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歲寶寶「抓周」,意外摔倒抓住一樣東西,親媽大喜過望:穩了

2020-12-09 騰訊網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引言:

抓周是中國非常傳統的一個風俗了,每當家裡有小孩滿一周歲的時候,父母們總是希望能夠通過抓鬮來看看孩子今後成長的方向。有些父母非常看重抓周的結果,仿佛抓周就代表了一切。但其實抓周這種活動,父母們還是應該擺平自己的心態。

案例

有一位寶媽在網絡上上傳了自己孩子抓周的視頻,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因為在視頻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位剛滿一周歲的寶寶在抓周的時候意外摔倒了,摔倒之後,手裡便抓住了他需要抓住的一樣東西。

等到寶寶站起來以後,才發現他的小手上正好抓住了一張百元大鈔。這個時候正在錄視頻的媽媽非常的開心,因為他感覺這就是天意,也代表著自己家的孩子在長大之後不愁錢花。甚至還因為太高興,這位寶媽還當場喊了一句:穩了穩了。

很多網友看到這個視頻以後也紛紛留下了評論。

網友小橙子評論到:這孩子的實力都不允許他自己低調了。

甚至還有一位名叫戰狼的網友說:這孩子以後真的要走大運了。

其實在舉辦抓周儀式的時候,很多父母可能是能只是圖一個好玩。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抓周其實還是非常講究的。

那麼抓周究竟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1.抓周的過程中大人不要幹預

孩子在抓周的時候,很多父母可能因為太過期待,所以總是會刻意的在一旁引導孩子去抓那些父母希望他們抓到的東西。這樣一來就破壞了抓周的規矩。

因為抓周畢竟是讓孩子自己選擇。所以在抓周進行的時候,父母們站在一旁一定不要幹預,也不要發出任何的聲音,讓孩子自由自主地去選擇。

2.要注意抓周的物品

父母們在給孩子準備抓著物品時,最好讓所有的物品都保持大小一致,準備的每一種東西最好都讓孩子有一定的熟悉感,或者是完全沒有碰過的。

因為有一些孩子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就會引起他們的好奇,這就會很容易影響到抓周結果。

此外相應的安全,衛生相信不用多說。一些尖銳的,不夠乾淨的東西還是要排除在名單外。避免寶寶抓取的時候受到傷害。

3.注意時間

父母們在給孩子舉辦抓周儀式時,一定要注意時間,時間一定不要太長,最好保持在一個小時內。

從古至今,抓周都只是一個儀式,如果要說這就能絕對孩子未來的話,未免太過誇張。因此父母們在孩子進行抓周的時候,一定要保持一個比較理性的態度,不要太過於較真。

那麼父母們該如何保持好自己的心態呢?

1.不要過於迷信

家長只需要把抓周這種活動當成一種娛樂性的活動,以此來幫助孩子慶祝周歲之興就可以了。而對於孩子究竟在今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還是需要看父母的教育以及孩子自己的努力,家長們不要認為抓周就是決定一切的東西。

2.不要通過抓周來培養孩子

很多父母會非常注重孩子抓周的結果,甚至還會通過孩子抓住的結果來到店對孩子未來的教育。而對於孩子的教育,真正重要的還是孩子自己今後的性質和發展。父母應該看孩子而定,而不是看抓周結果來定。

無論什麼時候父母都應該理性看待抓周活動。因為抓周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未來,更不會決定孩子的命運。

如果父母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實現自己的期待,那麼就應該重視孩子在今後未來的教育,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和生活環境。(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相關焦點

