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數字出版,推進全民閱讀

2020-12-09 中國青年網

【2020文話兩會】

作者: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湯擁華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是提升國民素質、培育文化自信、奠基民族未來的大事。今年全國兩會,「全民閱讀」再次成為熱議話題。例如,全國人大代表、齊魯製藥總裁李燕提出,希望由政府牽頭建立中小學分級閱讀體系;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張雨東呼籲,儘快重啟立法進程,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提供法制保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原總編輯林陽建議,發放圖書消費券,助力全民閱讀,同時扶持鄉村閱讀推廣,縮小城鄉兒童閱讀差距,等等。

今年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防控能力的嚴峻考驗。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積極應對,並全力以赴復工復產。這期間,不僅在線工作和學習成為新常態,也讓人們有了更多的讀書時間。不少出版機構,免費開放了數字資源。一些出版社和教育類資料庫,提供了中小學乃至大學的教輔資料。例如,商務印書館開放了千餘種電子書資源和部分漢譯學術名著名家視頻,人民文學出版社也開放了「人文讀書聲」為期一月的免費試聽,反響熱烈。

這類舉措,可謂特殊情況下的產物,社會效益大於商業價值。它們能夠受到歡迎,反映了什麼重要問題?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潘凱雄特別提及這一問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閱讀成為一時之潮流和風尚。當免費的「蛋糕」過去後,這種所謂的在線模式還能走多久?

出版單位的公益行為,讓我們看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現象。首先,數字閱讀大有潛力可挖。習慣是可以培養的,很多認為只有紙質閱讀才算閱讀的人,在這段時間裡也逐漸習慣了數字閱讀。其次,讀者對學術名著同樣有很高的閱讀熱情。例如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名著」開放後,有些讀者專門制定了讀書計劃,幾天讀一本學術名著,收穫頗豐。我們這裡所說的學術名著,並非那種特別專業的學術著作,而是既有很強的學術性,又已經成為文化經典的作品。

例如,已經被引入中學語文教材的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值得一提。在中學語文課堂上教《鄉土中國》,很多教師起初並無信心,後來卻發現效果挺好。費孝通在書中所展示的學術思路、研究方法、論述風格與人文關懷,為中學生打開了一個極具魅力的世界,接受起來並無障礙。有著更為成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成人讀者,閱讀學術名著的能力相對更強。學術名著的紙質版不難獲得,但要把它們從圖書館或書店請入尋常百姓家,卻需要特別的鼓勵。這方面,商務印書館等機構的做法無疑值得點讚。

出版機構當然不能一直免費,學術名著受到歡迎卻提醒我們:數字閱讀不是閱讀的窪地,數字出版具有獨特的價值。大體說來,學術名著有兩個重要特徵。一則,它們是教人思考的書,不僅提供知識和思想,而且教我們如何提出問題、分析材料和組織論證。對很多人來說,這方面能力的加強,正是打開閱讀視野、提升閱讀質量的重要前提。二則,學術名著是教人讀書的書。學術名著的作者,通常都是讀書的行家,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閱讀經驗。除此,學術名著更是好書與好書聯通的中樞。願意閱讀學術名著的人,往往都是以讀書為樂的人。他們讀得越多,也就越有能力多讀。數字出版,就是要培養更多這樣的讀書人。

培養優質的讀者,需要有高品質的數字出版物。這一點,正如潘凱雄委員所言:「出版行業內在的、帶有某種規律性的東西——即內容的優質、創新、精品化等問題——永遠不會隨著外在傳播形式的改變而改變,否則也就沒有了文化的發展和出版的存在。」數字出版不是廉價出版,而應該遵循數字閱讀的特殊規律,積極樹立品牌意識,提升內容品質。

首先,數字出版要重視深度閱讀。數字出版,誠然需要多層次、多形態同步推進,努力打造多媒介、立體化的閱讀平臺,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應片面追求「悅讀」效果。例如,聽書雖然方便,但長此以往單一的「聽」,可能影響領悟的深度。而深度的缺失,又會影響品位的提升。對此,出版方應當以其他方式有所彌補。其次,數字出版要重視閱讀品質,讓讀者獲得豐富的閱讀感受。如果信息檢索比紙質書更方便,文字圖例比紙質書更清晰,校對又像紙質書一樣精確,再加上各種有格調的小設計,數字出版物自然容易受到讀者青睞。最後,數字出版應避免亦步亦趨,而要努力打造別具一格的精品系列,出版一些非數位化不足以完美呈現的原創作品,以不斷贏得自己的忠實讀者。

總而言之,數字出版不應只是救急補缺,也不應降格以求,尤其不要一味迎合市場,而要致力於培養優質的讀者。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好書是智慧的鑰匙,有助於塑造完全的人格。無論是紙質閱讀還是數字閱讀,都不應滿足於淺層次的快樂。只有走精品化道路,才能真正促成全民閱讀量與質的提升。而這,反過來又將成為數字出版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湯擁華)

