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經濟學講義2:商業才是最偉大的慈善

2021-01-08 老牟的讀書圈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2:商業才是最偉大的慈善。

讀書投資大腦,思維改變人生,大家好,歡迎來到老牟的讀書圈。今天我們繼續來講薛兆豐經濟學講義這本書。昨天我們說到了,經濟運行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高效的調配資源。那麼我們用一個鉛筆的故事來舉例。我們平常用到的鉛筆,看似普通不值錢,但是他的製作工藝卻相當複雜,光原材料就包括木材,油漆,石墨,還有黃銅的金屬圈,以及有顏色的橡皮。這一隻鉛筆的原材料來自於世界各地。這麼一隻簡單的鉛筆,卻有世界上上萬人的合作完成。如果把外延擴展,比如挖礦,工人的吃飯喝水都算上的話,那麼人就會更多了。

把上萬人的工作連接在了一起,造出一隻,只有幾毛錢成本的鉛筆,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偉大之處。他們都在分頭忙碌,有的人可能一輩子也用不到鉛筆。但他們都在為自己的工作努力著,這就是亞當斯密的偉大發現,那隻看不見的手。

作者說,最大的慈善是商業,比如對於貧困失學孩子的救助,直接發錢,或者讓他們免費讀書,真的好嗎?恐怕未必,很多人拿到免費的救助資金,把錢花掉,也不會去讓孩子上學。在教育方面反而西方的獎學金制度更加有效,讓學習好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獎勵,這看上去更是一種投資,而非行善,變相在鼓勵那些窮人家的孩子努力學習。

站在商業角度上,每一筆投資,都需要得到更高的產出和回報,又或者是更高的效率。在扶貧中,直接發東西發錢,也未必會讓他們脫貧,最後反而造成了養懶漢的結果,讓他們更加的不思進取。所以只有把扶貧當成一種商業投資行為,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才能發揮更持久的救助效果。

人為什麼會自私呢?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稀缺,也就是東西不夠。如果所有的東西,都是敞開供應,用也用不完,那經濟學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正是因為資源不夠,時間不夠,所以才有了選擇的學問,這就是經濟學的基礎。

有的時候我們看起來很富裕的東西,但實質上也是稀缺的,比如土地,看起來很多,但是位置是稀缺的,比如北京和新疆。那麼是什麼造成了稀缺呢?原因有兩個,1是我們想要的東西,別人也想要,2是人的需求在不斷的變化和升級,也就說人類的欲望是無限的。

第一很好理解,第二是什麼意思?比如餓肚子的時候我們總想有吃的,有吃的了,就想吃點細糧,有細糧了還最好加點肉,有肉了,又想要點酒和海鮮,所以需求無限,總是得不到滿足,這就造成了好東西始終是稀缺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原來不必要的東西,也成了必需品。比如在家裡洗澡上廁所,30年前,可能就是不必要的需求,但現在已經成了生活必需品。而汽車在十幾年前也不是必需品,現在幾乎也成了大多數家庭的標配。所以人的欲望是無限的,也是得寸進尺的,所以這註定了,社會上永遠會有很多的奢侈品,不可能完全滿足我們的需要。

在商業上很多人也會用一些營銷手段,創造新的需求和差異,營造一種稀缺感和獨特感,調動人們的欲望,從而賺取更多的利潤。比如茅臺和二鍋頭,差了200倍的價格,能差200倍的品質嗎?顯然不可能。茅臺的稀缺就是人的欲望營造出來的效果。

有稀缺,就會有區別對待,而這種選擇,就會發生歧視,比如資源有限,一塊木材能用來造船,就不能造房子,時間有限,要看電視,就不能看書。金錢有限,買了手機,這個月就不能買衣服了。在經濟學上,甚至結婚這種事,也是一種歧視行為,因為我們選擇了現在的伴侶,就相當於歧視了其他的異性。如果實在不喜歡歧視這個詞,換成區別對待也是一個意思。

