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的嫪毐,我寫這篇文章時,嫪毐已封「侯」,爵曰:「長信侯」。估計劇情的需要,秦太后趙姬被「愛情衝昏頭腦」,會不顧一切地要給嫪毐加官晉爵。
劇情發展到這,確實給呂不韋和嬴政出了個難題!這讓大秦相邦呂不韋左右為難,呂不韋內心是非常不同意的,但礙於趙太后的情面,考慮「後相和」,呂不韋最終會選擇妥協,勉為其難地同意了,嫪毐如願以償得以封侯。關於嫪毐「狗仗人勢」強硬般地得以封侯,李斯肯定會給嬴政出謀劃策,嬴政心裡「恨」得牙痒痒,但從此已埋下殺嫪毐的伏筆。「別看你今天鬧得歡,將來必定拉清單」!呵呵,估計這話就是從那時傳下來的。
歷史上的嫪毐,漢時,宗室大臣劉向在《說苑·正諫》中作了詳細的描寫:「秦始皇帝太后不謹,幸郎嫪,封以為長信侯,為生兩子,專國事,浸益驕奢,與侍中左右貴臣俱博飲,酒醉爭言而鬥,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窶人子何敢乃與我亢!」所與鬥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寥寥幾語,將嫪毐的飛揚跋扈和囂張氣焰,描寫的淋漓盡致。特別是嫪毐自稱嬴政的「假父」,毫不顧忌趙太后的臉面和秦王嬴政的尊嚴。這時,嫪毐的「死」只是個時間問題。
嫪毐的酒後失言也好,酒後囂張也罷,據說,秦王嬴政聞之,震怒異常。估計《大秦賦》劇情再慢,嫪毐的這些「找死」的情節應該會在劇中出現,會是一大看點。倘若沒有,那是導演的事,我不負責。
嫪毐,明星也!在當時和死後乃至死了多少年之後,關於記載和描寫嫪毐的史書和書籍都數不勝數,層出不窮。當時的《戰國策》《史記》《說苑》是記載最早最有權威性和典型性的史書。時間關係,我們只看看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是怎麼記載的?我們將相關記載還是翻譯成白話文好一點,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嫪毐在事情洩露後立即盜取趙太后和秦王嬴政的王璽,調動宮中宿衛,主動進攻嬴政當時所住的蘄年宮。嫪毐大敗,被夷三族,嫪毐及其黨羽均被五馬分屍。」
我認為司馬遷的記載還是非常準確的!竟管還有人說嫪毐是被刺殺的,但以秦王嬴政的性格來看,嫪毐的「奪母之恨」、「霸母之辱」,估計以嬴政的報復心,不會讓嫪毐「舒服」地死去的!
嫪毐不是自稱「假父」嗎?不是還和太后給嬴政生了兩個弟弟嗎?嫪毐!對不起!「車裂假父,嚢撲二弟」就是最終的結局。至於,太后趙姬的結局,不是我今天所說的重點,隨她去吧!
其實,自從嫪毐一進秦王宮,就註定是個悲劇,必死無疑!我想嫪毐也早已深知,嫪毐的飛揚跋扈和最後的瘋狂,只不過是「破罐子破摔」「秋後的螞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