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有8個「革命老區」分布示意圖向社會推送

2020-12-12 中國江蘇網

蘇報訊(記者陸曉華)老區孕育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之源。蘇州有沒有革命老區?蘇州革命老區在哪裡?對於很多蘇州人來說,還是知識空白。昨天召開的蘇州市老區開發促進會(扶貧開發協會)五屆一次理事會暨蘇州市扶貧基金會成立大會上,推送了《蘇州市革命老區分布示意圖》,按照區劃,2018年,蘇州市共有8個革命老區發展縣(市、區),蘇州革命老區佔全市國土面積的61%,人口佔全市人口的50.3%。

《蘇州市革命老區分布示意圖》由省有關部門於1997年編繪完成。該圖以1997年蘇州行政地理為框架,標誌出1945年以前蘇州地區革命老區的詳細範圍。該圖繪製精良,標示清晰,是一份寶貴的紅色史料,當時只是作為內部資料,未向社會廣泛傳播。為配合好當前紅色主題教育,讓蘇州革命老區的紅色版圖概念深入人心,蘇州市老區開發促進會在蘇州日報報業集團大力支持下,將這份寶貴的歷史資料製作成電子版,向社會推送。

據介紹,中國革命老區是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下創建的革命根據地。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民政部、財政部於1979年聯合發文明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根據地的標準是,曾有黨的組織,有革命武裝,發動了群眾,進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糧食牲畜等運動,主要是建立了工農政權,並進行武裝鬥爭,堅持半年以上時間;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的標準是,曾經有黨的組織,有革命武裝,發動了群眾,進行了減租減息運動,主要是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並進行武裝鬥爭,堅持一年以上時間。2018年,全國革命老區縣(旗、市、區)共有1599個,大多分布在中東部地區。老區地域佔國土面積33%,人口佔55%。

蘇州革命老區地處國民黨反動派、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勢力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環境極為殘酷。蘇州老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革命戰爭年代,與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百折不撓的抗爭,作出了重大犧牲,湧現出新四軍江抗、太湖遊擊隊等一大批革命英雄典範。為支援抗日全局,蘇州老區人民向部隊輸送了大批年輕幹部和武裝人員,組織供應了大量的戰略物資和經費。

根據示意圖,1997年蘇州全市鄉鎮162個,其中老區鄉鎮83個,佔51%。因區劃調整,2018年,蘇州市共有8個革命老區發展縣(市、區):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崑山市、吳江區、吳中區、相城區、虎丘區。蘇州革命老區佔全市國土面積的61%,人口佔全市人口的50.3%。

蘇州市老區開發促進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推送《蘇州市革命老區分布示意圖》,旨在普及蘇州的紅色版圖知識,傳播紅色基因,助力全面小康。市老促會真誠希望有志於弘揚革命傳統的社會各界,更多地參與紅色版圖的推送和應用,通過新媒體製作手段,不斷豐富示意圖內容,不僅要讓紙質圖變成電子圖,更要讓平面圖變成立體圖、單一圖變成連結圖,通過追尋紅色歷史足跡,來傳承光榮的革命精神。

