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

2020-12-15 騰訊網

[摘要]為倡導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研究、記錄社會的發展變化,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2019年2月,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會同新華網、騰訊網聯合發起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

為倡導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研究、記錄社會的發展變化,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2019年2月,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會同新華網、騰訊網聯合發起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

本屆徵文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截止到2019年9月,共收到稿件近4000篇。作品內容涉及面廣、時效性強,體現了作者們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

徵文活動組委會本著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制定了客觀、嚴格、科學的評審辦法,組織權威專家和學者,經過初評、複評、終評、學術原創性檢測等環節,評選出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一等獎5篇、二等獎10篇、三等獎20篇、優秀獎18篇。

現將評獎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從2019年11月27日起,至12月5日止。如有異議,請於公示期間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向徵文活動組委會反映。

電話:010-65226316

電子郵箱:cssdczx@vip.163.com

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組委會

2019年11月26日

一等獎

1. 鄉村振興中的可視性政體、資本親和與小農排斥——基于楓林鎮田野的人類學反思

(作者:譚同學,作者單位:雲南大學)

2. 「中國第一農民城」龍港鎮跟蹤調查——從「小城鎮 大問題」到「小城市 大問題」

(作者:徐振宇;李人慶;賀寧杉;杜文蕭;孫振,作者單位:南京審計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3. 懸停城鄉間的「蜂鳥」——城市快遞小哥群體調研報告

(作者:廉思;黃小東;馮丹;周宇香;王藝璇;黃凡;曹軼昕;李穎,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國總工會信息中心;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4. 長三角地區居家智慧養老調查與發展建議

(作者:馬繼遷;翟進;汪玲萍,作者單位:常州大學瞿秋白政府管理學院)

5. 從嵌入到耦合:精準扶貧視野下鄉村治理權力結構變革——來自雲南省S市X村的實證考察

(作者:王殿璽;陳富軍,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

二等獎

1. 授權式協商:傳統鄉村矛盾糾紛的治理邏輯及當代價值——以鄂西餘家橋村「說公」為例

(作者:李華胤,作者單位: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

2. 「不加班不成活」:網際網路知識勞工的勞動生態——關於網際網路UI設計師的質性研究

(作者:侯慧;何雪松,作者單位:杭州師範大學政治與社會學院社會學系;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3. 生命禮物的流動:從器官捐獻的決策到器官移植的接納

(作者:彭博;蔣繼貧;曾夢君;王心強;王平;潘青山,作者單位:長江大學法學院)

4. 文化為魂:魚鱗圖冊等歷史文獻視野下的古城古村保護與開發——以金華地區為中心

(作者:餘承霖,作者單位: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5. 「數字管理」下的勞動:平臺經濟勞動管理研究——以北京中關村「餓了麼」外賣騎手管理為例的研究

(作者:陳龍,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6. 誰在保衛北上廣的菜籃子?——我國東部城郊代耕菜農的夫妻生產力

(作者:黃志輝;羅惠翾;陶慧,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7. 屬地責任制下的謀利型上訪:生成機制與治理邏輯

(作者:鄭永君,作者單位: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政治科學高等研究院)

8. 資本之矛與勞工之盾——我國家政工情感勞動的本土化模式研究

(作者:梁萌;李坤希;馮雪,作者單位:北京建築大學)

9. 搖鈴鐺的擺渡人——基於上海市非正式廢品回收者的調查

(作者:丁志文,作者單位: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10. 能人回鄉、村民入股與美麗鄉村建設的路徑探索——基於鄂中林村的調查研究

(作者:簡豐,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

三等獎

1. 挑戰與化解:一個鄉村債務的基層調查

(作者:高鳴;宋洪遠,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2. 「分離」的共同體:網約車司機社交媒體使用的網絡民族志研究

(作者:李沙,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3. 我國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13省480村田野調查

(作者:張立;何蓮,作者單位:同濟大學)

4. 三和圍城:新生代農民工非正式就業群體的生存狀況——基於深圳市三和人才市場周邊地區的一項田野調查

(作者:姚金辛;湛璐銘;楊松濤,作者單位: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5. 社會質量、結構要素與村莊治理——來自D村的案例敘事

(作者:詹國輝,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6. 新型城市化的時空社會學分析——以「佃種異鄉」現象為例

