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是有獨特歷史特徵的共同體

2021-01-14 澎湃新聞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是有獨特歷史特徵的共同體

2021-01-12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有精神,與世界上其他共同體比較,中華民族是有獨特歷史特徵的共同體。

歷史上,各民族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交融,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團結髮展的輝煌歷史。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各民族共同培育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化。因能容納,而成其大,因能調適,而成其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中華民族共同體有著自己的特點,這使其區別於19世紀以來出現的西方各類共同體。如費孝通先生所說,「我們東亞這一塊大陸和西歐相比,在這方面大不相同。西歐至今統一的局面還沒有形成,甚至所謂『共同體』也不牢固,而我國統一的主流是沒有斷過的。」費孝通先生的這個觀點,可以從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教授羅伯特·帕克1932年訪問中國時的印象中得到佐證。當時,帕克被中國的文化和文明深深打動,他說,「中國就是這一種有機體。在它悠久的歷史中,逐漸生長,並在地域上逐漸擴張。」在帕克看來,中國已經是一個完成了的文明,它的文化、習俗、制度相互搭配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帕克這一印象也得到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的證明:「秦漢時代,一個龐大的共同體網絡終於形成。這一『天下』格局,以其開放性不斷吸收與消化外來的影響。」這是中國區別於其他國家的典型特徵之一。

中華民族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勾畫了「十四五」時期和2035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吹響了各民族一起邁向偉大復興新徵程的進軍號。中華民族既統一於文化,也統一於共同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對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在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將逐步在走向信息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中形成越來越緊密的共同體。共同的歷史、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標奠定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價值基礎,必將激勵著全體中華兒女在黨的領導下,齊心協力、團結奮鬥,共同面對國內外錯綜複雜的形勢,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不斷推動各民族共同進步、共同繁榮,一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丁元竹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來源:中國民族報

長 按 識別關注

掃 描 二 維 碼

原標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是有獨特歷史特徵的共同體》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家手筆)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家手筆) 原標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民族認同層面要處理好「多元」與「一體」的關係,既尊重「多元」,更強調「一體」,以增強各民族群眾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之「一體」的認同。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繁榮社會主義文藝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
    繁榮社會主義文藝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蒙古自治區文聯黨組書記 冀曉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認為,文藝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其一貫秉承文藝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關係。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內蒙古財經大學: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內蒙古財經大學: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各族青年 2020-09-26 2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文化認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我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共同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內蒙古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融合交往的舞臺,是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縮影。各族人民始終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 人民日報評論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至關重要。在日前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著眼點和著力點,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玉泉區召開文化企業「守望相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座談會
    9月24日,區委宣傳部組織召開玉泉區文化企業「守望相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座談會,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東霞主持會議。座談會上蘇魯錠、納碩泰、敦布仁欽等參會企業介紹各自基本情況、發展特色,發改、文旅等相關職能部門結合各自職能,就如何扶持民營企業更好發展壯大、如何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參會企業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 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三個基本問題
    筆者認為,反思已有研究中的曲解與誤判,辨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本質內涵、鑄牢的價值意蘊與現實路徑這三個基本問題,這是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研究中不可迴避的,而且需要首先回答的問題。這三種觀點聚焦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生成的歷史與現實語境,相對準確地把握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內涵,呈現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存在樣態的多維性理解與多視域闡發,為進一步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意蘊與實現路徑提供了多樣化的思維線索。但如何從本質內涵上界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實狀態,仍需要進一步辨析。
  • 堅持「兩個結合」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堅持「兩個結合」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0-10-26 1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積極構建思想政治課和課程思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協同育人機制,馬克思主義學院通過集中培訓,集體備課,充分挖掘課程內容中所蘊含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資源,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重大創新理論及時滲透到教學和科研之中,強化課程育人主渠道,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專業性。
  • 全國政協民宗委召開座談會:編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材
    他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民族理論與時俱進的創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要持續加強理論和政策研究,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搞清楚,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搞清楚,把理論上存在的誤區搞清楚,把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搞清楚,把加強和改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搞清楚,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提供堅實支撐。
  • 少數民族學者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言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時光)少數民族學者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言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電 (記者陳小願)多位少數民族學者23日在北京表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從經濟、文化、教育、法治等方面著手,特別要進一步加強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路徑
    黨的十九大創造性地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並將其寫入黨章,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新境界,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深化認識和理解,樹立正確的文化觀。
  • 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思路
    在追尋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我們不應忘卻本與根的文化命脈、血與火的革命記憶、強與興的歷史使命,我們不僅要明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什麼,還要堅定地增強這一意識,從而打牢不斷前行與向上的思想基礎。對中華民族這樣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共同體而言,同一性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中華文化。那些習而未察的無意識、優秀的精神價值、能動的進步意識,無一例外都根植於厚重的中華文化土壤中。因此,中華文化這一豐富資源,自然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底色和毋庸置疑的本源性內容。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文化認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觀眾巴特爾:「覺得很震撼,真的體現了那種氣節,對於我們民族團結還有下一代的成長都有幫助。」觀眾高晶:「 這部劇也讓我感覺到了各個民族融合在一起,更多的是在展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提升我們年輕人的一種思想境界。」
  • 文化潤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作者:王石川(媒體評論員)  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新疆幹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 傳承發展中華文化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傳承發展中華文化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艾北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增強和提升整個民族和國家的向心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多次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人心相聚,最根本的動因在於價值相通、內心認同。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像愛護眼睛一樣——略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可以有很多具體的設計和倡導。例如,中華民族既是一家,就有共同的家國情懷。「家國」即「國家」,家在國中,國在家中。家在國中卿卿我我,國在家中生生不息。
  • 雲南大學啟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計劃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李哲)6月2日,「雲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計劃」啟動會在該校東陸校區召開。該校黨委書記林文勳,副校長楊澤宇、趙琦華,民族政治研究院、民族學與社會學院、政府管理學院及和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參加會議。
  • 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話語體系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和豐富的過程,從 2014 年 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到 2017 年 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再到 2019 年 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 踐行守望相助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自治區各大中小學...
    」盟市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開展「掀起民族團結進步新熱潮,開創全民國防教育新格局」民族團結、國防教育大會暨土左旗民族中學2020級新生軍訓動員會,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