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岡郭氏南遷1100周年文化節

2020-12-17 宜春郭氏

昨天2018年12月30日

江西吉水縣水田郭家迎來了

麻岡郭氏南遷1100周年文化節,紀念麻岡郭氏南遷1100周年和「忠武堂」榮獲《中華郭氏十大祠堂》兩周年慶,暨《麻岡軿公下十族郭氏家譜》頒發典禮,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家族盛大慶典,「中華郭氏網」組團參與指導,海峽兩岸郭氏家族歡聚一堂。到處彩旗飄飄,鑼鼓喧天。

廬陵麻岡郭氏開基祖為郭暉,郭暉為大唐汾陽王郭子儀六世孫郭在徽長子。根據2012年5月西安鳳棲原郭子儀家族墓地出土,即郭在巖墓誌:「 鴻驢少卿在徽 ,公之亡兄也。 潁州司馬在微, 公之次兄也。《目前在微公後裔居住萬載郭村鋪、宜春、 宜豐等地》

」修正《麻岡郭氏軿公派十門族譜》世系:郭子儀(一世)—郭晞(二世)—郭鎔(三世)—師簡(四世)—郭重(五世)—在徽、在微、在巖(六世)。郭在徽長子郭暉,字伯陽,南唐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大平廣國公,徙廬陵(吉安)六十二都麻岡(今江西省吉安縣萬福鎮麻塘村),葬廬陵六十三都大豐塘(今名郭公山),配夫人李氏。郭暉公有三子:長曰軒、次曰 軿、季曰輪。暉公次子軿公下自吉安麻塘遷塘東。暉公十二世孫仁壽公之子大德、大爵:弟大爵公徏南華開枝散葉;大德子十四世孟文公徏符灘,第十六世幾聖公遷符溪水田(現吉水縣水田鄉水田村郭家)立基。

郭氏重修族譜序

古者列國,分封賜土賜姓,其來尚矣。數千百年之後,煨燼顛末之餘,其倖存而未泯者幾何人哉?如吉之歐陽、眉之蘇李,修譜之法止於服親之五世,疏遠者不得備錄,故其子孫多寡難悉見,今詳考愛溪希升,自郭子儀之始,由今之世謹數百載,不以遠而忽,不以繁而略,悉具載於譜,其過於人遠矣。夫子儀居華州,以武舉發身,位極人臣,功蓋天下,勲名事業輝映古今,耿耿而不磨。後世謫居廬陵,望雲門而居麻岡。自是徙謝屯、社源、鰲源、桂林、石陂、池頭、諶塘、東梅、塘東、吉湖、吉陽門。由塘東而又分派:符溪水田、南華、愛溪、仙石、新坊、山堂。其仕宦顯跡,載諸譜系,班班可見其分源衍派,亦章章明甚矣,至宗景定甲子,希升祖君期以鄉舉中選,告老不仕,富為巨室,佃幹盈群,賑窮賑乏鄉人,德之別號田南歸耕省元,年八十一而終。一子琥翁蚤卒,琥翁一子用中歷舉鄉第貢元,子三人,長守德,值元綱解組未遂儒業,紹武城南隱一子撝謙,當大明開基洪武壬子,大祖皇帝大興天下,賢良輔興至治,而撝謙以舉業應詔,仕至兩淛鹽運使司官,蓋君期之派,固不愧於子儀之為祖也。而撝謙子希升,又能讀父之書,繼父之志,則又不忝於君,期用之為祖也,父作子述,其希升之謂歟。蓋子儀由華州而居金陵,由金陵之裔而謫居廬陵,又徏居麻岡、塘東、符溪、南華、愛溪、仙石之屬,則郭氏之派,為廬陵吉文之故家望族者,素有由來,「殆非一日也,為子孫者豈可不對揚前人之休而思?所以纘承其緒乎?傳曰公候之子孫,必復其始。可希升有所覬覦,遂書以為族譜序雲。

