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非遺:左手振興,右手傳承

2020-12-15 中國杭州




  

  8000年的文明演進與發展,在杭州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那些巧奪天工的手工技藝,那些豐富多彩的表演藝術,那些千姿百態的傳統民俗,它們,是歷史留給杭州的珍貴財富,也是這座城市悄然珍藏在心底的寶貴記憶。

  曾幾何時,隨著時代的變遷,非物質文化遺產賴以生存的文化環境急劇改變,許多傳統技藝處於失傳的邊緣,許多好聽的戲曲少有人唱起,許多有趣的民俗從人們生活中淡去。

  幸運的是,經過多年的保護和傳承,在今天的杭州,越來越多的非遺珍寶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回到人們的生活,重新綻放出迷人的光澤。

  

  自豪 融入當代生活,非遺杭州觸手可及

  它是浮於鼻端的香氣,它是手中的把玩的器物,它是舌尖的味道,它是耳邊的聲音……在杭州,非遺是「鮮活」的,並且早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今年,有兩場與非遺有關的活動讓杭州市民印象深刻。

  一場是9月23日在上城區太廟廣場拉開帷幕的「指尖上的非遺」——杭州非遺技藝展評活動。中國篆刻、雕版印刷、杭州刺繡、八都麻繡、富陽紙傘、建德楊塢麵塑、桐廬剪紙……飽含杭州民間文化與風土人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輪番上演,讓觀眾在驚嘆聲中近距離感受到了非遺之美。與此同時,杭式春卷、建德狀元餅、龍門油麵筋……非遺美食技藝的傳承人當眾烹飪,由非遺專家與美食技藝專家評分決高下,現場香氣四溢,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品嘗和回味「小時候的味道」。

  另一場是9月27日在杭州藝尚小鎮上演的「最憶是杭州•傳統音樂展演」。這是一臺獨具韻味的展演,節目中展示的都是杭州市非遺傳統音樂類項目,清脆悅耳的畲歌,柔美委婉的「江南絲竹」,純樸而富於激情的古琴演奏……讓觀眾醉倒在非遺雅韻中。

  這兩場活動展示的只是杭州非遺的一個側影。杭州非遺之豐富足可以令每個杭州人感到自豪。表演藝術類精彩紛呈,地域特色鮮明。譬如民間龍舞,就有蕭山河上板龍、臨安水龍、富陽富春茶龍、建德諸家斷龍、西湖五彩龍、餘杭滾燈龍、淳安汾口草龍、桐廬彰塢獅毛龍等數十種之多。手工技藝獨樹一幟,「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名副其實。精美絕倫的杭繡、西湖綢傘、戲劇服裝、王星記扇子、扎染、銅雕和竹編等傳統手工工藝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各種民俗千姿百態,豐富多彩。上城區的吳山廟會、餘杭區的徑山茶宴、拱墅區的半山立夏節習俗,濱江區的西興祝福等,風格迥異,各具韻味。

  更讓杭州人自豪的,是杭州對非遺的保護工作始終走在全省的前列。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杭州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4項,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44項,入選數量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一;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185項,遙居全省榜首。2019年3月,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指數評估指標數據(2018年度)》,杭州市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排名第一。

  多年來,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形成了市、縣、鄉鎮「三位一體」、非遺機構、非遺專家、保護單位、傳承人、社會力量的「五力合一」、「全民參與」的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新模式。正是因為這些卓有成效的保護工作,杭州非遺才能如此精彩地「活」在今天的生活裡。

  在杭州非遺保護工作中,有兩個關鍵詞特別顯眼:一是「振興」,一是「傳承」。一方面,與時俱進,讓非遺在當代生產生活中振興;另一方面,注重非遺的傳播的傳承,特別是在年輕一代人中的傳承,為非遺的未來種下種子。

  

