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鈞窯、汝窯、哥窯等開片原理,瓷友們不可錯過

2020-12-05 禹州鈞瓷

鈞瓷燒成後,釉面上產生的裂紋現象,稱為「開片」。對於普通日用陶瓷製品來說,開片是一種缺陷,他直接影響著產品的使用壽命,但對於藝術陶瓷,它卻是一種美化裝飾手段,能給產品以美感,從而受到人們的青睞。

鈞瓷產品有的剛一出窯就開始開片,可以聽見開片聲「丁玲」作響,此起彼伏,就像在彈奏一曲美妙的音樂。伴隨著聲響,開片紋路不斷出現,並向四下延伸布滿釉面。開片早的,出窯時即大量開片,片紋小而密;開片晚的幾天後才見片紋。

鈞瓷開片的紋路縱橫交織,極富韻味。其片紋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疏有密,有粗有細,有深有淺,有曲有直,不一而足。常見的開片紋路有:冰裂紋、百極碎、蟹爪紋、魚子紋、牛毛紋、蜘蛛網紋、葉脈紋等。

鈞瓷釉面產生開片的基本原因是胎與釉不相匹配而造成的,即鈞瓷釉的膨脹係數大於鈞瓷胎的膨脹係數所致。 鈞瓷在燒成過程中都不會產生紋片,因為在低溫階段釉層一般不會開裂,即使偶爾產生開裂,也會在燒成後期被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的釉所填平。

在高溫階段,包括燒成後期和冷卻前期,釉也不會產生紋片,因為此時的釉層已成熔融液態,有很大的彈性,能伸能縮。釉產生紋片的真正原因是由於釉的配方中含有較多量熱膨脹係數大的成分,而胎的配方中則含有較多量熱膨脹係數小的成分,有意使釉的熱膨脹係數明顯比胎大。

熱脹冷縮是一個可逆過程,加熱時膨脹得多,冷卻時也就縮得多。試驗表明,當燒成的瓷器冷卻到500~300C時,一方面胎釉之間的收縮還相差不大,另一方面釉還未完全硬化,所以這個階段釉也不會產生紋片。可是當冷卻到200C以下時,一方面由於釉的收縮量大大超過胎,另一方面由於釉已完全硬化,彈性愈來愈小,在這種情況下釉就受到較大的張應力。

當這種張應力積累到一定程度並超過釉本身的抗張強度時,釉就產生開裂。開裂的產生使張應力得以局部消除,釉不斷開裂,張應力不斷消除,當張應力消除到一定程度時就恢復平衡,暫時不再產生裂紋。

鈞瓷片紋的明顯程度與其釉色的變化和釉的乳濁度還有關。一般乳濁度高的釉沒有透明性好的釉片紋明顯;紫紅色釉的片紋沒有天藍和豆綠釉的明顯。

在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中,除定窯外,鈞、汝、官、哥窯瓷器均有開片,尤其是汝、官、哥瓷,由於它們釉的顏色比較單一,故開片是其主要藝術特徵。

而鈞瓷以窯變著稱,其色彩萬變,紋路奇多,為其他窯口所不及,開片只是窯變的藝術特徵之一,若單以鈞瓷釉面開片的多少來定鈞瓷的優劣,將會失之偏頗,使人無法全面認識鈞瓷所體現出的美學價值。

