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福建永定對臺交流合作踐行兩岸一家親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客家祖地福建永定對臺交流合作踐行兩岸一家親

2014-06-06 22:08: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永定6月6日電(劉永良) 聞名遐邇的「土樓之鄉」福建省永定縣,是臺胞重要祖籍地和客家祖地之一,也是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近年來,永定縣持續打「土樓牌」、唱「客家歌」,不斷深化與臺灣在經貿、文化、教育、結對、宗親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我們秉承『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通過與臺灣同胞心與心的交流,以心靈的契合,推動了永臺交流合作取得長足發展,各領域、各層次合作都有新的提升。」上個月剛結束赴臺參訪的永定縣委書記劉先裘6日對記者如是說。

  據悉,在臺灣500多萬客家人中,有20多萬是永定籍客家人,他們中的很多人的先輩是從土樓走出去的。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主體的福建土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後,催熱了海峽旅遊。永定縣打好「土樓牌」,通過舉辦海峽客家旅遊歡樂節、海峽客家風情節、福建土樓文化節、永臺婦女客家山歌賽、十萬臺胞看土樓、千名臺灣精英土樓行等系列活動,吸引了大批在臺鄉親到永定尋根謁祖、觀光考察、投資興業。

  為推動兩岸客家文化交流合作,永定縣成立兩岸客家文化研究院,舉辦形式多樣的客家文化論壇;重修吳、江、呂等姓氏族譜,進一步釐清兩岸客家姓氏脈絡與淵源關係。永定縣還舉辦了兩屆永臺婦女客家山歌賽。同時,應臺灣客家文化有關團體邀請,永定縣客家土樓藝術團今年2月赴臺參加了「客家之夜」的演出,表演了15個精彩節目,吸引當地民眾與遊客共同歡慶臺灣客家人民俗節日「天穿日」,場面十分熱鬧。臺灣新竹縣縣長邱鏡淳表示,此舉加強了海峽兩岸客家音樂表演藝術交流,弘揚了客家文化,共敘了兩岸親情。

  更值得一提的是,永定縣自編、自導、自演的大型原生態客家風情歌舞集《土樓神韻》,已經四次赴臺演出,每次都在寶島引起轟動。今年5月在高雄市演出,再次得到臺灣各界人士的好評與共鳴。「行政院政務委員」簡太郎表示,藝術不分國界、不分黨派與族群。藝術表演可以帶動兩岸交流、族群融合,讓客家文化展現於南臺灣。客家精神晴耕雨讀、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永遠也會在南臺灣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過血緣牽引,永定縣也注重加強兩岸經貿合作與交流,引進臺商獨資的國產實業(福建)水泥有限公司日產5000噸熟料新型幹法水泥生產項目;臺商光電產業園初具規模,吸引多家光電企業落戶。臺商在永定龍潭、湖雷等鄉鎮建立了臺灣農業示範點,種植優質水稻「越光米」;設立臺灣農民創業園,項目總投資20億元。

  在兩岸基層交流合作方面,永定縣工商聯、文聯、消委會、坎市鎮婦聯分別與臺灣中華兩岸農漁牧經貿暨科技文化發展促進會、臺灣兩岸和平文化藝術聯盟、臺灣花蓮縣消費者保護協會、臺北縣平溪鄉現代婦女會建立交流合作關係。龍潭、高頭、湖坑、金砂等鄉鎮先後與臺灣桃園縣平鎮市、新北市三芝鄉、花蓮縣吉安鄉、屏東縣新埤鄉達成交流合作協議或意向;永定一中等7所中小學分別與新北市明德中學等7所中小學建立交流合作關係;永定縣農學會與臺灣屏東縣內埔地區農會籤訂農業交流合作協議。特別是2013年3月,永定兩岸客家文化研究協會與高雄美濃博士學人協會籤署交流合作協定,永定縣旅遊協會與南臺灣觀光產業聯盟籤署交流合作協定。由此,永定與南臺灣地區開始了文化、農業、觀光旅遊領域的交流合作。

  旅遊合作方面,永定縣已建立兩岸旅遊營銷網絡,與臺灣雄獅、五福等旅行社籤訂合作協議,與臺灣東森電視臺、客家電視臺、《聯合報》等媒體在客家土樓宣傳方面建立合作關係。今年2月,臺灣東森電視臺、臺灣東森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廈門旅遊集團與永定縣首次攜手現場實景錄製土樓旅遊產品的大型專場戶外開賣節目,藉助森森購物橫跨電視媒體、網絡平臺、平面刊物的三大銷售渠道,進一步將永定土樓以更加直觀和感性的方式展現給臺灣同胞,讓臺灣同胞打開電視即可身臨其境感受永定土樓,以吸引更多臺灣遊客到永定土樓旅遊。(完)