  振興 留住鄉魂鄉韻,非遺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重要戰略。在鄉村振興道路上,非遺是重要推動力。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使命是文化傳承,而非遺正是美麗鄉村的靈魂,是歷史的文化記憶和積澱,同時也是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產業興旺,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而眾多非遺項目,經過生產性保護和發展,能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近些年,杭州市堅定「以文化興推動鄉村興」的發展理念,著力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非遺保護工作,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鄉村新篇章中綻放。其中,通過將非遺保護與旅遊開發相結合,將非遺植入鄉村旅遊發展,用旅遊的載體讓非遺活態延續,特別引人矚目。

  今年,就有25個村被認定為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民俗文化村)。這些村莊通過發掘本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提升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展示的示範性和影響力,進一步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有的村莊將非遺表演藝術發揚光大。富陽區常綠鎮大章村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該村的常綠板龍歷史悠久,已有550多年的歷史,因其氣勢宏大,場面壯觀、製作精美、觀賞效果佳而獲得廣泛讚譽。2012年起,村裡對常綠板龍進行了重新挖掘傳承,讓這條「龍」重煥光彩,日漸成為各類大型節慶活動的常客。常綠板龍不僅當地節慶、節假活動頻頻亮相,還多次受邀到漁山稻香節、西湖博覽會等重要場合表演。如今,村裡正積極將常綠板龍等非遺項目與旅遊相結合,增強與遊客體驗互動,讓這條「龍」更加活靈活現。

  有的村莊將非遺技藝進行活態展示。西湖區轉塘街道外桐塢村是西湖龍井的產地之一,擁有傳統西湖龍井炒茶技藝的場所——元帥茶炒制中心。解放初期,朱德元帥曾4次視察外桐塢村,在這裡與村民一起開荒種茶。如今,每年春天採茶季,農戶都會在元帥茶炒制中心手工炒制茶葉,向遊客展示西湖龍井茶製作全流程。不僅如此,村裡年年都舉辦一系列的採茶活動,炒茶比賽、品茶比賽等。最受歡迎的是茶文化體驗,從採茶到炒茶,再到曬茶,品茶,「當一天茶農」的體驗讓許多遊客流連忘返。除了炒茶技藝,外桐塢還深度挖掘龍塢年俗、仇氏孝文化、農耕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吸引遊客9.8萬人次,經濟收入達到420萬元。

  有的村莊將民風民俗重新整理挖掘。建德市大同鎮的高橋村已連續9年舉辦三月三畲族風情文化節。文化節上,嘹亮的畲歌縈繞在畲鄉上空,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賓客用膳時,熱情的畲家主人端出色香味俱全的畲族美食「畲韻七菜」,奉上竹筒酒,口唱敬酒歌,歡迎遠方來客。此外,高橋將畲茶、畲酒、畲藥、畲帶、畲歌、畲橋、畲山等七個元素結合,打造「七彩畲韻高橋」產業品牌,初步培育成一條產業鏈。

  不難看出,非遺與產業、旅遊融合發展,為杭州鄉村的振興注入了勃勃生機,與此同時,非遺也在鄉村振興中煥發出新活力。

  

  傳承 播撒傳承種子,非遺大步走進校園

  非遺,不僅承載著過去,也連接著未來。因此,傳承是非遺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非遺的未來,僅僅依靠非遺傳承人代代相傳就夠了麼?顯然不夠!

  非遺是一個文化現象的整體,不只是一件件體現文化傳統的產品或作品,更是可見、可參與的生活;不僅僅是某種文化傳統的表現形式,還包括其內容本身。見人見物見生活!非遺的延續,主要不是依靠技藝傳授,而是更多人的參與和實踐。因此,只有讓非遺走進大眾生活,讓更多的人,尤其是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非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自覺傳播和傳承非遺,非遺才會有更加燦爛的明天。

  非遺進校園,無疑是讓年輕一代認識非遺、了解非遺、傳承非遺的一條好的路徑。隨著非遺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在杭州,非遺進校園已成為一種常態的教育、保護形式,杭州也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將非遺項目納入校本教材,開設專業課程等,並定期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課堂,使學生近距離體驗、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在下城區杭州市長江實驗學校,非遺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到傳統技藝的魅力,也成為向國際展示中華文化的窗口。

