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大秦賦16#中國古代史79
秦王嬴政
《大秦帝國》最後一部「統一」終於上線,雖然改名《大秦賦》,但仍掩不住對歷史的考究。從開局秦趙大戰,秦趙雙方士兵的髮飾、衣服就看出「大秦」的劇組依舊秉持前幾部劇的良心。比起拍八路軍摸髮蠟、住別墅,這種抹黑人民軍隊的行為不會到高到哪裡去了。劇中關鍵人物在前幾集又已經上線,包括秦王嬴政登基初年叱吒風雲的嫪毐,只是這時候的嫪毐還是軍中小卒。最新劇情中,嬴異人已經吐血,預示其命不久。歷史上也大體如此,嬴政登基時年幼,政務委託給丞相呂不韋,而丞相和嬴政母親趙姬的關係曖昧,為解除這種曖昧,呂不韋將嫪毐送入宮中。由此嫪毐成了歷史上第一名被明確記載的假太監。但這個嫪毐的存在真的僅僅是只供太后淫樂嗎?
一、嫪毐入宮前的現狀
嫪毐之事記載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大意是:子楚(嬴異人)當時在趙國當人質,呂不韋在趙國經商,呂認為異人奇貨可居,便將寶全部押給異人, 積極操作,賭他能成為以後的秦王。不僅財力支持,在生活上,呂不韋也盡力討好異人,當時邯鄲的歌姬中有「善舞者」和呂同居,因在趙國都城邯鄲所以稱趙姬。一天異人和呂吃飯,見到了趙姬,非常喜歡,便求取她。最開始呂不韋怒,但後來一想整個身家都壓給他了,也不多在乎一個女人,於是將趙姬送給異人,而此時的趙姬「有身」,換言之呂不韋知道趙姬懷孕了,所以歷史上傳言秦始皇是呂不韋之子的根源便在於此。
呂不韋
後來嬴異人當上秦王,呂不韋為丞相。但嬴異人在位三年就去世了,趙姬的兒子嬴政便登上王位,呂不韋繼續執政,嬴政尊稱呂為「仲父」,意思是其地位類似父親。趙姬升為太后。但趙姬年輕不過30歲,又逢丈夫死亡,偌大後宮難免孤單,所以《史記》中說,趙姬便在後宮頻繁約會呂不韋。
嬴異人
但呂不韋是個事業男,隨著權力越來越大,而且「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隨著嬴政年齡長大,知道的事越來越多,太后還不知收斂,呂極度害怕自己和太后私通引來非議,所以想儘快擺脫和太后的關係,由此引發出嫪毐入宮。
二、嫪毐其人
呂不韋商人出身,投資嬴異人後。異人登基,呂爵封文信侯,此為秦爵二十等中的最高等級徹侯,洛陽十萬戶人家之稅不入國庫直接交給呂府。有了權力後呂還想要名聲,最後呂不韋也學習戰國四公子養士,呂府養士三千,這其中就有嫪毐。
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
因為呂害怕私通太后之事案發,所以就希望找別人代替自己。《史記》中對這一段描寫的比較露骨:「(呂)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而且為了給嫪毐創造品牌效應,還專門辦了一場宴會,讓嫪毐進行了色情表演「使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當時也沒有程朱理學,也沒那麼多後人看來羞恥的事。然後把這個消息吐露給太后,太后果然「欲私得之」。隨後就是呂不韋謀劃,將嫪毐假淨身「拔其鬚眉為宦者」送入宮中,陪伴太后。
《大秦賦》嫪毐上線
太后得到新歡也就不記得呂不韋,如此太后呂不韋雙贏。太后「私與通,絕愛之」,居然有了身孕,為了防止事洩,太后帶著嫪毐離開鹹陽遷徙到雍城,嫪毐憑藉太后寵信,「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儼然割據雍地。
三、謀反被殺
依舊是憑藉太后寵愛,公元前239年,嫪毐被封長信侯,獲得了太原郡的封地,憑藉權力和財力,嫪毐腰纏萬貫,也成了士人求官的巴結對象,最終發展成了「(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千餘士人為了求官甘願入贅嫪毐府邸成為嫪毐的食客。