  • 1歲寶寶「抓周」,意外摔倒抓住一樣東西,媽媽大喜過望:妥了
    案例網上有一則1周歲寶寶抓周的視頻爆紅網絡,寶爸寶媽將筆、墨、紙硯、算盤、書籍、滑鼠、鍵盤、人民幣等等各種各樣的物品擺放在寶寶面前。家人都準備齊全,就等寶寶選擇了,寶爸寶媽希望寶寶未來的生活衣食無憂,因此內心期待寶寶可以人民幣,當然這只是父母自己的美好祝願,具體的還得看寶寶自己選擇。萬事俱備,就等寶寶抓周了,寶寶跌跌撞撞地前行著,沒想到意外摔倒正好抓住一樣東西,寶媽定睛一看,大喜過望,直呼:「妥了」,「寶寶以後有出息了。」
  • 1歲寶寶「抓周」,意外摔倒抓住一樣東西,寶媽喜出望外:有出息
    011歲寶寶抓周,意外摔倒抓住一樣東西,寶媽喜出望外抓周這個習俗淵源流傳,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時期,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此前網絡上有一個寶媽拍攝孩子抓周的視頻就火了,視頻中這個1歲的寶寶在家裡抓周,在他的面前擺放了很多物品,其中包括鈔票,大蔥,金鐲子等等。就在家長滿懷期待看著孩子走過去抓時,卻意外的摔倒並且抓住了一樣東西,媽媽看到以後喜出望外,滿臉寫著:有出息。
  • 1歲寶寶「抓周」,意外摔倒抓住一樣東西,媽媽喜出望外:妥妥的
    011歲寶寶「抓周」,意外摔倒抓住一樣東西,媽媽喜出望外在網上看了一個抓周的視頻,視頻中的寶寶竟然抓周抓到了百元大鈔這種情況其實很少見,這個寶寶最後的選擇也是令寶媽非常開心。畢竟抓到錢那麼就意味著以後寶寶的生活不庸人擔心,他以後是不缺錢花的主。寶媽的表情反映出她深深覺得這次的抓周結果是非常好的,神情都是喜出望外的似乎在表示著:妥妥的,穩了,之後終於不用為錢發愁了。
  • 孩子「抓周」,意外摔倒抓住一樣東西,寶媽看後暗喜:這下穩了
    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在我國的很多地區都有「抓周」的風俗,意思是在孩子滿周歲的時候讓孩子在眾多物品中挑選一樣,這樣便可以推測到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小傢伙走起路來還有些不穩,雖然與這些物品只有兩米遠,但是小傢伙還是搖搖晃晃地走了一會兒。途中更是因為一個沒站穩,身體向前撲倒了,就意外地摔倒,就在撲倒的瞬間,孩子順勢抓起了地上的百元大鈔。
  • 男娃「抓周」,奔著一樣東西就去了,媽媽喜出望外
    文丨蒙蒙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抓周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因為這是我國的一項傳統風俗,會在寶寶一周歲生日當天進行。最近有一段周歲寶寶抓周的視頻就在網上火起來了。視頻的一開始,父母準備好一系列物品擺放在寶寶面前,有筆、新華字典、遙控器、大蔥、手鐲、甚至還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看上去一切已經準備就緒了,只等寶寶來做出選擇。父母當然希望孩子能夠選擇字典或者人民幣,畢竟父母希望孩子以後能夠有錢或者有才,當然這只是父母的美好願望。
  • 女寶周歲「抓周」,一把抓住這東西,媽媽奶奶都笑了:沒眼看
    01女寶周歲"抓周",一把抓住這東西,媽媽奶奶都笑了:沒眼看吳女士有一個剛滿周歲的>女娃,家中的長輩建議吳女士給寶寶來一場"抓周",看看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是如何。吳女士和婆婆將一塊紅布放在圓桌上,上面擺放著廚具、小圓鼓、竹簡、紅包等物品,隨後便將寶寶放在了紅布上,等待她開始抓周。女娃剛開始左看看右看看,似乎對於該抓什麼東西猶豫不決,奶奶還打算將紅包塞給她,但是寶寶小手一轉,沒有接過紅包的打算。女娃突然眼睛一定,似乎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只見她小手往前伸,一把抓住面前的包子,還認真地盯著看。
