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孔子知道秦始皇「焚書坑儒」,他會說些什麼?儒生:燒得好

2020-12-06 子曰書院

在《孔子家語》中記載,孔子臥床,自知不久於世,於是天天倚門等待著弟子子貢的歸來。

子貢是當時的大商人,在聽聞老師召喚之後,匆忙趕回來。

當子貢來到門口,孔子抱住他,問了一句:賜(子貢名端木賜)啊,你咋才回來呢?

子貢嚎啕大哭。

有一些民間傳聞說,孔子臨去世前,帶著子貢看好了墓地,子貢疑惑:此地甚好,只是,缺一條水渠。

孔子仰天回答:以後會有的。

很久以後,始皇帝焚書坑儒,他想趁機引泗水來淹孔子墓,好巧不巧,剛好挖出了一條水渠。

有了這個傳說,後世紛紛猜測,如果孔子知道後世秦始皇會焚書,他會說些什麼呢?

有一些真正的儒者回答:或許,他會說「燒的好」吧。

一、焚書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身上無可擺脫的一條記錄。

有學者說,當時因為儒生議論朝政,惹得始皇帝憤怒,於是坑殺儒生;也有一些學者說,始皇帝坑殺的並不是儒生,而是當時的術士。

坑的是誰讓學者們去討論吧,我們今天想聊的是,為什麼焚書?焚的是什麼書?

根據一些記錄,秦始皇焚掉了儒家的大部分著作。

大家經常說:「孔子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既然維護他,為什麼還要焚書?

這裡就隱藏了一個孔子被誤解了幾千年的秘密。

這個秘密就是——孔子維護的,是「人」的利益。

首先,我們來看孔子做了什麼:

他編纂教材,開始興辦私學,讓更多人有了學習的機會,這個舉措有什麼樣深遠的意義?這並不是我們當下認為的大家可以上學讀書就可以,而是一種顛覆。

在孔子之前,除了貴族子弟,平民子弟根本不能學習知識,他們身邊的人都不識字,這樣知識就被壟斷在貴族階層,貴族階層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的壟斷任意對世界做出解釋。

所以,孔子辦私學的意義,就像是開創了另一個世界。

他教弟子們的知識包括:禮樂射御書數,這些內容的「教科書」就是後來的「六經」。

「六經」是什麼內容?

《書》就是《尚書》,其實是古代文獻彙編,比如《商誥》篇,就是夏朝末年,夏桀昏庸,商湯為了攻伐夏朝而寫給上天的「通知」。

裡面是什麼內容?

上天啊,現在夏桀這老小子不聽話,我要做掉他,自己做天下之主。

看到了嗎,他講的是,君主昏庸,下面的諸侯是可以「替天行道」的。

這樣的內容,如果被秦始皇看到他會怎麼想?

這就是他「焚書」的原因。

二、規範

除了孔子編纂的教材,我們再來看孔子的對「儒者」這個階層的規範:

在《論語·泰伯第八》中,孔子提出了對「儒者」的明確規範: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這裡包含了幾方面內容:

第一,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知識分子的最高使命並不是以天下為己任,而是以維護道統為己任,要傳承思想,孜孜以求智慧的最高境界。

發現了沒有,孔子並沒有要求大家以天下為己任,他要求的是你先做好自己。

第二,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這是很淺顯的道理,危險的地方不要過去,你要避免使自己陷入麻煩困難的處境。

顧炎武在《日知錄》裡說:

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興亡,匹夫無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國家的興亡,不過是改朝換代而已,那是王公貴族需要承擔的責任——畢竟這是他們保命的根本。

社會大眾與儒生在利益分配中被忽略,維護自身尚且無力,又何來力量拯救國家?所以對於被王公貴族的貪婪搞亂的局面,真正的儒者要避而遠之——要知道,很多時候,很多事故的發生,上面需要的並不是解決方案,而是替罪羊

第三,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這更像是道家的要求,可見所謂的儒道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

這樣看下來,孔子告訴儒生,大家的責任,第一是追求智慧,第二是保存文化火種,傳承文明。

第四,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這裡孔子說的很清楚,在政治清明時代,如果你找不到用武之地,淪落貧寒,那是你自己的責任,你連救助自己的能力都沒有,這是儒者的恥辱。