劉向《說苑》中有這麼一段記載:隨著權力增大,前239年被封侯的那年4月,嫪毐居然在和大臣燕飲上,脫口而出我是秦王后爹(「假父」),此事被大臣密奏秦王,秦王大怒。後來秦王又查得嫪毐和太后已經生有兩子,而且二人還曾謀劃秦王死後立二人子為新王,但秦王年輕怎麼可能死,隨意潛臺詞就是要殺秦王奪位。於是秦王就開始布局除掉嫪毐。
少年嬴政
同樣,嫪毐在酒醒後也發現了危險,於是也開始進行造反計劃,他「矯王御璽,及太后御」,因為秦制徵兵必須虎符和王旨,他沒虎符,所以只能徵發縣裡民兵、聯合自己的食客們打算進攻秦王居住的蘄年宮,這種烏合之眾自然抵不過精銳的秦王親軍,結果鹹陽大戰,嫪毐軍被徹底擊敗。嫪毐逃跑後被抓獲,得到了商鞅的車裂死法,其三族全部被殺,嫪毐和太后生的兩個孩子也被殺死,和嫪毐一同謀反的官僚20餘人被殺。嫪毐門下食客三千人發配蜀地,當時的四川可不是天府之國,反而是四周封閉、山林眾多、蛇蟲鼠疫、疫病燥熱、還有土蠻襲殺,基本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四、嫪毐崛起是秦王陰謀?
前面這些故事,大致就是流傳最廣的嫪毐的故事了。從以上過程來看嫪毐就是一個不知死活,太過放縱太飄了而導致身死。換句話說,他要悶聲發大財也許還能享受一段時間。秦王嬴政礙於母親情面也沒過分幹涉他們的事。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是不是還有別的可能?
我們從文章第一部分就能看出,呂不韋在嬴異人時代可謂叱吒風雲,因為他全權主導了嬴異人的上臺。應該說呂不韋的政治眼光獨到狠準,當時秦王之下子嗣眾多,但呂不韋就看準了在外為質,非嫡非長的嬴異人。嬴異人登基後,政務皆在呂不韋,加上嬴異人在位僅三年,嬴政登基年輕,如此更加劇呂氏一黨的根基,造成相權一家獨大幹涉王權。
嫪毐
而隨著秦王年長,也痛感大權旁落,但秦王礙於呂不韋幫助自己的爹異人登基、和太后的私密關係,也不好下手,如此秦王很有可能順水推舟扶植出一股新勢力制衡呂不韋。這股新勢力一定要分化呂不韋的宮內支持勢力。呂最大的宮內支持者就是太后,所以秦王一定要將太后推向呂的對立面。
我們從歷史事跡看,公元前238年,嫪毐和呂不韋兩股勢力已經事成水火。這時候的嫪毐已經隨太后居住雍城,儼然割據一方。且嫪毐憑藉太后信任,處處壓制呂不韋。所以上述嫪毐酒後說「假父」的事,很大程度上就是呂不韋派人捅上去的。
再從以後的歷史看,嫪毐被滅後,呂不韋的勢力也因受牽連,「王欲誅相國(呂不韋)」,呂不韋的「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給呂不韋求情的書信雪片似的滿天飛來,秦王最開始也許真的沒打算殺呂不韋,畢竟呂不韋「奉先王功大」,最後讓他去封地老實待著。結果就在呂不韋離開鹹陽的時候,這些賓客堵塞道路,給呂不韋送行,加上過去萬千賓客求情一事,秦王一看這麼有人緣,結果反而促成了呂不韋之死。呂不韋旋即轉封蜀地,「呂乃飲冘而死」。而且呂死後,秦王居然網開一面,將過去一起和嫪毐謀反的、已經被遷徙到蜀地的人全部放回來。從這更能看出秦王就是在利用嫪毐和呂不韋搞平衡。
文史君說
在《大秦賦》中,嫪毐已經嶄露頭角,是冒死給嬴異人趕車送他們回鹹陽的人。此後劇情走向還是挺引人好奇的。畢竟嫪毐在秦王嬴政鍛鍊帝王心性的路上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大秦賦》一定會對嫪毐和秦王后的感情有所描寫,而且之前有媒體報導,這次會給嫪毐一段完整的劇情線。到底編劇要怎麼講這個傳奇人物的故事,我們還是敬請期待吧。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
2、王天海譯著:《說苑》,中華書局2019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