所以稀缺不可避免,那麼選擇就不可避免,區別對待和歧視就不可避免

在稀缺的狀態下,其實根本做不到公平,比如一個學校,就200個入學名額,但是周邊要上學的孩子有500個,你要照顧老居民就要歧視新居民,你要照顧高檔小區,就得歧視窮人。

所以不可能一碗水端平,總得有偏有向。所以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既然好東西有限,歧視也是必然存在的

那麼既然歧視無法避免,就不要耗費精力去想如何規避歧視,而是要思考如何去歧視,才能影響最小。比如,我不管你窮人富人,還是是否有權有勢,成績是唯一歧視的標準,而獎學金的唯一標準也是學習成績。這樣就可以做到相對的公平。多努力,多付出,就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當我們個人在面對選擇時,既然歧視無法避免,那麼就只能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比如一個總監的職位,3個人都在競爭,那麼肯定我選擇能力最強,能夠給我帶來更多業績的人來上位,從而歧視另外兩個人。而伴侶的選擇,肯定是選擇情意相投,長相又好看的那一個。

從本質上來說,個人偏好,和信息不對稱的以偏概全,是歧視的兩大根源。比如我就是喜歡賈靜雯討厭範冰冰,這就是個人偏好的歧視行為。而你買二手車被騙了一次,那麼就覺得二手車裡都是騙子,垃圾,這就是以偏概全,因為二手車裡肯定也有好的商販,只是你沒碰上罷了。

作者說,別以為歧視別人就是欺負別人,你自己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你對別人的歧視越多,代價也就越大。馬雲早年間到處找投資,結果國內都認為他長相古怪太不靠譜,現在這些人恐怕腸子都悔青了。在歷史上,元朝統治者歧視漢人和長江以南的南人,結果就是朱元璋這個叫花子出身的南人,結束了蒙古鐵騎的統治。

當歧視的代價你感受不到時,所以就肆無忌憚的歧視別人,直到你感受到了代價的時候,就會有所收斂。比如你上小學的時候歧視別的村的小朋友,和自己村裡的夥伴玩,這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而到了上大學,你再按照地區歧視人,那麼就成了孤家寡人了,這個時候你就不會歧視他們了。

那麼不歧視就好了嗎?當然不可能這麼簡單,過分追求平等,消除偏見,反而嚴重有害。因為很多歧視和選擇的背後,其實是對效率的追逐,而效率的背後,就是相對公平的最佳選擇。作者說,美國的次貸危機,其實也是因為歧視和反歧視而引起的,一開始美國的購房率一直很低,銀行家們非常謹慎,風控做的很嚴,不怎麼放貸,後來1991年美國商業銀行的房貸數據公布,大家發現,能夠拿到貸款的都是白人,其他族裔,銀行總是故意刁難不給貸款。這時候社會就出現了一股呼聲,要反對種族歧視,反對弱勢群體歧視。但這確實是冤枉銀行了,他們也是做生意的,如果有合格的貸款人,他肯定放貸,除非他腦子壞掉了。

商業銀行是出於風險的考慮,所以才會控制對弱勢群體貸款,換句話說,本身就不該給窮人貸款,因為他們根本還不上錢。這下好了,政府出臺規定,銀行不準有歧視行為,否則就要罰款打屁股。而且政府還通過兩房,也就是房利美和房地美,為銀行的房貸擔保,相當於風險由政府承擔,在政府的威逼利誘之下,商業銀行家們就放開手腳打幹起來了,反正最後有人兜底,也不管壞不壞帳了。最後感覺實在有點玩脫線了,他們就把這些有毒的負債,打包成了可以投資買賣的證券,把風險轉移給買這些有毒負債的機構和個人,結果一下就形成了鐵索連船。

