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黨委副書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主任孟凡麗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王國寧
■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立黨之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作為立國之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作為立業之基,三者是具有內在邏輯關係的有機統一整體,對於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固本培元、穩舵定向和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可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思想基礎、鞏固各民族大團結的必要條件、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強勁動力源,也是我們黨深化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和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重要舉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以堅定的信仰信念信心為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立黨之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作為立國之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作為立業之基,三者是具有內在邏輯關係的有機統一整體,對於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固本培元、穩舵定向和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
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信仰為引領,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馬克思主義作為內容廣博、嚴密完整的思想體系和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是迄今為止人類思想史上最科學最有生命力的整套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我們黨和國家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鄧小平同志曾說:「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鬥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我們黨之所以能經受住任何歷史和時代的嚴峻考驗,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就在於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的篤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談到我國做好民族工作的一條重要歷史經驗就是,「堅持文化認同是最深層的認同,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文化認同基礎,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信仰為引領,「堅持以凝聚人心為根本」,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是憑空產生的,是在對「四個偉大」的認同和「四個自信」的增強過程中不斷構築的,是以馬克思主義信仰為引領、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內核、以中華文化為根基並為各民族所認同的精神文化體系。堅定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就要從心靈深處將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為自己的情感高地,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主動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頭腦、廓清迷霧、指導實踐,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身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從而將馬克思主義信仰根植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長青之藤。
二、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為基石,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結合中國實際和時代發展要求,將馬克思主義信仰踐行和根植於中國大地的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引領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最根本的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在不斷總結髮展經驗和教訓中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影響力。在新的徵程上,我們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為基石,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鼓舞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凝聚磅礴力量共克時艱,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強大精神紐帶。
開展文化潤疆工程,應積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切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要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使新疆各族群眾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近百年來的根本政治立場就是「人民立場」,「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是貫穿於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全過程的根本思想,也認識到新疆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人民生活明顯改善、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中央支持和全國對口援疆力度不斷加大,呈現出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正是源於黨中央堅強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新疆2500多萬各族兒女辛苦付出的結果;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使各族群眾形成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堅決反對宗教極端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和暴力恐怖主義的強烈國家認同;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素材,「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使各民族認識到中華文化是一個兼容並蓄、和諧共生的文化共同體,形成「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的家庭成員」的深刻認知;要建立針對不同群體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規劃,制定科學全面的教育計劃和實施方案,有的放矢地對新疆各族幹部、青少年、社會群體等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全過程的宣傳教育;還要尊重、保護和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夯實文化潤疆的社會基礎。
三、堅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為支撐,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初心使命就是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內的中國人民謀幸福,為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內的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既是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的前提,也是新時代鞏固各民族大團結、最廣泛凝聚人心和力量的有力支撐。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譜寫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疆篇章,就要凝聚起新疆各族人民的強大力量。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就是加強各民族團結的重要途徑。
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為支撐,各民族群眾能夠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由情感自發走向心理自覺、達到行動自信,從而深化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認識,通過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加深彼此了解、增進彼此感情,增強同築中國夢、共享人生出彩機會的共識,形成追夢圓夢的合力。我們要積極構建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相互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全面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用心用情用力做實、做細、做準、做透各項民族工作,引導各族幹部群眾「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形成共憶中華民族發展史、共念黨恩、共擔新時代使命、共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心理共鳴,在思想上行動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正處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將要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將開篇,堅定的信仰信念信心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力量源泉。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我們必須始終將此主線入腦、入心、入行,牢牢把握新疆工作總目標,在理想信念教育和生動社會治理實踐的具體統一中鞏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使各民族更加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進而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書寫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