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為,有所不為」

2020-12-15 人民網

原標題:「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孟子·離婁下》

「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盡心上》

「人皆有所不為,達之於其所為,義也。」

——《孟子·盡心下》

標題由孟子原話衍生而來,與孟子本意有差異。不過,此語已被今人廣泛使用,成為重要的思想指導。遵循古為今用原則,兩者結合起來略說。

孟子從否定面立論,所有人都要有自己的「不為」。說的是人不是禽獸,人有心,能選擇自己的行為,不願做背離信念、違反原則的事。第二層意思是說,人不是神,人有局限性,本能地知道卻步,不會做力所不逮的事。在這種「不為」前提下,人才可以去做事情。所謂不為達之於所為,是將不為時的戒心、警醒、律己、慎重擴充到所為的事情上。這是應當的,亦是合適的。義,就是做事要有正確的途徑和方法。這裡,孟子強調了先舍而後取,強調了不為與為的辯證關係——否定而後肯定。

標題所示,同是取捨,卻是先取而後舍,肯定而後否定。為何有如此變化,並不容易解釋。本文以為,思想由實踐中來,觀念是現實的反映。孟子身處戰國時代,七雄爭霸,戰爭頻仍,民不聊生,讀書人卻苦心鑽營,竭力出人頭地。因此,批判現實主義者孟子不僅批判殘酷的社會,也批判紛亂的思潮和招搖的士人。同時,孟子告誡自己的學生,不要追隨熱門的、流行的趨炎附勢與騰達,而要冷靜下來,以孔子思想為指導,認真思考,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即不為而後有所為。兩千三百年後的新中國與戰國時代根本不同,統一、和平但是一窮二白,急需大幹快上,快馬揚鞭。所以,思想界對孟子觀點加以改造,首先倡導「有所為」,激勵人們積極投入到嶄新的建設熱潮之中,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而經歷了一些挫折之後,人們又都明白,還要「有所不為」。

今人與傳統儒家比較,思路相異,方法不同。孰優孰劣,空談沒有意義,要結合客觀實際判斷。合乎客觀實際的,就是好的。「有所為,有所不為」是當今主流指導,完全正確。不過,許多人,特別是地方領導者和各行各業負責人,思想上還有偏差,即對「有所不為」理解不深,重視不夠。人不可能總是先知先覺,通過實踐而來的後知後覺同樣寶貴,甚至更加寶貴,怕的是永遠不知不覺。例如,近年來極其重視退伐還林、退耕還湖等等,著手實踐可持續發展,而這正是「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為與不為的考量,也是人生的大課題。本文以為,從個人修養來說,按照孟子教導,根本是「自省」,首先考慮「不為」,明白自己哪些事不該做,不能做,是切實可行而又有效的。其實,孟子之言正是從人生著眼,其他意義則是由後人發揮而來。

(責編:郭揚、翁迪凱)

