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封裝戰開戰在即!三大晶片巨頭已就位

2020-12-21 智東西

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文 | 心緣

芯東西9月8日報導,近日,中國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總監Yang Rui預測,臺積電將在晶片製造業再佔主導地位五年,此後3D封裝將成為主要工藝挑戰。

過去十年各種計算工作負載飛速發展,而摩爾定律卻屢屢被傳將走到盡頭。面對更家多樣化的計算應用需求,為了將更多功能「塞」到同一顆晶片裡,先進封裝技術成為持續優化晶片性能和成本的關鍵創新路徑。

臺積電、英特爾、三星均在加速3D封裝技術的部署。今年8月,這三大晶片製造巨頭均亮出,使得這一戰場愈發硝煙四起。

▲英特爾封裝技術路線圖

通過三大晶片製造巨頭的先進封裝布局,我們可以看到在接下來的一年,3D封裝技術將是超越摩爾定律的重要殺手鐧。

一、先進封裝:將更多功能塞進一顆晶片

此前晶片多採用2D平面封裝技術,但隨著異構計算應用需求的增加,能將不同尺寸、不同製程工藝、不同材料的晶片集成整合的3D封裝技術,已成為兼顧更高性能和更高靈活性的必要選擇。

從最新3D封裝技術落地進展來看,英特爾Lakefield採用3D封裝技術Foveros,臺積電的3D封裝技術SoIC按原計劃將在2021年量產,三星的3D封裝技術已應用於7nm EUV晶片。

為什麼要邁向先進封裝技術?主要原因有二點,一是迄今處理器的大多數性能限制來自內存帶寬,二是生產率提高。

一方面,存儲帶寬的開發速度遠遠低於處理器邏輯電路的速度,因此存在「內存牆」的問題。

在傳統PCB封裝中,走線密度和信號傳輸速率難以提升,因而內存帶寬緩慢增長。而先進封裝的走線密度短,信號傳輸速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能大大提高互連密度,因而先進封裝技術成為解決內存牆問題的主要方法之一。

另一方面,高性能處理器的體系架構越來越複雜,電晶體的數量也在增加,但先進的半導體工藝仍然很昂貴,並且生產率也不令人滿意。

在半導體製造中,晶片面積越小,往往成品率越高。為了降低使用先進半導體技術的成本並提高良率,一種有效的方法是將大晶片切分成多個小晶片,然後使用先進的封裝技術將它們連接在一起。

在這一背景下,以臺積電、英特爾、三星為代表的三大晶片巨頭正積極探索3D封裝技術及其他先進封裝技術。

二、臺積電的3D封裝組合拳

今年8月底,臺積電推出3DFabric整合技術平臺,旨在加快系統級方案的創新速度,並縮短上市時間。

臺積電3DFabric可將各種邏輯、存儲器件或專用晶片與SoC集成在一起,為高性能計算機、智慧型手機、IoT邊緣設備等應用提供更小尺寸的晶片,並且可通過將高密度互連晶片集成到封裝模塊中,從而提高帶寬、延遲和電源效率。

3DFabric由臺積電前端和後端封裝技術組成。

前端3D IC技術為臺積電SoIC技術,於2018年首次對外公布,支持CoW(Chip on Wafer)和WoW(Wafer on Wafer)兩種鍵合方式。

▲a為晶片分割前的SoC;b、c、d為臺積電SoIC服務平臺支持的多種分區小晶片和重新集成方案

通過採用矽穿孔(TSV)技術,臺積電SoIC技術可達到無凸起的鍵合結構, 從而可將不同尺寸、製程、材料的小晶片重新集成到一個類似SoC的集成晶片中,使最終的集成晶片面積更小,並且系統性能優於原來的SoC。

臺積電後端技術包括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和InFO(Integrated Fan-out)系列封裝技術,已經廣泛落地。例如今年全球TOP 500超算榜排名第一的日本超算「富嶽」所搭載的Fujitsu A64FX 處理器採用了臺積電CoWoS封裝技術,蘋果手機晶片採用了臺積電InFO封裝技術。

此外,臺積電擁有多個專門的後端晶圓廠,負責組裝和測試包括3D堆疊晶片在內的矽晶片,將其加工成封裝後的設備。

這帶來的一大好處是,客戶可以在模擬IO、射頻等不經常更改、擴展性不大的模塊上採用更成熟、更低成本的半導體技術,在核心邏輯設計上採用最先進的半導體技術,既節約了成本,又縮短了新產品的上市時間。

