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小故事——王羲之與「入木三分」

2020-12-02 寫好字yzs

王羲之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書法家,在歷史上享有很高的評價,被後人稱為「書聖」。

他寫的字既秀麗,又很蒼勁,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看,一般秀麗的字會顯得柔軟,而蒼勁的字則顯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脫塵出俗,二者兼善,可見得他書法的功力之深,這恐怕不是天生具備,而是靠後天勤學苦練而得來的。

(王羲之作品《蘭亭序》欣賞)

成語「入木三分」出自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東晉時,皇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北郊祭土地神,讓王羲之呢把祭文寫在木製祝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師傅把木頭剔去一層又一層後,發現王羲之的墨跡竟滲進木板深處,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見白色的本板底!

刻字工匠大大驚嘆這位將軍書法家的筆力雄勁,說:「太厲害了!筆跡竟然透進木板裡有三分深度」,這件事情可是轟動了整個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盡皆知的成語了。

現在,我們用「入木三分」來比喻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

相關焦點

  • 王羲之書法「入木三分」的故事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他博採眾長,開創了一種獨具一格的書法風格,被後人喻為"書聖"。王羲之在三十三歲時寫的"蘭亭集序",以及三十七歲時寫的"黃庭經",一向被譽為書法藝術中最好的小楷範本。
  • 一天一個書法小故事1:書聖王羲之「入木三分」
    一天一個書法小故事1:書聖王羲之「入木三分」小朋友們好,練了半個多小時字了,大家累不累啊?哈哈,李麗你不累你接著練,其他有點累的可以停下來歇口氣,老師給大家講個書法小故事。今天要講的書法小故事就是「書聖」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先考大家個小知識,張小軍,「書聖」是什麼意思?不知道,劉明,你說,書法寫的特別好,對的,就是這個意思,書法寫的特別好都成了聖人了,很厲害。王天莉,你還知道中國歷史上可以稱為聖人的有誰?李白?李白是什麼聖,高小強你說,對,詩仙,李白是詩仙。杜甫?
  •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介紹 看完讓人深感羞愧
    關於王羲之的故事最為出名的應該算是王羲之吃墨的故事,而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關於王羲之的小故事,比如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等等,下面小編就整理了一些關於王羲之的小故事供大家參考。   王羲之(303-361,另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
  •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很勵志 一代書聖到底是怎麼煉成的
    記得上學的時候曾經有個題目是寫出三個關於王羲之三個成語,小編就想到了「入木三分」,你知道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嗎?   王羲之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書法家,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是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後人又稱之為王右軍。
  • 成語「入木三分」:王羲之書法功力的深度 其遒勁筆力赫然可見
    人稱王羲之「書聖」,他的書法,草、隸、八分、飛白、章、行書各體無所不工,盡善盡美。儘管王羲之書法藝術造境宛然得自造化的神功,但是他用功的功夫更是一流。 在唐代的《書斷列傳》中留下他寫字「入木三分」的故事,反映了他的書法功力的深度、力度,王羲之這樣的功力又是怎樣造就的呢?
  • 王羲之寫字的歇後語是什麼 入木三分的故事你知道嗎
    不少網友會問王羲之寫字的歇後語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關於王羲之的歇後語大全供大家參考學習。    王羲之寫字歇後語--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的成語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 王羲之書法筆力真的能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嗎?
    力透紙背,入木三分,都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強勁有力。就好比「排山倒海」用來形容氣勢磅礴一樣。相傳,王羲之在一次祭祀中,在木板上寫的祝詞,拿給工匠雕刻。工匠削去三分,才見到沒有墨跡。大為驚嘆王羲之的筆力精深!
  • 成語故事:入木三分
    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譯文: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衛夫人知道後,告訴太常王策說:『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筆訣》,最近看見他的書法,就已老成大器。『流著眼淚說:』這孩子將來一定能遮住我的名聲。』晉帝時,祭祀北郊,更換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書寫,筆法入木三。」
