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的3件文物,一個不起眼的灰陶杯,樣子跟馬克杯一模一樣

2020-12-06 視覺江湖

說起考古,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過有部分人將它與盜墓混為一談,在他們眼裡,兩者都是掘人古墓。實際上,兩者在本質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考古的前身為金石學,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時期。而盜墓出現得更早,最早參與盜墓的人便是曹操設立的發丘中郎將。前者是為了研究歷史而出現,後者則是為了盜取墓中陪葬品換取金錢,所以它們在本質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考古學也在日益完善。考古學家們通過研究古人留下來的物質資料來還原當時的社會背景,對於研究歷史來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正是因為考古,我們才能在博物館中欣賞到各種各樣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不論大小,是否是金銀珠寶,都是歷史的見證者。正是因為它們的出現,中國歷史的空白才被逐漸填充完整,也再現了當時的社會場景。

也正是因為有了考古這一行為,在歷史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更有不少偉大的發現。比如在秦始皇陵中發現的大量兵馬俑,它們已成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比如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填補了《論語》這一珍貴古籍的失傳部分;比如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更是為中醫界完善了不少偏方。不過,最令考古學家們驚訝的還是這三件寶物。

第一件文物是一個石鏟。這個石鏟是在上世紀的一次考古中發現的,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產物。據記載,仰韶文化出現於7000~5000年前,當時人們是以農業為生,而這石鏟,想必距今也有5000年之久了。不過奇特的是,這一石鏟外觀極似現代的雙攝像頭智慧型手機,但其實這只是個石器工具。它在製作時已被打磨光滑,並修整成豎長方形的形狀。這石鏟上方有兩個已經被打穿的圓形小洞,看起來像兩個攝像頭,其實它的作用是方便繫繩。

第二件文物是來自埃及的一個「黃金飛機」模型。在十八世紀末,考古學家們在埃及的一座古墓中發現了這一造型別致的物品。該模型是用無花果木製成的,重量僅有31.5克,十分小巧可愛。在人們挖掘出這一物品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出現飛機,於是將它成為「木鳥模型」。而在上世紀末,考古學家們聯合空氣動力學家再次對其進行研究,發現這件物品與現代飛機不僅外觀上像飛機,並且特別的性能上也與飛機有不少相似之處。更奇特的是,它還符合空氣動力學的要求,如果給這個模型一個動力,它也是可以飛起來的。

最後一件文物便是一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灰陶杯。它是在我國二里頭遺址裡被發現的,而二里頭遺址最早可追溯到夏朝,不過因為沒有發現文字而不被外國人認可其的歷史。這個灰陶杯是用灰陶燒制技術製成的,放在那時候來說是十分難得的。並且它還有一個手柄,樣式與現代的馬克杯簡直一模一樣。