臺積電3DFabric將先進的邏輯、高速存儲器件集成到封裝模塊中。在給定的帶寬下,高帶寬內存(HBM)較寬的接口使其能以較低的時鐘速度運行,從而減少功耗。

如果以數據中心規模來看,這些邏輯和HBM器件節省的成本十分可觀。

三、英特爾用分解設計策略打出差異化優勢

和臺積電相似,英特爾也早已在封裝領域布局了多種維度的先進封裝技術。

在8月13日的2020年英特爾架構日上,英特爾發布一個全新的混合結合(Integrated Fan-out)技術,使用這一技術的測試晶片已在2020年第二季度流片。

相比當前大多數封裝技術所使用的熱壓結合(Thermocompression bonding)技術,混合結合技術可將凸點間距降到10微米以下,提供更高互連密度、更高帶寬和更低功率。

▲英特爾混合結合技術

此前英特爾已推出標準封裝、2.5D嵌入式多互連橋(EMIB)技術、3D封裝Foveros技術、將EMIB與Foveros相結合的Co-EMIB技術、全方位互連(ODI)技術和多模I/O(MDIO)技術等,這些封裝互連技術相互疊加後,能帶來更大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

據英特爾研究院院長宋繼強介紹:「封裝技術的發展就像我們蓋房子,一開始蓋的是茅廬單間,然後蓋成四合院,最後到高樓大廈。以Foveros 3D來說,它所實現的就是在建高樓的時候,能夠讓線路以低功率同時高速率地進行傳輸。」

他認為,英特爾在封裝技術的優勢在於,可以更早地知道未來這個房子會怎麼搭,也就是說可以更好地對未來晶片進行設計。

面向未來的異構計算趨勢,英特爾推出「分解設計(Digression design)」策略,結合新的設計方法和先進的封裝技術,將關鍵的架構組件拆分為仍在統一封裝中單獨晶片。

也就是說,將原先整個SoC晶片「化整為零」,先做成如CPU、GPU、I/O等幾個大部分,再將SoC的細粒度進一步提升,將以前按照功能性來組合的思路,轉變為按晶片IP來進行組合。

