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動體現信仰信念的力量

2020-12-06 光明數字報

    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在全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指出,要突出問題導向,學要帶著問題學,做要針對問題改,把合格的標尺立起來,把做人做事的底線劃出來,把黨員的先鋒形象樹起來,用行動體現信仰信念的力量。

    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新中國成立近70年,我們依然要時時重溫黨章黨規,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員的合格標準,不能忘記入黨的初心。「兩學一做」,就是讓每一個共產黨人永葆戰鬥力,讓我們黨永葆生命力。

    我們今天身處變革的偉大時代,我們有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我們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我們正向著「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衝刺。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爬坡過坎,走過一個個的光輝歷程,根源在於我們對黨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的矢志不渝。我們黨在道路開拓、制度探索、理論創新上的與時俱進,與我們黨對信仰信念的堅持不懈是辯證統一的。正是信仰信念的力量,使我們黨、我們的國家獲得了無限的生機。

    今天,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為了增強我們的黨員信念,提高黨性覺悟,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正確政治方向。這些意識上的提升,思想上的豐富,如何體現出來?信仰信念的力量,如何在實際工作中展現?唯有行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實踐,通過實實在在的成績,在時代浪潮當中乘風破浪,在艱難險阻面前披荊斬棘,才能真正體現出信仰信念的力量。沒有行動就沒有未來,而沒有信仰就沒有方向。「兩學一做」的效果,唯有通過行動方能檢驗出來。

    歷史告訴我們,信仰不僅是個人的支撐,也是一國自立的基礎性力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取得了成就,但我們的偉大事業仍在續寫篇章,仍大有可為。值此之際,我們決不能在到達勝利之前先喪失信仰,失去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實效;堅持領導帶頭,以上率下。要從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抓起,深入到每個黨支部,推廣到全體幹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借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這個機會,每一個黨員都應該勇於剖析自己:是否記得入黨時的澎湃誓言,是否把共產黨人的信仰信念寫進了靈魂,是否以信仰信念支撐著不懈奮鬥,是否深入學習體會我們黨新的理論成果,是否擔得起一個合格共產黨員的稱號。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有所收穫,有所升華。

    (本報評論員)

 