但是反過來,在政治黑暗時代,儒者如果僅僅為了一口殘羹剩飯就向惡勢力妥協,淪為邪惡者的幫兇與打手,這就是更大的恥辱。

讀懂了這些,就會明白,孔子的儒學思想必然會引起暴政者的勃然大怒。

這樣,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完全說得通了。

三、結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這不正是當年孔子站在水邊的感慨嗎?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很多事情過去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他真的殺學子燒史書了嗎?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他真的殺學子燒史書了嗎?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誤區,大家都說焚書坑儒,就把他們當成一件事情了,其實,這是兩件事情:焚書和坑儒。
  • 秦始皇焚書坑儒,坑的是什麼人?為什麼說他們是活該
    ,尤其「焚書坑儒」一直為人詬病,但事實上很多人並不了解,當年秦始皇焚的是哪些「書」,坑的又是什麼「儒」? 秦始皇對儒家的態度 一開始,秦始皇並不是像後來那樣厭惡儒家,甚至嬴政的某些觀點與儒家觀點很有些相似之處,他最看重的長子扶蘇還是一名儒家的粉絲,朝中負責文獻編撰與保管的官員也多是他從孔子的故鄉徵選上來的。
  • 秦始皇焚書坑儒,到底燒了哪些書,坑了哪些人?
    不過,由於《史記》等古文書籍的普及率很小,導致許多人對「焚書坑儒」了解不夠,甚至有人認為秦始皇只是燒了沒用的書,殺人方術士。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一,秦始皇為何要焚書「焚書」和「坑儒」實際上是兩件不相同的事件,雖然事件不同,但是性質卻一樣。先來談談焚書。焚書可以說秦國的的傳統。早在商鞅變法時期,就出臺「燔(fán)詩書而明法令」的命令。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
    我們過去常說,秦始皇迫害儒家,主要證據就是「焚書坑儒」,這件事也確確實實被司馬遷記載在《史記》裡。但是,最新的史料研究發現,秦始皇對儒家並沒有什麼成見,他雖然燒了不少儒家經典,但同時重用了不少儒家讀書人,這就有些奇怪了,秦始皇對儒家到底是什麼態度呢?秦始皇曾經設置過一個官職,叫作「博士」,當然和今天我們說的博士不同,它在當時指的是皇帝身邊的高級顧問。
  • 文化之殤: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到底誰罪過更大些?
    毀滅文化:焚書坑儒、消滅六國文字。其中被文化人罵的最多的自然是「焚書坑儒」,第一個罵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是太史公司馬遷,他在《史記·儒林列傳》中說「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但是追溯焚書坑儒的起因,這事兒卻起因於被後世一再惋惜的秦公子扶蘇身上,扶蘇向他爸爸進言:「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您看,儒生都只認孔子不認您,您可得小心著點兒了!
  • 歷史上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殺了多少儒生,原因何在?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其統一六國的功績不可否認,但他也有不少令後人詬病的舉措,比如大興土木,採用嚴刑峻法等,其中最令人難以理解的莫過於焚書坑儒了,當時秦始皇用李斯計,整整坑殺了400多名儒生。那麼,為何秦始皇要坑殺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他們對秦朝的政權又有著怎樣的威脅?
  • 是什麼原因引起秦始皇焚書坑儒?
    秦朝的時候發生了一場慘案——焚書坑儒。那麼是什麼原因引起秦始皇焚書坑儒呢?有人說是因為儒生們反對他,其實不是這樣的,今天的風雲歷史笑談就給大家好好講講這個故事吧。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儒生想要奉承秦始皇,但是卻說錯了話,他給秦始皇提建議,讓他跟古人一樣,把子孫分封為王。
  • 秦始皇帝焚書坑儒殺的到底是什麼人?
    秦始皇帝作為中國的千古一帝,身上籠罩著無數的光環與陰影,其中他身上最大的汙點莫過於焚書坑儒。話說統一六國之後,大家舉行盛大的慶功宴。宴會當中也不知道是哪個不長心眼的傢伙提出了國家統一之後的體制問題,大臣們圍繞分封制和郡縣制進行了激烈的爭論。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是什麼?可能很多人都誤會了秦始皇
    任何文章中只要談到秦始皇殘暴的話題,必然會提到「焚書坑儒」,但「焚書坑儒」真的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事件嗎?提到「焚書坑儒」,我必須告訴大家,所謂的「焚書」和「坑儒」是兩起獨立的事件,兩件事之間並無關聯。
  •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汙點是焚書坑儒,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有「千古一帝」稱號的皇帝,秦始皇一生為中華民族作出了許多貢獻:統一中國,開疆拓土,統一度量衡,修築靈渠、長城等利在千秋的工程……但是,人無完人,秦始皇身上也有汙點。秦始皇一生最大的汙點就是焚書坑儒。什麼是焚書呢?
