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習俗:舞火龍

2020-12-07 新東方網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正文

中秋節習俗:舞火龍

2011-08-24 14:52

來源:百度百科

作者: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託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不管這傳說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國是龍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節舞火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值得珍視的。如今大坑區的舞火龍活動規模頗大,除總教練、教練、總指揮及指揮外,安全組等等。輪番舞龍者達三萬多人。

  (責任編輯:李靜)

新東方網小學官方微信:新東方小學 (微信號:xdf_xx

最新小學熱點資訊、小升初資訊、各年級學習輔導、家長知識堂,請掃一掃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 

版權及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

相關焦點

  • 香港中秋節「舞火龍」
    9月18日晚,香港中秋節「舞火龍」在港島大坑進行,吸引大批市民及外國遊客觀看香港大坑舞火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新社發洪少葵攝9月18日晚,香港中秋節「舞火龍」在港島大坑進行,吸引大批市民及外國遊客觀看。
  • 中秋節到佛山南莊看舞火龍,還可以遊生態園
    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在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除了中秋的一般習俗,還有個流傳了100多年的習俗——舞火龍。南莊還有一個羅南生態園,也是中秋賞月度假的好去處。
  • 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熱鬧非凡。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託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 「賞明月,舞火龍」:細數中秋節各地風俗習慣
    原標題:「賞明月,舞火龍」:細數中秋節各地風俗習慣   編者寄語: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可是從古到今,各個民族和各地方的中秋節還有很多有趣的活動,卻一直被人們遺忘,這個中秋你會怎麼過呢?讓我們看一下中秋節的活動,哪個會是大家比較喜愛的呢。
  • 火龍舞動祈福中秋 香港舞火龍表演盛況空前
    火龍舞動祈福中秋 香港舞火龍表演盛況空前 來源:人民網-港澳頻道  2014年09月08日18:18 1舞火龍表演現場(攝影:盧曉川) 人民網香港9月8日電 9月7日晚7時許,鑼鼓齊天,禮炮共鳴,在香港灣仔大坑區安庶庇街,一條插滿長壽香的火龍,被壯漢抬起,每年中秋節持續三日的香港大坑舞火龍便起行。
  • 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中國人對於中秋有著獨特的情懷,中秋節,對於國人來說,更是合家團圓的好日子,那麼對於中秋節又都有哪些習俗呢?最為大眾所知的應該就是祭月和吃月餅了。記得小的時候,自己家每到中秋節,都會面向月亮的方向,擺上茶几,放上貢品,月餅是必不可少的,還有石榴以及一些水果。再點燃3根清香,對著月亮磕頭燒紙錢。這是我對於中秋節最深刻的印象。1.祭月自春秋時期就已經有的了,到了唐代,賞月之風大起,唐朝的詩人們也對月亮寄託的很多情感,寫下了無數關於月亮的詩句。
  • 舞火龍,賀中秋!新興這裡人山人海!
    中秋節(9月24日)當晚,太平鎮悅塘村舉行舞火龍賀中秋活動,大巷小道人聲鼎沸,熱鬧非凡。↓↓↓記者在現場看到,在舞獅帶頭的引領下,只見兩條龍頭、龍身和龍尾插著點燃香的火龍,由村民舞動著,分別從村頭和村尾進行環村巡遊。火龍後面還有插滿密密麻麻點燃香的獅子、馬、星星等造型。火龍每到之處,現場掌聲、歡呼聲響個不停,場面非常熱鬧。
  • 中秋節的舞龍習俗
    浙江開化中秋舞龍一、中秋舞龍習俗的譜系與分布人們在探討中秋節的習俗時,經常論及的或是祭月、拜月、賞月等節日儀式,或是家庭團聚、吃月餅、走月亮、賞桂花、飲桂花酒、賞燈、燒塔、燒鬥香、博餅、買兔兒爺等節日活動,或是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節日傳說,而較少有人關注中秋的舞龍習俗。
  • 2017中秋節廣州白雲火龍民俗文化節(時間+地點+活動)一覽
    在白雲區的清湖、石馬、夏茅等地,每年中秋夜都會上演「舞火龍」盛會。今年的火龍節將從9月29日持續到10月5日(農曆八月初十至八月十六),連續大鬧七天哦!  「火龍」何處尋?  今年中秋佳節,各位街坊可以前往白雲區均禾街清湖村、江高鎮江村村、白雲湖街夏茅村觀看鄉村原生態中秋舞火龍巡。