相關焦點

  • 做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做人, 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為君子,為善行, 不為小人,不為惡行! 做人, 要有分寸和底線, 要有所為
  • 人生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為」是主動選擇,「有所不為」是敢於放棄。一個人能力再強,精力再多,也不可能無所不為,什麼都只能是什麼也做不好,選擇好自己應該做的才是關鍵的。譬如,世間上行業千千萬萬,哪行做好了都能賺錢。每天都有企業垮臺、破產,同樣每天也有新的企業誕生。經營任何一種行業的商人,都應熟悉自己的主業,把它研究深、研究透,方能成為該行業的老大。
  • 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
    做到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也就能賺個基本工資,要想發財!放棄所有底線,那是最基本的!上面這幾張截圖,做淘寶的都應該十分清楚是怎麼回事?!淘寶界裡混雜了很多灰色產業!可以說是老闆故意要渾水摸魚!上面這一個買家就是一個典型的刷手!刷手:空、閒!總想著輕鬆賺錢!職業刷個單!空閒給銷量好的來的差評,打個低分!
  • 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1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所以在成為君子的這條路上,我們既不能無所事事,更不可能無所不為。 那麼,到底該做什麼?又不該做什麼呢?
  • 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為,有所不為,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有一句無人不知的名言:一個人最難的是戰勝自己。然而,什麼是戰勝自己?戰勝自己什麼呢?節制並不是苦行,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刪除枝節,凝聚能量,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人。每個人的內在都有深藏的潛能,然而,大多數人,他們的目光被欲望和誘惑之牆遮蔽,囿於瑣碎的日常生活,不能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更無力發掘自己內在的最佳潛能,實現真正的自我。
  • 也談「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孔子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此乃至理名言,一語中的……令世人振聾發聵,醍醐灌頂……智慧過所有的語言文字,如中天之日,給我們的內心帶來光明和溫暖。難怪朱熹老先生感嘆: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有所為」,做什麼呢?什麼事才可以做呢?我來告訴你們吧:幸福,只要關乎幸福這個主題,皆可為。幸福有五大支撐:平安、健康、團圓、快樂和適量的金錢。值得注意的是——絕不止於個人的幸福,那是自私的,我們更重要關注的,應該是芸芸眾生。
  • 是「有所為」重要,還是「有所不為」重要?
    他們時常有這樣的困惑:在決策上,是「有所為」重要,還是「有所不為」重要?02「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回歸到說到「有所不為」,即是我們常說的機會成本,是我們在決定做某件事時,選擇放棄的「可能」。這些「可能」或與目標是關聯的,或是實現目標的方式之一。有效實現目標的方式又豈止一種,可我們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逐一嘗試。因此,我們必須要做出選擇。
  • 有所為,有所不為(生存之道)
    有所為,有所不為,自古便是君子的處世之道。他告訴人們:要學會選擇,懂得放棄。宋代林逋在《省心錄》中說:「飽肥甘、不知節者損福,廣積聚、驕富貴不知止者殺身」。這句話實質上就是說,人生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不為能使人更清楚地悟透人生的內涵,合理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
  •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告訴你,君子有所不為、有所為
    那就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但必須反過來說,才貼切這個人物。那就是,君子有所不為、有所為。這話,說得容易。若要做到,(文/飄雨桐) 沒有一定毅力那是絕對崩潰的。03先說說,什麼叫有所不為?盛唐時期,李必沒有出山。不需要他,一切都好好的。至少,還能維持表面的浮華。
  • 君子共勉,有所為,有所不為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今天一個老友說,你的修心可能還可以,你要是碰到幾個小人怎麼辦,還是那麼佛系嗎就因為這句話,我有感寫出這個心情。也許我找到了途徑。
  • 生活的大境界: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活著就是一種心態,當你自己心若旁鶩,淡看人生苦痛,淡泊名利,心態積極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用刻意掩飾自己,不用勢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個簡單真實的自己。人生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那麼重要,當你遇到了一些可為、可不為的事情時,不妨讓自己做好人生減法,因為它可以使人更加清醒、更加科學地悟透人生的內涵,並能夠合理地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有所為、有所不為,而這樣的舉動會使人生不至於走向極端,更能令人生充滿活力,進而使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 《菜根譚》修身之十二: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點不忍為害的念頭,是百姓得以生存、萬物得以生長的根源;一段有所不為的氣節,是撐起天地的柱石。「勿以惡小而為之」,哪怕是再小的害的念頭都不可以有。做人應當有仁義之心,不可為私慾而巧取豪奪,甚至為害四方。
  • 老子云,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之所以這個世界分成了好人和壞人,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的所思所想,做人的準則和三觀不同,用老子的話來說就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真正的君子,不一定有所成就,但是它一定在某些方面能夠帶給你,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
  • 子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孔子說:"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啊!
  • 一個人,貴在「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不為」更是令人佩服
    這時候晉卦的主旨就出現了: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利用時間,好好做事,但是不能做那種亂七八糟的事情。謝謝大家!
  • 品讀道德經 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反而成就了無所不為
    感 悟:睿智的人行事也是順其自然,有所為,有所不為,處理問題「疏而不堵」。在疏導之下讓事物不斷的自我完善,發展壯大。當在發展壯大過程中產生貪婪、狂妄自大的思想時,便需要用知足常樂和無欲無求、返樸歸真思想來壓制和彌消它。
  • 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官員撰文:金融監管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文章指出,金融監管要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為宗旨,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是指,要嚴格監管,防範風險,引導金融機構穩健經營, 為實體經濟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有所不為」是指,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凡是市場能自行解決的,政府堅決不介入,充分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 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人生,要明白什麼不能做!不該做!
    其實古人早有教過我們,《孔子的「義利」篇》寫到: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小人亦有所為,亦有所不為。
  • 三個堅守告訴你「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現代意義是什麼
    時至今日,「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已引申出三層含義:1.人要審時度勢,決定取捨,選擇重要的事情去做;2.做人要有原則、底線,做該幹的事,不該幹的事萬萬不能做。3.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出類拔萃,只有放棄一些,才能在專注的事情上做出成績。
  • 星雲大師的人生智慧,持戒自律篇,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這個物質豐富,娛樂發達的時代,充滿了很多誘惑,更需要知道適可而止,更需要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理。持戒,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是讓自己面對誘惑時,可以從容應對的法寶。星雲大師說,持戒可以讓一個人改變命運,把坎坷的遭遇變成福樂安康的法門。持戒,就是時刻提醒自己對自然常懷敬畏之心,不可肆意妄為,持戒,也是自我保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