿於古,就是我喜歡傳統的東西,但是又不囿於傳統,被傳統所約束;第三是,多讀書,勤動筆,致虛極,守靜篤,最後送給自己九個字:「承古韻、傳大道、立自新。」

相關焦點

  • 「有所為,有所不為」
    原標題:「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孟子·離婁下》 「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盡心上》 「人皆有所不為,達之於其所為,義也。」 ——《孟子·盡心下》 標題由孟子原話衍生而來,與孟子本意有差異。
  • 人生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為」是主動選擇,「有所不為」是敢於放棄。一個人能力再強,精力再多,也不可能無所不為,什麼都只能是什麼也做不好,選擇好自己應該做的才是關鍵的。譬如,世間上行業千千萬萬,哪行做好了都能賺錢。每天都有企業垮臺、破產,同樣每天也有新的企業誕生。經營任何一種行業的商人,都應熟悉自己的主業,把它研究深、研究透,方能成為該行業的老大。
  • 做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不為, 為君子,為善行, 不為小人,不為惡行! 有良心和底線, 有骨氣和尊嚴, 不坑蒙拐騙,亦不跪地乞求, 不傷天害理,亦不算計利用。
  • 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1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所以在成為君子的這條路上,我們既不能無所事事,更不可能無所不為。 那麼,到底該做什麼?又不該做什麼呢?
  • 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人生,要明白什麼不能做!不該做!
    每年的7、8月份很多人都面臨著人生翻天覆地的轉變,前幾天有跟大家講,根據中國古人陰陽五行的概念就可以分析出自己的特性,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應該做什麼,然後選擇符合自己命運的道路! 可是今天人體工程學想跟大家說,人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要做什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摸索、思考、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 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為,有所不為,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有一句無人不知的名言:一個人最難的是戰勝自己。然而,什麼是戰勝自己?戰勝自己什麼呢?人的欲望永無止境,外界的事物隨時隨地試圖誘惑我們的感官,如果一個人總是被自己的欲望和外界的誘惑牽著鼻子走,他就是欲望和誘惑的奴隸,他就永遠無法自由。不懂得節制,隨波逐流,只能迷失自己。
  • 也談「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孔子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此乃至理名言,一語中的……令世人振聾發聵,醍醐灌頂……智慧過所有的語言文字,如中天之日,給我們的內心帶來光明和溫暖。難怪朱熹老先生感嘆: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如果我們能理解其中之真義,並持之以恆去踐行,那麼我們的人生就能幸福圓滿。真可謂:心有中天日,無處不幸福。 「有所為」,做什麼呢?什麼事才可以做呢?我來告訴你們吧:幸福,只要關乎幸福這個主題,皆可為。幸福有五大支撐:平安、健康、團圓、快樂和適量的金錢。
  • 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
    做到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也就能賺個基本工資,要想發財!放棄所有底線,那是最基本的!上面這幾張截圖,做淘寶的都應該十分清楚是怎麼回事?!淘寶界裡混雜了很多灰色產業!可以說是老闆故意要渾水摸魚!上面這一個買家就是一個典型的刷手!刷手:空、閒!總想著輕鬆賺錢!職業刷個單!空閒給銷量好的來的差評,打個低分!
  • 有所為,有所不為(生存之道)
    有所為,有所不為,自古便是君子的處世之道。他告訴人們:要學會選擇,懂得放棄。宋代林逋在《省心錄》中說:「飽肥甘、不知節者損福,廣積聚、驕富貴不知止者殺身」。這句話實質上就是說,人生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不為能使人更清楚地悟透人生的內涵,合理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
  • 生活的大境界: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活著就是一種心態,當你自己心若旁鶩,淡看人生苦痛,淡泊名利,心態積極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用刻意掩飾自己,不用勢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個簡單真實的自己。人生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那麼重要,當你遇到了一些可為、可不為的事情時,不妨讓自己做好人生減法,因為它可以使人更加清醒、更加科學地悟透人生的內涵,並能夠合理地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有所為、有所不為,而這樣的舉動會使人生不至於走向極端,更能令人生充滿活力,進而使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 是「有所為」重要,還是「有所不為」重要?
