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納·弗孔2020》丨攝影書VOL.4

2020-12-12 澎湃新聞

《貝爾納·弗孔2020》

裝幀:裸脊精裝+護封

尺寸:210mm×260mm

頁數:80頁

定價:160元

「紅色風景的出現不僅因為『偶像』與『祭獻』是不可分割的,同時也預示出攝影以其不可救藥的缺陷面對濃烈鮮活的生命時的無能為力:祭品的獻血在照片中變成像傷口。」

——貝爾納·弗孔(Bernard Faucon)

貝爾納·弗孔(Bernard Faucon)從1976年開始從事攝影創作,是構成攝影和觀念攝影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視為當代攝影從「照相」(taking)走向「造相」(making)的典型。他的攝影方式有別於捕捉現實瞬間的手法,通過構築場景,安排情節,擺布人物再以照片的形式加以再現。他用經過精心打扮的人體模型,來還原出一個個存在於他的童年記憶。

全新中文版畫冊《貝爾納·弗孔 2020》是成都當代影像館常設展同名出版物,畫冊呈現了弗孔的部分作品:《之前的時光》《悠長假期》《可能變遷的時光》《房間》《偶像與祭獻》。

 

虞美人花田 | 偶像與祭獻 1990 ©Bernard Faucon

史蒂芬 II | 偶像與祭獻 1990 ©Bernard Faucon

迪米特裡 | 偶像與祭獻 1989 ©Bernard Faucon

雪 | 偶像與祭獻 1990 ©Bernard Faucon

樹影 | 偶像與祭獻 1990 ©Bernard Faucon

池塘 | 偶像與祭獻,1990,150*150cm

《偶像與祭獻》系列(1989-1991)是一次與過往的決裂,他稍微仰視的角度將男孩的肖像拍出神性:

「在最終的成片裡,我用火焰代替了聚光燈,一簇約有兩三米高的激烈火苗,『偶像『的面部必須能夠承受這樣的光芒,這光芒塑造出了他們的表情,賦予了他們或者痛苦或者欣喜若狂的眼神,有時候,還有眼淚。火焰的狂暴卻又製造出極為純淨、極為可靠的陰影,沿著火苗輕輕顫抖的輪廓,就像我們想像中的原子之火。「

紅色的風景給了他靈感,他開始著手拍攝「獻祭」給偶像們的風景。鮮血一樣的紅色在大地上像河流一樣流淌,潑灑在冬日枯黃的草場、巖石、花田間或皚皚白雪上。像液化的火焰般,在原本平靜的風景中爆發出能量:

「紅色風景的出現不僅因為『偶像』與『祭獻』是不可分割的,同時也預示出攝影以其不可救藥的缺陷面對鮮活的生命時的無能為力:祭品的鮮血在照片中變成像傷口一樣的遺蹟,這便是攝影本身的絕望。「

自拍像 | 悠長假期 1976 ©Bernard Faucon

貝爾納·弗孔出生於法國普羅旺斯呂貝宏山區的阿普特小鎮,母親家族七代都從事彩釉陶器的製作。雖然弗孔並未繼承家族事業,但不得不承認,家庭的因素早已在他身上烙下印記。

童年時期的貝爾納·弗孔長期和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祖父母生性開朗。那時候的家庭就像是一個港灣,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此停留。薰衣草田、單純的遊戲、外來人與祖父母交換的各式各樣的新奇的物什組成了他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作為弗孔攝影生涯的正式開端,《悠長假期》系列(1976-1981)是他最為人熟知的作品。這個系列作品可以看作是他對明亮陽光的童年時光的懷念。

熟睡者 | 悠長假期 1980 ©Bernard Faucon

點心 | 悠長假期 1978 ©Bernard Faucon

123木頭人 | 悠長假期 1980 ©Bernard Faucon

火把 | 悠長假期 1977 ©Bernard Faucon

隨著進入畫面的真人頻次越來越高,那些被作為人類童年象徵的人偶也在畫面中漸漸隱去。弗孔說,在構思這幅作品時,他的腦子裡其實只有火焰和遊戲。火是弗孔作品中非常重要的意向,那團恣烈純粹的火焰,從《宴會》(1978)、《燃燒的雪》(1981),一直貫穿弗孔和創作和人生。來自普羅旺斯的評論家 弗朗西斯·科蘇(Francis Cossu)這樣評價他的作品:

「每一個看過弗孔作品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種不可收拾的情感,像火焰點燃了風景,留下一片荒蕪。當我們欣賞它們的時候,激發出魔法一般的,自我犧牲的能量。」

懸崖 | 可能變遷的時光 1981 ©Bernard Faucon

橘子 | 可能變遷的時光 1982 ©Bernard Faucon

第十二個愛之屋 | 房間 1985 ©Bernard Faucon

金色火堆 | 房間 1987 ©Bernard Faucon

在《貝爾納·弗孔2020》全新中文版畫冊中,完整展現貝爾納·弗孔用心營造的夢境之地,並首次結合知名評論家克裡斯蒂安·葛約爾、藝術家鍾維興的中英文雙語評論,以多角度客觀呈現貝爾納·弗孔。