  • 寶寶抓周,逕自抓住舅舅隨手放的小東西,全家人的笑容凝固了
    1歲小寶寶抓周,逕自抓住了舅舅隨手放的「小東西」不撒手 然然滿一周歲了,按照家裡老人的說法,要有個抓周儀式。 這時舅舅想逗逗然然,順手從旁邊麻將桌拿了個「么雞」,可能擲地有聲,舅舅隨手放的「小東西」立馬就被抓住了,不管寶爸寶媽怎麼說都不撒手,這時全家人的笑容頓時凝固了
  • 1歲寶寶抓周,看見這件東西抓起就不撒手,奶奶慌亂不已:完了
    ,抓了一樣東西說什麼都不放手,奶奶驚慌失措大喊「完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1歲兒子直接爬向這個東西,抓住就是不撒手沈奶奶自從兒媳婦懷孕,就一直盼望是一個孫子,雖然男孩女孩都一樣,但還是更喜歡孫子,不過沈奶奶不強求這件事,兒媳婦也很孝敬沈奶奶,所以和兒媳婦也很少有矛盾,很多人都羨慕沈奶奶有這樣的兒媳婦。
  • 1歲寶寶抓周,奶奶放了這東西,寶寶的舉動讓全家人笑容都凝固了
    孩子是家庭聯絡情感的紐帶,家有一萌娃,如有一活寶,有了新生兒寶寶的家庭,也多了不少的歡聲笑語。1歲是寶寶成長的一個重要節點,有的寶寶開始學會了叫爸爸媽媽,甚至有的寶寶大膽走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很多家長借著1歲生日給寶寶抓周,希望通過這種沿襲的習俗以及滿滿的儀式感來試探寶寶未來的喜好、志向,同時增加生日的氛圍。
  • 寶寶抓周「馬失前蹄」,最終的選擇卻讓媽媽歡心,網友:是條漢子
    導語:大家好,很多寶寶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裡迎來了自己一周歲的生日,既然不能大肆給寶寶慶生,那麼在家中給寶寶舉行一次抓周儀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很多寶寶抓周都被戲稱是「被迫營業」,而今天要說的寶寶卻非常積極,只是這個寶寶抓周的過程比較坎坷,一旁的媽媽看的是心驚膽戰。
  • 一周歲男寶「抓周」,拿起一樣東西不撒手,奶奶氣得整夜沒睡
    中國有一個傳統叫「抓周」,指的是讓滿周歲的小孩子憑直覺去抓取一樣東西,以此預測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當然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根本不明白抓周的意思,抓什麼完全看個人臨時興趣,並不能說長大後就真的也會偏向於這個發展方向,所以大多數地區現在早就沒了這個習慣,只有部分傳統觀念比較強烈的地方依然保留。張先生家那邊就保留著抓周的習俗,在他兒子一周歲那天,張先生提前準備好了東西來讓兒子抓周。
  • 寶寶周歲抓周,看到娃毫不猶豫選擇的東西,奶奶念叨:這下可咋辦
    今天是小霞的寶貝兒子一周歲的日子,奶奶說1歲寶寶要抓周,家人們也都很感興趣,大家便開心地為寶寶準備了一場生日會,然後一同辦抓周。奶奶讓小霞準備書、筆、算盤等一系列抓周的物品,還跟小霞說:「抓周禮不能馬虎,所選的物品大小都要一致,還要互不幹擾,方便寶寶抓,顏色上也要統一,視線上也不能受到幹擾。」小霞看見婆婆認真的模樣,也開始對寶寶抓周重視起來,連忙問婆婆:「媽,那我們什麼時候開始抓周呀?」
  • 高圓圓女兒周歲「抓周」,孩子小手伸向的東西,令全家人神情緊張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所謂「抓周」就是在孩子周歲的這一天,將代表孩子發展方向的各種物品放在孩子面前,看孩子會最先選擇哪個,作為家長預測孩子將來發展方向的一種儀式。「抓周」這種風俗由魏晉南北朝時期流傳至今,時至今日依然還有很多家長喜歡為孩子進行「抓周」,作為一個方式來慶祝寶寶周歲的生日。
  • 周歲抓周物品清單 周歲抓周要注意的事項你知道嗎?