    他們時常有這樣的困惑:在決策上,是「有所為」重要,還是「有所不為」重要?02「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回歸到說到「有所不為」,即是我們常說的機會成本,是我們在決定做某件事時,選擇放棄的「可能」。這些「可能」或與目標是關聯的,或是實現目標的方式之一。有效實現目標的方式又豈止一種,可我們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逐一嘗試。因此,我們必須要做出選擇。
  • 星雲大師的人生智慧,持戒自律篇,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個「戒」字,蘊含了多少人生領悟,不管你趟過了幾道河,翻過了幾座山,見過了多少人。人生,都 是有戒律的,自然之道,也是有規律的,不能背道而馳。自律,會為我們帶來什麼呢?我們為什麼要持守戒律呢?看星雲大師的人生箴言,為你的智慧點亮一盞心燈。
  •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告訴你,君子有所不為、有所為
    那就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但必須反過來說,才貼切這個人物。那就是,君子有所不為、有所為。這話,說得容易。若要做到,(文/飄雨桐) 沒有一定毅力那是絕對崩潰的。03先說說,什麼叫有所不為?盛唐時期,李必沒有出山。不需要他,一切都好好的。至少,還能維持表面的浮華。
  • 有原則的人生感悟句子,人生,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生活應該是愉快的,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欲望,生活總是一直變動,環境總是不可預知,現實中,各種突發狀況總是層出不窮。二 * 人生,當有所為,有所不為。人生的路上,如果缺少體諒,不能理解,沒有謙讓,日子就會越過越煩惱。人生的路上,如果懂得體諒,懂得理解,懂得寬容,日子就會很溫馨,也會很安寧。三 * 心清一切明,心濁一切暗。
  • 《菜根譚》修身之十二: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點不忍為害的念頭,是百姓得以生存、萬物得以生長的根源;一段有所不為的氣節,是撐起天地的柱石。「勿以惡小而為之」,哪怕是再小的害的念頭都不可以有。做人應當有仁義之心,不可為私慾而巧取豪奪,甚至為害四方。
  • 君子共勉,有所為,有所不為
    因為小時候貌似身體一般,老是要喝這些很苦很苦的東西不過還是學了看診,貌似很神,學沒幾天工會,就給身邊的朋友看看,他們都說很準,所以就針對看診和中醫理論這方面有興趣。大概是學了3年左右的時候,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看診不單單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健康問題。
  • 子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我的回答是,當然要學,即使現在用不到,等以後有了閱歷和經歷,就會知道,別人是怎麼做的,而幫助自己少走彎路。我以前把孟子這句話給理解偏了,覺得天將降大任的事,怎麼也不會到我的頭上。所以,對這句話雖然背誦了,但理解不夠全面。很多人覺得,我當大領導,當大老闆,要做出一番偉業之前,老天一定會先給我很大很多障礙,我只要把它們克服掉,就可以成英雄。
  • 老子云,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之所以這個世界分成了好人和壞人,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的所思所想,做人的準則和三觀不同,用老子的話來說就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真正的君子,不一定有所成就,但是它一定在某些方面能夠帶給你,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
  • 三個堅守告訴你「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現代意義是什麼
    時至今日,「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已引申出三層含義:1.人要審時度勢,決定取捨,選擇重要的事情去做;2.做人要有原則、底線,做該幹的事,不該幹的事萬萬不能做。3.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出類拔萃,只有放棄一些,才能在專注的事情上做出成績。
  • 一個人,貴在「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不為」更是令人佩服
    晉卦上(壹)「否極泰來,盛極而衰」是自然和人的一個普遍規律。然而在興盛的時候能夠維持長期美好的局面,卻是我們共同的追求。恰恰因應了晉卦的境界。晉卦會告訴我們些什麼呢?他進去還和老師道歉「我因為睡過頭了,所以才遲到」。要有成果的觀念在裡面。太多的人,他已經耽誤了事情,還在那裡講半天理由。這是最惹人生氣的。白天有太陽,但是它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告訴我們,時間是很寶貴的,你要充分好好去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