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閃爍,火龍起舞!以百年習俗慶中秋

2020-11-02 揭西即衝擂茶粉


喜歡感受老香港風情的你,除了逛舊區、品嘗傳統小吃,一定不能錯過熱鬧的傳統節慶活動,比如每年中秋節上演的大坑舞火龍。舞火龍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其受歡迎程度卻絲毫不減,究竟魅力何在?

人稱「輝哥」的陳德輝是大坑舞火龍的總指揮。他從1960年代開始參與舞火龍,對火龍的製作、舞龍陣式及拜祭儀式了如指掌,被公認為現今香港為數不多的舞龍權威,也是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傳人。

相片提供: 陳天權

相片提供: 陳天權

舞火龍習俗始於19世紀末,當時大坑村爆發瘟疫,於是村民們紮起一條插滿香枝的草龍,在晚上繞村舞龍,以求消災。「一路下來,大坑一直很順、很平安。前人開始的習俗,不能沒有繼承人。如果我們不繼續,就會失傳。」輝哥解釋道。

舞火龍活動之所以能延續至今,甚至比以往更具活力,多虧了大坑居民的團結精神。大坑原是一個客家村落,村民們非常齊心合力,而輝哥本身也是客家人。近年來,大坑一帶經歷了諸多變化,但這絲毫不減當地居民對大坑的歸屬感。

「每當有人搬到大坑,成為居民的一分子,我們就會向他們介紹舞火龍的傳統習俗,根據他們年齡來邀請他們參與不同的活動環節。」輝哥說,就算是已經搬離大坑的鄰裡也可以參與其中,為舞火龍出一分力。

陳家俊舞火龍已有十來個年頭了,因家人居住在大坑,他從八歲起就開始參與這項活動,之後更加入舞龍隊,目前為活動擔任攝影師。雖然他已搬離大坑,但仍被這項活動的號召力所打動 —— 「大坑是一個充滿特色的老社區,這在香港越來越少有了。」不少人也因此搬進這個社區,更為一年一度的舞龍活動出力。「時間久了,我認識了一群很好的人。大家在做同樣的事,並且目標一致。一個人未必會成功,但一群人聚在一起,通常就能把事情辦好。」他說。

這些活動是否能持續下去,關鍵要看年輕人是否願意繼承老一輩人遵從的傳統。

香港作家及歷史研究者陳天權說

相片提供: 陳天權

大坑坊眾福利會於每年6月開始籌備中秋舞火龍。每年均有逾30位新成員報名加入,整個活動動員超過300人,分別負責舞龍、拜祭儀式及音樂等環節。大坑舞火龍傳承人輝哥說:「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夠動用這麼多人,把舞龍做得如此聲勢浩大。」

陳天權認為社會關注也對文化傳承起了重大的作用。大坑舞火龍於2011年被列入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香港,獲得此殊榮的傳統習俗還包括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湧及由香港潮籍人士舉辦的盂蘭勝會。在2019年,大坑舞火龍更成為「國家級非遺保護實踐案例」。陳天權說,在國家層面受到認可,有助推廣此項活動,鼓勵更多人參與盛事。

無論社區面貌如何改變,舞火龍仍然深受歡迎,大坑人的鄰裡情懷的確功不可沒。「先要有居民,才會有社區。」陳家俊如此總結道。「大多數人都很愛自己的家。如果你在家裡發現一個有著上百年歷史、極富特色的東西,你肯定也會想要好好保護它。」