  早在2014年,長江實驗便與「杭州十竹齋」籤訂課程合作協議,正式開設《木版水印》課程。孩子們用稚嫩的手拿起雕刀,雕刻出意趣盎然的作品,豐子愷系列、自畫像系列、G20各國首相系列……然後,印刷上色,成為精美的藝術品。長江實驗常常有國際交流活動,獨具特色的非遺教學項目也引來國際友人的驚嘆。校內350平方米的全國首家非遺文化進校園的教育基地——「木版水印體驗館」是外國教師和學生們最感興趣的地方,他們在那裡近距離感受中國古代印刷術的魅力。據統計,2017-2019年,學校「木版水印體驗館」及課程展示對外接待來訪參觀團150批次及以上。「不僅是我們的孩子,國外的學生也特別喜歡,讓他們來體驗木版水印,然後帶回去,這也是一種文化的輸出。」該校校長丁杭纓說,等時機成熟了,還想把「木版水印」的課程輸出國外。

  在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非遺不僅出現在學生的課程中,還被不斷創新,開發成受人歡迎的非遺產品。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位於桐廬縣,在當地政府的重視支持下,該校結合桐廬傳統文化,成立了「桐廬非遺文化傳承與發展中心」,創建非遺傳承教學基地。目前,已引入桐廬剪紙、合村繡花鞋技藝、鐘山石雕、桐君中藥文化等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開設了32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課程;聘請非遺專家、非遺傳承人來講課輔導。更搶眼的是,該校自覺地將傳承與創新相融合,組建了「慕雲文創」「匠心少年」「千尋」等與非遺文化相關的創新創業團隊,研發出了包括以剪紙文化為元素的書籤、富春十景雨傘、桐君老人IP等非遺衍生產品,其中,融多種非遺文化於一體的玉兔桂花香囊入選了2018年杭州市「有禮相伴」伴手禮。

  在杭州市旅遊職業學校,非遺與旅遊緊緊融合,成為學校培養專業跨界、能力複合旅遊人才的載體。

  「文旅融合是大趨勢,作為旅遊學校,必須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提升他們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家鄉故事的能力,而非遺人的匠心匠藝就是最好的教學資源。」該校旅遊專業部負責人許靜老師介紹,作為杭州市唯一一所以旅遊為特色的專門化學校,學校發揮「旅遊」學校的優勢,促進「非遺+旅遊」 融合,早在2011年,杭州市旅遊職業學校就對以非遺文化為特色的文旅融合實踐開展相關的實踐與探索。

  該校先後在課程中融入制扇技藝、綠茶製作技藝、二十四節氣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通過跨專業整合與實踐,破解非遺傳承的困境與現狀。譬如,圍繞「綠茶製作技藝」,該校構建了「茶:一片葉子的旅行」課程體系,園林專業種植茶與製作茶,傳承西湖龍井製作技藝;酒店專業以茶藝與茶席服務,推動茶藝的創生演繹;旅遊專業從茶旅遊研學路線為載體,將非遺文化注入研學實踐;商務金融則從茶席設計與會議服務,凸顯茶文化的應用與實踐,以此「傳承西湖茶韻,講好杭州故事」。

  今年9月,杭州市第二批非遺傳承教學基地確認,16所學校入選。這些學校,積極將非遺項目融入學校教學,讓學生們在興趣中感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與薰陶,大大提高了年輕一代的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可以說,非遺進校園,讓非遺未來可期!(本站編輯 祝婷蘭摘編)