這三件物品外觀看起來都與現代的一些物品對應上了,但是這「黃金飛機」模型卻是讓人有些費解。說是穿越有些不太可能,不過,它們的出現也告訴了我們,古時候人類的智慧還是無法估量的,甚至那時候便已經產生了高級文明。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我國秦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踐劍、秦馳道等「黑科技」也就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疑似穿越的文物,夏代灰陶杯與現代馬克杯很相似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探索了越來越多的遺址,而經過考古發現了不少古代的文物,其中有些文物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令我們產生懷疑的文物,覺得它們壓根不可能出現在那個時候,而這次講的是就是關於這些讓人感覺是從現代穿越回古代的幾件文物。
  • 俄羅斯考古發現13000年前「亞特蘭蒂斯手機」,難道真有外星人?
    在考古中,經常會發現一些不可思議的神器,包括馬克杯、飛機模型、水晶頭顱、水晶杯、金字塔、卡尺等等,讓眾多網友驚嘆不已,這些穿越「神器」真的是來自古代嗎?是不是有更早的先進文明造訪過地球呢?灰陶杯像不像馬克杯?
  • 歷史上那些疑似「穿越」的文物,圖5造型太現代,幾乎家家都有
    圖一 陶製「馬克杯」。它的正式名稱為「灰陶杯」。據歷史學家研究後確定為夏朝初期文物。打眼一看,這不就是我們喝咖啡用的馬克杯啊。歷經4000年,經典依舊是經典啊!
  • 這3件夏朝文物,一件與三星堆文明有關,一件至今無法定名
    夏朝始終是一個爭議的朝代,雖然教科書已經明確介紹夏朝,國內博物館的文物也貼上了夏朝標籤,但仍有一些專家和民間考古愛好者,以夏朝沒有出土文物為理由,堅決否認夏朝曾經存在。我們暫且拋開考古話題,介紹3件博物館收藏的夏朝文物。這些國寶級文物造型詭異,紋飾神秘,具有藝術特徵和穿越感。
  • 「張獻忠沉銀」重大發現,一枚不起眼的土塊,其價值堪比頂級國寶
    直到2018年6月中旬,"江口沉銀"基本發掘完畢,接下來便是長達數年的文物整理工作。2020年4月29日,"江口沉銀"遺址三期考古工作傳來重大突破,其中一枚不顯眼的土塊,居然是價值連城的頂級國寶!並且還填補了歷史上的空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據悉,4月29日四川彭山"江口沉銀"所有遺址考古基本發掘結束,三期發掘歷經四個多月,共計出土文物12,000餘件。
  • 歷史留下這樣一件「不起眼」的青銅器,竟是「國寶級」文物
    歷史留下這樣一件「不起眼」的青銅器,竟是「國寶級」文物 ,貯貝器是滇國特有的青銅器,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石寨山青銅文化之所以名聞遐邇,與出土許多精美的貯貝器有很大關係。由於都是用來貯存貝幣的,所以稱為貯貝器。根據器形、圖像及製作工藝的差別,大致分為束腰圓筒形、銅鼓形、銅鼓貯貝器和異形貯貝器四類。
  • 出土2500多件文物!廣州市中心又有考古新發現
    繼廣雅中學古墓葬、黃埔沙嶺先秦遺址後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六路又有考古新發現考古人員在中山六路一建築工地考古現場發掘出唐代至民國上千件遺物據悉這是近年來廣州城市考古發掘面積最大的項目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通報2020年5月至12
  • 廣州考古工地發現漢代至民國2500餘件文物
    該處發現唐代至民國時期的文化層;清理漢代至民國時期遺蹟432處;出土各時期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等各類重要文物2500餘件;還發現了宋代大型建築基址。考古專家表示,本次考古發掘成果對探索廣州城址變遷、唐宋時期廣州城市發展和功能布局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 山東出土戰國遺址,共發現90餘件文物!專家卻說這些是"垃圾"
    山東考古隊員行為怪異,不去保護髮掘文物,而是天天&34;今年3月底,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濟南梁王遺址發現戰國時期古遺址,這也是濟南城區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古城遺址。要說起這處戰國古城遺址的發掘工作,真是頗有傳奇色彩。起初當地考古隊員認為這座古城遺址其年代不會超過唐朝之前,有一位王姓考古隊員,於該處古城遺址中發現了一處小坑,坑內大約有20餘件古人生活用具。
  • 這個隋朝公主陵墓,出土兩件不起眼的玻璃小瓶,竟都是不一般國寶
    一個 隋朝的小公主去世後,她葬身的石棺出土,竟創造了三個隋朝文物的出土記錄。1、隋朝的陵墓中,這個小公主的墓葬級別最高;2、棺內出土的國寶最多;3、棺內還出土了兩件不可出境展出的特級國寶。西安市的考古專家聞訊趕到了現場,當即斷定下面就是一座古墓,隨著石板被揭開,露出了下面「黑呼呼」的深有2.9米的一座長方形墓室。這座墓室的東面,有長達6.85米的斜坡形墓道,墓道直通墓室正中一座長方形石槨,打開石槨,石槨內放著一個宮殿式的石棺,石棺正頂,還刻著——開者即死的可怕詛咒。在棺槨之間的縫隙裡,放著84件人俑和獸俑。
  • 山東出土戰國遺址,共發現90餘件文物!專家卻說這些是「垃圾」
