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2021-01-10 孝親尊師佛學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這句話是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要求背誦的篇章。相信很多人都應該不陌生。去年有段時間壓力特別大,感覺自己很虛弱,我就拿這篇文章激勵自己。當時特別感恩,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支撐。有人問高中生要不要學《論語》《孟子》。我的回答是,當然要學,即使現在用不到,等以後有了閱歷和經歷,就會知道,別人是怎麼做的,而幫助自己少走彎路。

我以前把孟子這句話給理解偏了,覺得天將降大任的事,怎麼也不會到我的頭上。所以,對這句話雖然背誦了,但理解不夠全面。很多人覺得,我當大領導,當大老闆,要做出一番偉業之前,老天一定會先給我很大很多障礙,我只要把它們克服掉,就可以成英雄。這種解釋也不能說完全不對,只能說不太切合實際,你想當英雄,還是先當自己心靈的掌權者,比較切合實際。何謂心靈的英雄?能夠做自己心靈的主宰,勵志做一位天下人的道德楷模,這個目標比較容易實現實,因為這個不需要別人選舉,也不需要去求任何人,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搞定。

人先不要在事業上有什麼貪求,必須先要求自己勇猛精進,好好修行,做一位道德楷模,其實,宇宙之中最偉大的事情就是做一位道德楷模。人必須經過上天對你的考驗,最後能夠把自私心惡習全部斷掉,才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與我們普通人而言,私心比較好斷,但惡習不那麼容易斷,為什麼?因為惡習是我們無意識形成的。打個比方,惡習就像我們用的酒壺一樣,你把壺裡的酒全部倒光洗乾淨以後,再去聞一下還會有酒味,可見惡習多難祛除。

在順境中,我們要除去貪愛之心;

在逆境中,我們要除去嗔恨之心。

淨空老法師慈悲至極,反覆強調:"我們在順境中要除去貪愛之心;在逆境中要除去嗔恨之心。"這句話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在順境善緣眾不能出去貪愛之心,人生就會感應來巨大的災難。有些人看到美女時,只是動了一個喜歡的念頭?慢慢就想和他靠近,不知不覺就染上了好色之病,乃至於短命,家破人亡。有些人剛看到黃金時,哎呀!如此之好,只是動了一個喜歡的念頭,接著慢慢就會想假如我能夠擁有它,就可以買一套,比如說買一輛轎車,就算我們不買東西,只要把它放到我家保險柜裡,每天開眼,心裡也會很踏實,就是這樣一步步讓金錢蒙蔽他的雙眼,最後,想回到從前無憂無慮的日子也不可能。

《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詩經》說:"既明智又通達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我們經常聽人說,明哲保身,這個其實對很多人來說做不到,就是貪圖名利之心作怪。所以《中庸》講,做人要誠心誠意,要真誠。平天下、治國、齊家,根本就在修身,修身的根本又是"格物致知",王陽明先生說:"良知就是道,良知自在人心,不僅聖賢,普通人都是如此。如果沒有物慾的牽累和蒙蔽,全憑良知去發揮作用,那沒有什麼不是道的。"

孔子說:"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啊!

