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記者陸曉華)老區孕育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之源。蘇州有沒有革命老區?蘇州革命老區在哪裡?對於很多蘇州人來說,還是知識空白。昨天召開的蘇州市老區開發促進會(扶貧開發協會)五屆一次理事會暨蘇州市扶貧基金會成立大會上,推送了《蘇州市革命老區分布示意圖》,按照區劃,2018年,蘇州市共有8個革命老區發展縣(市、區),蘇州革命老區佔全市國土面積的61%,人口佔全市人口的50.3%。
《蘇州市革命老區分布示意圖》由省有關部門於1997年編繪完成。該圖以1997年蘇州行政地理為框架,標誌出1945年以前蘇州地區革命老區的詳細範圍。該圖繪製精良,標示清晰,是一份寶貴的紅色史料,當時只是作為內部資料,未向社會廣泛傳播。為配合好當前紅色主題教育,讓蘇州革命老區的紅色版圖概念深入人心,蘇州市老區開發促進會在蘇州日報報業集團大力支持下,將這份寶貴的歷史資料製作成電子版,向社會推送。
據介紹,中國革命老區是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下創建的革命根據地。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民政部、財政部於1979年聯合發文明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根據地的標準是,曾有黨的組織,有革命武裝,發動了群眾,進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糧食牲畜等運動,主要是建立了工農政權,並進行武裝鬥爭,堅持半年以上時間;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的標準是,曾經有黨的組織,有革命武裝,發動了群眾,進行了減租減息運動,主要是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並進行武裝鬥爭,堅持一年以上時間。2018年,全國革命老區縣(旗、市、區)共有1599個,大多分布在中東部地區。老區地域佔國土面積33%,人口佔55%。
蘇州革命老區地處國民黨反動派、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勢力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環境極為殘酷。蘇州老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革命戰爭年代,與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百折不撓的抗爭,作出了重大犧牲,湧現出新四軍江抗、太湖遊擊隊等一大批革命英雄典範。為支援抗日全局,蘇州老區人民向部隊輸送了大批年輕幹部和武裝人員,組織供應了大量的戰略物資和經費。
根據示意圖,1997年蘇州全市鄉鎮162個,其中老區鄉鎮83個,佔51%。因區劃調整,2018年,蘇州市共有8個革命老區發展縣(市、區):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崑山市、吳江區、吳中區、相城區、虎丘區。蘇州革命老區佔全市國土面積的61%,人口佔全市人口的50.3%。
蘇州市老區開發促進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推送《蘇州市革命老區分布示意圖》,旨在普及蘇州的紅色版圖知識,傳播紅色基因,助力全面小康。市老促會真誠希望有志於弘揚革命傳統的社會各界,更多地參與紅色版圖的推送和應用,通過新媒體製作手段,不斷豐富示意圖內容,不僅要讓紙質圖變成電子圖,更要讓平面圖變成立體圖、單一圖變成連結圖,通過追尋紅色歷史足跡,來傳承光榮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