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不見面 成都這個社區「街坊鄰裡圈」線上拜年

2020-12-21 瀟湘晨報

「減少居民的往來,是有效防控病毒感染的有效方式,但大過年的,不往來,親朋好友、居民之間的感情不久疏遠啦?」

「不會的!大數據時代了,我們有智慧社區的『鄰裡指尖』親朋圈、家空間守望服務圈、新街坊鄰裡圈……我們在『圈裡』一樣聯絡感情,交流工作!」1月26日,記者在成華區雙橋子街道、青龍街道採訪時,居民揚著手中的手機對記者說。

「通過前期街道、社區線上線下的宣傳發動,目前成華轄區內的居民對新型冠狀病毒已有了較強的自我防範防護意識。」成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成華區將充分利用「新街坊·守望家空間」智慧社區平臺,將宣傳和服務的主陣地放到智慧社區系統平臺上,切實減少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的直接接觸,實現「信息多跑路,居民少跑腿 」「雖然不見面、感情也不斷」,進一步創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基層防控的組織動員系統和服務能力。

雙橋子街道:

防治疫情宣傳 微信小程序來助力

「少出門,勤洗手,出門記得戴口罩……」1月25日,家住成華區雙橋街道新鴻社區的許爺爺打開手機,通過「守望新鴻」智慧社區平臺發出的防範新型肺炎的健康科普知識,讓他更加認識到如何正確的做好自我防護措施。

在新鴻社區和萬晟社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多維度、多視角開展工作,線上運用社區各居民微信群、QQ群、「守望新鴻」智慧社區平臺等方式進行宣傳,新鴻社區下載「守望新鴻」小程序的居民達到2503人,通過社區智慧平臺及時發送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各類溫馨提示及預防措施,在智慧社區系統平臺上實現「疫情知識點對點宣傳、溫馨服務家門口提供」。

在萬晟社區,記者看到萬晟社區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大力運用網際網路通訊,在智慧社區「E」服管理平臺中,社區工作人員每天不定時發送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各類溫馨提示及預防措施的推文,讓居民在第一時間能夠了解最新信息。

青龍街道:

發現疫情可利用小程序「一鍵上報」

據了解,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的基層宣傳工作,提高社區居民的防病意識和能力,加強疫情防控科普宣傳,昭青社區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基層防控工作應知應會》手冊,與智慧社區研發機構一起,拓展了「青龍街坊·家空間」智慧社區系統的個性化溫馨服務功能。

「在應對重大疫情中,儘可能利用智慧化手段,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昭青社區黨委書記閔豔介紹,社區這段時間在原來智慧社區系統平臺上增設了「疫情防控」「健康服務」以及「鄰裡拜年」「新年生活服務」等溫馨零距離服務小模塊。不僅可以實現一鍵上報、疑似排查等功能,還可以收到隔離須知、口罩回收、防疫指南等防控宣傳和服務內容。

「非常時期,必須有拿出非常辦法」,致強社區黨委書記劉平表示,目前致強社區青龍新街口·家門口服務站微信小程序已經增設「一鍵上報」功能,出現疫情和相關感染人員可以通過小程序進行上報,社區會通知相關部門進行及時處治,及時切斷傳播路徑,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我們還通過加強聯防聯控,運用智能化管理,加強疫情態勢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對流動人員的疫情監測!」致強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利用微信小程序對疫情防治進行宣傳普及,切實加強宣傳力度和居民群眾重視程度!「這樣的方式既實用又安全,在減少接觸的同時,實現逐戶全覆蓋,也將排查工作落實到千家萬戶。

