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習俗舞火龍,黑夜裡金光四射似真龍

2020-12-05 樂活sh

據說舞了火龍後可以趨吉避兇,風調雨順。以前用稻杆紮成龍頭、龍身的形狀,插上燃著的香,由青壯小夥子赤膊上陣,揮舞舞動。現代以藤草、榕樹葉等製成,一般龍頭約50公斤。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視覺中國

據說舞了火龍後可以趨吉避兇,風調雨順。以前用稻杆紮成龍頭、龍身的形狀,插上燃著的香,由青壯小夥子赤膊上陣,揮舞舞動。現代以藤草、榕樹葉等製成,一般龍頭約50公斤。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視覺中國

很早以前,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託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視覺中國

客家習俗舞火龍,黑夜裡金光四射似真龍

埔寨鎮以鬧火龍而聞名四方,有200多年的歷史,每年10萬人左右前來觀看。2000年埔寨鎮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殊榮,2008年6月,埔寨火龍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視覺中國

說起火龍的製作,最複雜的工序在於龍的前半身。一開始,要把毛竹削成一條條的竹篾,然後從橫豎兩個方向一圈一圈地圍繞成形。連接的部分用小鋼絲擰緊。以前,火龍的製作材料還不是毛竹,而是稻草。然而稻草紮成的火龍承重力不是很大,且不容易成形,因而後來用毛竹代替。一條龍看起來是否精神,關鍵就在龍頭和龍頸的形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客家歲時節慶,元宵鬧春舞火龍
    客家龍南人把元宵節稱為「正月半」。我派系長(多音字,和「漲」同音)龍,5—15人組成,雞冠(龍頭)高聳,七條火花,七星點燈以制邪,口呼吉祥珠,保佑平安、恭喜發財為尊。」時至今日,客家人玩香火龍都以此為準則。玩香火龍的過程很有講究。表演前要舉行一個起龍祭拜祖宗的儀式。每年過年前,表演者把事前紮好的香火龍寄放在祠堂的中廳。到了正月十五,舞龍隊的演員在熱鬧的鑼鼓聲中將香火龍高高舉起,此謂起龍。
  • 全南縣省級非遺項目《全南中寨香火龍
    民俗表演全南中寨香火龍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十三年中寨陳姓始祖——陳楊寶開基時,悠悠600多年,全南中寨香火龍作為一種家族式客家民間文化載體一直伴隨中寨陳姓子民,是研究客家傳統文化的重要見證。香火龍主要靠香火的燃點在黑夜中勾勒出一條活靈活現的火龍。
  • 中秋節習俗:舞火龍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正文中秋節習俗:舞火龍 2011-08-24 14:52 來源:百度百科
  • 火龍舞動祈福中秋 香港舞火龍表演盛況空前
    火龍舞動祈福中秋 香港舞火龍表演盛況空前 來源:人民網-港澳頻道  2014年09月08日18:18 1舞火龍表演現場(攝影:盧曉川) 人民網香港9月8日電 9月7日晚7時許,鑼鼓齊天,禮炮共鳴,在香港灣仔大坑區安庶庇街,一條插滿長壽香的火龍,被壯漢抬起,每年中秋節持續三日的香港大坑舞火龍便起行。
  • 香火舞龍鬧元宵,客家祈願幸福年
    客家人在舞香火龍「香火龍」大約有千餘年的歷史,客家香火龍最早來源於軍事,後過渡到闢邪、紀念先人功德及歡度元宵佳節的一項重要傳統文化活動。江西龍南慄園圍有500多年深厚歷史,是中國客家圍屋文化的典型代表,慄園圍裡外皆姓李,均為李晟後代。為紀念先人功德,一直保持著「香火龍」鬧元宵的傳統,這一贛南客家圍屋習俗「龍南香火龍」已被江西省政府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些是我15歲才知道的。開頭的那句話,是我的一位老師說的。我記得那是一節語文課,語文老師偶然和我們提起「香火龍」,她說的時候眉飛色舞,把舞香火龍誇得天花亂墜。
  • 火光閃爍,火龍起舞!以百年習俗慶中秋
    相片提供: 陳天權相片提供: 陳天權舞火龍習俗始於前人開始的習俗,不能沒有繼承人。如果我們不繼續,就會失傳。」輝哥解釋道。 舞火龍活動之所以能延續至今,甚至比以往更具活力,多虧了大坑居民的團結精神。大坑原是一個客家村落,村民們非常齊心合力,而輝哥本身也是客家人。近年來,大坑一帶經歷了諸多變化,但這絲毫不減當地居民對大坑的歸屬感。
  • 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熱鬧非凡。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託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 記者現場體驗香港百年「客家村落」舞火龍慶中秋 過節氛圍濃鬱
    在香港街頭看到,過節的氛圍比較濃鬱,記者還觀看了一場139年歷史的大坑火龍活動。大坑與河南頗有淵源,這裡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客家村落。大坑的火龍活動起源也有故事,19世紀末,大坑發生瘟疫,為了驅散瘟疫,大坑村民舉行火龍祈福。後來,一直延續至今。2011年,該活動被評為國家級物質文化遺產。
