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學者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言

2020-12-17 中國網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時光)少數民族學者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言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電 (記者陳小願)多位少數民族學者23日在北京表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從經濟、文化、教育、法治等方面著手,特別要進一步加強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22至31日舉辦少數民族代表人士中華文化研修班,來自西藏、內蒙古、寧夏、廣西等自治區的少數民族代表約70人出席。多位參與研修班的學者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作上述表示。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西藏大學副校長楊丹表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從國內外兩方面分析。從國內看,中華民族存在多元一體格局,不同民族各有差異,但認同體系是一致的。

他認為,從國際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走向世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從國際上得到反饋。要讓走出國門的中國人能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強大,強化中華民族自豪感。「這對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交往交流交融很有意義。」

北方民族大學回族學研究院院長丁明俊表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加強各民族對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同時,也要做好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

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所長陳紅升表示,在堅定政治認同和維護國家統一的基礎上,應加大對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提高民族地區民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步伐,實現各地區共建共享,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現實基礎。

陳紅升認為,應把教育扶貧作為治貧之本,確保貧困人口子女能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培養就業創業能力,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完)

相關焦點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內蒙古財經大學: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內蒙古財經大學: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各族青年 2020-09-26 2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傳承發展中華文化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多次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人心相聚,最根本的動因在於價值相通、內心認同。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全國政協民宗委召開座談會:編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材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消息,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2日在京召開少數民族界主題協商座談會,圍繞「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座談交流。他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民族理論與時俱進的創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要持續加強理論和政策研究,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搞清楚,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搞清楚,把理論上存在的誤區搞清楚,把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搞清楚,把加強和改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搞清楚,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提供堅實支撐。
  • 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三個基本問題
    【摘 要】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本質內涵、鑄牢的價值意蘊以及現實路徑,是我們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理論轉換為現實所必須要思量的三個基本問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國56個民族成員(包含港、澳、臺等同胞) 對中華民族共同體這一客觀實體的認同意識。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認同是最基本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評論之五
    只有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在精神紐帶上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才能更好地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家手筆)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家手筆) 原標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民族認同層面要處理好「多元」與「一體」的關係,既尊重「多元」,更強調「一體」,以增強各民族群眾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之「一體」的認同。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繁榮社會主義文藝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
    繁榮社會主義文藝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蒙古自治區文聯黨組書記 冀曉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認為,文藝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其一貫秉承文藝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關係。
  • 中國民族報: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加強新時代民族學...
    從繼承吸收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的民族平等、民族發展等重要思想,以及老一輩學者關於「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華民族的共同性」等學術觀點,是民族學學科普遍認同且不斷傳承的重要思想,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文化認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我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共同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內蒙古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融合交往的舞臺,是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縮影。各族人民始終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譜寫內蒙古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內蒙古自治區民委黨組書記、主任 奇錦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重要保證。
  • 內蒙古在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
    10月27日,呼和浩特民族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討會暨自治區民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呼和浩特民族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呼和浩特民族學院舉行。
  • 人民日報評論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至關重要。在日前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著眼點和著力點,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玉泉區召開文化企業「守望相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座談會
    9月24日,區委宣傳部組織召開玉泉區文化企業「守望相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座談會,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東霞主持會議。座談會上蘇魯錠、納碩泰、敦布仁欽等參會企業介紹各自基本情況、發展特色,發改、文旅等相關職能部門結合各自職能,就如何扶持民營企業更好發展壯大、如何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參會企業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九大創造性地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並將其寫入黨章,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新境界,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
  • 趙林平:博採眾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今天,趙林平在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表示,文藝創作其實也是一個博採眾長的過程,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各民族要在文化認同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由內蒙古藝術學院創作,趙林平是這部作品的編劇和藝術監製。
  • 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話語體系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和豐富的過程,從 2014 年 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到 2017 年 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再到 2019 年 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 像愛護眼睛一樣——略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可以有很多具體的設計和倡導。例如,中華民族既是一家,就有共同的家國情懷。「家國」即「國家」,家在國中,國在家中。家在國中卿卿我我,國在家中生生不息。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丨在一起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丨在一起 2020-12-11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是有獨特歷史特徵的共同體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是有獨特歷史特徵的共同體 2021-01-12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區在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
    10月27日,呼和浩特民族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討會暨自治區民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呼和浩特民族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呼和浩特民族學院舉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特別是關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論述精神,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經自治區民委和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協商研究,決定在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藉助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在學科、人才、科研等方面的優勢,採取學科整合和多學科、多領域聯合攻關等方式,開展民族工作、民族基礎理論和民族工作重大現實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