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考古,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過有部分人將它與盜墓混為一談,在他們眼裡,兩者都是掘人古墓。實際上,兩者在本質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考古的前身為金石學,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時期。而盜墓出現得更早,最早參與盜墓的人便是曹操設立的發丘中郎將。前者是為了研究歷史而出現,後者則是為了盜取墓中陪葬品換取金錢,所以它們在本質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考古學也在日益完善。考古學家們通過研究古人留下來的物質資料來還原當時的社會背景,對於研究歷史來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正是因為考古,我們才能在博物館中欣賞到各種各樣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不論大小,是否是金銀珠寶,都是歷史的見證者。正是因為它們的出現,中國歷史的空白才被逐漸填充完整,也再現了當時的社會場景。
也正是因為有了考古這一行為,在歷史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更有不少偉大的發現。比如在秦始皇陵中發現的大量兵馬俑,它們已成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比如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填補了《論語》這一珍貴古籍的失傳部分;比如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更是為中醫界完善了不少偏方。不過,最令考古學家們驚訝的還是這三件寶物。
第一件文物是一個石鏟。這個石鏟是在上世紀的一次考古中發現的,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產物。據記載,仰韶文化出現於7000~5000年前,當時人們是以農業為生,而這石鏟,想必距今也有5000年之久了。不過奇特的是,這一石鏟外觀極似現代的雙攝像頭智慧型手機,但其實這只是個石器工具。它在製作時已被打磨光滑,並修整成豎長方形的形狀。這石鏟上方有兩個已經被打穿的圓形小洞,看起來像兩個攝像頭,其實它的作用是方便繫繩。
第二件文物是來自埃及的一個「黃金飛機」模型。在十八世紀末,考古學家們在埃及的一座古墓中發現了這一造型別致的物品。該模型是用無花果木製成的,重量僅有31.5克,十分小巧可愛。在人們挖掘出這一物品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出現飛機,於是將它成為「木鳥模型」。而在上世紀末,考古學家們聯合空氣動力學家再次對其進行研究,發現這件物品與現代飛機不僅外觀上像飛機,並且特別的性能上也與飛機有不少相似之處。更奇特的是,它還符合空氣動力學的要求,如果給這個模型一個動力,它也是可以飛起來的。
最後一件文物便是一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灰陶杯。它是在我國二里頭遺址裡被發現的,而二里頭遺址最早可追溯到夏朝,不過因為沒有發現文字而不被外國人認可其的歷史。這個灰陶杯是用灰陶燒制技術製成的,放在那時候來說是十分難得的。並且它還有一個手柄,樣式與現代的馬克杯簡直一模一樣。
這三件物品外觀看起來都與現代的一些物品對應上了,但是這「黃金飛機」模型卻是讓人有些費解。說是穿越有些不太可能,不過,它們的出現也告訴了我們,古時候人類的智慧還是無法估量的,甚至那時候便已經產生了高級文明。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我國秦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踐劍、秦馳道等「黑科技」也就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