此外,成華區二仙橋華麗社區還通過製作「依法治疫 科學防疫」科普性質的PPT內容,圖文並茂的在轄區內各個社區普及防疫知識,切實提高轄區居民的科學防疫水平。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過完年好幾天了,村裡人見面還喊「過年好」,拜年應該拜到初幾?
    ,老人常說:「親戚不走動就不親了」,過年拜年尤為重要。很多年輕人覺得,都過完年好幾天了,春節的喜慶感覺已經消磨殆盡,村裡人見面還喊「過年好」,非常彆扭,但是不喊的話,又會被家裡的老人念叨「沒有人情味」、「架子大」,那麼按照民俗來說,農村人一般拜年應該拜到初幾呢?
  • 農村過年最熱鬧的事——磕頭拜年
    我們這拜年是需要磕頭的,磕頭一般都是單膝著地,有人趁著人多在後面濫竽充數,別人一看他膝蓋上沒土,就知道他偷懶了。長一輩的一般在家等著,總得有人接頭呀,家裡準備了香菸,瓜子,糖,小輩們來磕頭,都要熱情的款待一番。拜年的人一到家裡,長輩們一般都會迎出來客氣的說:「別磕了!別磕了!今年咱們不磕頭了!」
  • 人不見面,成都這個社區15個「群」團圓
    成都新都區舉辦社區千人網絡晚會四川在線消息(陳宇 記者 張紅霞)「來,馬嬢,唱歌接起三」「三娃兒,你弄的櫻桃肉看著巴適啊,肯定能得獎」……2月8日晚8時至11時過,在成都市新都區東環路社區的一個名為「抗疫進行時,別樣元宵會」的微信群裡,轄區14個院落群推送過來精彩節目視頻一一亮相,讓群裡的50
  • 過年拜年給長輩磕頭,你還願意嗎?
    現在的年輕人看到這個話題可能第一反應就是不願意,第二就是磕一個頭給多少錢?以前看到過一個笑話;就是說一個小朋友去給長輩拜年,長輩就開玩笑說磕一個頭就給小朋友100塊錢,結果小朋友就趴在地上使勁的磕,長輩扶都扶不起來,搞的長輩很尷尬。
  • 青島過年習俗:平度初三前不掃地 膠州秧歌拜年
    拿萊西來說,大年三十當日,家家貼春聯 、粘過門錢、糊新窗紙 、貼窗屏 、掛年畫,除夕則要包三種餃子;平度初三前不掃地,不丟沒用的東西,傳說這樣能留財;與其他地區的年俗相比,原膠南人過年最大的特色就是登山;膠州則扭秧歌,因為「沒有秧歌就沒有年味兒」。  萊西:除夕要包三種餃子  即墨過年的講究多,萊西過年的說法也不少。
  • 過年拜年走親戚,拜年的順序你要了解
    過年走親戚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趁著過年熱鬧和喜慶,大家碰個面,相互分享了一下家裡的美食,交流一下感情。現代人平時忙於工作,過年這段時間就顯得很珍貴,如何合理的安排時間拜訪親戚朋友就很重要。去親戚拜年都講究個親疏遠近,同時要考慮符合禮俗。中國自古是一個禮儀之邦,過年的習俗也一直沿用至今,不防參考一下。大年初一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一家人聚在家中,相互拜年,為新年祈福。如果是大家族,晚輩要去長輩家中拜年,長輩給晚輩封利是作為回禮。
  • 大年初二回娘家,在這個形勢下,還要不要回娘家拜年?看完不糾結
    今天是大年初二,在往年這個時候,出嫁的姑娘早已經帶著禮物回娘家給娘家人拜年,但是今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節。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快速傳播下,讓很多在外打工的人沒辦法回家和家人團聚,雖然今天是大年初二,很多出嫁的姑娘也在猶豫要不要帶著孩子回娘家拜年,那麼在這個形勢下,應該如何做呢?
  • 為何現在農村過年,很少給孩子壓歲錢?而且即使是拜年也不給
    導讀:為何現在農村過年,很少給孩子壓歲錢?而且即使是拜年也不給。記得我們小的時候,最期盼的就是過年了,貌似過年時最開心的時候,在農村的我們,早早的就起床,找到小夥伴,在村裡,挨家挨戶的要糖果,那個時候最喜歡這樣,而且有的時候,看到一家人的糖果比較好吃的話,還會再溜達一趟,還有除了這個就是,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壓歲錢了,這個時候,我們晚輩的孩子會給長輩拜年,他們會給我們一些壓歲錢,每次拿到壓歲錢就會感覺很開心,儘管那個時候的壓歲錢都交給父母
  • 論過年串門拜年的必要性
    過年,作為每一個中國人心目中最為重要的節日承載著中國人對家的深厚情感。過年不僅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一種情感的傳承,這種文化在人們中間流傳至今。過年當中有一個步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每年人們都會準備好禮品,到自己親戚朋友家裡拜年,相互問候。
  • 25秒|論春節拜年習俗只服菏澤農村:排長隊逐輩磕頭
    也有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習俗的網友吐槽,自己頭一回跟對象回老家過年,到處給長輩磕頭,這讓自己很是尷尬。其實「磕頭拜年」這個話題的討論由來已久,每到過年,各大論壇、社區都會冒出不少關於「過年要不要磕頭」的帖子。最近,還有網友為了這個事情吵翻天了。起因是天涯社區的一個帖子。
  • 傳統文化最後的堅守———《磕頭拜年》
