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思路

2020-12-19 德令哈市婦聯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談到「八個堅持」,其中之一是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為此,會議強調要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的十九大將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升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總結為我國國家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

在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經成為新時代關係國家與民族命運的重要理論與現實命題,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通常,意識在被意識到之前可能是潛在的、模糊的,而意識的鑄牢又常常建立在意識覺醒的基礎之上。從意識不到,到意識覺醒,再到意識鑄牢,這個過程通常很漫長,但也可以短時間內實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即是如此。

數千年來,一代代中華兒女薪火相傳,創造並發展了光輝璀璨的中華文明,在近代以來血與火的抗爭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體意識空前增強,中華民族實現了從自在到自覺的偉大轉變。

如今,中華民族共同體與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價值融為一體,化為一種集體身份與尊嚴。在追尋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我們不應忘卻本與根的文化命脈、血與火的革命記憶、強與興的歷史使命,我們不僅要明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什麼,還要堅定地增強這一意識,從而打牢不斷前行與向上的思想基礎。

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前提

就類型而言,意識無外乎兩類:一類是存在於所有成員頭腦之中的大意識,通常與社會文化環境相依存,是一種具有相似乃至貫通屬性的存在;一類是只存在於個體成員頭腦之中的小意識,通常與個體經驗相關聯,是一種具有差異性的存在。在現實生活中,意識總是游離於大意識與小意識之間,相對性地共存。大意識沒有小意識的支撐和貫通就不會存在,小意識在對大意識的內容體系進行能動選擇的同時,又常常受到大意識或直接或間接的規約。我們可以將大意識理解為特定範圍內所有成員與相關生存環境互動而生發的意識關係總和。

顯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上述關係總和式的大意識。它是一個聚合各族人民所能感知、所持價值和所要致之於一體的心態體系,既是一種歸屬體驗,又是一種共善信念,還是一種能動意願。具體來說,這樣的大意識表現為各族人民心連心一家人的溫暖歸屬體驗、手拉手一起走的共善價值信念、同手足共復興的責任使命意願。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來說,就是「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個相對開放的意識體系,各族人民的親和感知、精神信仰、行為意願都是其構成要素。

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雖然只有兩字之差,卻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毫無疑問,對前者的思考會落腳於大意識層面,至於後者,則未必只關注大意識,而是要時時著眼於各種各樣的小意識,即如何把握小與大的關聯、實現眾多小意識的協和貫通。正是在此意義上,我們說大與小是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前提。

應當說,小層面的無意識、潛意識乃至意識迷茫現象仍廣泛存在。許多人生於斯長於斯,融於中華民族共同體之中,對潛存的大意識、小意識並無覺察;許多人行走中國,感受著廣袤疆域的地理人文差異,意識到中華民族因多元一體而充滿活力,但對深層次的精神信念尚無尋察;許多人渴求登高望遠,有意識地想像並期盼自身未來的前景,但因囿於一己一時一地,對整體航向缺乏洞察。

這些普遍存在的現象,背後均映射出一個視角、眼界或格局的問題,體現了大與小的基本關係範疇,諸如宏觀與微觀、長遠與眼前、全局與細節、集體與個體等。藉此關係範疇來審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能夠明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前提意涵,即要喚醒一些習而未察的無意識,明晰一些優秀且具超越性的精神價值,發掘一些能動性的進步意識,一點一滴地超越個體小意識,培育寬眼界、長眼光、大格局的思維能力,實現大意識與小意識之間的彼此理解、相互貫通。

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容

事物一旦超越個體的小,形成相對的大,另一對非常關鍵的關係範疇就會出現,即同與異的關係。涉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容問題,同與異這對關係範疇可以提供一定的進路線索。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在我國如此廣袤的疆域上,差異必然是廣泛存在的。不過,異彩紛呈總是有存在條件和保障的,這就涉及同的問題。中華民族如此多元,卻能夠長期存在延續,關鍵就在於具有某種同的特質。抽象地來看,「同」具有兩種基本意涵,一種是相同,一種是共同。「相同」排除了異的存在空間,只保留同一性的內容;「共同」則為異之共生提供了豐厚土壤,以保障互助協作內容的生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考慮前者,以保障整體性的共存,也要考慮後者,以促使共同體保持生機和活力。

