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不僅筆力「入木三分」,還是一個令人羨慕的「東床快婿」

2020-12-02 梁越885

王羲之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書法家,在歷史上享有很高的評價,被後人稱為「書聖」。他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尤其是「入木三分」與「東床快婿」這兩個成語更是與他有關。

據傳當初晉帝到北郊祭祀,命王羲之將祝詞寫在木板上,再拿去讓工人雕刻。工人將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書法墨跡一直浸到木板裡面去了,一直削了有三分的深度,才算見了底。王羲之筆力雄勁,以致入木三分。這件事情可是轟動了整個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語了。於是,後來人們直接把「入木三分」用來形容人們寫文章,或者是說話的內容非常深刻。說故事的人把故事的情節說得生動逼真,也被誇贊他說故事說得「入木三分」。

東晉的時候有個大官叫郗鑑,他想給自己的女兒選個好女婿,打聽到王家的子弟個個都相貌堂堂,才華出眾。於是就派了一個人去王家考察。王家子弟們聽說了後都很興奮,一個個都正襟危坐,衣冠楚楚。惟獨有一個人斜靠在東邊的竹床上,坦胸露腹,手裡還拿著塊饅頭大吃大嚼。聽使者回去後這麼一說,郗鑑居然偏偏就選中了那個旁若無人的小子。而這個小子不是旁人,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這就是「東床快婿」的由來。

這個典故當然有誇張的成分,當時的王羲之肯定是早已初露鋒芒,而郗鑑想必也是心中有數,否則僅憑你坦腹東床就因此斷定日後必有出息,顯然是難以自圓的。王羲之寫得一筆好字,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有才之人,因此被選為快婿,抱得美人歸。這也說明古代人的擇偶標準,也就是俗話說的郎才女貌,才,是放在第一位的。如今好女婿的標準已經不再是有才這麼簡單了,要麼有錢要麼有權,二者沾著一樣,都足以讓別人在女方父母面前伸出大拇指的了。其實,只要夫妻二人情投意合,每一個男人都可以是東床快婿的。