相關焦點

  • 習近平談信仰信念
    他還多次講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講信仰的味道、信仰的感召、信仰的力量。 信仰信念讓人充滿力量。在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上,習近平為何有那麼強的政治定力?這首先源於他有堅定的、鋼鐵般的信仰。這種信仰,擁有凝聚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強大力量,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所需要的精神動力。
  • 理想、信念、信仰在價值觀中的地位及其意義
    如信仰馬克思主義,就會確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理想和信仰都是主體最高的價值追求,這是二者的一致性。但信仰與理想又有不同:第一,從價值內涵看,信仰表現了主體的最高價值追求,而理想則著重揭示主體最高價值追求中的最高價值目標,理想比信仰更明確、更具體。第二,信仰主要是一種精神寄託和景仰、崇拜,而理想則是人行動的綱領,奮鬥的目標。前者為一種精神狀態,後者為一種實踐力量,一種行動指南。
  • 吳新文:以榜樣的力量堅定信仰
    >[列印] [關閉]   堅定的信仰造就偉大的時代,榜樣的力量引領著前進的方向。  榜樣是楷模,他們以身作則,擁有堅定信仰,用一生時間,堅定不移,造就一番事業,造福一方百姓,引領時代前行。
  • 365行動丨信念與力量、治學與做人!他們為學生「立言」「立行」!
    365行動丨信念與力量、治學與做人!他們為學生「立言」「立行」!這一行動將覆蓋46個二級黨組織、939個支部和1.9萬餘名黨員,計劃每周一個院系接力開展「賡續紅色百年」主題活動,每天展示一個支部主題黨日,以實際行動迎接建黨100周年。官微將推出系列報導,聚焦各支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積極行動起來,傳承紅色基因,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 感悟 信仰的力量
    唐寧遠法國哲學家薩特曾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心中有信仰,行動有力量。「信仰是大海航行的燈塔,信念是破浪前進的引擎,信心是迎風蓄力的風帆」。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爭取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他們帶著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一路向前。湘江戰役之後,中央紅軍由長徵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多人,他們克服重重困苦,始終胸懷「為有犧牲多壯志」的高昂鬥志,帶著「萬水千山只等閒」的樂觀精神,高唱「向著火線前進」的慷慨戰歌,不怕犧牲,勇於戰鬥,砥礪前行,從苦難走向輝煌。
  • 2019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習近平金句之「心中有信仰,行動有力量」
    2019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習近平金句之「心中有信仰,行動有力量」 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筆試已於2018年12月2日結束,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比較好的備考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各位考生準備了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
  • 從「鮐背之年入黨圓夢」感悟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人們靈魂最深處的追求,是隱藏在身體最深處的光明,是能夠釋放出無窮的力量的「精神高地」。在血雨腥風、戰火紛飛的革命時期,是信仰的力量,使得走上絞刑臺高呼「共產黨萬歲」的李大釗、「敵人只能砍下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的方志敏,等等,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來報答可愛「母親」的孕育之恩;在意氣風發、激情燃燒的建設時期,是信仰的力量,使得「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的雷鋒、「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鐵人王進喜,等等,無數共產黨人舍小家、顧大家,給世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 信念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信念是態度的基礎,態度是行動的牽引,行動是目標的保障,目標是信念的實現。一個人無論要做什麼事情,決定成敗與否的核心絕對是其信念,其他內外積極因素的有機統一和聚合發力,才是最終實現目標的最大保障。受制於每一個人的成長經歷,認知與學識,性格與愛好,意志力與心態的種種不同,信念在大家身上體現出的強弱程度也會出現不同的差異,這種程度不差異,又會左右著同樣事情而不同人去做的效果差別。
  • 信念是一種精神力量
    一隻螞蟻可以背負超過自身體重幾倍的東西,但除了掏洞和覓食,螞蟻並不能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它們生存的局限,獲取更多的自由和快樂,並因此帶給其它動物乃至整個動物世界有益的繢贈。人之所以能超越一般意義上的動物,在於人有力量超越本能,超越自我,人能夠在物質之上創造永恆的價值,這種價值可以為社會共享。
  • 巴珊山夜話(9):可貴的疫情信仰信念
    於是,在中國的基督徒中出現了「可貴的疫情信仰信念」—就是上述的「七個不停」;於是,就在剛剛過去的復活節中國的基督徒過了一個得勝、得益的、別開生面的盛大節日!這種可貴的信仰信念體現在不停、堅持、堅固。不停,即「七個不停」。信徒們每天的晨禱、晚禱、讀經、查經、收聽收看網絡講道、在群裡共同高歌讚美、互相鼓勵、互為代禱等等事工沒有停。
  • 讓更多人感受信仰的力量
    原標題:讓更多人感受信仰的力量湖北日報訊 記者江卉 實習生劉竹欣陽光照在房間裡暖暖的,一位耄耋老人正伏案疾書,不時勾畫、圈點。9日上午,被譽為「峽江紅燭」的宜昌市委黨校退休教師陳人海向記者講述了對六中全會精神的感悟和理解。
  • 信仰的力量
    然而,對這二者的體認激發出的力量卻是截然相反的——我們越是對浩瀚自然有所認知,就越發感受到人類自身的渺小和無助;我們越是對精神宇宙有所了解,就越發體認出人類自身的高貴和偉大。人的高貴之處在於,雖然宇宙在空間上囊括併吞沒了我,但在思想和信仰上,我卻囊括了整個宇宙。在此意義上我們說,信仰是人的精神之「鈣」,是「人類的精神火炬」和「生命的終極意義」。
  • 思政微課 (三)|呂健威:信仰的力量
    本次大賽共有來自   80所高校選送的   544件微課作品參賽   74萬人次通過線上直播觀看了總決賽   大賽分成四個主題類別   理想信念、青春成長、服務奉獻、疫情防控   大賽中,湧現出了一大批   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   的青年講師和一系列具有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丨《信仰的力量》重溫紅色記憶
    另一方面,《信仰的力量》參考黨史學術研究成果,對說明文字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增補修訂,以使廣大共產黨員能夠更好地重溫「紅色記憶」,感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之光、信念之光。展覽以中央檔案館和上海市檔案館館藏紅色珍檔為主體,通過「追求真理」 「堅定信念」「嚴守黨紀」「勤政為民」「修身齊家」5個部分、240餘件檔案及視頻資料,集中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和無畏奮鬥、無私奉獻、無悔犧牲的家國情懷。《信仰的力量》一書也是在該展基礎上完成編撰。
  • 從「真理的味道」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原標題:從「真理的味道」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100年前,陳望道在家鄉義烏的小柴屋,以蘸著墨汁吃粽子還說「可甜了,可甜了」的忠貞信仰和「花費平時五倍的精力」,翻譯了《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為中國革命開啟了理論和思想先聲。為什么喝著墨汁照樣甜?因為它體現了真理的感召,飽含著信仰的味道,展現出思想的力量。
  • 是信仰還是信念?
    是信仰嗎?我想,普通人或者主要靠的還是心中所堅守的一個信念吧!信仰,對於現代社會的人來說,並不一定每個人都很明確有,信仰與信念,在生活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生活不管怎樣努力,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力不能達之處,不管多麼堅強的人,都會有脆弱低迷的時候,艱難時,活著其實也蠻需要毅力,有信仰自然好,可以讓心靈有所寄託,沒有信仰,最終活下去的信念才是跨過難關的最強支撐。先搞清楚什麼是信念?
  • 以堅定的信仰信念信心為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以堅定的信仰信念信心為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 信念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做一個有信念的人
    一、信念是一個人的精神寄託一個名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信念的人是空虛的廢物,一個人不怕能力不夠,就怕失去了前行的力量。擁有信念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不可戰勝的人。當一個人被真正賦予某種信念的那一刻,強烈的自信心加上據此產生的信念,能使人產生奮進的巨大力量。你相信自己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往往會夢想成真,因為成功往往和自信的信念同路。
  • 信仰的力量無窮大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託夫勒認為力量有三種形式:暴力、財富和知識。然而,託夫勒忘記了還有一種力量,甚至是一種貫穿所有現代力量的力量,即信仰。「雙百」出版工程重點出版物——金一南《浴血榮光》,通過全新視角解讀第一代中共領導人為了理想與信仰浴血奮戰,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艱難與韌性,深刻地揭示了信仰這一力量,並生動地詮釋了信仰這一力量的無窮之大!信仰是啥?信仰就是歷史自覺,信仰就是心中的理想。
  • (原創)人生為何要有信念?
    信念到底是什麼呢?信念是人對某種思想理論、學說和理想的強烈觀念和態度。信念分生活信念、職業信念、政治信念和社會信念等。信念是人的認識、情感和意志融合在一起的綜合精神狀態,是人的基本價值觀的體現。信念和信仰常常有機統一在一起。人生三步「信念、意志、行動」很重要,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信念」,沒有「信念」,「意志和行動力」就沒有根基,一切行動將不會長久,一切美好的結果也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