對中華民族這樣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共同體而言,同一性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中華文化。那些習而未察的無意識、優秀的精神價值、能動的進步意識,無一例外都根植於厚重的中華文化土壤中。因此,中華文化這一豐富資源,自然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底色和毋庸置疑的本源性內容。

在同一性層面,還有一些內容是相對清晰的,這是由近百年來中國政治文明現代化的獨特路徑賦予的,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及其選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近代,中華民族遭遇空前危機,而國民整體又處於低組織化狀態,喚醒大意識,凝聚並組織各族人民奮起自強成為歷史所需。中國共產黨勇擔歷史使命,以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團結國內一切力量,建立統一戰線,最終締造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解放和主權獨立,由此奠定了國家統一穩定的內在秩序,為各族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政治基礎保障。此後,經過曲折探索,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而言,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最為核心的對象性內容。動態地審視這五個關鍵的對象性內容,會發現其具有共同性的一面:新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中華民族是各民族交融匯聚形成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共同走出來的。可以說,從異到同,在動態的歷史過程中,提供了一個由小及大的內容體系、厚重根源和行動方案,這就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大意識的基本進路體現。

理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團結進步理路

如果說,大與小構成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廣闊視野,同與異構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容厚度,那麼如何進一步實現範圍與內容的契合,就需要用「大同小異」的思維。大同小異的基本意思是大體相同而略有差異。將其放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語境下進行詮釋,就是指大意識要向共事靠攏,小意識要向優異靠近,簡言之,就是團結進步。

大意識向共事靠攏的團結思路,可以通過一個非常熟悉的場景來理解。當大家共同參與完成一項任務時,會自然生發出一種聚合向心的意識和感覺。儘管大家的角色分工、職責範圍、權限大小各不相同,所從事的也是不同的工作,但源於共事情境及其引發的關係聯絡,相互之間便生發了良性互動與影響,每一個個體都找到了相似的感覺,即他者與自我緊密關聯——我所從事的事情要建立在與他者的聯繫基礎之上,他者所從事的事情也離不開我的存在。因此,大意識向共事靠攏,能夠促成團結協作,生發共鳴性的歸屬感與榮譽感。

小意識向優異靠近的進步思路,同樣可以藉助一個實驗來體現。當大家都處於一個集體中時,個體的優異進步是需要給予激勵的。小意識向優異前進,能夠促成創新進步,激發共同體的活力。

將上述思路引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來,就要求一方面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置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讓各族人民認識到復興偉業的大意識與每一個個體都息息相關。從正向維度看,每個人的努力進步和能動維護都是為這項事業添磚加瓦,都值得肯定;從反向維度看,任何破壞進步的行為,如擾亂秩序、分裂國家、傷害同胞等,都是拆磚卸瓦的可恥行為,都需要加以抵制。另一方面,要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置於面向個體成員的激勵中,對各領域、各層次為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作出貢獻的人與事給予表彰和讚揚,讓各族人民意識到各種進步小意識都能夠得到認可和激勵。這樣一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著眼的團結進步理路就更為明晰。需要強調的是,全國56個民族都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體和重要力量,全體人民既是主體,也是對象,更是受益者。

總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理解大與小,又要把握同與異。大與小反映意識的層次,同與異反映意識的內容。大意識要向共事靠攏以喚醒團結意識,小意識要向優異靠近以喚醒進步意識,「大同小異」才能使中華民族共同體在凝聚的基礎上保持活力。