相關焦點

  • 香港過中秋:看大坑舞火龍 體味百年不變的文化傳承
    中秋又至,月色清輝灑滿大地,照著家家戶戶歡聚團圓。從安徽的堆寶塔到廣州的樹中秋,從蘇州石湖看串月到雲南少數民族的「拜月」「跳月」,各地的中華兒女用不同習俗歡度佳節,分享節日喜悅。  在香港,中秋除了吃月餅、賞花燈,還有一項獨特習俗——大坑舞火龍。中秋節期間,銅鑼灣大坑的大街小巷,蜿蜒起伏的火龍在鑼鼓聲中歡騰起舞,熱鬧非凡,平日寧靜的街區變得火光閃爍。
  • 百年大坑「火龍」承載香港記憶 市民遊客共慶中秋佳節
    百年大坑「火龍」承載香港記憶 市民遊客共慶中秋佳節 2018-09「火龍」承載香港記憶 市民遊客共慶中秋佳節  作者 王姝  「這條火龍看起來既美麗又危險,我打賭除了香港以外再也看不到這樣神奇的活動了!」
  • 舞火龍,慶團圓!中秋到佛山上元村開啟一段「尋龍之旅」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到了除了賞月賞燈還有什麼玩?今年一條80米長的威武火龍將在農曆八月十五、十六晚上8點在南莊上元村起舞9月13日早上8點多,在南莊上元村新社坊的大榕樹頭,村中男女老少齊聚,一起扎火龍。
  • 香港舉行「大坑舞火龍」迎接中秋佳節
    9月12日晚,中秋佳節前夕,香港獨特的中秋傳統民俗活動「大坑舞火龍」在大坑上演。在鑼鼓聲中,大坑村民舞動著火龍在街道上穿梭,平常寧靜的小巷熱鬧非凡,火光閃爍,吸引眾多市民和遊客觀看。「大坑舞火龍」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燒番塔 舞火龍 賽龍舟 佛山中秋民俗活動引全民追捧
    南海西樵松塘村,男女老少圍在3個火光熊熊的番塔前,慶祝中秋佳節,祈求來年好運。圖片來源:佛山日報    火紅番塔照明月  「孩子們知道中秋要來看『燒番塔』都很興奮。」看著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南海福利中心工作人員劉雅儀感慨道。16日晚,羅村上柏社區舉行傳統燒番塔慶中秋活動,吸引了近千人圍觀。這已是上柏連續三年邀請南海福利中心的孤殘兒童參與活動,一同感受中秋團圓氣氛。
  • 中秋節習俗:舞火龍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正文中秋節習俗:舞火龍 2011-08-24 14:52 來源:百度百科
  • 風情各異的中秋習俗
    ·樹中秋·樹中秋也稱「豎中秋」,廣州習俗。中秋節,各家要用竹條扎燈,形狀多樣,有果品燈、鳥獸燈等。中秋之夜,將燈內蠟燭點燃,再用繩把一個個燈籠連接起來,系在竹竿上,然後插在房屋高處如平臺或院子的樹上。中秋夜,但見滿城燈火如繁星點點,與天上明月爭輝,以慶中秋。
  • 中秋節到佛山南莊看舞火龍,還可以遊生態園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在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除了中秋的一般習俗,還有個流傳了100多年的習俗——舞火龍。南莊還有一個羅南生態園,也是中秋賞月度假的好去處。南莊鎮上元、溶洲、東村一帶,中秋舞火龍的習俗延續了100多年,成為了當地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 香港大坑舞火龍起行 翻飛賀中秋
    舞火龍現場火光點點(攝影:吳玉潔) 人民網香港10月4日電(吳玉潔、實習生王安然)中秋來臨,香港各區以多種形式歡度佳節。3日晚,持續四日的香港大坑舞火龍正式起行。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在香港大坑蓮花宮門前,一條插滿長壽香的火龍,被數十名健兒抬起,拉開了「火龍巡遊」的序幕。
  • 天涯共此時 全球慶中秋
    奈洛比,2018年9月21日,肯亞孔子學院師生共慶中秋佳節。  2018年9月22日,香港舉辦中秋彩燈會  這是9月22日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拍攝的彩燈。連日來,香港維多利亞公園中秋彩燈閃亮,吸引眾多遊人。
  • 「語音版」風情各異的中秋習俗,文/繆士毅
    樹中秋 也稱「豎中秋」,廣州習俗。中秋節,各家要用竹條扎燈,形狀多樣,有果品燈、鳥獸燈等。中秋之夜,將燈內蠟燭點燃,再用繩把一個個的燈籠連接起來,系在竹竿上,然後插在房屋高處如平臺或院子的樹上。中秋夜,但見滿城燈火如繁星點點,與天上明月爭輝,以慶中秋。  堆寶塔 安徽婺源一帶的傳統習俗。孩子們用磚和瓦,堆成七層寶塔形狀,上小下大,中間全空。