畫冊由知名印廠雅昌印刷,內文採用157g日本進口啞粉紙,使用專色加四色全彩印刷,每張圖片均過光油,極致匠心,完美地呈現原作色彩。

畫冊採用16開,尺寸更適宜呈現弗孔的方畫幅作品。護封選用VT200G拉菲本白,手感舒適,盡顯藝術氣息。

裸脊精裝,可180°平攤隨心翻閱。

原標題:《《貝爾納·弗孔2020》Bernard Faucon2020丨攝影書VOL.4》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明天,在川美邂逅貝爾納·弗孔!
    © Bernard Faucon貝爾納·弗孔是法國著名攝影家,置景攝影和觀念攝影的代表人物之一。1975年,他回收廢舊人體模特兒,經過修整和再創造以高價賣給巴黎大型零售店。
  • 「真實與虛構——貝爾納·弗孔」展覽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法國藝術家貝爾納·弗孔的全新展覽:「真實與虛構——貝爾納·弗孔」由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聯合成都當代影像館共同主辦,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協辦,於2020年9月9日下午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開幕式。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顧錚先生,成都當代影像館創始人、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主席鍾維興先生,四川美術學院校長、重慶市美協主席龐茂琨先生,重慶市文聯書記龍川先生,發表致辭。藝術家貝爾納·弗孔因疫情無法到現場,用視頻送來了遠方的祝福。
  • 攝影|弗孔的寶麗來照片:拍攝中的靈光一閃
    2016年,成都攝影師、收藏家鍾維興一行前往貝爾納·弗孔家拜訪,探討展出其更多攝影藝術作品的可能。期間,弗孔在臥室裡發現了一個舊報紙包裹,拆開包裹裡面散落著雜亂的寶麗來照片。這些照片曾經只是弗孔拍攝時的構思草圖,通常會被銷毀。
  • 貝爾納·弗孔的美麗新世界
    碩士畢業後,他成為首批探索置景攝影領域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的攝影創作始於1976年,終於1995年。1989年,弗孔榮獲法國國家大獎賽。他的藝術作品曾在國際上展出,並撰寫了多本書籍,以法文、英文、日文、中文和韓文出版。」1995年,弗孔突然停止了拍攝。這位藝術家宣稱:「無論以何種形式,我必須最終實現我的主張,即對閉合的痴迷。這成為圖像的終結。」
  • 貝爾納·弗孔的「方畫幅」
    貝爾納·弗孔的「方畫幅」 2020-08-17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貝爾納·弗孔的新畫冊,看一看?
    《貝爾納·弗孔 2020》只要你曾看過貝爾納·弗孔的攝影作品,哪怕僅僅看過一張,都會記憶深刻,那是一種不同尋常的炙熱瞬間,被強烈的情緒包裹著。《最後的晚餐》,1981年04 偶像與獻祭——燃燒的金色與紅色當之前的拍攝逐漸結束,30歲的貝爾納 弗孔正值藝術壯年,他開始尋找拍攝的主題。貝爾納·弗孔渴望以肖像定格所愛之人,然而在他看來,攝影能夠定格的僅僅只是一個瞬間,並不能體現其鮮活的完整生命力。於是,弗孔從對「人」的拍攝轉向了對「神」的拍攝。
  • 法國藝術家貝爾納·弗孔攝影展亮相川美美術館
    【法國藝術家貝爾納·弗孔攝影展亮相川美美術館】今(9)日,由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聯合成都當代影像館共同主辦的「真實與虛構——貝爾納·弗孔」的攝影展,在川美美術館開幕。貝爾納·弗孔是法國著名攝影家,構成攝影和觀念攝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展覽將展出至10月10日。
  • 五項全新展覽構建影像藝術豐富性與複雜性面貌丨成都當代影像館...
    從早期的傳統報導攝影,並樹立「決定性瞬間」攝影美學的卡蒂埃-布列松;到其作品體現後現代藝術特徵的貝爾納·弗孔;再到憑藉表現方式日趨多元,邊界不斷被擴張的影像藝術來呈現各自所關注的社會議題的眾位參展藝術家,以上處於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家們,其實驗與實踐共同構建起一份影像藝術豐富性與複雜性的啟示。
  • 森森森林丨憂鬱的熱帶vol .2
    森森森林丨憂鬱的熱帶vol .2 2020-04-21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攝影愛好者的福音,成都當代影像館重新開放,大師作品隆重登場
    其中,法國攝影大師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法國當代攝影大師貝爾納.弗孔,法國國立當代藝術研究院院藏及中國當代藝術家畢贛,崔健,何雲昌,張培力等藝術家的作品席捲而來,令人目不暇接。貝爾納·弗孔(Bernard Faucon),法國構成攝影和觀念攝影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少有日常生活的煩節瑣事,他自己先行構築拍攝場景,構思情節,擺置人物,特別是他的廢舊人體模特,然後再以照片的形式加以再現。他這樣解釋自己的作品:「我的世界裡沒有『代』的概念,出場人物都是孩子,是男孩,少年,沒有『生育性』,可說是『原型』樣的東西,是停止了的世界。」
  • 成都當代影像館正式亮相 7場開館展呈現國內外攝影大師精品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餘如波)4月27日下午,成都市金牛區府河攝影公園內,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的成都當代影像館正式開館。當天,成都當代影像館七大開館展也揭開了神秘面紗,其中包括為了向傳奇攝影師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致敬,而以其經典攝影理論「決定性瞬間」命名的個展,呈現了布列松許多早期的作品。開館之際,著名攝影師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的個展同期亮相,展出了他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拍攝的81張黑白照片,包括幾個月前在亞馬遜叢林的創作,這也是這批作品在全球首度展出。
  • ​弗蘭克、薩爾加多、荒木經惟……他為當代攝影大師造像
    採訪並文|馬列編輯|李媛攝影|鍾維興出品丨穀雨工作室2019年9月9日,94歲高齡的羅伯特·弗蘭克離世。他是推動世界攝影發展的關鍵人物,也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攝影師之一,其代表作品《美國人》,更是影響了一大批攝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