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入木三分

2020-09-12 成都卓越教育1997

入 木 三 分

入木:浸入木頭。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

近義詞:力透紙背、鞭辟入裡、刻畫入微

反義詞:走馬觀花、略見一斑、一知半解

出處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衛夫人見,語太常王策曰:『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譯文: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衛夫人知道後,告訴太常王策說:『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筆訣》,最近看見他的書法,就已老成大器。『流著眼淚說:』這孩子將來一定能遮住我的名聲。』晉帝時,祭祀北郊,更換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書寫,筆法入木三。」

故事

王羲之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因為年輕時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他博採眾長,開創了一種獨具一格的書法風格,被人尊稱為&34;。王羲之的書帖中有《蘭亭集序》和《黃庭經》,都是書法界最高的名帖。

王羲之的字寫得好,一方面與他的天資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後期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時無刻心裡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就連在睡覺時,手也會不停的比劃。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裡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可以知,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工夫之深了。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著在河裡戲水的鵝發呆,後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群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裡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為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

於是王羲之給觀裡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先用刀把木頭削去一層又一層,卻發現王羲之的筆跡竟滲進木板深處,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見白底!雕刻的工人驚嘆其筆力雄勁:「竟入木三分!」

這件事情轟動了整個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語了。用毛筆寫字在木板上,而筆跡還能透進三分的深度,除了身懷絕技的人還有誰會有這種能力呢?

於是,後來的人便根據這段故事的情節,直接把「入木三分」,用來形容書法蒼勁,柔和中帶著剛強,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相關焦點

  • 中華智慧成語「入木三分」的故事
    成語「入木三分」講的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生活在距今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他是我國歷史上大名鼎鼎、家喻戶曉的大書法家,被後人譽為「書聖」。他的書法到底有多棒呢?四個字——冠絕古今。王羲之之後,在書法上能夠超越他的可謂鳳毛麟角。
  • 成語故事:入木三分
    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譯文: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衛夫人知道後,告訴太常王策說:『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筆訣》,最近看見他的書法,就已老成大器。『流著眼淚說:』這孩子將來一定能遮住我的名聲。』晉帝時,祭祀北郊,更換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書寫,筆法入木三。」
  • 《入木三分》丨每天一個成語故事
    這個人先用刀削木板,卻發現筆跡竟然透進木板裡有三分深度,這件事情可是轟動了整個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語了。用毛筆寫字在木板上,而筆跡還能透進三分的深度,除了身懷絕技的人還有誰會有這種能力呢?但是,我們也可以想見這位「書聖」所寫的字,筆力非常雄厚,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 成語故事 入木三分
    出處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釋義 本來形容筆力強勁。後用以比喻見解、議論的深刻。「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從此便流傳了下來。
  • 成語故事,入木三分
    出處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釋義 本來形容筆力強勁。後用以比喻見解、議論地深刻。「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從此便流傳了下來。
  • 《狐妖小紅娘》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原本是用來形容什麼的 入木三分...
    導 讀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原本是用來形容什麼的?
  • 入木三分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入木三分,本指書法筆力蒼勁有力。後比喻見解透徹;議論深刻。出自:唐 張懷瓘《書斷 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近義詞有:力透紙背、鐵畫銀鉤,反義詞有:略見一斑,入木三分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 書法小故事——王羲之與「入木三分」
    (王羲之作品《蘭亭序》欣賞)成語「入木三分」出自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筆跡竟然透進木板裡有三分深度」,這件事情可是轟動了整個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盡皆知的成語了。現在,我們用「入木三分」來比喻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
  • 成語故事 |入木三分
    【出自】: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示例】:我們讀這首詩,尤其有一種~、痛快淋漓的感受。◎秦牧《手莫伸》【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出處】:唐·張懷瓘《書斷》:「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近義詞】:刻畫入微。【反義詞】:略見一斑。【典故】: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 關於入木三分這事。
    昨天聽成語故事,說書聖王羲之寫了一個什麼牌匾,字體深入木質三分云云。我小時候也看過類似故事,在成語大全上。大意是某人得到了一塊牌匾,就讓木匠改成自己需要的內容,那知道木匠把這板子刨下去三分,還有原來的字體存在。
  • 一天一個書法小故事1:書聖王羲之「入木三分」
    一天一個書法小故事1:書聖王羲之「入木三分」小朋友們好,練了半個多小時字了,大家累不累啊?哈哈,李麗你不累你接著練,其他有點累的可以停下來歇口氣,老師給大家講個書法小故事。今天要講的書法小故事就是「書聖」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先考大家個小知識,張小軍,「書聖」是什麼意思?不知道,劉明,你說,書法寫的特別好,對的,就是這個意思,書法寫的特別好都成了聖人了,很厲害。王天莉,你還知道中國歷史上可以稱為聖人的有誰?李白?李白是什麼聖,高小強你說,對,詩仙,李白是詩仙。杜甫?
  •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很勵志 一代書聖到底是怎麼煉成的
    記得上學的時候曾經有個題目是寫出三個關於王羲之三個成語,小編就想到了「入木三分」,你知道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嗎?   王羲之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書法家,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是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後人又稱之為王右軍。
  • 一課譯詞:入木三分
    一課譯詞:入木三分 chinadaily.com.cn 2020-06-22 17:40
  • 每日典故|入木三分
    【成語】         入木三分
  • 成語「入木三分」:王羲之書法功力的深度 其遒勁筆力赫然可見
    在唐代的《書斷列傳》中留下他寫字「入木三分」的故事,反映了他的書法功力的深度、力度,王羲之這樣的功力又是怎樣造就的呢?王羲之熱衷書法,自小對書法就情有獨鍾,學字、練字總能讓他廢寢忘食。王羲之非常喜愛鵝,他常常在鵝池旁觀察鵝的優雅動作。他們琅琊王家是東晉貴族,也是書法世家。父親王曠就藏有不少書法的相關書冊。
  • 王羲之不僅筆力「入木三分」,還是一個令人羨慕的「東床快婿」
    他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尤其是「入木三分」與「東床快婿」這兩個成語更是與他有關。據傳當初晉帝到北郊祭祀,命王羲之將祝詞寫在木板上,再拿去讓工人雕刻。工人將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書法墨跡一直浸到木板裡面去了,一直削了有三分的深度,才算見了底。王羲之筆力雄勁,以致入木三分。這件事情可是轟動了整個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語了。
  • 入木三分的故事講的是什麼
    後用「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筆力遒勁,也比喻見解、議論深刻、確切。語本《說郛》卷八七引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清趙翼《楊雪珊自長垣歸來出示近作嘆賞不足詩以志愛》:「入木三分詩思銳,散霞五色物華新。」
  • 王羲之寫字的歇後語是什麼 入木三分的故事你知道嗎
    王羲之寫字歇後語--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的成語故事:
  • 王羲之的書法入木三分,但你是否知道還有一個成語跟他有關?
    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最早時是形容王羲之的筆勁雄厚的。除了入木三分外,王羲之還有一個故事流傳千古,並引出了另一個成語。這個故事被傳為佳話,東床快婿、東床坦腹說的都是這個。東床快婿太尉郗鑑使門生求女婿於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
  • 有關王羲之及其親屬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靦顏人世》出自《晉書·郗鑑傳》。東晉明帝時期,郗鑑(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嶽父)平叛王敦叛亂的故事。靦:慚愧;靦顏:臉現愧色。「靦顏人世」,形容喪失氣節的人厚著臉皮活在世上。原作「靦顏天壤」;「天壤」,即天地,引伸指人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