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納·弗孔2020》
裝幀:裸脊精裝+護封
尺寸:210mm×260mm
頁數:80頁
定價:160元
「紅色風景的出現不僅因為『偶像』與『祭獻』是不可分割的,同時也預示出攝影以其不可救藥的缺陷面對濃烈鮮活的生命時的無能為力:祭品的獻血在照片中變成像傷口。」
——貝爾納·弗孔(Bernard Faucon)
貝爾納·弗孔(Bernard Faucon)從1976年開始從事攝影創作,是構成攝影和觀念攝影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視為當代攝影從「照相」(taking)走向「造相」(making)的典型。他的攝影方式有別於捕捉現實瞬間的手法,通過構築場景,安排情節,擺布人物再以照片的形式加以再現。他用經過精心打扮的人體模型,來還原出一個個存在於他的童年記憶。
全新中文版畫冊《貝爾納·弗孔 2020》是成都當代影像館常設展同名出版物,畫冊呈現了弗孔的部分作品:《之前的時光》《悠長假期》《可能變遷的時光》《房間》《偶像與祭獻》。
虞美人花田 | 偶像與祭獻 1990 ©Bernard Faucon
史蒂芬 II | 偶像與祭獻 1990 ©Bernard Faucon
迪米特裡 | 偶像與祭獻 1989 ©Bernard Faucon
雪 | 偶像與祭獻 1990 ©Bernard Faucon
樹影 | 偶像與祭獻 1990 ©Bernard Faucon
池塘 | 偶像與祭獻,1990,150*150cm
《偶像與祭獻》系列(1989-1991)是一次與過往的決裂,他稍微仰視的角度將男孩的肖像拍出神性:
「在最終的成片裡,我用火焰代替了聚光燈,一簇約有兩三米高的激烈火苗,『偶像『的面部必須能夠承受這樣的光芒,這光芒塑造出了他們的表情,賦予了他們或者痛苦或者欣喜若狂的眼神,有時候,還有眼淚。火焰的狂暴卻又製造出極為純淨、極為可靠的陰影,沿著火苗輕輕顫抖的輪廓,就像我們想像中的原子之火。「
紅色的風景給了他靈感,他開始著手拍攝「獻祭」給偶像們的風景。鮮血一樣的紅色在大地上像河流一樣流淌,潑灑在冬日枯黃的草場、巖石、花田間或皚皚白雪上。像液化的火焰般,在原本平靜的風景中爆發出能量:
「紅色風景的出現不僅因為『偶像』與『祭獻』是不可分割的,同時也預示出攝影以其不可救藥的缺陷面對鮮活的生命時的無能為力:祭品的鮮血在照片中變成像傷口一樣的遺蹟,這便是攝影本身的絕望。「
自拍像 | 悠長假期 1976 ©Bernard Faucon
貝爾納·弗孔出生於法國普羅旺斯呂貝宏山區的阿普特小鎮,母親家族七代都從事彩釉陶器的製作。雖然弗孔並未繼承家族事業,但不得不承認,家庭的因素早已在他身上烙下印記。
童年時期的貝爾納·弗孔長期和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祖父母生性開朗。那時候的家庭就像是一個港灣,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此停留。薰衣草田、單純的遊戲、外來人與祖父母交換的各式各樣的新奇的物什組成了他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作為弗孔攝影生涯的正式開端,《悠長假期》系列(1976-1981)是他最為人熟知的作品。這個系列作品可以看作是他對明亮陽光的童年時光的懷念。
熟睡者 | 悠長假期 1980 ©Bernard Faucon
點心 | 悠長假期 1978 ©Bernard Faucon
123木頭人 | 悠長假期 1980 ©Bernard Faucon
火把 | 悠長假期 1977 ©Bernard Faucon
隨著進入畫面的真人頻次越來越高,那些被作為人類童年象徵的人偶也在畫面中漸漸隱去。弗孔說,在構思這幅作品時,他的腦子裡其實只有火焰和遊戲。火是弗孔作品中非常重要的意向,那團恣烈純粹的火焰,從《宴會》(1978)、《燃燒的雪》(1981),一直貫穿弗孔和創作和人生。來自普羅旺斯的評論家 弗朗西斯·科蘇(Francis Cossu)這樣評價他的作品:
「每一個看過弗孔作品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種不可收拾的情感,像火焰點燃了風景,留下一片荒蕪。當我們欣賞它們的時候,激發出魔法一般的,自我犧牲的能量。」
懸崖 | 可能變遷的時光 1981 ©Bernard Faucon
橘子 | 可能變遷的時光 1982 ©Bernard Faucon
第十二個愛之屋 | 房間 1985 ©Bernard Faucon
金色火堆 | 房間 1987 ©Bernard Faucon
在《貝爾納·弗孔2020》全新中文版畫冊中,完整展現貝爾納·弗孔用心營造的夢境之地,並首次結合知名評論家克裡斯蒂安·葛約爾、藝術家鍾維興的中英文雙語評論,以多角度客觀呈現貝爾納·弗孔。
畫冊由知名印廠雅昌印刷,內文採用157g日本進口啞粉紙,使用專色加四色全彩印刷,每張圖片均過光油,極致匠心,完美地呈現原作色彩。
畫冊採用16開,尺寸更適宜呈現弗孔的方畫幅作品。護封選用VT200G拉菲本白,手感舒適,盡顯藝術氣息。
裸脊精裝,可180°平攤隨心翻閱。
原標題:《《貝爾納·弗孔2020》Bernard Faucon2020丨攝影書VOL.4》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