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總會有被孩子折磨得心力交瘁的時候,這個時候,父母總會嘴裡念叨著:真是生了個小討債鬼!
然後再任勞任怨的繼續替孩子忙活,畢竟孩子再怎麼調皮搗蛋不懂事,這終究還是自己的孩子啊。
但是卻有這樣一種孩子,暖心的每當讓父母想起來都覺得:孩子這麼懂事,再忙再累我也開心!
這樣的孩子,我們稱之為是來報恩的孩子,而有以下4個特徵的孩子,都是來報恩的,中一條的也能讓父母省心不少。
01
懂得心疼父母
在節目《少年說》中,初一的小同學李仁志講述了自己媽媽是外賣配送員的故事,讓無數網友淚目……
李仁志的母親是個外賣員,起早貪黑、走街串巷、受人冷眼,12歲的李仁志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李仁志並沒有因為母親是外賣員心生自卑,反而站上表白臺,大方介紹母親的工作,大膽向母親表白。
他很心疼地說,我的媽媽,她辛辛苦苦地工作,卻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他說:
「我希望大家都能給像我媽媽一樣的人多一些善意,因為當你打開門的那一瞬間,看見的也有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裡的『小公主』。」
這句意外的話,讓媽媽又羞赧又欣慰,再抬頭時眼裡噙著淚。
對比那些揮霍著父母的血汗錢,卻還嫌棄父母的事業不夠成功,工作不夠體面的孩子,12歲的李仁志顯然是個懂得心疼父母的「別人家的孩子」。
而一個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必定是一個有同理心、會關懷體貼別人、懂得愛和給予的孩子。
有這樣一個孩子,對父母來說,即便再辛苦,心也是甜的。
02
有責任有擔當
公交車上,一位媽媽因為太累,上車就睡著了。
坐在她旁邊的兒子,擔心媽媽低著頭容易磕著,默默地伸出自己的小胳膊撐著欄杆,讓媽媽的下巴靠在自己的手臂上。
媽媽睡了一路,小男孩悄悄地用胳膊撐了一路,有20多分鐘。
孩子小小的臂膀換來媽媽的安睡,別看孩子還很稚嫩,可是他的胳膊卻能撐起沉睡的媽媽,也能承擔起小小男子漢保護媽媽的的責任和擔當。
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孩子,不會只把自己放在被保護的位置上,更多的時候,他也想成為父母的超人,張開稚嫩的翅膀,給父母帶來一絲溫暖。
哪怕能擋住的風雨很少很少,但是他保護的姿態,就是給父母最大的溫暖和感動。
李玫瑾教授說:責任感是孩子要承擔的東西,沒有分擔,就不會有擔當。
孩子只有體會到肩膀上的壓力和重量,才能真正擔起責任。
有的時候,父母也可以適當的向孩子示弱,向孩子求助。
孩子未必真能幫上大忙,可卻自此懂得了「責任」兩字的份量。
這份擔當,才是他成長的開始。
03
能夠獨立自理
前段時間被一個獨立歸國的12歲男孩震撼了。
男孩從西班牙馬德裡,獨自乘機回國,從登機、過關、申報,到檢測、核驗眾多程序,全部獨立搞定。
不止如此,在父母叮囑下,20多個小時長途飛行,直到首都機場離散點,孩子始終佩戴著口罩、帽子,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全程水米未進。
一個網友讚揚道:
「無論什麼樣家庭條件的孩子,父母可能都無法時時刻刻保護孩子,更不能護他一生不受磨難。只有平時鍛鍊到位了,在這種被迫長大的時候,孩子才會表現得如此出色!」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普立茲獎得主安娜.昆德蘭在《不曾走過,怎會懂得》一書中寫道: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留在身邊,而是培養孩子獨立,放手讓孩子走。」
父母無法保護孩子一輩子,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只有從小狠心培養孩子獨立,才能讓孩子獨自行走時少跌跟頭。
一個無法獨立的孩子,不僅過不好自己的人生,也會成為父母最不省心的牽絆。
每一個來報恩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會教育的父母,每一個來討債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省心的父母。
孩子本就是一張白紙,父母才是在上面塗抹最多的人,要想擁有一個來報恩的孩子,父母首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