賜進士翰林院學士兼左春坊總裁國史

相關焦點

  • 麻岡郭氏重修譜序
    郭氏重修族譜序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國有史則古今之沿革,歷代之變遷有可考焉;家有譜則祖宗之源委,子孫之分適有足徵焉。此故家大族所以不可以無譜也。吾郭氏之先自汾陽忠武王七世孫廣國公居麻岡時,迄今五百七十有九年,歷二十有九世多矣。
  • 天下郭氏起源陽曲
    臺灣郭氏宗親總會編輯的《環球郭氏宗譜》中,有一篇由郭紫俊先生撰寫的《山西崞縣郭氏源流》稱:本人遠族為東虢貴族之一支,故遠族等最先被迫遷,初遷當戰國時代,地點在雁門關南,即秦始皇所築內長城之崞山。
  • 郭氏根祖在陽曲
    一、郭氏始祖是郭公 天下郭氏源陽曲    郭氏始祖為誰?郭氏在何處得姓?全世界1500餘萬郭姓後裔都十分關注。《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明確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就是——郭氏始祖是郭公,天下郭氏源陽曲。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於西虢,封虢仲於東虢。西虢地在虞、鄭之間。
  • 郭氏與汾陽王
    後,虢分北虢於下陽(今山西平陸),分南虢於上陽(今河南陝縣)。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夏,晉獻公假道於虞(今山西平陸境內)以伐北虢,克下陽,北虢亡。三年後(公元前655)晉獻公又假道虞國,以伐南虢,克上陽。南虢亡。晉獻公回軍途中又滅虞國。滅虢、虞之後,遷虢虞之民於今汾陽。
  • 第十一屆中國.南陽文化節
    第十一屆中國·南陽郭氏文化節貴嶼鎮南陽鄉四年一屆恭迎潮邑郭氏一、二世祖暨紀念遠祖汾陽王郭子儀公誕辰1321周年迎祖文化節!汾陽世家,按察家風。現升級為中國·南陽郭氏文化節,邀請海內外郭氏宗親參加紀念遠祖郭子儀誕辰1321周年暨第十一屆中國·南陽郭氏文化節活動。
  • 回溯歷史之聲 四川舉行紀念故宮文物南遷樂山80周年活動
    回溯歷史之聲 四川舉行紀念故宮文物南遷樂山80周年活動 2019-11-19 21:04:38,樂山是當時保存南遷文物最多、存放文物時間最長的地區。」
  • 故宮文物南遷樂山80周年 大量珍貴檔案首次公開展示
    漂泊的汽輪,奔襲的列車,漩渦激流中的竹筏,懸崖絕壁上的卡車,送文物去安全之地;安順、巴縣的山洞,峨眉的寺廟,安谷的祠堂,庇護文物渡過浩劫……11月19日,在四川樂山大佛博物館,大量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樂山所涉及的珍貴檔案首次公開展示。
  • 冠縣郭氏家祠——明初移民的歷史見證
    洪武初年(1369)郭姓自山西洪洞遷此,後許、李、孟、程、嶽、張、王、吳、武、宋、雲、章、喬、鄧、趙諸姓相繼遷來,或經商或災遷,人口逐漸繁衍,現已發展成有居民3500人的村子,郭氏家祠便坐落於此。七月初,多雨的季節,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一行迎著陣陣細雨去探訪郭氏家祠的歷史。
  • 汴梁文化|夏峰孫氏與定國郭氏四百年世誼史暨夏峰北學漫談
    主講:孫敬州(夏峰學會會長)繼上次國學大講堂第20期參觀河南孝思堂新鄉科第世家郭氏祠堂之後,本期我們邀請了輝縣市夏峰學會會長孫敬洲老師來主講:《夏峰孫氏與定國郭氏四百年世誼史暨夏峰北學漫談》。講座開始,孫老師首先從萬曆四十年(1612年)孫奇逢遊學京師時和和定國村郭氏九世祖、時任翰林院侍講郭淐的一次相見講起,又分別講述了郭淐的生平和孫奇逢天啟年間義救東林黨人、崇禎年間和清兵作戰守容城、避兵五峰山等歷史。
  • 故宮建院95周年 | 對話從神武門到安達森的南遷傳奇
    為了讓大家能更好的感受這段歷史文化,安達森洋行和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建設故宮文物南遷修舊如舊為原則,在設計中延續原有建築多樣化的材料特點,重新修復青磚牆面、青瓦屋面,將夯土牆以現代技術重建,既保留開埠建築特色,又引入故宮文化,以圖文與實物結合的形式還原真實歷史,展示南遷史實
  • 江西宜春三陽布上郭氏祠堂竣工慶典
    2019年1月28日(農曆臘月廿三)江西宜春三陽布上郭氏迎來了祠堂竣工慶典。在宜春郭氏宗親聯誼會的大力支持下和三陽布上郭氏團結一心的努力下,按排了豐富多彩的節目,其中有舞龍、舞蹈、武術、唱歌等等節目,給竣工大典帶來了一波波高潮,凝聚著好幾百郭氏宗親歡聚一堂
