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致力於以國際化的視野聚焦學術前沿,關注當代藝術現場。法國藝術家貝爾納·弗孔的全新展覽:「真實與虛構——貝爾納·弗孔」由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聯合成都當代影像館共同主辦,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協辦,於2020年9月9日下午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開幕式。
開幕現場,多位領導和嘉賓蒞臨現場。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顧錚先生,成都當代影像館創始人、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主席鍾維興先生,四川美術學院校長、重慶市美協主席龐茂琨先生,重慶市文聯書記龍川先生,發表致辭。藝術家貝爾納·弗孔因疫情無法到現場,用視頻送來了遠方的祝福。
本次展覽以多視角全面地展現貝爾納·弗孔的作品及其創作脈絡,共有《之前的時光》《悠長假期》《可能變遷的時光》《愛之屋》《冬之屋-金之屋》《偶像與祭獻》6個系列,同時還展出了紀錄片《悠長假期》及視頻藝術作品《我的道路》。貝爾納·弗孔為成都當代影像館特別製作的保留弗孔家族痕跡的小木屋,其中部分物件和作為藝術家創作「手稿」的寶麗來作品,也是首次走出成都當代影像館在本次展覽中呈現。貝爾納·弗孔在1995年停止攝影以後轉向視頻藝術的創作,作品《我的道路III》為國內展覽中首次展出。
當日,配合展覽還在美術館舉行了學術對談,對談由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何桂彥擔任學術主持,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顧錚、藝術家馬良、成都當代影像館創始人鍾維興作為對談嘉賓,共同圍繞展覽相關話題展開對話。
談及展覽,顧錚表示,貝爾納·弗孔的置景作品,動搖了自現代攝影時期根深蒂固的攝影美學,以對現實的重組而非捕捉搭建其內在的真實。
鍾維興從與貝爾納·弗孔的相識說起,認為弗孔從未被攝影師的視野所禁錮,而是對準自己的內心,拍攝人生經歷和個人思考。哲學、神學,跨學科的結合呈現其作品豐富性。
馬良從創作經歷出發,因為相似的置景經驗而與弗孔結緣,認為貝爾納·弗孔的作品猶如一個平行空間,將獻給永恆的青春。
展覽將展至10月10日。
展覽介紹
在紀實攝影盛行時期,貝爾納·弗孔率先使用置景來重現他記憶中的童年、反映他對現實的思考、呈現對文本的重新解構,這位置景攝影的先驅將充滿詩意的畫面帶至眾人視野,使不少人意識到置景攝影的優勢所在,他們開始主動使用置景這一方式。幾十年過去,當初被貝爾納·弗孔影響的人已成為新一代攝影領袖,這位置景攝影的先驅人物放下相機轉向文字與影像媒介的創作。
受諸多因素影響,在20世紀下半葉初期,紀實攝影的主流地位已成定局。諸多知名攝影師都信奉從流動的現實中捕捉瞬間,而貝爾納·弗孔則從「照相」走向「造相」,在置景的抽絲剝繭中完成對自我童年夢幻島的詩意化構建。此後,在數碼時代降臨時轉向對文字和影視的嘗試。
在貝爾納·弗孔的正方形底片上,獨特的弗列松工藝營造其絢爛而和諧的色調,充滿繪畫感的圖像重塑理想化和象徵主義的世界。他的影像如同精練而憂傷的寓言,彰顯無可奈何純真的遺失和對世界幻想的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