相關焦點

  • 福建永定兩岸客家民俗風情展演:雨濃情更濃
    福建永定兩岸客家民俗風情展演:雨濃情更濃 2014-06-16 22:32:276月16日電 題:福建永定兩岸客家民俗風情展演:雨濃情更濃  作者劉永良  「常來常往,我們常回來,也希望各位常去臺灣。
  • 客家祖地福建龍巖將深化對臺文化交流合作
    新華社福州12月12日電(記者陳弘毅 付敏)有「客家祖地」之稱的福建省龍巖市,最近出臺系列舉措深化對臺文化交流合作。  據悉,龍巖市將鼓勵臺灣機構與龍巖開展廣播電視、電影電視劇等方面交流合作,鼓勵臺灣媒體與龍巖媒體開展「重走客家遷徙路」交流活動,製作《兩岸客家》《美食美客》等兩岸客家文化題材節目。
  • 兩岸一家親
    兩岸一家親□丘海鷗  中共福建省委原副書記、福建省客家研究聯誼會原會長、福建客家研究院院長林開欽所著《客家通史》的第六章《遷徙臺灣》,詳盡的介紹了客家人遷徙臺灣的歷史,並旗幟鮮明的指出:臺灣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客家遷臺史不僅有正史
  • 永定客家文化園:留存閩西客家鄉愁 綻放福建土樓神韻
    永定對臺交流合作全面升溫 人民網永定6月12日電(通訊員 劉永良)6月11日,記者來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永定客家文化園」的客家博覽園探訪,只見布展施工現場熱火朝天,機器的轟鳴聲、錘子的敲打聲交織在一起,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 福建永定客家文化園:傳承客家文化 綻放土樓神韻
    9日,在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永定客家文化園」的客家博覽園內,工作人員正加緊布置福建土樓博物館。  「現在,每天約有100個工人在這裡加緊進行布展施工,以確保在6月中旬舉行的海峽客家(永定)風情節期間試開館。」正在布展施工的相關負責人對中新社記者如是說。  福建永定縣是著名的臺胞祖籍地,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的祖籍地就在這裡。
  • 2017年兩岸一家親論壇「十九大精神與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新機遇...
    海峽之聲網12月27日訊(記者任婧)兩岸一家親論壇——十九大精神與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新機遇學術研討會27日在福建漳州舉行。可以說,全國臺聯本身就是「兩岸一家親」的真實體現者。兩年前支持臺聲雜誌社成立「兩岸一家親」基金,推動「兩岸一家親臺聲贈鄉親」活動。因此我們非常重視「兩岸一家親」理念,並在實際的工作中努力踐行。在福建省委的支持下,閩南師大成立的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兩岸一家親研究院以習近平對臺工作新思想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努力為兩岸關係開創新局面探索新路徑,是兩岸研究中的一家新型智庫。
  • 探訪臺胞祖地福建漳州:「根親」文化促兩岸民間交流
    中新社漳州7月12日電 題:探訪臺胞祖地福建漳州:「根親」文化促兩岸民間交流作者 張金川 葉秋雲「強烈的根親文化認同感,讓臺灣開漳聖王信眾尋根熱情高漲,兩岸宮廟間的交往不斷加深。」談及開漳聖王文化,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博物館館長湯毓賢如是表示。
  • 探訪臺胞祖地福建漳州:「根親」文化促兩岸民間交流
    中新社漳州7月12日電 題:探訪臺胞祖地福建漳州:「根親」文化促兩岸民間交流作者 張金川 葉秋雲「強烈的根親文化認同感,讓臺灣開漳聖王信眾尋根熱情高漲,兩岸宮廟間的交往不斷加深。」談及開漳聖王文化,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博物館館長湯毓賢如是表示。
  • 文化交流升華兩岸情緣 漳州深化漳臺文化交流合作
    (資料圖片)高志堅攝   文化是海峽兩岸同胞心靈和情感的紐帶。近年來,漳州市充分發掘祖地文化資源,積極深入開展與臺灣全方位的文化交流合作活動,充分展示了閩南傳統文化藝術魅力,增進了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認同感,拉近了兩岸人民的感情。
  • 福建龍巖打好客家文化「僑臺牌」 加快生態保護建設
    福建龍巖打好客家文化「僑臺牌」 加快生態保護建設 2014-09-22 19:50:33  池秋娜介紹說,在提交福建省委全會討論的《關於進一步加快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行動計劃》、《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兩份文件中,直接涉及龍巖的內容有32處。  池秋娜說,在文件提出,要加快客家文化等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要發揮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等平臺作用;要深化閩臺族譜對接,姓氏溯源文化交流。
  • 「客家祖地」龍巖深化與臺文化教育合作