(作者:吳海琳;陸兵哲,作者單位: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7. 反思「基層疲憊」:精準扶貧制度的運作、困境及對策

(作者:張舜傑;張恆宇,作者單位:南京大學社會學院)

8. 彩禮和買房:婚姻支付變遷的微觀機制

(作者:餘朋翰,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9. 壽光之光——來自山東省壽光市的蹲點報告

(作者:瞿長福;管斌;吉蕾蕾,作者單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10. 資源動員與脅迫發展——基於寧夏土地流轉的實地調查

(作者:羅強強;趙佳,作者單位:寧夏大學政法學院)

11.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鄉村振興中的功能和意義——基於甘肅文縣鐵樓藏族鄉的人類學考察

(作者:王豔;閆婧華;朱傑,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規劃研究所)

12. 鄉村產業振興背景下能人經營村莊與農民被邊緣化

(作者:舒麗瑰,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13. 農村公共品供給結構性失衡的發展演變—中部三村比較例證

(作者:李堯磊,作者單位: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14. 贍養缺位與反貧困:有子不養的農村老年貧困戶養老透視——基於G省J縣調研的個案分析

(作者:李勇進;李珊珊,作者單位: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

15. 非遺後時代手藝新村建設的田野考察報告——以濰坊楊家埠村為個案

(作者:榮樹雲,作者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

16. 新時代如何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浙江龍遊「村情通」的探索與啟示

(作者:康曉強,作者單位: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

17. 中西部地區的投融資困境與對策

(作者:姚雲,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

18. 以「新剛需」為導向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多元化創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田野調查

(作者:安鑫怡,作者單位:北京智慧橙子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19. 嵌入性視角下的醫療產品信任與消費——以HPV疫苗消費為例

(作者:賈曉菲,作者單位:劍橋大學)

20. 老屋的來路與歸途——從老屋看古村落文化的變遷與發展

(作者:楊紫陌;指導老師:張韜,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八十中學)

優秀獎

1. 專業嵌入關係:行政脫鉤改革中社會組織發展質量的提升路徑

(作者:薛美琴;馬超峰,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學公共管理系;南京林業大學社會學系)

2. 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的新變化與對策建議——基於「百企」實地調查的分析

(作者:楊志明;鮑春雷;張一名;李付俊;韓巍;楊洋,作者單位:中國勞動協會課題組)

3. 完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的探索與實踐——基於對內蒙古杭錦後旗番茄產業農企利益聯結模式的調查分析

(作者:吳天龍;王歐;習銀生;高鳴;何安華;姜楠,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4. 困境中的曙光:大病網絡眾籌對農村「因病致貧」風險的影響研究——來自江蘇省的田野調查研究

(作者:張成;楊小忠;李興華;李杏;陳玉遙,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江蘇省發展改革委服務業處;南京財經大學科研處)

5. 共享經濟下,「集體」意識難覓,勞工權益誰來保障?——以滴滴司機群體為例

(作者:陳芳,作者單位: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6. 項目進村與微治理:村民小組治理何以有效?——基於涉農項目落地的多案例考察

(作者:向勇,作者單位: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

7. 廣州中非家庭的子女撫育策略與社會認同研究

(作者:周陽,作者單位:南京農業大學)

8. 填補「結構洞」: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的治理機制——鄂西L鎮的個案研究

(作者:李壯;曹聰敏,作者單位: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

9. 能量學視野下的鄉村社會變遷與土地可持續——基於世遺古村落河坑村的田野調查

(作者:袁曉梅;朱錦心;關蓓婷;李凌;劉斯曼,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10. 為情所困——華北某省農村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文化解釋(2002-2014)

(作者:高美慧;佟樹華,作者單位:廣東海洋大學社會學系;內蒙古自治區警官學校)

11. 社會轉型中的人民調解制度——基於定州人民調解工作的田野調查研究

(作者:孫書彥,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12. 網絡時代背景下基層政府面臨的新治理困境——基於對駐馬店市上蔡縣的調查

(作者:趙祥雲,作者單位:南京大學社會學院)