這麼一搞,好像是風險控制住了,但是在有人承擔損失之前,風險根本不會消失。最後一旦起火,就是火燒連營,形成次貸危機,這次危機告訴我們,現實中的歧視都是有原因的,如果強加幹預,或許會帶來相當嚴重的後果。

接下來我們看經濟學的第二章節,成本!作者說企業家都是資源配置的中間人,表面上看他們會花很多錢,僱傭員工,開設廠房,但是他們深信,這些成本一定會有人買單,那就是最終的消費者。他舉例,自己一個朋友做採石場生意,為此他還多買了一塊地,就為了空著,這樣方便他做生意,他不想讓這塊地落在開發商手裡,否則建好了房子,居民會對採石場的噪音有意見,反而影響他的生意。所以這塊地就是他的成本,而這個成本,會由購買他石料的消費者買單。這塊地空著,是保證他採石生意繼續進行的一個保障。所以你也可以看成,他放棄了賣掉這塊地的收益,成本的定義就是他放棄了的最大代價。

那麼沉沒成本是不是成本呢?,沉沒成本是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他已經沒辦法再放棄了。所以沉默成本不是成本。

但是在生活中分辨沉沒成本,是比較困難的。而且當人們放不下心中的沉默成本時,會因此損失更多的其他成本。比如看電影,買票入場後,發現電影沒有意思,但是票已經買了,而且不可能退,那麼你要怎麼做呢?絕大部分都是忍痛把電影看完,因為錢都已經花了。不看就虧了。如果用經濟學來分析,那麼就應該馬上離開,因為電影票的成本已經沉沒了,如果你再忍耐下去,將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有這個功夫不如幹點更有價值的事情。