來源:國家民委

相關焦點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譜寫內蒙古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內蒙古自治區民委黨組書記、主任 奇錦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重要保證。
  • 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思想...
    」,對雲南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指明了方向、找準了位置、明確了目標、提出了任務,其根本就是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凝心聚力,帶領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生活。 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將成為夯實新徵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思想基礎的關鍵點。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譜寫內蒙古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內蒙古自治區民委黨組書記、主任 奇錦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重要保證。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在新時代繼續保持「模範自治區」的崇高榮譽,是全區民族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務。
  • 【民族團結進步】文化認同是最基本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評論之五
    只有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在精神紐帶上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才能更好地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對任何國家而言,文化認同都是最基本最深層次的認同,是一種身份的構建和歸屬,反映了民族共同體對自己身份識別和情感依託的集體意識。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繪就民族團結進步「同心圓」
    圍繞主線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推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中,市民宗委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吸引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參與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活動中,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濃厚氛圍。
  • 巴彥託海鎮團結嘎查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會
    11月9日,巴彥託海鎮團結嘎查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會,嘎查駐村工作隊及兩委班子成員參加宣講會。宣講會上,旗委黨校教師孟濤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保證、核心內容、內在要求、實現方式和根本目標等方面進行生動又詳細的講解,內容豐富,邏輯縝密,即有理論指導又有實踐內容,深化了黨員幹部對共同體意識的理解與認識。
  • 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三個基本問題
    【摘 要】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本質內涵、鑄牢的價值意蘊以及現實路徑,是我們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理論轉換為現實所必須要思量的三個基本問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國56個民族成員(包含港、澳、臺等同胞) 對中華民族共同體這一客觀實體的認同意識。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玉泉區召開文化企業「守望相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座談會
    9月24日,區委宣傳部組織召開玉泉區文化企業「守望相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座談會,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東霞主持會議。座談會上蘇魯錠、納碩泰、敦布仁欽等參會企業介紹各自基本情況、發展特色,發改、文旅等相關職能部門結合各自職能,就如何扶持民營企業更好發展壯大、如何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參會企業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 中國民族報: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加強新時代民族學...
    □ 高永久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民族學學科建設離不開繼承吸收、社會實踐、學術環境、現實需要等基本條件,新時代這些條件的核心要素都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著密切聯繫。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認同是最基本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評論之五
    只有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在精神紐帶上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才能更好地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文化認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內蒙古文化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特別是內蒙古的烏蘭牧騎,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文藝戰線上的一面旗幟,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堅持黨的文藝路線,植根基層,情系群眾,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從火熱的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借鑑傳承,把舞蹈、好來寶、歌曲、器樂、歌劇等一大批有生活氣息、有泥土芳香、有革命激情、有美好嚮往的節目奉獻給各族人民,用藝術的強大感染力謳歌黨、謳歌偉大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力量。
  • 人民日報評論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至關重要。在日前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著眼點和著力點,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內蒙古財經大學: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內蒙古財經大學: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各族青年 2020-09-26 2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託克託縣:讓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在雲中大地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託克託縣:讓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在雲中大地 2020-12-13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特別報導」內蒙古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培訓班...
    12月31日,經過為期3天的封閉式專題培訓,內蒙古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培訓結班儀式在西拉木倫校區音樂廳主會場舉行。陳永勝指出,本次專題培訓信息量大,針對性、政策性、指導性強,讓大家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原創性論斷的深刻內涵、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的重大意義和工作要求等方面都有了更加全面準確的理解。
  •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近年來,學校黨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鮮明主線融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教育教學和改革發展全過程,堅定各民族師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切實為培養堅定維護祖國統一、服務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各民族優秀人才提供堅強保證。
  • 文化認同是最基本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只有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在精神紐帶上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才能更好地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對任何國家而言,文化認同都是最基本最深層次的認同,是一種身份的構建和歸屬,反映了民族共同體對自己身份識別和情感依託的集體意識。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是有獨特歷史特徵的共同體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是有獨特歷史特徵的共同體 2021-01-12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持「兩個結合」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堅持「兩個結合」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0-10-26 1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繁榮社會主義文藝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
    繁榮社會主義文藝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蒙古自治區文聯黨組書記 冀曉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認為,文藝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其一貫秉承文藝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