(來源: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相關焦點

  • 連尚文學亮相數博會 以免費模式助力全民閱讀
    數博會期間,組委會公布了中國數字出版十強企業,連尚文學位列其中。數字出版十強企業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依據公開信息、統計數據、調查結果,以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指標、營業收入、文化類項目投資額等綜合實力進行評選。  自2017年7月成立以來,連尚文學保持高速發展,目前已成為集網絡原創、版權合作、移動閱讀分發、IP轉化為一體的綜合網絡文學平臺。
  • 新時代深入推進全民閱讀
    11月27日,首屆全民閱讀研究年會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全民閱讀研究基地在年會上揭牌。年會由韜奮基金會和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聯合主辦。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第十至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出席年會並發表演講。
  • 閱讀盛典「閱讀+」主題對話二:展望「十四五」——北京全民閱讀...
    12月9日,第十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閱讀盛典「閱讀+」主題對話之「展望『十四五』——北京全民閱讀規劃建議」在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舉辦。論壇邀請了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王野霏,中國出版集團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於殿利,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松,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閱讀學會會長郭英劍,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凌雲,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總經理劉昕,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總編輯王寒英等嘉賓出席活動。
  • 「天天愛閱讀,Kindle0元享」活動即將收官,咪咕閱讀助力全民閱讀...
    咪咕閱讀本次活動推動了全民閱讀習慣的養成,也為讀者謀到了實實在在的福利。百天閱讀大數據出爐,咪咕閱讀引領全民閱讀新風尚隨著Kindle百天打卡活動進入尾聲,咪咕閱讀生成了一份涵蓋所有參與用戶的閱讀大數據報告,包含不同城市的平均閱讀數量,閱讀時長,打卡時間,以及偏好的圖書類型。
  • 說一說,數字裡的書聲——「十三五」時期全民閱讀工作綜述
    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工作,閱讀理念漸入人心,書香氛圍日益濃厚,全民閱讀蔚然成風。破81%,國民閱讀率持續攀升「我到農村插隊後,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
  • 創新·共享·綠色 2016中國數字閱讀大會在杭州舉行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孫壽山在致辭中表示,讀書決定了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梁,反映了一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影響著這個國家未來的走向。隨著數字出版產業的高速增長,數字閱讀在全民閱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將不斷的提升,推廣數字閱讀工作大有可為。
  • 全民閱讀「十三五」規劃發布,提出保障困難群體閱讀需求
    (三)城鄉閱報欄(屏)建設工程在車站、商場、廣場、社區、學校、醫院等人流密集地點新增建設一批閱報欄(屏)和全民閱讀數字觸控螢幕,完善數字閱讀屏維護更新機制。 7.提高數位化閱讀的質量和水平● 適應數位化新趨勢,充分利用數位技術,大力推進數位化閱讀發展,建立全民閱讀數字資源平臺,推進數位化閱讀服務。建立內容豐富的數字閱讀資源庫群,加強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和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網絡建設,加強數字圖書館建設。形成覆蓋全國的全民閱讀數字服務網絡。
  • 每天讀點好書,宿遷移動 「咪咕-kindle」助力全民閱讀
    中國江蘇網9月30日宿遷訊 為響應國家全面、深入地推進全民閱讀號召,近期,宿遷移動推出「咪咕-kindle」電子閱讀器,內置海量電子書供閱讀和下載,便捷、舒適的閱讀體驗助力全民閱讀工作開展。據悉,「咪咕-kindle」是全球首款擁有中國移動咪咕數媒與亞馬遜「雙內容平臺」的電子閱讀器,內含45萬冊出版文學、40萬冊網絡文學和20萬冊英文原版書籍。
  • 分論壇:出版機構、實體書店和圖書館在全民閱讀中的作用與地位
    12月9日,第十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閱讀盛典「閱讀+」主題對話之「出版機構、實體書店和圖書館在全民閱讀中的作用與地位」在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舉辦。柴穎娟分享的主題是《心有所信,方能致遠——出版融合賦能全民閱讀的實踐進路》。她表示,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尤其是5G技術的縱深發展,整體數字內容產業尤其是出版融合產業開始出現了向垂直領域的探索。她認為,一個終身學習者需要海量的知識內容,而無論是傳統出版還是數字出版,都要確保這些內容經過了嚴格的篩選,保證品質。「推廣全民閱讀,需要堅守這樣的初心。心有所信,方能致遠。