那麼關於成本的問題,我們還有哪些誤區呢?咱們明天接著講。如果您喜歡老牟的讀書圈,就加入我們一起學習吧,微信添加老牟的讀書圈,每天讀書半小時,讓您輕鬆獲得成長。

相關焦點

  •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經濟學小白入門必看
    2002年出版《經濟學的爭議》,2006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中國十大青年領袖,2008年出版《商業無邊界——反壟斷法的經濟學革命》。 薛兆豐一直強調"改造世界,非經濟學所長;但改造世界觀,卻是經濟學的強項。"
  • 好書推薦|《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經濟學小白入門必看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的內容來源於薛兆豐開設的在線經濟學課堂《薛兆豐的經濟學課》 在《薛兆豐經濟學講義》出版時,已經有超過26萬學員參與其中,一年期間學生留言總量達到7000萬字。薛兆豐本人在得到課堂上的原創文字量接近110萬。在這個基礎上,《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精選最有代表性的內容,並將專欄環境下的口語邏輯,轉化為正式的書面語言,提純精編為30萬字。
  • 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
    】類別的記錄也就8條,四五本,基本上都是大學那時候在圖書館看的;後來工作,就不太關注這方面的書,對於經濟學最深刻的印象也就剩下了大學課堂上的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裡面的各種概念和定律。深夜會友,探尋經濟學的魅力整整一個月的陪伴這本書的內容來源於薛兆豐在「得到」APP上開設的在線經濟學課堂《薛兆豐的經濟學課》,課程受到了很多的好評,後整理出書。因此我有幸閱讀,在2019年的年,探尋這本書的魅力。
  • 讀書筆記——《薛兆豐經濟學講義》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買了很久,差點就跟其他的多本經濟學書籍一樣,成為"它只是一直在身邊,靜靜的散發著書香"一流。亞當某密,某昆,某某戰爭等百年經典,幾十年經典,我也曾豪情壯志的背回過家(那時候沒有噹噹),可是最終它們留給我的是一連串的令我本就費解的費解。
  •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原來賺大錢的人,都懂得操縱「兩個字」!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我連讀了三遍,越讀越過癮,從中明白了一個經濟學道理,原來賺大錢的人都懂得操縱「兩個字」!,我們普通人不僅能聽懂,而且還能活學活用,這本書就是《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薛兆豐經濟學講義》這本書不同於充滿理論的古典經濟學,它不會像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那樣厚重,讓人讀得昏昏欲睡,而讀這本書,你會被裡面生動的例子所吸引,很多日常常見的事物所蘊含的經濟學道理,在這本書中都會給予解答,更要重要的是它能讓我們通過經濟學來解決我們生活中所面對的問題,甚至還能間接地幫我們學會怎麼去更好的賺錢!
  • 小學生看了《薛兆豐經濟學講義》,對我說……
    最煩學習寫作業,閱讀是愛好之一。但現在對自己的書架已經興趣不大了。那天非要看我買的《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我想了想,便告訴他經濟學涉及許多社會上的規則你可能不太明白,但為了保護他的求知慾,便給他買了《牛奶可樂經濟學》第一冊,畢竟這本書裡故事更多,可能更好理解,省得他迷惑。誰成想,竟只用了三天便看完了,不太過癮,反而興趣更濃厚了。
  •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我一氣呵成讀了三遍,明白了一個道理!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我一氣呵成讀了三遍,明白了一個道理,對老闆不用「低三下四」,使用兩種經濟學手段,老闆也會「怕」你!人這一輩子最怕的一件事,就是任勞任怨的埋頭苦幹,最後辛苦了一輩子,卻沒有獲得應得的東西,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 UP主吐槽《薛兆豐經濟學講義》,6千轉發7萬贊,書還該看嗎?
    UP主吐槽了4本書:《斷舍離》,薛兆豐的《薛兆豐經濟學講義》,龐勒的《烏合之眾》,柴靜的《看見》。反常的操作,得到了大量好評。視頻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吐槽《薛兆豐經濟學講義》,這本書在豆瓣的評分8.3,而且在此之前我所接觸的人幾乎都在說它好。UP主吐槽它一文不值的重磅理由有2個:有經濟學錯誤,雷人的觀點。
  •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1:經濟學也可以很簡單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1:經濟學也可以很簡單讀書投資大腦,思維改變人生,大家好,歡迎來到老牟的讀書圈。我們經常會在各種節目中看到經濟學家叨逼叨各種經濟術語,總覺得很高大上,並且總是搞得一頭霧水。今天我們就用一本書來揭開經濟學的神秘面紗,讓枯燥難懂的經濟學變得通俗易懂,這本書通過生活中的一個個案例和故事,讓大家深入淺出的了解經濟學,並把這些知識應用於生活和工作中,成為經濟學的實踐者和受益者。囉嗦了一大堆,還沒說這本書的名字,那就是有網紅經濟學家之稱的薛兆豐老師的書,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作者說社會的種種制度和社會現象,都是圍繞著人類的四大基本約束展開的。
  • 「網紅經濟學家」薛兆豐,一門音頻課營收5000萬
    7月22日,出現在深圳書博會上的薛兆豐,再次顯示了「網紅經濟學家」令人咋舌的人氣。上個月,《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的新書首發,可謂史上「最接地氣」的發布會,地點選在北京著名的三源裡菜市場。薛兆豐解釋,把一本本磚頭般厚的經濟學著作搬到煙火氣十足的蔬菜攤、水果店、饅頭鋪中間,算是讓它「回到了經濟學的原點」。