  • 聽說吃瀨粉和舞火龍更配!
    每年八月十五前,稔村家家戶戶都會親自製作瀨粉,作為中秋節的祭品和特色主食,並且批發給不少慕名前來購買瀨粉的人。 稔村社區精心挑選出近二百青壯年舞著插滿香的火龍,鼓樂聲中,火龍蜿蜒前進,伴隨著鑼鼓聲跳躍舞動。圍觀群眾歡呼聲、吶喊聲交織在一起,熱鬧非凡。村中老人介紹,在農曆八月十五舞火龍已有近百年歷史,旨在祈求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合家安寧。
  • 火光閃爍,火龍起舞!以百年習俗慶中秋
    喜歡感受老香港風情的你,除了逛舊區、品嘗傳統小吃,一定不能錯過熱鬧的傳統節慶活動,比如每年中秋節上演的大坑舞火龍。舞火龍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其受歡迎程度卻絲毫不減,究竟魅力何在?人稱「輝哥」的陳德輝是大坑舞火龍的總指揮。
  • 除了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是一家人團聚,一起賞月吃月餅,祈盼豐收、幸福的節日,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小時候大家都聽過「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神話故事,也都有中秋賞月吃月餅的習俗,然而,除了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習俗呢?
  • 客家習俗舞火龍,黑夜裡金光四射似真龍
    據說舞了火龍後可以趨吉避兇,風調雨順。以前用稻杆紮成龍頭、龍身的形狀,插上燃著的香,由青壯小夥子赤膊上陣,揮舞舞動。現代以藤草、榕樹葉等製成,一般龍頭約50公斤。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
  • 中秋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秋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小編在此祝您闔家團圓,幸福美滿!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曆八月中旬是秋糧收穫之際,人們會舉行一系列慶祝活動,稱為「秋報」。後來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而這一節慶活動卻延續下來。
  • 中秋節的舞龍習俗_文化課_澎湃新聞-The Paper
    浙江開化中秋舞龍一、中秋舞龍習俗的譜系與分布人們在探討中秋節的習俗時,經常論及的或是祭月、拜月、賞月等節日儀式,或是家庭團聚、吃月餅、走月亮、賞桂花、飲桂花酒、賞燈、燒塔、燒鬥香、博餅、買兔兒爺等節日活動,或是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節日傳說,而較少有人關注中秋的舞龍習俗。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2012中秋節壁紙欣賞
    【PConline 欣賞】一年一度秋風盡,又到中秋佳節時,你會怎麼度過這個「地球末日年」的中秋節呢?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當屬全家一起吃月餅和賞月了。而除了吃月餅和賞月之外,也給家裡的電腦換上張溫馨唯美的中秋節壁紙應應景吧!  2012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 白雲舞火龍入選廣東省級非遺項目名錄,速來點讚~
    另據白雲地方史料記載,舞火龍習俗源於清代鹹豐十年(1860年)秋天,為驅逐大量蠶食當地禾苗的蝗蟲,中秋之夜,均禾地區臨近四個村(石馬、平沙、清湖、羅崗)的村民在莊稼地裡舞火龍,成功驅趕蝗蟲,保住了莊稼,從此,舞火龍習俗代代相傳。
  • 中秋節作文:各地中秋節的習俗
    9月12日是中秋節,新東方網整理了一些學生的中秋節美文和同學們分享,祝大家中秋節快樂!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 這些珍貴的非遺習俗 才是打開中秋節的正確方式
    作為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傳統文化節日,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的中秋習俗。 雖然這些傳承千年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是,現在很多地方仍在中秋節這天舉辦隆重的慶祝活動,把酒問月,寄情相思,祈盼豐收,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唐朝初年,中秋節可能已成為固定的節日。不過,當時中秋節似乎還是以賞月和玩月為主,還沒有在民間廣泛流行。  中秋節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間盛行應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賞月、吃月餅、賞桂、觀潮等節慶活動蔚然成風。明清時期,中秋始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