    抓周什麼時候抓好                                                                         抓周是一項慶祝寶寶周歲生日的傳統儀式,一般來說,抓周是在寶寶周歲的那一天進行的。抓周當天,家長們為寶寶梳洗乾淨,換上新衣服。
  • 兒子周歲抓周,心儀已久的東西終於到手,媽媽:隨他爸,是個財迷
    導語:大家好,說到抓周這件事情,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開始重視了起來,雖說家長們不太看重抓周的結果了,但是這畢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裡程碑。而且家長們也想給予寶寶足夠多的生活儀式感,不給寶寶的人生留下空白。最近就有家長給寶寶隆重舉辦了抓周儀式,寶寶的表現著實搞笑。
  • 周歲會走寶寶的世界變大、膽子卻小了,該如何更好教育?
    如果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來看望寶寶,他們一進門,寶寶就能馬上認出來,會高興得手舞足蹈並會拍手歡迎,急著讓他們抱,當爺爺奶奶抱的時候,寶寶會高興地跳來跳去,有些抱不住了,好像要從懷裡竄出來。大多國人會在這特殊的日子全家人歡聚一堂,慶祝可愛的寶寶一周歲的來臨。拍全家福、送寶寶禮物,很多地方有送長命鎖的習俗;而大多地方依然延續著寶寶周歲抓周的儀式。
  • 寶寶滿周歲,父母應該如何理性看待「抓周」這個事兒?
    此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地方都有抓周的習俗,當寶寶滿周歲的這一天,父母會把寶寶的周圍放置一些美好寓意的物件:大蔥(聰明)、算盤(有心計)、錢(大富大貴)、蛋(好吃我兒子周歲的時候也做了這個節目,當時寶寶越過重重障礙(寓意好的物件),來到蛋的旁邊,抓起就往嘴巴裡送,當時大家哄堂大笑,紛紛笑話寶寶是個好吃鬼,寶寶在大家的笑聲中放下蛋又拿起另一樣吃的,最後拿到手的東西全送往嘴巴裡......本來想討個好彩頭的公婆,此時有點尷尬,沒想到寶寶不給力,讓老人家覺得黯然失色。
  • 女孩周歲宴上「抓周」,一把抓住這東西不鬆開,媽媽捂臉沒眼看
    其中就有一項每個孩子在周歲時都會經歷的習俗,那就是「抓周」,父母會找一個比較正式的地方,放上一堆東西,讓孩子是抓,從孩子抓到的東西來判斷孩子的興趣,並推斷孩子的未來發展。女孩周歲宴上「抓周」,一把抓住這東西不鬆開,媽媽捂臉沒眼看簡女士在女兒周歲的時候,也給女兒舉辦了一場抓周宴,簡女士在桌子上放了一塊紅布,紅布上放了各種東西,隨後又把女兒放上去,看看女兒會抓哪個。
  • 寶寶周歲宴「抓周」助興,筆和錢都沒要,抓這樣東西愁壞全家人
    『抓周』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將各種各樣的物品擺成一圈,讓孩子站在中間,憑藉自身意識主動去抓,根據抓到的物品,預測孩子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每個寶寶出生後,都會被父母給予美好的期望,古人就有一個預測孩子未來的習俗,這就是「抓周」,雖說當今多數家庭不太注重這個,不過在寶寶周歲宴上助助興還是很不錯的。案例趙先生喜得貴子,在孩子的周歲宴上,特意請生意上的朋友來家中做客,酒過三巡,一朋友調侃道:「趙老闆這麼大產業,可算是後繼有人了,恭喜呀!」
  • 1歲男嬰「抓周」,死死拿起這東西不撒手,奶奶看後直呼:完了
    中國社會裡有一個傳統叫「抓周」,有一部分家長其實並不知道究竟什麼是「抓周」,所以就乾脆將其稱作為「抓鬮」。其實,所謂的抓周就是讓寶寶憑自己的直覺去抓一樣東西,用來預測他們將來的發展方向。李先生在兒子1周歲的那天,給孩子安排了「抓周」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