相關焦點

  • 左手傳承 右手振興
    與同出一源的十八掌不同,在西區長洲村學習左手棍法的人多是20多歲的青年。記者來到前洲祠時,幾個20出頭小夥正在祠堂前訓練。只見他們排成兩排,拿起2.7米長的鼠尾棍,先是紮好馬步,再迅速打出一招下馬棍,動作剛勁有力,耳邊不時傳來棍子碰觸到地面發出清脆而整齊的聲響。
  • 黃小明大師參加「大匠至心」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
    -大匠至心-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9月11日-12日,第五屆「大匠至心」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在運河畔舉行,黃小明大師與來自國內外的眾多非遺傳承人、專家學者、媒體人以及非遺創業代表,一同參加了此次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的「大匠至心」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以技藝展演、論壇交流等形式展開。
  • 左手右手
    ​丈夫是左手,妻子是右手。左手摸右手總是沒感覺。 當有一天,左手流血了,右手一定去幫著止血。 當有一天,左手痒痒了,右手一定去給撓撓。 當有一天,左手提東西累了,右手一定會去幫你負擔。不用去嫌棄你的右手,更不能嫌棄你的左手。 因為左手拍右手,才能鼓出精彩的人生。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相濡以沫,平平淡淡才是真!
  • 抱拳左手在上和右手在上的區別 抱拳左手在上和右手在上有什麼不同
    中國自古到今一直是禮儀之邦,自從戰國時期的孔子創辦了儒家學派以後,中國的禮儀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直接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並且還深刻的影響著中國人的文化傳承,給中國人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那麼在中國禮儀中抱拳左手在上和右手在上的區別是什麼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抱拳左手在上和右手在上有什麼不同吧!
  • 名家丨非遺手工藝傳承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方法與路徑
    全國非遺手工藝(包括非遺傳統美術類和傳統技藝類)也得到了保護傳承和全面復興。甘肅省非遺手工藝結合地域特色進行保護傳承和發展,並在理論思考和現實實踐中探索助力鄉村振興的方法和路徑。甘肅非遺手工藝項目傳承的基本特點是以家族傳承為核心,或者在長期的家族傳承過程中逐漸擴散到以這個家族居住地為核心的一個村莊、鄉鎮等臨近地域。這符合農業文明傳統的傳承倫理。家庭製作和手工小作坊是其傳承和經營的主要形式,也說明非遺手工藝是當地人民群眾賴以為生的重要資源和主要手段。同時意味著非遺手工藝的傳承發展缺乏活力、生產規模小。
  • 第五屆「大匠至心」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開幕
    央廣網杭後9月13日消息(記者陳瑜豔 通訊員賴雪芳)9月12日,第五屆「大匠至心」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開幕。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代表性傳承人以及非遺創業代表等齊聚京杭大運河畔,圍繞傳統醫藥、傳統手工藝和大運河遺產等議題展開研討。
  • 開車用左手還是右手?卡車司機:左手!女司機:右手開車左手餵寶
    左手開車好還是右手開車好呢?在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小編第一感覺肯定是左手開車比較好了,這樣左手開車,右手還能手握擋把,有突發狀況也好及時停車,但是後來想想右手開車也挺好的,一遍開車,一般又能把手放在窗邊溜風,還是相當的舒服的。
  • 李傳英:傳承活態非遺 以鼓子秧歌賦能鄉村產業振興
    在昨天的報到現場,濟南市人大代表、中國秧歌古村發起人、商河大酒店總經理李傳英告訴大眾網記者,他今年關注的是傳承活態非遺,以鼓子秧歌文旅名牌賦能鄉村產業振興。據了解,鼓子秧歌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先後六次代表山東參加全國大賽,五次榮獲最高獎。「中國秧歌古村連續三年舉辦山東秧歌文化節,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
  • 左手牽著右手的故事