13. 空間重構視角下拆遷再置社區的變遷及治理研究——以N市HS社區為例

(作者:杜培培,作者單位: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

14. 討價還價與互通共融:基層權力非正式運作的新嘗試——基於某服務型項目在北京D鎮農村落地的案例研究

(作者:孫薇薇;董凱悅,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

15. 油坊營村2020的嚮往

(作者:王化軍,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文史研究館)

16. 貧困鄉村產業發展實踐調查與發展機制研究——基於貴州省修文縣巖鷹山、崇恩兩個村的田野調查

(作者:熊德斌;李佳歡;王雪純;華南;餘嘉淇;石聰;彭仕蘭;歐陽洪姝,作者單位:貴州大學經濟學院)

17. 基層扶貧中的「問題戶」:生成邏輯與應對機制

(作者:張照,作者單位: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

18. 革命老區貧困縣脫貧工作的調研報告——以江西省上猶縣為例

(作者:鄒宇春;杜慧平;畢林;賈聰,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與服務局聯合課題組)

相關焦點

  • 「費孝通田野調查獎」調查報告徵文解讀
    為引導社會各界繼承發揚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深入開展田野調查,向黨和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為後人了解當代中國社會留存史料,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聯合中國青年報、新華網、新浪微博、騰訊網共同發起「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此項徵文活動將每年舉辦一次。
  • 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
    毛澤東同志的系列農村調查文章,運用了大量田野調查資料。費孝通先生上世紀30年代寫作的《江村經濟》,是田野調查的經典之作。 為引導社會各界繼承發揚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深入開展田野調查,向黨和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為後人了解當代中國社會留存史料,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聯合新華網、中國青年報、新浪微博、騰訊網共同發起「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
  • 第二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揭曉
    由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會同新華網、中國青年報、騰訊網共同發起的第二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12月22日在浙江省永嘉縣揭曉。改革開放中的農民與農村研討會暨第二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頒獎儀式。新華網李清卿 攝今年的徵文活動共收到4500多份來稿,課題廣泛涉及到農村、農民、土地、城市管理等。據徵文活動組委會秘書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郗傑英介紹,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發起這個活動,目的就是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就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研,向決策層反映情況,提出建議。
  • 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評獎結果公示
    作品內容涉及面廣、時效性強,體現了作者們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為倡導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研究、記錄社會的發展變化,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2019年2月,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會同新華網、騰訊網聯合發起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本屆徵文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截止到2019年9月,共收到稿件近4000篇。
  • 首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揭曉
    由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會同新華網、中國青年報、新浪網、騰訊網共同發起的首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11月11日在安徽省鳳臺縣揭曉。活動面向全國徵集近期所寫的「親身經歷、親眼目睹、親耳聆聽」的「三親」田野調查文章。
  • 郗傑英:「費孝通田野調查獎」最看重的是「三親」
    新華網北京11月10日電(辛曉彤) 2016年11月,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會同新華網、中國青年報、新浪微博、騰訊網聯合發起首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響應。目前活動已進入獲獎名單公示階段。
  • 第二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揭曉 《中國農民工》獲特別獎