  •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7:利息是如何產生的?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7:利息是如何產生的?讀書投資大腦,思維改變人生,大家好,歡迎來到老牟的讀書圈。今天我們繼續來講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昨天我們說到了擁堵費的問題。美國就做了這樣的實驗。他們引入了一套路權拍賣系統,也就是價格會隨著需求的不同而波動,上不封頂。
  • 《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如果正準備讀這本書,請三思
    我用4天的時間,把這本拖了兩年的《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讀完了,下面分享一下我讀完這本書之後的一些感想。不過薛兆豐在這本書裡對經濟學的那些基礎理論的敘述還是非常準確的,比如他在「信息不對稱」這一章節裡面的敘述,我個人就是無比贊同了,他對沉默成本和信用成本的準確表述,不愧為是一個北大的講師,精準易懂,可是到合作這一章節裡,他就像條舔狗,瘋狂站邊,整個這一章的言論就像一個資本家的狡辯,說什麼同工不同酬的重要性,什麼老闆是弱勢群體,然後啥啥幾千字寫出來
  • 走進薛兆豐,才知道什麼叫顛覆認知
    然而,看了薛兆豐的《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之後,我對經濟完全改觀了。我沒想到的是經濟原來可以這麼有趣。薛兆豐,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經濟學家,對他最初的印象是在《奇葩說》,一個很可愛又有趣的大叔。薛兆豐每年都會在北京大學講授《經濟學原理》,他說他的願望是讓每個中國人都能體驗經濟學帶來的樂趣,具備經濟學的思維。
  • 《奇葩說》新導師薛兆豐引熱議:這位經濟學教授憑啥「火出圈」?
    研究經濟學三十載,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薛兆豐為知名經濟學者,得到App《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專欄主理人,少年得到App《少年經濟學》主理人,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前身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前北京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任。 1991年,薛兆豐畢業於深圳大學。
  • 解讀《薛兆豐經濟學講義》9、經濟學的智慧,就聊到這兒吧
    我們首先用之前學習到的經濟學內容來思考一下: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的巨大成功,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到底做對了一些什麼事情?我們做對了什麼?我們常說自己的國家創造了經濟奇蹟,而薛兆豐認為我們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它卻不是不可理解的奇蹟,它是有跡可循的,是可以用經濟學解釋的。薛兆豐認為,我們至少做對了5件事情。首先是界定產權。
  •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6:為什麼房價總是居高不下?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6:為什麼房價總是居高不下?讀書投資大腦,思維改變人生,大家好,歡迎來到老牟的讀書圈。今天我們繼續來講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昨天我們講到了,價格管制,造成了春運火車票是一票難求,不過現在還有人上趕著提出,請求政府對房租進行管制,理由就是房租太貴了。當年美國就出過同樣的傻缺事。1946年,舊金山實行了房租管制,最後發生了什麼事情?
  • 直播賣書 薛兆豐遠遠不及薇婭
    4月12日晚上8點,在抖音直播間,學者、頂級暢銷書作家薛兆豐開啟了一場直播,主題是「你逃不開的10大經濟學問題」。在直播中,薛兆豐宣傳了自己的《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並和網友親密互動。
  • 不做老師做網紅、賣課爆賺8500萬,薛兆豐怎麼做到的?
    他為此陷入爭議,未必是毫不在意,卻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自洽邏輯:他認為經濟學應該回歸到生活中去,傳播者應該適應時代傳播的變化,並認為自己依然是「嚴肅的知識分子」。薛兆豐說,商業是最大的慈善,並由此,將自己變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 經濟學其實是門生活哲學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讀後感
    畢竟作者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能聽到經濟學的「音樂」,從而了解經濟學思維模式,並非習得一套權威的經濟學理論。經濟學最早來源於哲學中的思辨,又加入了對人性的理解,既是一門科學,又像是一門生活哲學。其實,隨著我了解的越來越多,越感覺到經濟學與人類社會學有著莫大的聯繫。
  • 經濟學家薛兆豐在菜市場發布新書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晨赫)近日,經濟學者、得到App專欄《薛兆豐的經濟學課》主理人薛兆豐,選擇在菜市場發布新書《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為什麼要在菜市場裡做新書首發?薛兆豐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知識本來就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經濟學更是一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最貼近的學問,所以,把自己的新書放在蔬菜攤、水果店、饅頭鋪的菜市場中間,算是回到了經濟學的原點。三源裡菜市場是北京的網紅地標,「菜市場遇見經濟學」主題展覽暨《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新書首發就在這裡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