相關焦點

  • 王羲之:佯睡避禍、東床快婿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與他有關的成語——入木三分,因為王羲之少時練字,由於筆力極深,使得字透入木下三分,後來逐漸比喻對文章和事物的見解深刻,透徹。實際上,除了入木三分這個故事之外,王羲之還有兩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 王羲之書法筆力真的能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嗎?
    力透紙背,入木三分,都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強勁有力。就好比「排山倒海」用來形容氣勢磅礴一樣。相傳,王羲之在一次祭祀中,在木板上寫的祝詞,拿給工匠雕刻。工匠削去三分,才見到沒有墨跡。大為驚嘆王羲之的筆力精深!
  • 王羲之的書法入木三分,但你是否知道還有一個成語跟他有關?
    《蘭亭集序》節選相傳王羲之筆力深厚到什麼地步呢?有一次他把字寫在一塊木板上,當其他人想要雕刻的時候,發現這個墨已經深入到木板裡面了,一直削掉三分厚度才見底。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最早時是形容王羲之的筆勁雄厚的。除了入木三分外,王羲之還有一個故事流傳千古,並引出了另一個成語。
  • 成語「入木三分」:王羲之書法功力的深度 其遒勁筆力赫然可見
    人稱王羲之「書聖」,他的書法,草、隸、八分、飛白、章、行書各體無所不工,盡善盡美。儘管王羲之書法藝術造境宛然得自造化的神功,但是他用功的功夫更是一流。 在唐代的《書斷列傳》中留下他寫字「入木三分」的故事,反映了他的書法功力的深度、力度,王羲之這樣的功力又是怎樣造就的呢?
  • 書法筆力做到入木三分,王羲之做了兩個動作,它比八面出鋒還厲害
    好的書法說白了,就是看你能不能寫出筆力。書法的美,核心就是力量之美。什麼屋漏痕啦、錐畫沙啦,都是為了表現書法線條的力量之美。很多人寫不出書法的力量,其實還是缺動作。比如有人知道米芾的八面出鋒很厲害,其實八面出鋒只是一個結果,你缺動作即使做出八面出鋒也是無力的,只能算是個樣子罷了。這有點像打太極拳,你缺動作,你打出的力量永遠是散的,只能算太極體操,擺擺架子而已。
  •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筆力,原來衛夫人對他進行的這種訓練,長見識了
    王羲之有這樣一位書法老師啟蒙,確實是很幸運的,一開始就入對了門。戰場擺陣其實就是向敵人展示力量,筆陣圖用這種方式告訴你,書法就是一種展示力量的藝術,是一種力量之美。我們再細細品味一下筆陣圖,是不是這樣?
  • 王羲之是哪個朝代的人介紹 東床快婿原本指就是他
    王羲之之際的東晉還是剛剛建立,當時朝中勢力較大的還是王謝兩家。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出任東晉的丞相一職,位高權重。   而王羲之後來又成了尚書令郗鑑的東床快婿,所以王氏一家可謂是權貴一時。加上王羲之後來因為書法名聲大噪,所以世人皆是羨慕。
  • 書法小故事——王羲之與「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書法家,在歷史上享有很高的評價,被後人稱為「書聖」。(王羲之作品《蘭亭序》欣賞)成語「入木三分」出自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 王羲之書法「入木三分」的故事
    王羲之在三十三歲時寫的"蘭亭集序",以及三十七歲時寫的"黃庭經",一向被譽為書法藝術中最好的小楷範本。有一次,晉成帝想換掉王羲之在柱板上的題詞,便命一群工匠把題詞刮掉,工匠們把柱板削掉了一層又一層,直到三分深,也沒能把王羲之的字跡刮掉,他們驚訝不已,拿起柱板仔細一看,都不禁大吃一驚,連聲讚嘆起來。
  • 王羲之故事-東床快婿
    郗鑑選婿  郗山與微山島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墳墓,墓前有一統石碑,上書:「東晉太尉郗鑑之墓」,系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手筆
  • 3個與王羲之有關的成語,反映王羲之對待求學、婚姻、處世的態度
    01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其實就是來自於王羲之,王羲之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怎麼回事兒呢?原來皇帝去北郊祭祀的時候,曾讓王羲之將祭文寫於一木板上,後來呢,皇上派人去將那塊木板拿回來準備雕刻,可是木匠在雕刻的時候才發現當初王羲之寫的字已經滲入木頭3分有餘了,看到這一幕大家紛紛讚嘆王羲之書法的剛勁有力。後來大家常將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做事情要有入木三分的態度。
  • ◤典故·王羲之◢入木三分的由來
    ◤典故·王羲之◢入木三分的由來
  • 王羲之:入木三分與書成換白鵝
    王羲之辭去官職後,好像擺脫了許多無形的束縛,拋開了種種煩擾,可是仍感到疲憊不堪。他的體質本來就差,加上到會稽以來,政務繁冗,十分辛勞,身體就越來越差了。主要還是心緒不好。相傳,有一天,王羲之出去散步,在外邊遇到自己的一個「門生」,熱情地邀王羲之到他家做客。盛情難卻,王羲之便去到他家裡。這家屋裡放著一條新做的長几,那木質堅硬細膩,木紋像圖案一樣美觀。
  • 王羲之與「東床快婿」
    當然,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父母。在選婿之前,肯定有一番較量。於是,郗太尉叫管家去王丞相家裡探探路。王家的公子們一聽郗太尉要來選女婿,一個個打扮得玉樹臨風。管家撓了撓頭,這些公子都很好,長相英俊,氣度非凡。
  • 王羲之寫字的歇後語是什麼 入木三分的故事你知道嗎
    王羲之寫字歇後語--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的成語故事: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著蒼勁,柔和中帶著剛強,後代的許多書法家,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範本。現今在他留下來的書帖中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黃庭經》等。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
  • 中國最牛書法家出身官員家庭,16歲成為東床快婿
    一天他對王導說,聽說你家孩子個個才貌俱佳,我想從中選個東床快婿,你看如何?王丞相說:「好事啊,你可以自己到我家裡選,只要你選的,不管是哪一個,我都同意。」婚姻乃兒女終身大事,郗鑑還是比較審慎的。他先差府中管家帶著厚禮到王丞相家。王府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選婿來了,各個都打扮一番出來相見。選來選去管家發現少了一人,一問才知,還有一人沒來。
  • 東床快婿的營銷學分析:王羲之勝在不按常理出牌
    讓我們以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成為「東床快婿」的故事為例,做一次營銷學分析吧!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最牛逼的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其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出身於魏晉名門望族琅琊王氏。他的祖父王正,官至尚書郎。他的父親王曠,曾任淮南太守。他的伯父王導,是當時的司徒,位高權重。王羲之小時候不善言談,看不出有什麼過人之處。
  • 《入木三分》丨每天一個成語故事
    ▵點上方綠標即可免費收聽▵王羲之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書法家,在歷史上享有很高的評價,被後人稱為「書聖」。有一天,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個人先用刀削木板,卻發現筆跡竟然透進木板裡有三分深度,這件事情可是轟動了整個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語了。
  • 每日典故|入木三分
    【出處】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衛夫人見,語太常王策曰:「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 入木三分的主人公 入木三分寫的是誰
    「入木三分」原本是形容書法的,形容這個人的書法極有筆力。後來,「入木三分」就形容某個人分析問題非常深刻。「入木三分」出自唐朝張懷灌的《書斷》,那麼大家知道「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誰嗎?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