    在河南濮陽,曾經有一種比較普遍的過年習俗,那就是給長輩磕頭。每年的大年初一,人們大多以家族為單位,或者以家庭為單位,多則幾十人,少則五六人,一塊到村裡或者家族裡輩分大、威望高的人家裡拜年。6點鐘,爸媽給我和妹妹發完壓歲錢,就帶著妹妹趁天還沒完全放亮就出了門,挨家挨戶拜年,挨家挨戶磕頭,大約轉了一個多小時,磕了多少頭恐怕也記不清楚了。褲子上都是土,腿都磕酸了,特別是膝蓋處更是酸麻不僅僅是濮陽,磕頭,是豫北鄉村過春節的重要內容之一。
  • 大年初一話拜年 這份攻略讓你拜年不尷尬 初一拜年的習俗和禁忌
    路上,拜年人見面,都拱手互致問候,講「恭喜發財」、「萬事如意」等吉祥話。拜年的順序也有講究。一般來說,初一在父族親屬,初二在母族親屬,初三初四以後就是一般親友了。拜年時家家戶戶不閉門,在正廳準備食物飲品招待拜年客,若來者帶了小孩,則主人須給孩子「壓歲錢」。對於剛有孩子沒多久的爸爸媽媽來說,輩分稱呼可能更讓人撓頭。
  • 我們的年俗:過年放鞭炮 拜年收紅包
    路過超市或者商場,看見大包小包採買的人們,心裡總不由自主就「循環播放」出那支歌曲的旋律——「每個大街小巷,每個人的臉上,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過年啦!因為有年俗種種,春節期間這一個多月的日子,才能隆重熱烈不單調。 現如今,一般家庭已經很難完完整整地呈現地地道道的年俗系列了,但各家按各家習慣,總有各家自己的年俗選項。 除夕晚上的年夜飯,肯定家家都不馬虎。無論外面餐館吃還是自己動手做,即便人口不多,幾大葷幾大素仍然不能少,其中「年年有餘」的魚,更是儀式一般的必須存在。
  • 老北京初一拜年有何習俗?禮數可多了,男人見面相互左手抱右拳作揖
    拜年的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早在漢代就有拜年這一說了,到唐代就非常盛行了,上至皇親國戚,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芸芸眾生,到了農曆正月初一,都要相互拜年,宋朝詩人鄭剛中詩裡就言道:「村巫吹角天將曉,裡巷拜年爭欲早」,可見這新春拜年,乃是開門第一件要事。
  • 這樣拜年不失禮
    「過年好」,「給您拜年了」,大年初一,人們見面時會互致這樣的新年問候。「春節」今年「106歲」從起源上來看,春節是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活動演變來的。由於一年之中分為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穀物多少意味著年景的好壞,因此,「過年」或「過大年」的意思就是慶祝五穀豐登。直至1914年為接軌西方曆法才將「元旦」之名移到陽曆1月1日,陰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照此推算,己亥豬年正月初一,是1914年以來的第106個春節。
  • 回家過年需滿足這個條件
    1月9日上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在發布會上也表示,要引導錯峰出行和線上消費,優化和錯峰安排學校寒假放假、春季開學的時間,倡導在工作地過年,儘可能減少人員流動。 青島 線上拜年、見屏如面也是一種時尚,呼籲春節期間儘量就地過節,家庭私人聚會聚餐時控制在10人以下,非必要不出青島。
  • 春節拜年講究多,千萬別這樣拜年,否則一年黴運不斷
    一到過年,大家見面必不可少的就是拱手互道新年好。可是您知道這拜年的手勢也是有講究的,在傳統禮儀中,更有手勢不對意為拜兇年的說法。之前就一張主持人拜年的圖引起了人們的討論。很多人都說主持人拜年的手勢都不一致,太不專業了。但其實男女拜年的手勢的確是不一樣的。
  • 湖南鄉村過年:祭祖、團圓飯、除夕、拜年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村裡的過年習俗和現狀。年三十,團圓飯是村裡過年傳統的重中之重。本地習俗,年三十午飯前,有個簡單儀式,家神龕前告祭先祖。所謂家神,是南方許多地區緬懷祖先的一種表現形式。一般將其安置在堂屋正中,每逢節慶進行祭祀。我家簡易家神龕如下圖。自從爺爺奶奶去世後,我們家的祭祀地點,改到他們墳前(京杭君也沒問過為什麼再往上的祖先就不需要祭祀)。
  • 過年心理學:拜年送禮十大禁忌和一大技巧
    快過年啦,很多小夥伴們都準備回到家過年。過年的時候給老人拜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很多年輕人在給老人拜年的時候犯了愁。到底該怎麼樣送禮才能討老人歡心呢?今天我就教大家怎麼樣利用心理學進行送禮。為什麼我們父輩去拜年的時候喜歡送桂圓、紅棗、糕點等這種東西呢?這些東西你肯定覺得不好吃。你可能認為是老人愛吃,其實你並不知道,因為其中每一個物品都代表著一個含義。桂圓:富貴圓滿,團團圓圓。紅棗:紅紅火火,甜甜美美。糕點:高壽。
  • 尋找最年味|邀你來成都武侯玉林北路社區享用幸福餃子宴
    包餃子、煮餃子、文藝匯演……成都武侯區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區好不熱鬧,處處洋溢著新年喜氣與年味。今天(1月25日)上午,玉林北路社區在福苑廣場舉辦社區年味活動——2019芙蓉錦程薈 幸福社區嘉年華「情寄餃子宴 歡喜迎新春」活動,邀約社區居民 、市民朋友和外地遊客一起來成都「尋找最年味」,來玉林體驗民風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