相關焦點

  • 古瓷(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汝窯汝窯簡介汝窯被譽為五大名窯之首,因地處古汝州而得名。按照傳統的說法,「只有其境內的臨汝縣和寶豐縣清涼寺產汝瓷,臨汝窯為民窯,清涼寺為御用官窯」,「汝窯無大器」,「汝瓷存世七十餘件」。紋:釉面上分布著長短、深淺不一的裂紋「開片」。它原本是一種釉面缺陷。瓷胎比瓷釉的膨脹係數大,瓷器燒成冷卻的時候,收縮幅度大的胎體就會把玻璃質的釉層拉碎,釉面出現開片。哥窯哥窯簡介古稱「哥哥洞窯」,窯址至今懸而未決,為我國陶瓷史上一大懸案。
  • 喝了多年的茶,竟然不知道何為汝窯開片?
    所以瓷器開片就不是缺點了,而是瓷器的特點,所以「開片」也在後來被稱為「冰裂紋」。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中,汝窯、官窯、哥窯都是開片瓷器為主。汝瓷只是明白了開片原理,還不能說是讀懂了「開片」。
  • 宋代汝窯開片之美
    開片:宋汝窯的美感源泉宋代各個窯口的瓷器,均有明顯的典型特徵。汝窯以天青色為尚,哥窯以百圾碎為好,鈞窯以瑰麗為美,定窯以乳白為榮。其實仔細觀察所能見到的汝窯實物,就會發現,釉面開片具有獨特的意外之美,汝窯之前的開片,是胎和釉在燒制過程中,因為收縮、膨脹係數不一致而導致的釉面出現裂痕的現象。在開片作為裝飾手段之前,它算作瓷器的瑕疵,都是瓷器製作者、使用者或收藏者極力避免的現象,不會被當作美感來欣賞。而汝窯有意追求開片並引以為美。
  • 宋代哥窯、汝窯、鈞窯等瓷器為何現在居然造不出了?
    宋代哥窯、官窯和鈞窯的確很難造出來,從元、明、清歷代都有仿造,只能仿造出形,但神韻和釉質就是仿造不了。汝窯、鈞窯、哥窯等在宋代是皇家用瓷,對瓷器的制式、釉地配方、瓷土的選擇等有嚴格的制式,以、汝窯、鈞窯等瓷器為何現在居然造不出了?
  • 千年汝窯的紋飾之美,蟹爪紋開片!
    北京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傳世汝窯瓷器,蟹爪紋的開片亦是十分明顯地存在,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而已,有的是飾以細碎開片出現,一些是較為稀疏,但總的來看以細碎開片出現為主,蟹爪紋從宏觀上看,顯然汝窯是有能力控制這一開片形式的,但從微觀上看,汝窯瓷器的蟹爪紋並不避諱細微的變化,具體的開片大小和造型並不受控,可以自由地在整個蟹爪紋的範疇之內隨意開裂,而絲毫沒有受到控制的跡象
  • 最美瓷器,萬彩鈞窯另詳解五大名窯——那些美麗的瓷器
    它們分別是:官窯、汝窯 、鈞窯 、 定窯、哥窯。後人統稱其為「宋代五大名窯」。一、官窯官窯是宋徽宗政和年間在京師汴梁建造的,窯址至今沒有發現。官窯主要燒制青瓷,大觀年間,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三種顏色最為流行。官瓷胎體較厚,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顏色,釉面開大紋片。這是因胎、釉受熱後膨脹係數不同產生的效果。
  • 汝窯茶具養開片,到底是大開片好,還是小開片好?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還是簡單的講解一下汝瓷開片的原理。汝瓷開片簡單來講就是汝瓷在燒制過程中胎體和釉面的熱脹冷縮係數不同,導致在出窯時胎體和釉面之間產生一種應力,使得釉面出現類似於裂紋的痕跡。汝窯開片不可否認汝州本地的汝窯有時候也會燒制出大開片器具,而這些大開片中又有一部分是由於胎體存在裂痕導致的,也就是說是殘品
  • 什麼是開片瓷?
    釉面開裂本來是一種缺陷,但是人們掌握了釉層開裂的規律並製作出了開片釉,形成了瓷器的一種新的特殊裝飾。宋代汝窯、官窯 、哥窯都有生產開片瓷,其中哥窯開片瓷尤其出名。開片又稱冰裂紋,按照顏色可分為鱔血、金絲鐵線、淺黃魚子紋,而按照形狀可分為細碎紋 、梅花紋、網形紋等。
  • 定窯、汝窯、哥窯有話要說
    接下來為你盤點其中兩種瓷器缺陷:一、開片開片指的是瓷器的釉面上的自然開裂現象。開裂原本只是瓷器的一種缺陷,但自從人們發現了瓷器開裂的規律後,就創作出開片釉,塗在瓷器上,並將它作為瓷器的一種特殊裝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哥窯和宋朝的官窯。
  • 清代仿哥窯、汝窯精品鑑賞
    清乾隆仿汝釉弦紋瓶 清乾隆仿汝釉雙耳三足魚簍尊  哥窯和汝窯同屬北宋五大名窯哥窯釉質純粹濃厚,不甚瑩澈,釉內多有氣泡,如珠隱現,通稱「聚沫攢珠」。釉色寶光內蘊,潤澤如酥。紋片多種多樣,總名為百極碎。汝窯創燒於北宋晚期,以汝白釉施注為主要特徵,他的基本色調是一種淡淡的天青色,俗稱「鴨蛋殼青色」,釉層不厚,隨造型的轉折變化,呈現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釉面開裂紋片,多為錯落有致的極細紋片,俗稱為「蟬翼紋」。
  • 瓷器中的「病態美」——斷紋瓷器,又叫「開片」
    哥窯碗瓷器上的斷紋又叫「開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尤其是年代久遠的瓷器,經歷了歲月的風霜,釉層漸漸開裂,形成了自然的 「紋飾」。宋 哥窯青釉魚耳爐為了滿足人們的藝術追求,歷史上包括哥窯、定窯、郎窯以及景德鎮等在內的歷代名窯爭相研製出了「人為開片」的方法。