    今年3月底,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濟南梁王遺址發現戰國時期古遺址,這也是濟南城區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古城遺址。要說起這處戰國古城遺址的發掘工作,真是頗有傳奇色彩。起初當地考古隊員認為這座古城遺址其年代不會超過唐朝之前,有一位王姓考古隊員,於該處古城遺址中發現了一處小坑,坑內大約有20餘件古人生活用具。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坑,才為我們揭開了古城遺址的秘密。甚至有不少當地考古隊員戲稱:他們這段時間的考古工作就是在撿垃圾,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2500多件重要文物!中山六路又有考古新發現,什麼「寶貝」?
    此前廣雅中學古墓葬、黃埔沙嶺先秦遺址等考古發現,讓眾多市民感嘆:原來,文物就在我家附近!此前,經過大半年時間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得重要發現!唐代至民國時期的文化層、2500餘件重要文物、52個磉墩……究竟都「挖」出了哪些「寶貝」呢?
  • 廣州中山六路考古新發現,唐代至民國上千件文物出土
    根據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通報,2020年5月至12月,考古人員對位於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六路東段北側中山六路所在地進行考古發掘。2400平方米,發現唐代至民國時期的文化層,清理漢代至民國時期遺蹟432處。其中灰坑196個、水井57眼、磉墩52個、池43個、柱洞42個、灰溝18條、牆基17處、路3條、房址2處、臺基1座、護堤1處,出土各時期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等各類重要文物2500餘件。
  • 益門堡村一座不起眼小墓,墓內出土多件國寶級文物,這是怎麼回事
    專家們在益門堡村發現一座不起眼的小墓,讓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座墓並不是貴族墓,卻出土200多件國寶級文物,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當文物研究所的工作者趕到益門堡村後,專家發現這座古墓十分簡陋,面積沒超過3平方米,從規模上看,它就是一座窮人墓葬,完全沒有挖掘的價值,正因如此,才會保存的較為完好,但誰也沒想到,這座「不起眼」的古墓,卻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 考古專家發掘三星堆時一發現這件文物,當地就派出了一個排的武警
    考古專家發掘三星堆時一發現這件文物,當地就派出了一個排的武警考古對於我國的意義非常大,他讓我們了解到了千年前的中國發展,也讓海內外驚訝於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他也被譽為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考古之一,被譽為長江文明子源。這次出土的文物雖然是常見的青銅器、玉石器、陶器等文物,但其中精美的鑄造技術以及神秘,新穎的工藝設計讓三星堆的文物成為國內專家重要研究的對象。
  • 越秀|2500多件重要文物!中山六路又有考古新發現,什麼「寶貝」?
    此前,經過大半年時間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得重要發現!據介紹,自唐代開始,此處向東400米左右是唐代廣州城,向南則是供外國商人聚居的場所——蕃坊,歷史較為悠久,周邊有較多重要的考古發現。
  • 遼寧公布2019年度考古新發現,墓地出土的「蜻蜓眼」原來是……
    2019年度,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會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遼寧大學歷史系及省內各市縣文博單位,完成多項考古調查、勘探及發掘,並在科技考古領域取得新成果。近日,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全省2019年度田野考古新成果及文物科技考古研究新發現。
  •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玉門移交白土良墓群出土文物
    近日,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玉門市移交了一批白土良墓群出土文物。據了解,這批文物是2010年蘭新鐵路第二線雙線工程(甘肅玉門段)施工中,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工程沿線涉及的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時出土,主要有陶器、銅器、鐵器、鉛器、骨器、木器、漆器及珠子等,共計146件(組),年代屬西漢晚期東漢早期及西晉時期
  • 166塊不起眼的玉片,空置12年無人理,卻成為華夏頂級國寶
    1955年,雲南省昆明市晉寧石寨山發現一批西漢墓葬群。截止到1996年,考古人員對這片古墓群進行了5次大規模發掘,清理出戰國至漢代的古墓86座,出土5000多件珍貴文物。考古隊員從這片古墓群當中的第6號墓,發現了166枚不起眼的玉片。沒想到這些玉片居然堪稱華夏頂級國寶,且司馬遷所著《史記》中也對其有過明確記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益門堡村一個不起眼的小墓,卻出土秦朝皇陵的文物,謎團難以揭開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這兩座很小墓葬的發現本身就一波三折。1992年5月,寶雞市的考古隊正在益門堡村進行考古勘探。一開始的時候,考古隊員很興奮,這附近的古墓,年頭應該不短了,肯定能有寶貝出土。可一勘查,發現墓長2.8米,寬1.5米,整個面積還不足3平方米。而且,埋藏的深度也只有5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