  • 舞火龍鬧元宵
    豐順縣埔寨鎮舉辦的「舞火龍」鬧元宵民俗活動如期上演,這一粵東頗具代表性的民間元宵民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當地人為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
  • 中秋文化與洛陽:河洛客家 相邀明月共此時
    客家人在中秋節舞火龍和唱山歌的習俗,和洛陽有莫大的聯繫。  世間本無龍,但是華夏民族把龍作為祖先、富貴與吉祥的象徵。至今在廣州、香港等地的客家人,仍然將舞火龍作為每年中秋節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中秋節舞火龍還是廣東省省級非遺項目。
  • 舞火龍,賀中秋!新興這裡人山人海!
    中秋節(9月24日)當晚,太平鎮悅塘村舉行舞火龍賀中秋活動,大巷小道人聲鼎沸,熱鬧非凡。↓↓↓記者在現場看到,在舞獅帶頭的引領下,只見兩條龍頭、龍身和龍尾插著點燃香的火龍,由村民舞動著,分別從村頭和村尾進行環村巡遊。火龍後面還有插滿密密麻麻點燃香的獅子、馬、星星等造型。火龍每到之處,現場掌聲、歡呼聲響個不停,場面非常熱鬧。
  • 香港大坑舞火龍起行 翻飛賀中秋
    舞火龍現場火光點點3日晚,持續四日的香港大坑舞火龍正式起行。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在香港大坑蓮花宮門前,一條插滿長壽香的火龍,被數十名健兒抬起,拉開了「火龍巡遊」的序幕。 參花、掛紅、點睛,火龍龍頭先在蓮花宮遵循傳統開光,活動組委會和到場嘉賓一起燒香祈福,祝願來年風調雨順。點睛開光後,火龍開始在大坑區內遊街,途徑浣紗街、京街、新村街、銅鑼灣道等,遊街完畢再返回浣紗街重新插香並進行表演。
  • 帶你去欣賞鶴山民間習俗——聖堂火龍
    每逢中秋國慶佳節,鶴山市雅瑤鎮聖堂村都舉行燒番塔、舞火龍活動,吸引了近千人前往觀看。火龍全長40多米,需要近百名青壯年才能舞動。火龍在「龍珠」的引領下,浩浩蕩蕩地沿村道巡遊。舞火龍正式開始,小孩子們舉著紅色的魚燈走在前面,10多個青壯年將龍頭抬起來,龍身蜿蜒前行,龍尾翻騰著,通紅的火龍在巷子裡遊走,所到之處,鞭炮齊鳴,十分熱鬧。
  • 連州城西菜園壩村舞火龍祈福!
    農曆七月十四舞火龍是連州鎮城西菜園壩村民間傳統活動至今已近200多年歷史村民稱通過舞火龍旨在祈盼村子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老少平安全年生活紅紅火火舞龍現場熱鬧非凡吸引萬餘市民駐足觀看記者現場看到,火龍由稻草紮成,龍頭龍身插滿點燃的線香,龍頭安上兩支手電筒作「龍眼」,火龍全身還裝飾些會發光的「熒火棒」,使龍身變得閃爍縹緲迷離,
  • 白雲舞火龍入選廣東省級非遺項目名錄,速來點讚~
    另據白雲地方史料記載,舞火龍習俗源於清代鹹豐十年(1860年)秋天,為驅逐大量蠶食當地禾苗的蝗蟲,中秋之夜,均禾地區臨近四個村(石馬、平沙、清湖、羅崗)的村民在莊稼地裡舞火龍,成功驅趕蝗蟲,保住了莊稼,從此,舞火龍習俗代代相傳。
  • 世界上最驚險的舞火龍,膽小的人連看都不敢看!
    銅梁火龍文 | 物道有民間傳說,龍用火燒,火花襲人,可以燒除身上晦氣,以求來年祛病免災,事事稱心如意。不論是玩龍的人,或是觀龍的人,都覺得火花燒得越猛烈越好。就如銅梁火龍,一舞一燒便是千年。它們搖頭擺尾,時而溫柔如少女,時而衝鋒若勇士……那是著名的銅梁火龍。早在電視裡見識到它的風採,可是一直無緣親眼目睹它的精妙。今年春節,終於有機會來到銅梁大開眼界。圖片「漁夫子 攝」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空谷幽蘭 攝」在這個深山綠野間譜出一個龍的傳說在銅梁,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龍」。
  • 中秋節到佛山南莊看舞火龍,還可以遊生態園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在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除了中秋的一般習俗,還有個流傳了100多年的習俗——舞火龍。南莊還有一個羅南生態園,也是中秋賞月度假的好去處。南莊鎮上元、溶洲、東村一帶,中秋舞火龍的習俗延續了100多年,成為了當地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 客家王國洛帶古鎮:水龍節聯袂潑水節登場[組圖]
    從7月23日到8月23日,傣族潑水節在龍泉洛帶古鎮與洛帶傳統節日客家水龍節聯手演繹水中狂歡。中國網圖片庫 孟勇攝影成都洛帶傣家•客家文化交流活動在龍泉驛洛帶古鎮開鑼,傣族潑水節和客家水龍節首次聯袂登場,讓中外遊客感到新奇。
  • 聽說吃瀨粉和舞火龍更配!
    稔村社區精心挑選出近二百青壯年舞著插滿香的火龍,鼓樂聲中,火龍蜿蜒前進,伴隨著鑼鼓聲跳躍舞動。圍觀群眾歡呼聲、吶喊聲交織在一起,熱鬧非凡。村中老人介紹,在農曆八月十五舞火龍已有近百年歷史,旨在祈求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合家安寧。
  • 元宵佳節舞火龍,百年民俗見精彩
    元宵將至,一年一度的羅壩元宵舞火龍活動又紅紅火火的準備起來了,正月十五還沒有安排的你,不妨來羅壩親身感受一下舞火龍的精彩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