相關焦點

  • 也談「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孔子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此乃至理名言,一語中的……令世人振聾發聵,醍醐灌頂……智慧過所有的語言文字,如中天之日,給我們的內心帶來光明和溫暖。難怪朱熹老先生感嘆: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有所為」,做什麼呢?什麼事才可以做呢?我來告訴你們吧:幸福,只要關乎幸福這個主題,皆可為。幸福有五大支撐:平安、健康、團圓、快樂和適量的金錢。值得注意的是——絕不止於個人的幸福,那是自私的,我們更重要關注的,應該是芸芸眾生。
  • 君子共勉,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時候發現自己還少了一個段位,就是君子。目前最多算個老實本分的人,我也一直叮囑自己,假如我根據我的能力來發揮,也許我的生活很好,可是我有怕欲望是無底洞,自己陷進去出不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告訴你,君子有所不為、有所為
    那就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但必須反過來說,才貼切這個人物。那就是,君子有所不為、有所為。這話,說得容易。若要做到,(文/飄雨桐) 沒有一定毅力那是絕對崩潰的。03先說說,什麼叫有所不為?盛唐時期,李必沒有出山。不需要他,一切都好好的。至少,還能維持表面的浮華。
  • 老子云,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之所以這個世界分成了好人和壞人,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的所思所想,做人的準則和三觀不同,用老子的話來說就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真正的君子,不一定有所成就,但是它一定在某些方面能夠帶給你,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
  • 做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做人, 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為君子,為善行, 不為小人,不為惡行! 做人, 要有分寸和底線, 要有所為
  • 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1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所以在成為君子的這條路上,我們既不能無所事事,更不可能無所不為。 那麼,到底該做什麼?又不該做什麼呢?
  • 「有所為,有所不為」
    原標題:「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孟子·離婁下》 「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盡心上》 「人皆有所不為,達之於其所為,義也。」 ——《孟子·盡心下》 標題由孟子原話衍生而來,與孟子本意有差異。
  • 三個堅守告訴你「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現代意義是什麼
    《孟子》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知其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為而不為,是謂君子為與不為之道也!」君子不是理想中完美的道德化身,而是現實生活中每一個努力活著的人。時至今日,「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已引申出三層含義:1.人要審時度勢,決定取捨,選擇重要的事情去做;2.做人要有原則、底線,做該幹的事,不該幹的事萬萬不能做。3.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出類拔萃,只有放棄一些,才能在專注的事情上做出成績。
  • 有所為,有所不為(生存之道)
    有所為,有所不為,自古便是君子的處世之道。他告訴人們:要學會選擇,懂得放棄。宋代林逋在《省心錄》中說:「飽肥甘、不知節者損福,廣積聚、驕富貴不知止者殺身」。這句話實質上就是說,人生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不為能使人更清楚地悟透人生的內涵,合理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
  • 人生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為」是主動選擇,「有所不為」是敢於放棄。一個人能力再強,精力再多,也不可能無所不為,什麼都只能是什麼也做不好,選擇好自己應該做的才是關鍵的。譬如,世間上行業千千萬萬,哪行做好了都能賺錢。每天都有企業垮臺、破產,同樣每天也有新的企業誕生。經營任何一種行業的商人,都應熟悉自己的主業,把它研究深、研究透,方能成為該行業的老大。
  • 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
    做到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也就能賺個基本工資,要想發財!放棄所有底線,那是最基本的!上面這幾張截圖,做淘寶的都應該十分清楚是怎麼回事?!淘寶界裡混雜了很多灰色產業!可以說是老闆故意要渾水摸魚!上面這一個買家就是一個典型的刷手!刷手:空、閒!總想著輕鬆賺錢!職業刷個單!空閒給銷量好的來的差評,打個低分!
  • 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為,有所不為,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有一句無人不知的名言:一個人最難的是戰勝自己。然而,什麼是戰勝自己?戰勝自己什麼呢?節制並不是苦行,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刪除枝節,凝聚能量,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人。每個人的內在都有深藏的潛能,然而,大多數人,他們的目光被欲望和誘惑之牆遮蔽,囿於瑣碎的日常生活,不能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更無力發掘自己內在的最佳潛能,實現真正的自我。
  • 《菜根譚》修身之十二: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點不忍為害的念頭,是百姓得以生存、萬物得以生長的根源;一段有所不為的氣節,是撐起天地的柱石。「勿以惡小而為之」,哪怕是再小的害的念頭都不可以有。做人應當有仁義之心,不可為私慾而巧取豪奪,甚至為害四方。
  • 君子有所為 有所不為
    何謂君子?《論語》的《義禮篇》中曾有所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小人亦有所為,亦有所不為。然君子之所為者,乃天降之大任也,小人之所為者,唯己利是圖耳。翻譯過來核心的意思就是讓我們更超乎功利一點,讓我們所學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著實用,而要想著修養。《孟子》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知其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為而不為,是謂君子之為與不為之道也!
  • 生活的大境界: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活著就是一種心態,當你自己心若旁鶩,淡看人生苦痛,淡泊名利,心態積極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用刻意掩飾自己,不用勢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個簡單真實的自己。人生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那麼重要,當你遇到了一些可為、可不為的事情時,不妨讓自己做好人生減法,因為它可以使人更加清醒、更加科學地悟透人生的內涵,並能夠合理地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有所為、有所不為,而這樣的舉動會使人生不至於走向極端,更能令人生充滿活力,進而使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 是「有所為」重要,還是「有所不為」重要?
    他們時常有這樣的困惑:在決策上,是「有所為」重要,還是「有所不為」重要?02「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回歸到說到「有所不為」,即是我們常說的機會成本,是我們在決定做某件事時,選擇放棄的「可能」。這些「可能」或與目標是關聯的,或是實現目標的方式之一。有效實現目標的方式又豈止一種,可我們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逐一嘗試。因此,我們必須要做出選擇。
  • 《陳情令》魏嬰的選擇在告訴我們,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劇照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念成魔,一念成佛。選擇正與邪才是考量一個人真正的品格的底線。和小傲一起討論劇情,請關注一身傲骨看世界。
  • 一個人,貴在「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不為」更是令人佩服
    大象「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明」告訴我們,光明普照大地。普照萬物,讓萬物欣欣向榮。普照人,就是告訴你,白天了該工作了。我們人的生活規律應該要去配合自然,這樣你就會與自然一致。這時候晉卦的主旨就出現了: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利用時間,好好做事,但是不能做那種亂七八糟的事情。謝謝大家!
  • 《論語·裡仁篇》4.10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
    4.10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譯文】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人和事,沒有必行的,必不行的,只看是否合乎義。」【學而思】君子不能主觀上判斷一件事或一個人是行還是不行,每個人都有喜好和厭惡的,主觀上根據個人好惡進行判斷,就會不公正,行事要以義作為標準,只看是否合乎義,合乎義就做,不合乎義就不做,正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
  • 孔子談選擇:君子當潔身自好,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子曰:非其鬼而祭之這些都不是君子行徑或謂孔子曰、子曰:「書云:孝乎惟考,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