    >   中新網龍巖1月7日電 (賴美戀)「加強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深化龍臺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近幾年,龍巖積極發揮對臺的血緣、文緣優勢,主動搭建平臺,打造「海峽客家」品牌,在文化方面與臺灣展開多方位合作。  2009年,龍巖啟動了「海峽客家」品牌建設「6+1」計劃,即龍巖市本級重抓六個重點項目,全市各縣(市、區)根據自身的文化優勢資源特色,規劃建設一批重點文化項目,形成「一縣一品」的對臺交流特色文化。
  • 第七屆兩岸客家高峰論壇將在福建寧化縣舉行
    第七屆兩岸客家高峰論壇將在福建寧化縣舉行 2014年08月21日 16:38:00來源:你好臺灣網   你好臺灣網8月21日消息 (記者 陳定川)第七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將於10月14日至15日在客家祖地福建三明寧化縣舉行。
  • 永定客家土樓的文化意義
    ,因此對永定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曾經多次前往永定參訪。」在福建土樓中有其突出的特點,他是一億多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淵源,是一個有靈魂有文化的聚集地,永定土樓堪稱「土樓之父」。「永定客家土樓」,已經不是僅僅作為當地的資產,也是全體客家人的資產,更是屬於全世界全人類共同的資產。
  • 我市深化漳臺文化交流合作
    近年來,漳州市充分發掘祖地文化資源,積極深入開展與臺灣全方位的文化交流合作活動, 充分展示了閩南傳統文化藝術魅力,增進了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認同感,拉近了兩岸人民的感情。立足祖地文化搭建交流合作平臺近年來,我市以「祖地文化」為品牌,積極搭建兩岸文化產業合作交流平臺,精心策劃組織林語堂文化、開漳聖王文化、關帝文化等品牌活動,豐富了兩岸文化交流內涵。
  • 探訪福建土樓博物館:展現客家精神 訴說僑臺淵源
    中新網廈門12月8日電 (記者 陳悅 張金川) 福建土樓是世界文化遺產,尤以客家祖地龍巖永定擁有土樓2萬餘座,被稱為「沒有大門的土樓博物館」。日前,福建土樓博物館已在永定基本完成建設、布展工作,進入試運營階段,正在為正式開館進行準備。  中新網記者8日探訪了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專題博物館。
  • 客家族譜見證兩岸血脈親情
    保護和開發利用客家族譜,對兩岸客家裔孫尋根謁祖,增進兩岸交流,具有特殊的意義與作用。   客家族譜館描繪客家遷徙路線圖   上杭客家族譜館以其收藏量最大、開發利用最好,倍受世人關注。該館成立於2000年11月,前身是上杭縣圖書館地方文獻室。
  • 第二屆海峽兩岸客家青年論壇在廈門隆重舉行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專題報告,報告提出我們要通過兩岸客家青年論壇等各種交流形式,為兩岸青年搭建更多更好的交流渠道和合作平臺。在新時代的當下,傳承、交流、發展、共贏,是我們兩岸客家青年的責任與擔當。青年的交流最活躍、青年的溝通最順暢、青年的情誼最長久,廈門市客家經濟文化促進會在李偉建會長的帶領下承前啟後舉辦海峽兩岸客家青年論壇,深化兩岸青年交流,增進今天之情誼;推動客家青年合作發展,謀求明天之福祉。帶領客家青年書寫兩岸的未來、客家的未來,為全球的客屬社團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 兩岸同源 美美與共 第七屆海峽兩岸定光佛文化節在福建武平舉行
    2019年11月07日 09:35:46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11月7日電(韋菊)5日,以「兩岸同源,美美與共」為主題的第七屆海峽兩岸定光佛文化節在福建省武平縣巖前鎮均慶院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各界人士1000餘人齊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重溫定光緣、暢敘兩岸情
  • 義門客家汀州莊陳魁公後裔在臺灣的繁衍分布概況
    遷臺時間:第一次,明末清初隨鄭成功軍隊收復臺灣;第二次,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統一臺灣後的康熙-乾隆年間;第三次,民國36年至37年間隨國民黨軍到臺灣。更多的客家人是從客家祖地閩西播遷到閩南、粵東後,再從閩南、粵東遷徙到臺灣的。主要遷往臺灣的新竹、苗慄、屏東、桃園、高雄、臺北等縣市,繁衍人口數十萬。據不完全統計,僅福建永定縣遷臺的陳氏宗親就達一萬人以上,聚集在臺北的淡水和高梘。
  • "客家祖地"福建連城博物館開館:展示客家文化新窗口
    "客家祖地"福建連城博物館開館:展示客家文化新窗口 2015-12-31 16:53:03  連城是客家祖地之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該博物館坐落於連城客家文化公園內,佔地總面積90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6000平方米,展廳總面積4500平方米,布展陳列工程歷時四年,是連城實施「文化強縣」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被列入福建客家祖地文化生態保護與建設十個項目之一。