    央廣網溫州12月22日消息(記者馬喆)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由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會同新華網等共同發起的第二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今天(22日)在浙江溫州永嘉縣揭曉。
  • 倡導和推動更多的人開展田野調查撰寫調查報告
    &nbsp&nbsp&nbsp&nbsp新華網南京11月6日電 11月5日下午,由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新華網、中國青年報、新浪微博、騰訊網共同主辦的首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啟動儀式在江蘇吳江區費孝通江村紀念館舉行。
  • 第三屆中國徐霞客詩歌散文獎徵文啟事
    第三屆中國徐霞客詩歌散文獎徵文啟事徐霞客是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地質科考家、探險家、旅行家、文學家和自然資源考察的先導者、奠基人,被譽為「遊聖」。他畢生獻身於地理考察和旅遊探險事業,留下60餘萬字的千古奇書《徐霞客遊記》。
  • 第二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啟事
    您在註冊前須仔細閱讀並同意以下思客協議才能繼續註冊: 一、關於思客服務條款的說明 (一)服務條款的接受思客的所有權和運營權歸新華網所有。思客將依照本協議及其隨時發布的相關規則或說明提供網絡服務。
  • 【第三屆「鐵荷杯」荷頌祖國有獎徵文】小日子 | 曲令敏
    「新文學青年」微信公眾平臺已成功舉辦了兩屆「鐵荷杯」全國文學有獎徵文。回顧前兩屆徵文活動,其過程有峰有谷,波瀾起伏,參與者有舞勺孩童,有耄耋老人。有時淺淺的句子卻能道出深邃的哲理,有時稚嫩的語言也會閃爍真理的光芒,有時靜謐的文字卻能彰顯水深流緩……特別是去年的第二屆「鐵荷杯」全國文學有獎徵文,更是贏得滿堂彩:徵文活動得到了平頂山市文聯、平頂山市作家協會、平頂山市文學青年學會和平煤神馬集團建井一處黨委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吸引了全國二十多個省、市文學愛好者的積極參與。
  • 第四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啟動
    您在註冊前須仔細閱讀並同意以下思客協議才能繼續註冊: 一、關於思客服務條款的說明 (一)服務條款的接受思客的所有權和運營權歸新華網所有。思客將依照本協議及其隨時發布的相關規則或說明提供網絡服務。
  • 紮根田野,11種社會學好書推薦丨書單
    「魁閣」為抗日戰爭時期高校南遷後在雲南昆明市郊建立的社會學研究室的代稱,因其設在當地魁星閣而得名,它存在時間不長,但其匯集了費孝通、張之毅、史國衡、胡慶鈞、谷苞、田汝康等老一輩社會學者,成為中國社會學學科史上一個標誌性的年代。本套書以搜集、整理雲大社會學學者在「魁閣」時期前後所撰寫的論文、著作,以及田野調查照片為主,反映了雲大社會學在特殊歷史時期的發展情況。
  • 費孝通的調查情緣
    □  李樹浩\文     我第一次聽說費孝通先生的時候,就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因為費孝通先生做過的研究,正是一種極為專業的調查研究,他寫的《江村經濟》《鄉土中國》等著作,是中國調查研究的裡程碑著作。    費孝通先生1910年出生於江蘇吳江,是我國一位偉大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社會活動家。
  • 關於開展第三屆統計科普徵文活動的通知
    中國統計學會關於開展第三屆統計科普徵文活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學會,各重點城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統計學會,各專業統計學會、分會,各有關部門、高等院校:   為進一步增強社會公眾的統計科學意識,全面宣傳和系統解讀統計工作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 臺灣第三屆文學創作者獎頒獎
    由臺灣文學創作者網站主辦的第三屆文學創作者獎,日前在臺中市長公館舉行頒獎典禮暨座談會。    據報導,「文學創作者獎」從第一屆的網絡貼文、網友評論的形式,到第二屆網絡徵文與結合實體印刷得獎合輯,在沒有財團、公立藝文單位的奧援
  • 親身經歷、親眼目睹、親耳聆聽——以費孝通之名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聯合相關專業機構發起的第二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於12月22日揭曉。「獲獎作品既有《中國農民工》,也有來自南京市的田野調查研究:《城市市民對新生代農民工的社區鄰避效應》。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正發生著有史以來最快速、最全面、最偉大的變遷。」 王衛民說。
  • ...校園文學》第五屆小作家杯及第三屆教師文學作品徵文公布獲獎名單
    [摘要]第五屆小作家杯全國中小學生徵文共收到參賽稿件16萬餘篇,經過評委們公正公開公平的評審,共選出三等獎水準以上稿件62篇,其中特等獎3名,一等獎10名,二等獎15名,三等獎34名。 《中國校園文學》專家座談會暨第五屆小作家杯、第三屆教師文學作品徵文終評會在京舉行(附獲獎名單)
  • 費孝通的江村80歲了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周曉虹認為,費孝通的重要意義在於他開創了社會學的中國化,嘗試用西方社會學、人類學理論,來解釋中國現實。上周六,出現在江村的另一項學術活動也是答案的一種: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啟動了首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在啟動儀式的宣傳背板上,印著費孝通先生23年前的親筆題詞:認識社會,認識中國。
  • 第三屆豐子愷散文獎徵稿啟事
    △豐子愷漫畫 第三屆豐子愷散文獎為紀念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成就,傳承華語文學優秀傳統,推動當代華語散文創作走向高峰,彰顯豐子愷故裡文化魅力,由浙江省桐鄉市人民政府、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第三屆豐子愷散文獎」,現面向全球範圍徵集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