    右手代表給予,左手代表收穫。於是,寂寞的人,總是這樣告訴自己,日子---是左手牽右手過的。經常說左右手故事的人,早已從我的生活中消失。連同所有的影跡。偶然的巧合,一位朋友忽然聊起那些光陰裡的收穫與逝去。沉重的右手與輕浮的左手,失衡的天平直逼心裡。
  • 十竹齋裡舞文弄墨 傳承非遺文化·杭州日報
    記者 姜雄 仙林社區位於杭州市中心,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社區裡傳承了不少的非遺項目,其中包括國家級非遺項目——十竹齋木版水印的技術。 2001年,師從於陳品超、張根源的木版水印傳承人魏立中正式創立杭州十竹齋藝術館,讓堙沒數百年的木版水印名坊終於得以重生。
  • 右手傳統,左手創新
    人們在豐收的季節團圓,享受豐收的喜悅,表達對大自然的感恩,送上對長輩的美好祝福,體會家的親情和家的歸屬感,這是對傳統最好的傳承。然而,時代的變化摧古拉朽。改革開放40餘年來,中國以彎道超車的姿態,似乎轉瞬就實現了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後工業文明的跨越。然而,這種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經濟騰飛的大背景下,整個社會處於急劇的變化之中。
  • 專家齊聚,共話浙江非遺,第五屆「大匠至心」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
    秋風送爽,京杭大運河畔迎來浙江非遺盛事。今天上午,第五屆「大匠至心」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開幕式圓滿舉行。第五屆「大匠至心」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以共築、共促、共享為研討議題,將從9月11日持續至14日,期間,將開展開幕儀式、主旨發言、分組研討、總結髮言和閉幕式等各項活動。
  • 招財貓舉左手和右手的區別_招財貓舉左手右手分別代表什麼
    招財貓舉左手和右手的區別_招財貓舉左手右手分別代表什麼時間:2020-06-26 00: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招財貓舉左手和右手的區別_招財貓舉左手右手分別代表什麼 招財貓舉左手和右手的區別?
  • 左手牽右手,右手牽左手,並排走
    文/愛笑的王阿哥今天七夕,許多情侶左手牽右手,右手牽左手,並排地走著,也不顧及一下後面背電腦包的小哥哥地感受,想我已是有娃的人,也羨慕手牽手的情侶們。想必,情侶們此刻的狀態卻是極好的吧。
  • 活態化傳承!杭州這所學校讓「非遺」文化活起來了
    把課程納入體系非遺教學直面匠心「非遺項目從來不是走馬觀花,不只是讓學生發發朋友圈打完卡止步探索。非遺傳承也不只是找個大師過來講講課,應該讓學生對藝術和工匠精神有直觀的感受,有直觀敬畏感,直面藝術,直面一個匠人的靈魂。」學院非遺中心負責人韋曉軍說。
  • 玉鐲應該戴在左手還是右手?
    佛家文化的「左進右出」 佛家有一種理論叫「左進右出」,把左手稱為淨手,把右手稱為汙穢手,因為一般來說,人們做事情都是用右手,包括做一些殺生汙穢的事情。所以右手是要淨化的;而左手是不殺生不汙穢的,是純淨的手,所以佩戴手鐲的時候要戴左手,才可以吸收玉的純淨精華之力。
  • 奇葩的印度:用左手?還是右手?
    手能做很多事,很多人做一些事可能用左手,有的人用右手,比如吃飯用筷子,大部分人用右手,不過也有一部人用左手,就是我們說的「左撇子」而不是每個國家的人都可以這樣隨便可以用左手和右手,特別是印度,對用手的使用也是很奇葩的。
  • 看手相,是看左手還是右手?
    看手相,是看左手還是右手? 左手為先天、右手為後天,可以這麼說,右手在吉兇判斷上,能佔到八成的影響力。
  • 都市修真,靈氣復甦,他獲劍仙傳承,左手醫術,右手劍,縱橫都市
    今天小編又將給大家帶來四本都市修真類型的小說推薦,靈氣復甦,他獲劍仙傳承,左手醫術,右手劍,縱橫都市!這些小說都是小編精心挑選過的哦,喜歡和書荒的小夥伴可以收藏一下,方便閱讀哦。一:《我是都市醫劍仙》——作者:勝己精彩片段:靈氣復甦,他獲劍仙傳承,左手醫術,右手劍,縱橫都市!
  • 傳統與創新,右手與左手螺旋
    人們在豐收的季節團圓,享受豐收的喜悅,表達對大自然的感恩,送上對長輩的美好祝福,體會家的親情和家的歸屬感,這是對傳統最好的傳承。然而,時代的變化摧古拉朽。改革開放40餘年來,中國以彎道超車的姿態,似乎轉瞬就實現了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後工業文明的跨越。然而,這種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經濟騰飛的大背景下,整個社會處於急劇的變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