  • 哥窯「金絲鐵線」九大特點,或許你該重新認識您收藏的汝窯
    1993年故宮博物院陶瓷組專家王健華在《古瓷辯賞》「宋哥窯魚耳爐與明仿品"中介紹「……哥窯和官窯的開片紋是不同的,「金絲鐵線」是哥窯最著名的特徵,是哥窯首創的紋路技術。在器物出窯後尚未完全冷卻之前,置入摻有紫金土的漿水中,深層的紋路滲進紫褐色的漿水而成為鐵線紋;淺層的紋路滲入少量漿汁而成為金絲紋。二氧化說。
  • 宋代五大窯口之哥窯三足香爐,清代乾隆更將哥窯視為珍品存世極少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期宋代哥窯精品三足香爐鼎,哥窯是宋代著名五大窯口之一。和它其名的是汝窯、官窯、定窯、鈞窯,這些窯口都是為宮廷燒制的瓷器,因此尤為珍貴。哥窯具有鮮明的特徵,比較古樸、圓潤、胎質堅潤,釉質顏色上分為灰色、黑色、土黃色、煙青色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藏友作品。該作品開片自然,金絲鐵線三足香爐,器物形狀端正,線條優美,釉質肥潤油酥,磨損自然,成色有歷史感。哥窯被後世所喜愛,因此元明清等朝代也都有仿品,雖工藝水平不能與當時的宋代哥窯相比肩,但是也具有時代特色。
  • 哥窯窯址何在?懸而未決,為何還能名列宋代五大名窯
    其中,汝窯、官窯、定窯經過考古學家發現,已經有準確的窯址。而柴窯的文獻實物資料太過於稀少,無法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因此通常將鈞窯列入,與汝、官、哥、定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哥窯卻由於流傳下來的文獻資料以及瓷器太過複雜,包括窯址說法不一,因此在考古學界備受爭議。
  • 哥窯文物價值幾何?「五大名窯」中謎團最多
    宋代朝廷先是指令幾個燒瓷質量好的窯場,如定窯等燒造貢瓷,後來嫌定窯瓷「有芒」,轉而專門設立汝窯、鈞窯等官辦瓷窯。後來,人們把「汝、官、哥、鈞、定」稱為宋代五大名窯。五大名窯代表了中國單色釉瓷的最高水平。汝窯最為珍貴,世界上收藏有汝窯的博物館不足10家,館藏汝窯傳世物總計為67件。早在明清時期,民間即有「縱有家財萬貫,不抵汝窯一件」的口碑廣為流傳。
  • 金絲鐵線鐵足真——哥窯鑑定解析(二)
    傳世哥窯因其釉汁流動性較小,所以有的也沒有紫口,有的因為裹足支燒,也沒有鐵足現象,露鐵足的器物底足挖削規整,足端較圓潤。南宋哥窯器物釉質渾厚失透,如人臉微汗,啞光光澤,釉面比汝窯厚,比官窯薄,釉面有不均、有縮釉斑和棕眼現象,釉泡如珠,分布均勻。
  • 科普:哥窯瓷冰裂紋,開片非開裂
    可見冰裂紋是最高級的開片方式。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詳細聊一聊這最高為高級的冰裂紋……對於哥窯茶具有一定了解的人肯定清楚,哥窯瓷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慢慢的會出現蟬翼紋,這種紋理我們就稱其為哥窯茶具的開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哥窯茶具的開片,以及哥窯茶具的開片方法。
  • 為什麼汝窯有的開片快有的開片慢呢?
    陶瓷中的開片,本意為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可以理解為坯釉適應性不夠好引起的。從這一方面來看,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些汝窯在出窯時就已經開片,甚至有時開了很大很多的片。;二者之間的熱膨脹係數相差越小,應力也就越小時,出窯後幾天才會發生大的網狀裂紋。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汝窯在出窯時不開片,隨著時間的流逝,開片會越來越多。
  • 色出天青,釉成開片,宋瓷之美,叫獨特
    之所以能如此,是因為宋朝經濟繁盛,人們都樂於追求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而投射到整個時代,即成就了宋瓷「色出天青、釉成開片」的獨特之美。「宋瓷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說起宋瓷,就離不開當時各領風騷的「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
  • 汝窯,憑什麼成為古代中國陶瓷藝術頂峰?
    依次是:官窯、汝窯、鈞窯、哥窯、定窯而五大名窯中又以「汝窯」為最,至於為什麼為「最」?故宮博物院藏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鈞窯,古代鈞州,現今的河南禹州市。>哥窯。傳說,哥窯源於宋代倆兄弟:章生一,章生二。很顯然這是個家族企業,這哥倆搞了兩個窯,哥哥的叫「哥窯」,弟弟的當然就叫北窯(又叫生二窯、龍泉窯)。不過,經考古多年發掘、研究、討論,最終認定古籍中的哥窯的產地在浙江龍泉,因此又叫「龍泉哥窯」。(哥倆合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