  • 【百家姓】郭氏簡介
    周平王東遷時,西虢遷於河南,改稱南虢,春秋時滅於晉。留在原西虢者史稱小虢,春秋時為秦所滅。周武王封其叔虢叔於東虢,在今河南滎陽北。周平王東遷後,把東虢之地給予東遷有功的鄭國,東虢後裔虢序北遷山西平陸,史稱北虢,後滅於晉。趙簡子開拓晉陽前後(即公元前497年前後),虢序後裔輾轉徙居晉陽及以北地區(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帶)。
  • 故宮文物南遷檔案史料展開展!
    漂泊的汽輪,奔襲的列車,漩渦激流中的竹筏,懸崖絕壁上的卡車,送文物去安全之地;安順、巴縣的山洞、峨眉的寺廟、安谷的祠堂,庇護文物渡過……今年適逢故宮文物南遷樂山80周年,故宮文物南遷樂山檔案史料展在樂山博物館開展,大量珍貴南遷檔案的第一次公開展示。
  • 元代楊桓撰《郭氏南塋碑文》注釋
    (紅字為原文,方括號內為注釋)南塋碑文【為山東巨野誠志堂郭氏家族紀宗碑文,其碑原在巨野新城左樓附近的塋地,已佚。碑文為郭氏族人明萬曆十一年所抄錄】儒林郎秘書少監楊桓撰並篆額書丹【楊桓(1234-1299),字武子,兗州人,文字學家、書法家。中統中年(1263年)由諸生補濟州教授,後由濟寧路教授召為太史院校書郎,遷秘書監丞。又拜監察御史。參加《大元一統志》的纂修。
  • 《守藏》:故宮國寶南遷的故事
    2020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600年,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在這個重要的年份,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由青春文學暢銷書作家玄色最新修訂、《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蕭寒作序的長篇小說《守藏》。這是與故宮、與故宮文物南遷、與抗日戰爭密切相關的一部作品,也是玄色繼《啞舍》(精裝)系列之後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再度合作。《守藏》講述了「九·一八」事變之後,北平故宮博物院接到指令,將文物「南遷」,一群身份各異的「守藏吏」護送國寶專列的故事。
  • 百代標程——紀念李成誕辰1100周年、首屆全國山水畫展
    百代標程——紀念李成誕辰1100周年首屆全國山水畫展即將在昌樂營丘舉辦昌樂營丘歷史悠久,文蘊豐厚,素有齊國第一城之稱。據北宋初地理志《太平寰宇記》記載「昌樂東南五十裡營丘,本夏邑,商以前故國。周以封太公為營丘」。
  • 「故宮文物南遷史料整理與史跡保護研究」立項
    《故宮博物院歷程》和《故宮跨世紀大事錄要》分別採用斷代史和編年體的體例,對故宮博物院的開院、南遷、遷臺等發展脈絡和史實細節展開梳理總結。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故宮博物院全面深入地推動故宮文物南遷的史跡調研與學術研究。2010年,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牽頭組織「溫故知新:兩岸故宮重走文物南遷路」活動,籌劃舉辦「故宮文物南遷史料展」,並撰文發表《故宮文物南遷及其意義》。
  • 易賡支系遷嶽陽考
    堅公—鴻美後遷巴陵(嶽陽)考略2017年2月nbsp;  4     5    6   7     8     9    11賡公—南一
  • 《朝天宮下》再現「故宮文物南遷」
    李卉 攝2020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在這個重要的年份,一部與故宮、與故宮文物南遷、與抗日戰爭密切相關的文藝作品應運而生。7月31日晚,由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製作、江蘇大劇院出品的原創話劇《朝天宮下》在江蘇大劇院戲劇廳進行首演,烽火下的「護寶」傳奇, 一場「文物南遷」的往事穿過歲月長河再現。8月1日,該劇上演了第二場。
  • 故宮國寶南遷史記
    南遷文物共計19557箱,其中故宮博物院13491箱,頤和園640箱,古物陳列所5415箱,國子監11箱。南遷文物前後分五批起運;先暫存於上海租界,後於1936年底存入南京朝天宮庫房,也就是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