  •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並非殘暴不仁
    內容簡介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為了統一思想而採取的行動,因為運動主要針對儒家,在漢武帝時期之後儒家開始得勢,便將秦始皇形容得一文不值,並且將焚書坑儒行動形容為一場驚天屠殺。其實這並不是真相,焚書坑儒與秦國實行的「中央集權郡縣制」有著分不開的關係。中央集權郡縣制秦始皇26年,天下初定,在一次廟朝會上,以丞相王綰,儒生周青臣、淳于越為首的官員主張分封制。以廷尉李斯為首的主張郡縣制,李斯認為分封制是諸侯內戰的根源。
  • 焚書坑儒,那是秦始皇的理由
    諸子百家秦始皇畢竟不是一般人物,這「千古一帝」的稱號也絕非浪得虛名。僅僅幾年時間下來,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幾件大事,件件幹得有聲有色擲地有聲。這些措施既方便了百姓的生活起居,也順從了民意,大家何樂而不為?但這些都是表面的工作,幾道聖旨一紙詔書就可以搞定,實施起來也似乎沒有什麼阻力。其實,這些秦始皇縱然不做,別人也會替他做。而秦始皇做的別人也絕做不了,不然這「千古一帝」的名號也落不到他的頭上。
  • 焚書坑儒」背後的秘密
    如果皇上統一天下,應該統一思想……臣請求:如果不是我朝撰寫的歷史都燒了,除非是博士官的職責,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都讓地方官燒毀……」   李斯囉裡囉嗦說了許多,中心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應當厚今薄古,而不能以古非今,為此,他建議燒書,而且要以嚴厲的措施去執行。
  • 暴戾的秦始皇,焚書坑儒很有名,書是焚了坑的或許不是儒生呢?
    暴戾的秦始皇,焚書坑儒很有名,書是焚了坑的或許不是儒生呢?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往往大家一提到他就會想起焚書坑儒這個故事,是的,偉大的人物總是和他那犀利的脾氣相匹配的。他能幹出一統天下的事情當然也能幹出其他那些讓人們無法接受的事情。那麼燒了大量經典是真的,坑的到底是不是儒呢?
  • 「焚書坑儒」背後的秘密
    如果皇上統一天下,應該統一思想……臣請求:如果不是我朝撰寫的歷史都燒了,除非是博士官的職責,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都讓地方官燒毀……」 李斯囉裡囉嗦說了許多,中心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應當厚今薄古,而不能以古非今,為此,他建議燒書,而且要以嚴厲的措施去執行。注意,李斯要燒的是「秦紀」以外的歷史著作,並沒有建議秦始皇連儒家的《詩經》《書經》以及諸子百家的書全部都燒掉。
  • 「皇帝」秦始皇:別看我焚書坑儒,其實我很在乎儒家的
    本期我們就從「焚書坑儒」這一事件入手,來看看秦始皇對儒家到底是怎樣的態度。關於焚書,秦始皇到底燒的是什麼書,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秦始皇主要燒的是兩本書,一本是《詩經》,另一本是《尚書》。《史記·秦始皇本紀》裡面有這麼一段,秦始皇在準備動手活埋這批人之前,長子扶蘇站出來勸他,說父皇你不能這樣啊,這批人不少讀的都是孔子的書長大的,孔子在東方很有威望,您要把這批人活埋了,怕要出亂子啊。秦始皇心想,好傢夥,你在教我做事?
  • 儒家文化如今昌盛,秦始皇當初「焚書坑儒」,起到了什麼作用?
    但從思想文化來說,秦始皇「焚書坑儒」絕對是毀譽參半。如今甚至罵名居多,但回歸到當時,秦始皇或許也是無奈之舉。今天各位讀者就和小編一起看看,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吧。儒家學派大家都不陌生,在春秋時期,乃偉大思想家孔子所創。自他以後,各朝各代都有傑出的人物,傳承並且推陳出新、發揚光大。如孟子、董仲舒、朱熹、王陽明等。
  • 秦始皇是否殘暴不仁 真相往往讓人大跌眼鏡 焚書坑儒背後有隱情
    如果你到秦國的都城去做採訪。問問百姓們,秦王為什麼把那麼多的書都燒了,而且還殺了那麼多儒生。你感覺秦王這樣做好嗎?百姓們肯定會回答你。這樣做當然不好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明白秦王為什麼要這樣做。然後你告訴百姓們,秦王之所以要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國家的統一穩定,那百姓還是會認為這樣的做法過於殘暴!
  • 「焚書坑儒」的鍋,秦始皇背得冤不冤?
    後來劉邦攻入鹹陽,蕭何收秦朝官方藏書四百二十篇,試問:如果當時秦始皇真的全面「焚書」,那蕭何這四百二十篇「百家言」又是從何而得呢?這都說明秦始皇當時並沒有大舉焚書,或者確實焚了,但有一定的選擇性,並沒有無差別地全面焚毀。秦始皇「焚書」的罪名看來是不甚成立的;那麼「坑儒」呢?
  • 秦始皇焚書坑儒辯考
    自蕭何不取,項羽燒阿房。而書亡矣。」顯然,中國之書真正燒毀的不在秦代,而在流氓項羽。當然秦始皇焚書,肯定造成了文化學術的巨大損失。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對於諸子爭鳴的反動。《漢書•藝文志》說:「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淆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