這種思路的好處是,不僅能提升晶片設計效率、減少產品化的時間,而且能有效減少此前複雜設計所帶來的Bug數量。

「原來一定要放到一個晶片上做的方案,現在可以轉換成多晶片來做。另外,不僅可以利用英特爾的多節點製程工藝,也可以利用合作夥伴的工藝。」宋繼強解釋。

這些分解開的小部件整合起來之後,速度快、帶寬足,同時還能實現低功耗,有很大的靈活性,將成為英特爾的一大差異性優勢。

四、三星首秀3D封裝技術,可用於7nm工藝

除了臺積電和英特爾外,三星也在加速其3D封裝技術的部署。

8月13日,三星也公布了其3D封裝技術為「eXtended-Cube」,簡稱「X-Cube」,通過TSV進行互連,已能用於7nm乃至5nm工藝。

據三星介紹,目前其X-Cube測試晶片可以做到將SRAM層堆疊在邏輯層上,可將SRAM與邏輯部分分離,從而能騰出更多空間來堆棧更多內存。

▲三星X-Cube測試晶片架構

此外,TSV技術能大幅縮短裸片間的信號距離,提高數據傳輸速度和降低功耗。

三星稱,該3D封裝技術在速度和功效方面實現了重大飛躍,將幫助滿足5G、AI、AR、VR、HPC、移動和可穿戴設備等前沿應用領域的嚴格性能要求。

結語:三大晶片巨頭強攻先進封裝

可以看到,在2020年,圍繞3D封裝技術的戰火繼續升級,臺積電、英特爾、三星這三大先進晶片製造商紛紛加碼,探索更廣闊的晶片創新空間。

儘管這些技術方法的核心細節有所不同,但殊途同歸,都是為了持續提升晶片密度、實現更為複雜和靈活的系統級晶片,以滿足客戶日益豐富的應用需求。

而隨著製程工藝逼近極限,以及應用需求的持續多元化,未來晶片製造商除了要解決散熱等技術挑戰外,還有望推進來自不同廠商的先進封裝技術的融合。

相關焦點

  • 中微推出用於3D晶片及封裝的矽通孔刻蝕設備Primo TSV200E™
    具備超高產能,單位投資產出率高出同類產品30%,已進入中國崑山西鈦和江陰長電  中微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微」)推出了8英寸矽通孔(TSV)刻蝕設備Primo TSV200E™ -- 該設備結構緊湊且具有極高的生產率,可應用於8英寸晶圓微電子器件、微機電系統、微電光器件等的封裝。
  • 陶瓷材料在晶片管殼中的封裝工藝流程-應用於雷射管殼封裝製造
    各位讀者好,這裡是中澳科創產品知識共享地,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陶瓷材料在晶片管殼中的封裝工藝流程-用於雷射管殼封裝。如有發現錯誤或疑問,歡迎批評指正!1.國內外封裝用陶瓷概況當前國內外集成電路的雙列式直插式和扁平封裝基本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採用普通金屬化的白陶瓷管殼封裝,這種金屬化的白陶瓷管殼價格昂貴;另一種是採用黑色陶瓷管殼的低熔化玻璃封裝,這種黑色陶瓷管殼價格低廉,且封裝氣密性好,電學、力學和熱學性能與白色陶瓷沒有明顯區別。
  • 晶片的生產和封裝工藝介紹(附視頻)
    ,那麼晶片的生產和封裝流程究竟是怎麼樣子的,本篇文章匯總了一些視頻和網絡上的文摘,希望對願意了解晶片生產和封裝知識的朋友有些幫助!它不僅起著安裝、固定、密封、保護晶片及增強電熱性能等方面的作用,而且還通過晶片上的接點用導線連接到封裝外殼的引腳上,這些引腳又通過印刷電路板上的導線與其他器件相連接,從而實現內部晶片與外部電路的連接。
  • 晶片封裝技術這麼多,常見的種類有哪些?
    8、COB 封裝 (chip on board)  板上晶片封裝,是裸晶片貼裝技術之一,半導體晶片交接貼裝在印刷線路板上,晶片與基板的電氣連接用引線縫合方法實現,晶片與基板的電氣連接用引線縫合方法實現
  • 曾經與高通競爭的聯發科,在我們都快忘記時,已是物聯網晶片巨頭
    曾經與高通競爭的聯發科,在我們都快忘記時,已是物聯網晶片巨頭聯發科是中國臺灣的一家晶片設計廠商,成立於1997年,在2016年成為全球第三大ic設計商,我們大家熟悉可能是在手機晶片領域,在安卓手機領域曾經與高通相較量,但是後來在手機晶片領域敗下陣來
  • RFID電子標籤的封裝形式和封裝工藝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RFID電子標籤的封裝工藝和封裝形式。  一. 電子標籤的封裝形式  根據應用的不同特點和使用環境,電子標籤往往採用不同的封裝形式。從我國得到成功應用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的有如下三大類,其中異型類的封裝更是千姿百態。  1.
  • EDA巨頭落戶! 南京離「晶片之都」還遠嗎?
    ZlIesmc華大九天ZlIesmc早在去年11月,全球排名第4的EDA公司華大九天已宣布在南京高新區投資成立南京九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並籤約華大九天南京EDA研發中心以及互動電視應用運營項目、晶元探針設計研發及生產項目、電力通信晶片及模塊的開發生產項目、靈動微電子項目等。
  • ...400萬輛汽車或受影響,國際晶片巨頭率先抬價,聰明資金已悄悄...
    汽車晶片短缺,以國內15%的汽車產能受影響和中國去年近2700萬輛的汽車產能來估算,一旦晶片斷供,將會有400萬輛左右的汽車產能受影響,國際汽車晶片巨頭已率先抬價。此外,考慮到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猶存,佔據全球汽車晶片市場的半壁江山的恩智浦、德州儀器、英飛凌、瑞薩和意法半導體等晶片廠商隨時有受到疫情影響而停工停產的可能性。對於自主汽車晶片規模佔比不足10%,並不能實現安全自主可控的我國來說,一旦晶片突然斷供,將會有更多的車企受到影響。
  • 「郵市動態」中國集郵含晶片的封裝版郵票曝光