相關焦點

  • 中國革命老區
    中國革命老區   編者按:   中國革命老根據地簡稱革命老區或老區
  • 仙遊共有79處省級革命遺址,18個鄉鎮街道都有分布
    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99歲生日興化大地曾經為革命奉獻過青春和熱血因此也留下了許多革命遺址據統計我縣共有79處革命遺址列入福建省革命遺址分布在全縣18個鄉鎮(街道)一起來認識一下1927年,仙遊建立了第一個中共基層組織
  • 泉州:凝心聚力推進革命老區發展
    閩南網5月29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王惠敏 通訊員 施珍妮)泉州市是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根據地之一,老區行政村954個,佔全市行政村的38%,全省的12%;老區戶籍人口佔全市的36.9%,全省的17%;老區土地面積佔全市的50.7%;健在革命「五老」人員有211人。
  • 習近平在四明山革命老區學習考察
    1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和省老區建設促進會顧問薛駒、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陳法文等一起,專程來到餘姚四明山革命老區學習考察。他強調,我們一定要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胡錦濤同志在西柏坡學習考察時的講話精神,飲水思源,艱苦奮鬥,勵精圖治,開拓進取,發揚老區優良傳統,加快老區開發建設,為全面推進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奮鬥。
  • 多名將軍赴革命老區山東沂源 向中小學生贈送萬方硯臺
    今天上午,「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向革命老區沂源縣捐贈學生硯儀式」在山東沂源舉行。  當日,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北京匯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在聯合會名譽會長、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聯合會會長、原武警部隊副司令劉紅軍中將等帶領下,向沂源縣中小學生捐贈一萬方硯臺,用於革命老區傳播傳統文化教育。
  • ...沂蒙革命老區」,包含這18個縣市區!有你老家嗎?附沂蒙山區範圍
    而身在沂蒙山區的人們,印象則更為深刻,從記憶裡豎起第一根電線桿、鋪好第一條水泥路,到如今,老區人民的生活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山東省扶貧辦統計數據顯示,到2018年,沂蒙革命老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經過兩年鞏固提升,目前,已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邁進。
  • 「最紅高鐵」擘畫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新藍圖
    8月20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評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宣傳部聯合舉辦的2020年「發現最美鐵路」網宣活動落下帷幕。此次活動以「紅色昌贛憶初心」為主題,走進江西萬安、興國等革命老區,展示了昌贛高鐵開通運營後,沿線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迎來的嶄新面貌,老區百姓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
  • 支樹平慰問桐柏山大別山革命老區
    6月1日至5日,省委副書記支樹平先後來到位於桐柏山和大別山革命老區的桐柏縣、新縣等地,深入鄉村看望基層幹部和群眾,走訪慰問老紅軍、老黨員,了解他們工作和生產、生活情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 弘揚革命老區精神 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本報訊(記者 費玉瓊 王道)9月22日,中國老促會副會長楊槧、湖南省政法委原常務副書記彭對喜、重慶市老促會會長王昌渠等一行來黔江參觀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情況。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姚登惠,區政府副區長孫天明介紹相關情況。
  • 和諧社會有大愛、革命老區有真情
    圖為:住院治療30多天來,病情仍無好轉,孩子住在病床上,父母在孩子病床旁邊的地上打地鋪、淚水比汗水多的一家人    「病在兒身、疼在娘心」,當得知手術費用需要60多萬元時,父母的淚水無數次默默的流下,多少個日夜徘徊在醫院的走廊
  • 承德舉辦「飲水思源情系革命老區」專題文藝演出
    常麗虹等出席  和合承德網訊(記者王暢) 12 月29 日,「飲水思源情系革命老區」專題文藝演出在承德大劇院舉行。一幕幕弘揚革命老區奮鬥奉獻精神、傳承革命歷史的演出,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市長常麗虹,市領導劉文勤、王素芝、胡曉紅出席並觀看演出。
  • 湖北秭歸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動革命老區大踏步發展
    「近幾年來,馬營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設施大改善,產業發展有基礎,集體經濟有創收,環境改善邁大步。」9月7號傍晚,在湖北省秭歸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現場,水田壩鄉馬營村黨總支書記鄭家喜正在向村民們介紹近年來全村的發展變化。
  • 革命老區鐘山薏仁香
    在羅平革命老區鐘山鄉,一草一木都似乎能講述70年前那段崢嶸鏗鏘的邊縱烽火故事:面對「三座大山」的壓迫與黑暗統治,羅平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起推翻舊世界。鐘山鄉人民一馬當先,敢為革命馬前卒,率先建立了羅盤區紅色革命根據地。
  • 心繫老區共襄發展大計 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區第三次聯席會在...
    會議由湘西自治州老促會理事長、州政協原主席龍德忠主持,湖南省政法委原常務副書記彭對喜,湘西自治州委副書記、州委統戰部長、州老促會名譽理事長曹普華,副州長向清平,永順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海波,縣委副書記周建武,副縣長宋維榮,政協副主席張明仁等出席會議或陪同考察。
  • 記奮進中的淮海革命老區——張圩
    宿遷市沭陽縣張圩鄉地處淮安與宿遷兩市接合部,地處兩市三縣交界處,下轄8個行政村(居)委會,44個村民小組,社會人口2.8萬餘人,鄉域面積39平方公裡,是全國十九抗日根據地之一,抗日戰爭時期為老淮海區革命根據地中心、淮海區行政專員公署駐地,有著鮮明的紅色足跡。
  • 師偉:革命老區的娘娘廟大火
    壩裡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因為一條大河彎彎地穿城而過、河岸築有防洪大壩而得名,這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同治十年(1871年)曾經發生過兩次著名的起義而成為革命老區。如今和別的革命老區一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壩裡市的旅遊業發展起來了,人們紛紛到這裡遊山玩水、紀念革命。壩裡的一座娘娘廟是熱門景區,每年接待的遊客大約有1300萬、門票人民幣175元。娘娘廟始建於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元至正五年(1345年)建成,歷經滄桑,幾度沉淪,文革期間被大肆破壞、甚至改作酒庫。
  • 展現革命老區輝煌歷史進程《睢寧縣革命老區發展史》出版發行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劉作霖 通訊員 王磊)日前,《睢寧縣革命老區發展史》已由江蘇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2018年初,睢寧縣老區開發促進會按照全國老促會統一部署,聯合縣政協文史委、縣黨史辦等相關單位,組織專門人員開展編纂工作,經過兩年多不懈努力,幾易其稿,最終完成編纂出版工作。
  • 走進大別山——中國著名油畫家革命老區寫生創作活動
    大別山具有自然遺產、佛教歷史和革命傳統三大資源。大別山名木繁多,物種豐富,風景綺旎秀麗。大別山主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境內。大別山是佛教聖地,主峰白馬尖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體現佛教對造物蒼天的膜拜,有「北有白馬寺,南有白馬尖」一說。
  • 漳州市出臺《關於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的實施意見》
    、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加快我市革命老區、中央蘇區高質量發展。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的實施意見》,並於近日印發。《實施意見》充分體現市委、市政府飲水思源、扛起責任,從政策實施、項目建設、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老區蘇區傾斜支持,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
  • 廣東出臺海陸豐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
    中新網廣州9月12日電 (記者 許青青)記者12日從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海陸豐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已獲廣東省批覆同意正式印發。根據《規劃》,廣東海陸豐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將享受一攬子59項具體政策;近期還將推進共76項重大項目,總投資近8000億元。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表示,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十三塊革命根據地之一,是「農民運動大王」彭湃烈士的故鄉。海陸豐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重大的貢獻,但由於受各方面因素制約,老區經濟社會發展仍處於相對落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