  • 中秋佳節習俗多
    天清如水,月明如鏡,中秋夜之美觀之神怡。中秋佳節,人們除了在美景中賞月,從古至今,各地還有不少習俗。燃燈。在近代,廣東一帶中秋節有燃燈之俗。各家於中秋節前幾天,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糊各色彩紙,上有慶賀中秋等字樣。
  • 中秋節的舞龍習俗
    以上這些地方的中秋舞龍有一個共性,就是所舞之龍主要是草龍,由於舞動時要在龍體上下插滿點燃的香火,故又稱舞香龍、舞火龍、舞香火龍。而江南地區的中秋舞龍,從草龍製作到起舞前的祭拜儀式,到舞動的過程,再到舞龍結束後的送龍儀式等等,更是大同小異。其中,歷史上盛行的上海浦東香火龍就很具有代表性。
  • 廣東各地中秋節習俗大盤點,深圳真的輸了
    說起廣東的中秋習俗,真的是各地都超有自己的特色,這也是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今天就讓大魚吉他帶你去看看吧!廣州——樹中秋廣州的傳統中秋夜是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音同「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說到中秋,必然離不開燈。
  • 中秋習俗漫談:除了賞月吃月餅,各地區和民族如何慶祝中秋呢?
    中秋節於中國人而言,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節日,它沉積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凝聚著古人的智慧與情感。良辰佳夕,玉兔東升,全國各地的賞月風俗也是特色紛呈。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各民族的中秋節,都帶有著濃厚的地域特色。在中秋之夜到來之際,再次細品中秋話團圓,了解這些風俗各異的中秋習俗。
  • 本周精選玩意 一年一度大坑舞火龍
    每年中秋節期間的盛事之一,就是進行有逾百年歷史的傳統習俗舞火龍! ► 在一片鑼鼓聲中,眾多村民舞動著火龍在街道上穿梭,平日寧靜的小巷因而變得火光閃爍。這個一連三天的舞火龍傳統,源於19世紀居民為求消除瘟疫而起,如今成了香港獨特的風俗,2011年更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龍長達67公尺,光是龍頭就有48公斤重!在一連三天的活動裡,有近300人舞動火龍,用上超過7萬支線香。場面盛大又壯觀,在香港的你們可不要錯過。
  • 中秋節的舞龍習俗_文化課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以上這些地方的中秋舞龍有一個共性,就是所舞之龍主要是草龍,由於舞動時要在龍體上下插滿點燃的香火,故又稱舞香龍、舞火龍、舞香火龍。而江南地區的中秋舞龍,從草龍製作到起舞前的祭拜儀式,到舞動的過程,再到舞龍結束後的送龍儀式等等,更是大同小異。其中,歷史上盛行的上海浦東香火龍就很具有代表性。
  • 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熱鬧非凡。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託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 帶你去欣賞鶴山民間習俗——聖堂火龍
    每逢中秋國慶佳節,鶴山市雅瑤鎮聖堂村都舉行燒番塔、舞火龍活動,吸引了近千人前往觀看。火龍全長40多米,需要近百名青壯年才能舞動。火龍在「龍珠」的引領下,浩浩蕩蕩地沿村道巡遊。舞火龍正式開始,小孩子們舉著紅色的魚燈走在前面,10多個青壯年將龍頭抬起來,龍身蜿蜒前行,龍尾翻騰著,通紅的火龍在巷子裡遊走,所到之處,鞭炮齊鳴,十分熱鬧。
  • 廣州第二屆火龍文化節於2013年中秋夜舉辦
    時間:中秋夜  地點:清湖村祠堂廣場  白雲區第二屆火龍文化節與市民相約中秋夜清湖村祠堂廣場  記者昨日從白雲區獲悉,第二屆火龍文化節將在中秋之夜舉行,今年白雲區貫徹八項規定的精神,節儉辦節,文化節將在均禾街的清湖村祠堂廣場舉辦,有興趣的市民可在中秋當晚現場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