    >唯一性:封裝片中嵌入加密晶片,系統記錄RFID電子標籤的UID,並和郵票綁定關聯,唯一標示郵票身份。完整性:加密晶片在封裝後不可拆除、不可複製、不可更改,安全可靠。,即可調起「中國集郵封裝」APP,展示郵票認證信息,追溯封裝票品各項細節,使封裝票品更具收藏價值及流通依據。
  • 網際網路巨頭的雲端AI晶片暗戰
    其中在雲端AI晶片領域,當前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仍然被NVIDIA這樣的傳統晶片巨頭的所佔據,而需求卻多來自谷歌、亞馬遜、阿里、騰訊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於是為了避免受到傳統晶片巨頭們的長期掣肘,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走上自研之路,並迅速躋身為AI晶片賽道中的重要玩家。網際網路巨頭的硬科技突破口雲端AI晶片,註定成為網際網路巨頭們滲入硬科技領域的一個絕佳突破口。
  • 達維多:投資晶片到構建生態
    □河南日報記者欒姍 一塊小小的封裝晶片,從最初的晶圓原料,到最終的成品,中間要經過打線、製造、封裝、切割等諸多步驟……在新鄭市的達維多·ICT產業基地,有著全省首條高端技術晶片三維封裝流水線,可年產高端封裝晶片3億隻。
  • 揭秘英飛凌最新安全晶片解決方案:為物聯網設備量身定製,小封裝易...
    另外,該安全晶片解決方案還具有業界最小封裝尺寸、可通過一些合適的外圍電路實現「0功耗」的工作狀態等特點,著力滿足物聯網設備的使用需求。一、可防禦硬體級攻擊據悉,基於軟體實現的安全晶片解決方案一般運行在通用的MCU、CPU環境中,可以用於防禦部分邏輯通話上的非法訪問、減少軟體自身漏洞帶來的風險。
  • 多Die封裝:Chiplet小晶片的研究報告
    因此單純從生產角度看,大型最先進工藝的晶片,或者對性能,功耗和尺寸有超高要求,而價值比較高的晶片,適合做chiplet 的設計。Chiplet 是針對超貴晶片的一種相對省錢設計,在初期。前面有說, chiplet 是fab 主導開始的,解決最新工藝貴,且良率低,或者超大晶片到達物理極限的問題的。Intel 在fab 技術和制定業界標準上都強,EMIB, HBM 的3D 封裝, AIB 的總線, Foveros,CXL 這些都是Intel 的出品。
  • 高樓大廈平地起:Intel 3D立體封裝或成CPU轉折點
    比如說處理器晶片封裝,以往大家都是習慣於在一個平面上攤大餅。隨著集成模塊的多樣化、工藝技術的複雜化,這種傳統方式越來越難以為繼,跳出來走向3D立體的世界也就成了必然。其實對於3D堆疊式晶片設計,大家應該並不陌生,很多晶片領域都已經做過嘗試,有的還發展得極為成熟。
  • 傳統封裝日漸式微,先進封裝蒸蒸日上商的差距?
    相較於傳統封裝,先進封裝能夠保證更高性能的晶片連接以及更低的功耗。國內一流封測廠商均將重點放在集成電路封測技術研發上,目前已掌握多項先進封裝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藍箭電子半導體分立器件封測產品主要通過外購晶片,進行封裝測試後形成半導體器件產品自主銷售。同時,藍箭電子為半導體廠商提供封裝測試服務,即對客供晶片進行封裝測試後形成產品交付客戶。 不過,在封測技術方面,藍箭電子與同行可比公司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 三大巨頭行業壟斷,中國「芯」危機
    晶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晶片製造的難度也與它的重要性成正比。一顆小小的晶片,從設計到製造,按照產業鏈環節劃分,可以分為IC設計、材料、晶圓代工、設備、封裝測試五個領域。所有的生產都離不開設備,晶片對設備的依賴更強。IC設計完成後,需要晶圓加工廠根據設計圖紙對晶圓進行加工,這其中包含前後兩道工藝,前道工藝分為:光刻、薄膜、刻蝕、清洗、注入五大流程;後道工藝主要是互聯、打線、密封等封裝工藝。這一系列過程所用設備,可分為晶圓製造設備、封裝設備和測試設備等。
  • LED晶片品牌排名
    LED的心臟是一個半導體的晶片,晶片的一端附在一個支架上,一端是負極,另一端連接電源的正極,使整個晶片被環氧樹脂封裝起來,俗稱封裝技術。)成立於1997年,2008年正式進入LED產業,目前初步形成從材料、外延晶片、晶片、封裝、光學設計及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 短短29天時間,中國晶片巨頭「猛虎出籠」,打破美方晶片封鎖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近年來,國家對晶片領域扶持力度增大,而在華為尋求臺積電代工受阻後,作為中國內陸晶片代工巨頭的中芯國際更是受到大眾的關注,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眾人的心。
  • 史上最全:上百種常見的晶片以及IC封裝,包括各種電晶體,都在這
    一、MCM(多晶片組件)其實這是一種晶片組件,是一種最新技術,它是將多塊半導體裸晶片組裝在一塊布線基板上的一種封裝技術,因此它省去了IC的封裝材料和工藝,從而節省了材料,同時減少了必要的製造工藝,因此嚴格的是一種高密度組裝產品二、CSP (晶片規模封裝)
  • Intel先進封裝技術深入解讀
    作為半導體行業巨頭,Intel這些年來的工作重心和戰略方向也不斷調整,從早期的以PC為核心、摩爾定律為指導方針,逐步轉向以數據為中心,而面對智能互聯的未來新世界,Intel也在做著多方面的準備。在電子供應鏈中,晶片封裝通常都很不起眼,也極少有人關注,但卻一直默默地發揮著關鍵作用,沒有它晶片就無從與外界高效連接、溝通。而隨著半導體和晶片技術的日益高度複雜化,特別是不同晶片的協同工作越來越重要,先進封裝技術的作用也日益凸顯,成為推動新時代摩爾定律繼續前進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