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這句話是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要求背誦的篇章。相信很多人都應該不陌生。去年有段時間壓力特別大,感覺自己很虛弱,我就拿這篇文章激勵自己。當時特別感恩,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支撐。有人問高中生要不要學《論語》《孟子》。我的回答是,當然要學,即使現在用不到,等以後有了閱歷和經歷,就會知道,別人是怎麼做的,而幫助自己少走彎路。
我以前把孟子這句話給理解偏了,覺得天將降大任的事,怎麼也不會到我的頭上。所以,對這句話雖然背誦了,但理解不夠全面。很多人覺得,我當大領導,當大老闆,要做出一番偉業之前,老天一定會先給我很大很多障礙,我只要把它們克服掉,就可以成英雄。這種解釋也不能說完全不對,只能說不太切合實際,你想當英雄,還是先當自己心靈的掌權者,比較切合實際。何謂心靈的英雄?能夠做自己心靈的主宰,勵志做一位天下人的道德楷模,這個目標比較容易實現實,因為這個不需要別人選舉,也不需要去求任何人,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搞定。
人先不要在事業上有什麼貪求,必須先要求自己勇猛精進,好好修行,做一位道德楷模,其實,宇宙之中最偉大的事情就是做一位道德楷模。人必須經過上天對你的考驗,最後能夠把自私心惡習全部斷掉,才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與我們普通人而言,私心比較好斷,但惡習不那麼容易斷,為什麼?因為惡習是我們無意識形成的。打個比方,惡習就像我們用的酒壺一樣,你把壺裡的酒全部倒光洗乾淨以後,再去聞一下還會有酒味,可見惡習多難祛除。
在順境中,我們要除去貪愛之心;
在逆境中,我們要除去嗔恨之心。
淨空老法師慈悲至極,反覆強調:"我們在順境中要除去貪愛之心;在逆境中要除去嗔恨之心。"這句話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在順境善緣眾不能出去貪愛之心,人生就會感應來巨大的災難。有些人看到美女時,只是動了一個喜歡的念頭?慢慢就想和他靠近,不知不覺就染上了好色之病,乃至於短命,家破人亡。有些人剛看到黃金時,哎呀!如此之好,只是動了一個喜歡的念頭,接著慢慢就會想假如我能夠擁有它,就可以買一套,比如說買一輛轎車,就算我們不買東西,只要把它放到我家保險柜裡,每天開眼,心裡也會很踏實,就是這樣一步步讓金錢蒙蔽他的雙眼,最後,想回到從前無憂無慮的日子也不可能。
《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詩經》說:"既明智又通達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我們經常聽人說,明哲保身,這個其實對很多人來說做不到,就是貪圖名利之心作怪。所以《中庸》講,做人要誠心誠意,要真誠。平天下、治國、齊家,根本就在修身,修身的根本又是"格物致知",王陽明先生說:"良知就是道,良知自在人心,不僅聖賢,普通人都是如此。如果沒有物慾的牽累和蒙蔽,全憑良知去發揮作用,那沒有什麼不是道的。"
孔子說:"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