  • 成語故事:入木三分
    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他博採眾長,開創了一種獨具一格的書法風格,被人尊稱為&34;。王羲之的書帖中有《蘭亭集序》和《黃庭經》,都是書法界最高的名帖。王羲之的字寫得好,一方面與他的天資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後期的刻苦練習。
  • 王羲之的小故事之不靠譜分析
    下面的故事諸位分析一下就知道了比如說,今天這裡我想要講的王羲之,就廣為流傳了許多他的記載和小故事,許多你也聽過,甚至於還堅信不疑。你肯定說,有啥好懷疑的呀。哈哈,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我們找遍資料,今天就要和大家講一講王羲之的個人事跡有哪些是真哪些是假,避免人云亦云,誤人子弟。
  • 中華智慧成語「入木三分」的故事
    成語「入木三分」講的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生活在距今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他是我國歷史上大名鼎鼎、家喻戶曉的大書法家,被後人譽為「書聖」。他的書法到底有多棒呢?四個字——冠絕古今。王羲之之後,在書法上能夠超越他的可謂鳳毛麟角。
  • 王羲之不僅筆力「入木三分」,還是一個令人羨慕的「東床快婿」
    王羲之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書法家,在歷史上享有很高的評價,被後人稱為「書聖」。他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尤其是「入木三分」與「東床快婿」這兩個成語更是與他有關。據傳當初晉帝到北郊祭祀,命王羲之將祝詞寫在木板上,再拿去讓工人雕刻。工人將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書法墨跡一直浸到木板裡面去了,一直削了有三分的深度,才算見了底。王羲之筆力雄勁,以致入木三分。這件事情可是轟動了整個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語了。於是,後來人們直接把「入木三分」用來形容人們寫文章,或者是說話的內容非常深刻。
  • 王羲之書法放大20倍後,力透紙背,成語「入木三分」由他而來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歷來被視為書法極品,也是書法界公認的「行書天下第一」,給人以飄逸流暢,筆力雄健的感覺,放大之後再看,更讓人賞心悅目。「入木三分」這個詞就是由王羲之的書法而來的,據說王羲之把給皇帝的祝詞寫在了一塊木板上,派人去雕刻,刻字者一層層削去模板,直到三分深度才見底,可見他的書法之功力。王羲之在楷書、行書、草書等各方面的成就皆為大家,運筆變換自如,常常亦行亦草如行雲流水。除了天賦之外,王羲之的書法也離不開自己的刻苦練習,據傳他小時候苦練書法,附近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讓他染成了墨色。
  • 王羲之:身高七尺,相貌堂堂,一代書法名家的故事!
    不過一代書聖王羲之,那可是首先就能讓人們想到的。王羲之是東晉時期的一個人字逸少,是古時候琅琊郡的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省臨沂市。後來搬家搬到了會稽山陰,這個人長得十分的英俊,個子很高十分的高大威猛,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美男子。重點不僅僅是這些,他吸引我們的更是他那著名的書法。他的家族裡有很多的名人,世代人才輩出,是一個十分著名的家族。
  • 王羲之的書法入木三分,但你是否知道還有一個成語跟他有關?
    王羲之,一般被稱為王右軍,因為他當過右將軍。王羲之是中國歷史上公認的「書聖」,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更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自成一家,影響深遠。人們常用「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來形容他的字。
  • 書法大家王羲之,瀟灑和善飄逸,他背後的小故事你知道嗎
    王羲之,是東晉時代非常亮眼的書法聖人,他的作品流傳至今,因為他寫的字體非常的靈動,每一個字都像是要飄出來一樣,字體看起來有一種靈秀生動的感覺。而且不僅僅是在東晉時期,甚至在別的朝代,見到王羲之字跡的人,都會對王羲之的書法拍手稱好,可以說是能夠震驚一時的作品。
  • ◤典故·王羲之◢入木三分的由來
    ◤典故·王羲之◢入木三分的由來
  • 成語故事,入木三分
    出處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釋義 本來形容筆力強勁。後用以比喻見解、議論地深刻。相傳他七歲時已嶄露頭角,寫得一手好字,十二歲那年,他偶然在父親的枕頭有裡發現了一本講書法的書
  • 成語故事 入木三分
    出處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釋義 本來形容筆力強勁。後用以比喻見解、議論的深刻。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相傳他七歲時已嶄露頭角,寫得一手好字,十二歲那年,他偶然在父親的枕頭有裡發現了一本講書法的書,就偷偷的拿出來閱讀。父親責問他說:「這是我特地秘藏的書籍,你為什麼要拿出來看?」王羲之笑了一笑,沒有回答。
  • 王羲之:入木三分與書成換白鵝
    王羲之辭去官職後,好像擺脫了許多無形的束縛,拋開了種種煩擾,可是仍感到疲憊不堪。他的體質本來就差,加上到會稽以來,政務繁冗,十分辛勞,身體就越來越差了。主要還是心緒不好。相傳,有一天,王羲之出去散步,在外邊遇到自己的一個「門生」,熱情地邀王羲之到他家做客。盛情難卻,王羲之便去到他家裡。這家屋裡放著一條新做的長几,那木質堅硬細膩,木紋像圖案一樣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