  • 上海書展|主題出版精品圖書薈萃 線上線下聯動助力全民閱讀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汪偉秋8月14日報導:《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連環畫集》被熱情的讀者購入,連樣書也要買回去;《大國重工》《上海繁華》等現實主義題材網文優秀作品在數字閱讀平臺推薦……今天是2019上海書展第一天,圍繞「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主題,一大批記錄、解讀、總結新中國建立以來各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和成功實踐的精品圖書集中亮相,形式上也有突破,線上線下聯動助力全民閱讀。
  • 全民數字閱讀TOP100期刊與TOP100城市排行發布
    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和龍源數字傳媒集團主辦的「全民數字閱讀論壇暨TOP100排行發布會」將於1月16日在首都圖書館新館報告廳舉行。「2005~2014數字閱讀影響力期刊」和「首屆全民數字閱讀城市排行」新鮮出爐。
  • KaDa故事數字閱讀助力圖書發行 榮獲優秀書刊發行單位
    (原標題:KaDa故事數字閱讀助力圖書發行 榮獲優秀書刊發行單位)
  • 推進全民閱讀 日本從娃娃抓起
    原標題:推動全民閱讀在國外(國際視野)    中華文明傳承與崇尚讀書緊密相聯然而,我國目前的國民圖書閱讀率與許多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推動全民閱讀,對提高國民素質以及推動出版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至關重要。 親近讀書從小抓 3歲的女兒在日本上幼兒園,每天回家前都會去幼兒園裡的「太陽圖書館」借本圖畫書,睡前讓爸爸媽媽給她「講書」。每過幾個月,圖書館就會向家長報告孩子都借了什麼書,並向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推薦不同的書目。
  • 「全民閱讀」聶震寧:推進全民閱讀,培育民族精神
    聶震寧:推進全民閱讀,培育民族精神全民閱讀許多優秀大眾出版物一經出版就引起轟動,其中最著名的有「三紅一創,青山保林」(指《紅日》《青春之歌》《山鄉巨變》等紅色經典文學作品)。這些書累積印量幾十萬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冊,反映了當時大眾閱讀的熱烈景象。改革開放是決定中華民族命運的一個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四十多年來,改革開放中一些重要的閱讀現象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 從全民閱讀到「全民悅讀」,惠山這麼做
    近年來,無錫市惠山區將推進全民閱讀作為鞏固和深化江蘇省「書香城市建設示範區」建設的重要抓手,持續拓展城鄉閱讀空間,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供給,構建百姓身邊的「10分鐘閱讀圈」,打造社會化、公益化閱讀的「書香矩陣」和獨具特色的「智·惠」閱讀節品牌。
  • 「展望『十四五』——北京全民閱讀規劃建議」論壇在京舉辦
    論壇邀請了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王野霏,中國出版集團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於殿利,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北京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松,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閱讀學會會長郭英劍,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凌雲,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總經理劉昕,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總編輯王寒英女士等嘉賓出席活動。
  • 從全民閱讀中總結經驗《閱讀社會學》出版研討會舉行
    在全民閱讀的推進和開展過程中,閱讀機構積累了怎樣的經驗?在實踐中總結了哪些可供推廣的理論?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閱讀社會學——基於全民閱讀的研究》試圖告訴我們答案。7月13日,該書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全民閱讀相關單位負責人及閱讀推廣人以及該書作者共同討論了全民閱讀的經驗。
  • 全民閱讀:在變局中開新局——第三屆中國全民閱讀年會在廣西南寧舉行
    年會由中國出版協會、中國閱讀三十人論壇指導,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廣西出版傳媒集團、人民出版社聯合主辦,廣西新華書店集團、新閱讀雜誌社承辦,中國出版協會全民閱讀工作辦公室、人民出版社讀書會、新教育研究院新閱讀研究所協辦,旨在建設書香社會,推動全民閱讀,打造公益性年度全民閱讀推廣的交流平臺。
  • 57家數字閱讀平臺及數字出版企業提供免費閱讀助力戰疫
    全國57家數字閱讀平臺及數字出版企業積極行動,製作上線了「免費閱讀,共克時艱,取得戰『疫』勝利」閱讀專區,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支撐。  面對疫情,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於1月31日向全體會員單位發出了《數字閱讀行業戰「疫」倡議書》,呼籲全行業積極響應當前疫情防控工作,集結數字閱讀行業力量共同戰「疫」,藉助信息化平臺加強疫情防控知識的正面宣傳,弘揚社會正氣,切實做好疫情相關知識學習和輿情工作的積極引導。
  • 國家圖書館攜手新華書店總店「館店融合」推進全民閱讀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史競男)國家圖書館、新華書店總店、新華互聯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3日在京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通過加強互聯互通、融合發展,創新全民閱讀服務方式,推進書香社會建設。  國家圖書館館長饒權表示,此次合作,致力於打造館店融合發展的多元業態,積極推動公共文化建設形成新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